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记得长姐活着时候,肤若凝脂,是一等一的美人。
负责丧葬的礼官道:“长公主已和亲到了吴国,若还以我国长公主之制下葬,怕是于理不合。”
昭乐很想对那礼官大吼,想告诉他这是大齐的长公主,这是为了齐国的未来而丧失生命的女人,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既然如此,你便依照礼数葬了长公主吧。”
夷光的死完全是昭乐意料之中的事情,她的死比起昭乐所预料的时间,要来的晚很多。同样,齐宫中的华夫人也能够预料到夷光的死,早在将女儿送往吴国的时候,她便已经做好了牺牲女儿的准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齐国呈现出一种十分奇异的状态。
每一户百姓都在为因国家前往吴国和亲、终一尸两命而归的夷光公主哭泣时,与之最为亲近的几个人却都极为平静,齐宫中除了小宫女的哭声之外,再没有人为了夷光公主恸哭落泪。
这个季节并不适合征战。暖洋洋的夏天会使人不自觉地慵懒,也同样会使人的心不自觉的柔软。它缺少冬日的凛冽、没有秋天的萧索,春发夏生之时,不宜征战。
夏生之时的战争,踏碎了娇嫩的花朵,踩烂了初长的庄稼。这一场不合时宜的战争,本就为人所诟病,终于在夷光公主死后,在天下人眼中成为了一场不义之战。
大道岛上的疯狂,一如吴王所料。这正是他想要的。用夷光的死去激起齐军的愤怒,在这种时候的齐军看起来强悍,实则不堪一击。
听着司马禀报,他脸上始终挂着不屑的笑。
他蛰伏多年,如今到了他振翅而飞的时候,又岂会有失?若非先前梁国那不知事的竖子不自量力,现在晋国理应已是他囊中之物。想到公子羽,他便有些气恼,无意识地去摸腰间的佩玉,想用玉石的冰冷来镇压心中的情绪。
“谁动了我的玉佩!”方一碰到玉佩的时候,吴王立即大叫起来。
望着勃然大怒的吴王,小宫女颤颤巍巍地答道:“是……是夫人吩咐奴婢换的绳节。”
“夫人?”吴王想到许久未见的发妻,有些不耐烦的摇摇头,“换回来。”
“可是之前的那一条已经污了,而且也不结实了。”
也是,日日被他捏着手中,又怎还能好呢?吴王苦笑:“那便将它收到锦囊中,我随身带着。”
“是。”
装着旧绳子的锦囊挂在腰间,吴王轻轻叹息,唯有那一截断绳寄托了他全部思念。他没有后悔杀了夷光,这样一个危险的女人他不能留下。他一直都知道,在夷光心里只有齐国没有他。之所以要将夷光送回齐国,更多的只是为了让夷光能够魂归故里、落叶归根。作为一个和亲的女人,这大概是她最好的归宿。这也是他身为吴国之君,所能够给她的最后的宠爱。
在声子顺应了吴王的期待后,昭乐也如同吴王所想的那般,派了大批的兵马来到洋河之上。这一次,他们并没有上岛,而是操纵船只,在洋河之上对吴国的船只围追堵截,大有宁可鱼死网破也绝不放任一人的感觉。
吴王笑着仰倒在榻上,小小姜昭乐岂会是他的对手?
他的笑容还挂在脸上,一个紧急传回的消息冻结了他的笑容:“你再说一遍!”
“臣收到前线传回的消息,齐军新派来的参军已于昨夜到达,今日齐军所有船只退回历阳渡,大道岛上的齐军也已退到岛东。”
“新派来的参军是谁?”
“是个没听过的,名叫丁望。”
“丁望?”吴王皱了皱眉头,“周王曾有个娈宠也叫这名字。”
“我军细作探不到此人底细,只知他是昭乐太子一力提拔上来的。”
“再探。”吴王对于丁望充满了好奇,他想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跟周王的那个娈宠是什么关系?
丁望把信放到声子的桌子上,严肃地说道:“将军,这是殿下命小人带来的信,请您看一下。”
声子接过信后并没有立即打开,而是不住地打量着对面的丁望。他完全可以确定这是第一次见到丁望,然而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让他惊讶不已,他轻声问道:“丁参军可曾与我见过?”
丁望笑笑,没有回答,只是把桌上的信又往前推了推:“将军先看信吧。”
“信上无非也是你方才所说的那些,我此番确实太过莽撞,险些就中了吴王的奸计。”声子一边漫不经心地翻着信,一边以近似于虎狼探索猎物的目光观察对面的丁望。“你是……齐都人?”
丁望点头:“是,小人世代居于都城。”
“可曾到过清水?”天正八年正月的战场,正是声子的家乡。
听到清水这个地名的时候,丁望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僵直:“小人从未到过。”
他的变化尽数落入声子眼中,他垂下眼继续看着手中的信,笑道:“那是我瞧错了,总觉得在哪儿和参军见过。”
丁望抿紧唇:“小人相貌平凡,将军觉得眼熟也不足为怪。”
“或许吧……”声子微微一笑,将目光收回到手中的信上,殿下对他的责备与教诲仿若就在耳畔。“殿下命我凡事多遵循参军的意见,看来殿下很信得过参军的才华。”
“不敢当,将军才是此战主帅,小人不过是区区参军。日后若说了不得当的话,还请将军宽恕。”
☆、第三十四章 守 (2265字)
六月的楚都很是燥热,楚政想了很久,决定前往楚国极南、与洋河相临的陆口避暑。
朝堂上的臣子们纷纷劝阻:“常言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洋河上齐吴之战正是激烈的时候,陛下尊贵之躯,岂可身往险地?”
楚政笑笑,挥挥手阻止臣子们继续发言:“齐吴小儿,本王何惧?他们若敢进犯楚国,本王则亲率军拒之。”顺德敬德都已经死了,没有人再能够如同他们那样明白的知晓楚政的心思。
一直因为战争而兴奋雀跃的楚政,第一次有了想要远离战场的想法。
可是,这一次是昭乐的战争,他又如何忍心?唯一能做的,就是离战场近一点,在无形之中给吴国压力,虽不至于能令其退兵,好歹也能让吴王行事稍有顾忌。
他低下头看着掌心的纹路,纠纠缠缠一如他与昭乐。
似是信步而走,实为心中所导,楚政从殿中出来后,又一次来到了天守宫。
手指滑过桌上的书简,时隔多少年,他依旧能够从这些旧物上触到昭乐的笑容。耳边是牙牙学语时的昭乐,用一声软软糯糯的哥哥,俘获了岁岁年年的公子政。
坐在天守宫中,楚政想起了灵童阿吟的话:“与其求来生,不如在今生相守。”
守之一字,实是最艰难的。
不管是相守一生,还是守住疆土,都要面临重重艰难险阻。
丁望随着声子来到大道岛上,他看到身旁声子脸上颇为沉重的表情时,无言地垂下头:究竟有多少条生命为了这片土地牺牲?所谓兵,是否都注定要为了土地、为了百姓而牺牲?
“丁参军。”声子低声叫他。“我想起来了。”
丁望回过头,皱着眉看他,等待他继续。
声子遥望着大道岛上的土地,目光扫过不远处正在备战的士兵,最后还是落回到丁望脸上:“丁望?丁期?参军的兄长此刻正在军中。”
“将军好眼力。”丁望从善如流,毕竟丁期在军中的事情,他早就知道是瞒不住的。
“参军不去见见兄长么?”
“不必了,此刻相见无非是徒增牵挂,倒不如得胜之日再去拜见兄长。”丁望也学着声子的样子,遥望正在备战的士兵。“那时候,对兄长来说乃是喜上加喜。”
声子点头:“既如此,我也无需多言。参军以为此战我军可有必胜的把握?”
“有。”丁望语气笃定。
听着他简洁有力的回答,声子心里有一种不知道该怎么表述的感觉,它从心底中的某一处翻涌而出,把胸口填的满满的,一定要做些什么才能够宣泄而出,可该做什么呢?他什么也不知道,心中的感觉也无从宣泄。
就在这时,丁望的声音再次传入了他的耳中:“将军不信我的话?”
“不,我相信!”声子脱口而出,不明白为什么,这句话说出来后,他满腔情绪都得到了宣泄。难道方才心中满盈的都是对丁参军的信任吗?声子没有答案。
声子急切的回答令丁望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多谢将军对丁望的信任,丁望必全力以赴,以报将军。”
“你是殿下亲选的参军,自然有非比寻常的本事。”声子笑笑。
丁望蹙起眉头,偏头望向声子:“你这样相信殿下么?”
他的问题让声子感到不可思议,但他还是笑着回答道:“当然!别说是营中将士、朝中百官,就连是街头小儿口口传唱的歌谣中都在歌颂殿下的仁德。我相信像殿下这样仁德兼备的君子,眼光必有独到之处。”
“仁德?”丁望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忽然扭过头望着遥远的齐都,在心里默默的说道:殿下,我终于知道你是笼络住人心的了……
而他不得不承认,就连他自己也已经被昭乐笼络住了,却不是因为昭乐的仁德。
夷光下葬的时候,正是齐吴之战持续蔓延的时候。昭乐没有参加夷光的葬礼,因为他觉得在战争结束前,他都没有颜面去面对长姐,面对这个为了齐国而奉献出生命与孩子的女人。
丁望已按照命令到达大道岛,而晋国的使者也理应快回到晋都,只要再等上几天,大道岛上的战争就将写定结局。昭乐方才放下大道岛上的战报,便已拿起另一份奏议,那是大司空送上来的奏议,关于衍水分源的奏议。
战争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当将士在前线征战,国内的百姓仍要生活。
昭乐细细读过手中奏议后,命人请大司空以及一众相关官员进宫,当日便定下了分流改道的措施,并于三日后颁布了《衍水分源令》。
令中提及,凡参与衍水分源工程的百姓均可依照工量而减免部分税款,不参与工程者则需缴纳一定税款作为工程补给。若家中壮年均已参军导致无人可参与修建分源工程,则无需增加税款。除此之外,各郡囚犯均需参与当地分源工程,若有立功者则可因功量刑。凡立功者,无论百姓或是囚犯,均需一视同仁,不得有所隐瞒。
法令颁布后,虽褒贬不一,却仍是迅速地依令行动。就这样,在大道岛战场上的战火熊熊燃烧之际,齐国国内也在进行一场意义不凡的战争。与此同时,晋国方面的消息也已经传了回来,数万晋军已围住吴国博山,只等大道岛再次开战,便一举攻入,从后方帮助齐国夺得大道岛。
天正九年六月二十日,楚王亲至陆口别宫避暑,从者威猛将军子玉。又一层压力重重加到了吴王身上。
六月二十二日,大道岛上齐吴交锋,晋军亦于当日自穿山南下,攻打吴国。
此战,吴军大败,自大道岛中部后退至大道岛极西处,晋军也占领了穿山附近的几个属于吴国的村落。
这一战是否结局已定?吴王摇摇头,亲身前往神庙,求一个答案。
当四国均注目于洋河战场的时候,远在内陆的赵国,正在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遍及全国的捉捕行动。
☆、第三十五章 无奈之举 (2239字)
晚风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清凉,昭乐放下手中的战报,合上双眼在心中寻找一片宁静。当宁静打碎,一切虚妄都成为现实。
在强压之下的吴国并没有选择认输,反而在压力之下,越发勇猛。
战报中说吴军演练了新的阵法,他们通常分为六人一队,背靠着背将手中的盾牌在身前合起,六个人栖身中央,将自身用盾护得滴水不漏,在不时分开的盾缝中,迅速挺出长矛,攻击齐军。无论得手与否,一击之后,便会立即退回到盾后,再次用盾牌将自方守得严严实实,令对手无法攻击。
面对如此严苛守御的阵法,原本占据优势的齐军,顿时陷入了颓势。在几次交战之后,齐军的士气也有了明显下落的趋势,这些事落在丁望和声子眼中,同时也悬于昭乐和他们的心头。
必须要尽快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昭乐这样告诉声子和丁望,也这样告诉自己。然而,究竟要怎样才能解决眼前的麻烦?他完全无从下手。
七月四日的大道岛上,晨曦初显,战鼓已响。齐吴两军于大道岛及其附近水域再次交锋,晋军与之前一样在这一天同时出兵。
齐军在丁望的指挥下,只留下了一小部分人守在大道岛营地之外,其余的人都随着将军上了战船。
丁望说:“既然在陆地上我军无法取胜,那么只有另辟蹊径!”
这条蹊径就是位于洋河的水上战场。
浩瀚洋河之上,一艘艘战船鸣响号角。将士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