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泰和帝-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偏只要一看见秦淮之那张冷清的脸,黑丢丢的眼珠子看着自己,自己就鬼使神差的答应了他所有要求。
  是不是有一天,这张脸对自己说,你去死吧,自己也真的会去死。秦王如此想着。
  等回宫的时候,秦王摸着发胀的肚子想,下次绝对不和秦淮之一起出去了。




7

7、秦王府 。。。 
 
 
  次日,匈奴大汗暴毙于军中的消息从幽州一路传到京城。
  秦王的话印证了一半,匈奴大汗一死匈奴几个大的部落必定陷入王位之争,退兵不过迟早问题。
  楚铭一走,以秦淮之为首的言官公开弹劾秦王,要秦王立即搬出皇宫。
  泰和帝以秦王要授业与太子为由拒绝,哪知秦淮之马上说城南小行宫久未使用,可为秦王府。如此秦王可以长留京城,每日去东宫给太子授课。至于封地,既然秦王要常留京城,就用不着了。朝廷每年可拿六万俩银子作为秦王的俸禄,然后加上各种用度四万俩。
  对此,泰和帝很满意。他正愁着想废除封王制,又怕这些言官不答应整天啰嗦。这次由秦淮之提出来,那些个言官怕是没话说了,要骂也是骂秦淮之,跟自己一文钱关系都没。
  
  秦王斜着眼珠子看秦淮之,心想我是哪里得罪你了,在皇宫里住得好好的你非要吧我撵出去,要是搬出去了每天上朝那得多走多长的路,要早起好两个时辰。
  泰和帝见秦王斜着眼睛看秦淮之,心中也一阵暗爽。看样子秦王没把帐算在自己身上,自己不用怕他报复了,不然那新仇旧恨加起来,可够可怕的。
  至于那些本想参秦淮之一本,说他结交亲王的人赶紧吧折子给收好了。那秦淮之都把秦王的封地都给参没了,要是有人说他私交亲王,皇帝信嘛?到时候自己还得背个胡乱攻讦同僚的罪名,那可是三十廷杖的问题。
  
  皇帝以为以秦王的利嘴肯定会和秦淮之吵起来,哪知秦王居然说了四个字:谢主隆恩。那表情看起来还多欢喜的,其实秦王无论哪时候表情都很欢喜,眼角都带着笑,这和他的人品,性格、情绪没多大关系,长相问题而已。
  朝廷上下莫不骇然,连秦王都不要封地了,那些个亲,郡王到时候还罪名好意思要封地?要是秦王抵死拒绝倒也还好,偏偏这秦王连一个不字都懒得说。那些个亲王,郡王在朝中的眼线以最快速度将这个消息放了出去。
  
  秦王对秦王府的选址没任何意见。城南的小行宫有些印象的,挺大的虽然没皇宫大不过比幽兰殿大。
  每年总共有十万俸禄,秦王也很满意,反正给他一块封地他也懒得管,封地的税收还是十抽三,朝廷占七成自己只能留三成,到时候说不准十万两都收不齐。
  对于累死累活还要十抽三与坐着数钱,秦王理所当然的觉得坐着数钱好。当然,也不是很满意,花不了皇帝内务府的钱了。更不爽的是,以前在宫里,自己怎么穿都行,到了外面为了形象怕是再也没机会穿他喜欢的那些衣服。比如背心,短裤,日式拖鞋,穿着浴袍看夕阳,这些大约以后都要跟他古德拜(GOODBYE)了。 
 7、秦王府 。。。 
 
 
  
  秦王一边哼着‘tell me why’一边往皇帝的御书房走。
  皇帝传召,问他对秦王府有什么看法。秦王觉得自己的看法有很多,比如,他想把幽兰殿一整个移到秦王府。又比如他想找皇帝要一道圣旨那些个大臣要想见他得皇帝同意,皇帝同意之前得先问自己同意不同意。还有,他不想要那两百护卫,因为自己觉得很浪费钱,那些侍卫还是皇帝自己使用比较好。还有,自己每天吃的用的都得宫里准备。
  
  等到了御书房,秦王把自己的这些条件一说。皇帝无语了,秦淮之在场,也无语了。
  搬幽兰殿的请求,驳回。泰和帝自认为自己很节俭,搬一座宫殿浪费劳动力不说还浪费银两,有那些银两不如存着打仗。
  至于一道没有皇帝同意朝中大臣不得私自见秦王,这一条可以。皇帝本来就忌讳那些大臣私下里和秦王接触,秦王自己要这种圣旨,皇帝高兴还来不及。反正几个字,一个玉玺印的问题,值不了几两银子。
  至于第三条,那两百侍卫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难搞。泰和帝的意思是整个秦王府应该全是自己的人,二那两百侍卫是重中之重。首先,堂堂一个王府,连几个侍卫都没,有损皇家颜面。其次,要是没侍卫有胆大包天的梁上君子还不当秦王府是空的,来去自如,到时候一有什么事这秦王肯定又得来烦自己。再者,一年给你十万两白银,你居然连两百侍卫的俸禄都不想给,你也太吝啬了。留着银子想干嘛?想造反啊?再怎么也得一人一半。
  最后那条,最让人无语。用的不说,就说吃的,皇宫里是吃得好,可每天在皇宫里做好了再送去你秦王府,你那黄花菜不都凉了,还吃什么?喂猪还行。这一条也驳回。不过皇帝还是很大发善心的决定把御膳房的厨师送几个去秦王府。
  
  秦淮之很无语,秦王的这一啪啦请求一说出来就让秦淮之觉得秦王在榻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了。果真知人知面不知心呐,自己这么多年的崇拜啊,那种暗自激动的心情啊,全部灰飞烟灭了。
  想着外面传皇帝囚禁秦王自己千方百计的想把他给救出来,结果他那神情看起来比杀了他还难过。这算什么事呐?
  秦淮之也很想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泰和帝看着秦王斜着眼睛看人,连人招呼都不打,就知道秦淮之肯定把他得罪深了。又看到秦淮之也斜眼看秦王,眼底那抹失望藏也藏不住,心中甚为高兴。
  看这样子,秦淮之大约是对秦王失望透顶了。换个角度想,这秦淮之要是天天找秦王出去品茶喝酒,自己每天耳朵边都得有个人啰嗦,今天秦王跟秦淮之去了哪,说了些什么,吃了些什么,那还不烦死 
 7、秦王府 。。。 
 
 
  。当然,皇帝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有些母鸡心态,怕这些个靠嘴皮子为生的言官把秦王给拐跑了,要知道秦王其实也是个爱耍嘴皮子的,要有一个人天天跟他耍最皮子他还不眼里除了秦淮之谁也装不下,什么闲事都不管了。
  
  等到秦王心不在焉的走了,皇帝问秦淮之,“秦爱卿对亲王封地一事有何看法?”
  秦淮之眼睛还盯着秦王远去那萧索的背影,心中的玻璃心正碎了一地。听皇帝这么一问马上回了神,“微臣以为,封王封地表面上虽然有利于大宁江山稳固,实质上却是在分割王权。陛下乃是天子,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然而各地的王爷、郡王所在的封地却各自为政,大有国中国之意。长此以往,陛下仅有京畿地区可管。战国之时西周王室之教训犹在史册。
  微臣年少时曾远游各地,各地百姓只知有封地之王不知有陛下,且各地亲王、郡王大多背着朝廷私自练兵,铸利兵,若有反意则为大宁最深之隐患。”
  泰和帝大悦,“爱卿与朕所见略同,只是不知爱卿对秦王又有何看法?爱卿连着两日参了秦王两本,字字尖锐,可是把秦王得罪开了。依朕对他的了解,恐是日后秦王对爱卿有报复之意。”
  秦淮之微微一笑道,“陛下多虑了,秦王不是如此小心眼之人。”
  
  秦王不是如此小心眼之人,皇帝想着就好笑。秦王要不是小心眼的人,宁王、瑾王又何必讨厌他,深知他被囚在幽兰殿这么多年也不出一声。
  当然,这话皇帝肯定也不会跟秦淮之说,反正秦淮之都误会秦王是自己想赖在皇宫里不走的,和自己的想法没半粒米的关系。
  所以等秦淮之走了之后,皇帝很高兴。特意和虞城贺一道吃了一顿饭,将此事说给虞城贺听。
  虞城贺对此事没有任何看法,秦淮之不过是区区谏大夫,居然也有此见地可见这人不是池中之物,他日犹可能地位不在自己之下。况且秦淮之孤身一人,不喜拉帮结派,背后也无各种势力背景,这种人才必然受到泰和帝的重用。不置可否是最好的办法,否则他日一些话流出去,君王无情,对自己来说未必不是致死之言。
  
  未过十日,匈奴果真退兵,秦王所说之言全部印证。
  而楚铭也上了奏疏,黄河三州州府全部伏罪,即日起押解回京请刑部定罪。三州州府府邸后院果真有黄金共计三千五百两,白银共计三十万两,各种珍宝古玩亦不少,所查抄的财产写了一份清单上奏朝廷,而那些银两和黄金则用于赈灾和修建水库,如有剩余则收归国库。
  黄河三州州府由吏部重新筛选官员补上,出六选三。意思就是由吏部推荐出六人由皇帝挑选其中的三个。
  楚铭办案有功,提拔为户部 
 7、秦王府 。。。 
 
 
  尚书,秦淮之升任为谏官之首。
  太子拜秦王为太子太傅,每日进宫给太子授课,若时辰过晚可留宿东宫。
  秦淮之听见这道圣旨,一口利牙差点咬碎,这和继续住在宫里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多了一个住的地方而已。
  
  皇帝见秦淮之那咬牙切齿的样子,不免觉得奇怪,这秦淮之不是素来仰慕秦王嘛,拼死拼活要把秦王弄出宫,恢复他的自由身。这会儿看秦王的眼神怎么好像有夺妻之恨,杀子之仇一般?
  不明所以的皇帝只好问和秦淮之有些交情的楚铭。楚铭已过而立之年,儿子都十来岁了,一把小三羊胡子看起来一脸精明像。
  楚铭听皇帝这么一问,就微笑着说,“秦大人七窍玲珑心,微臣不敢妄自猜测。不过臣听闻秦大人最近搬了新家,恰好在秦王府旁边。而秦大人素来和臣说仰慕秦王威仪,如若能朝夕相处,为奴也甘愿。”
  泰和帝一听就懂了。
  
  前朝历代皇帝好南风,群臣百姓莫不跟风,南风在民间更是盛行。后来大宁建立,一百年来无一好南风者,因此南风有所收敛。但到如今民间依然南风不断,有背德脱俗者更是敢娶男妻。是妻,不是妾,这就足够看出那些南风爱好者有多大胆。
  这样子,皇帝完全明白秦淮之为什么整天要请秦王品茶喝酒了。而秦淮之参秦王的目的也不过是因为秦王住在内宫,每次出宫都很麻烦。要是秦王在京城有自己的府邸,每日上朝下朝都顺路,且不是一天十二个时辰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一起。而封地,秦淮之是肯定不想秦王去的,所以才会支持皇帝削藩,就算皇帝没那心思估计他也会让皇帝起那心思。
  好一个假公济私的秦大人!皇帝感叹,也难怪,秦王也是喜欢假公济私的人,刚好可以配一对。




8

8、狗洞 。。。 
 
 
  未及一月,匈奴传来消息,匈奴内部四个部落开始内讧。其中起因是因为两份莫柯大汗不同的遗诏。
  皇帝一听到这消息就明白了,这事肯定是秦王做出来的。两份不同的遗诏引起内讧是必然的,那些个人脑袋也真蠢,暴毙的大汗哪来的遗诏,又不是汉族皇帝有事没事还没死就喜欢在朗朗乾坤的横匾后放张纸。
  其中必有其他因素在里面,因为就算是新大汗急着上位在面对大宁这张大饼面前,也是要犹豫一下的,不可能退的如此之快。
  
  对于皇帝的疑惑,秦王觉得这事很简单。
  他不过是派了两个人,一个去告诉留守在关外的一个部落首领,大汗暴毙疑为被害,而莫柯的弟弟隐瞒死讯想要夺权,外加一张带莫柯笔迹的遗诏,还有什么不信的。那部落首领肯定想在莫柯的弟弟回来之前即位。
  然后又有一个人假装从关外伤痕累累的见到莫柯之弟,说有人想趁莫柯大汗带兵攻打大宁之际篡位,又拿出几十个兄弟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谓莫柯的遗诏。这下子,人家后院起火,哪来得及管攻打大宁。
  
  至于匈奴大汗的遗诏问题,也很好解释。
  匈奴的大汗在此之前一直由各个部落推举,而莫柯大汗向汉族学习,早在几年前就建了国,所以这次才有七万军队攻大宁之事。
  既然都建国了,肯定一切都要向汉族学习,这首先的就是学习汉族的建国制度。这家天下的规矩当然得跟了。由于才是开始,以往从未有过这种制度,匈奴又崇尚力量,有所冲突是必然的。
  不是秦王行事阴险,实在是他们自己有太多漏洞让人可以钻了。
  
  皇帝听秦王这么一说,对秦王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是佩服秦王聪明机智,而是佩服他够阴险。这事要是别人做倒没什么。要是皇帝做的传出去必然令皇帝脸面无光,说什么一国之主居然靠这种下三滥手段稳固皇位。
  秦王对此不顾一屑,只要结果是自己想要的就行,管他光不光明,难不成这大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