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悟空修妖录-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唐僧无论怎样杀死刘洪,都不能叫为父报仇。因为陈光蕊根本就不是他爹!

所以,唐僧和刘洪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杀父之仇。那么,究竟有什么“冤”要报呢,只有一点,那就是:要报出生后的“淹杀”之冤!

唐僧和刘洪只存在这唯一的“冤”。菩萨们记的非常清楚:唐僧报这个“冤”的时候,寻到的是“亲”!是寻到“亲”后,报的“冤”,从而刚好构成了一“难”。否则,无论怎样报仇,“难”又从何来呢?

所以,如果你只看表面现象,则既不存在“报冤”,也不存在“难”,完全说不通。而只有当他的亲爹是刘洪的时候,就全部清晰通顺了。既存在“报冤”,也存在“大难”。

只有这样解释,所有的环节,才能够顺理成章,清清楚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观音菩萨的暗中策划、操纵下完成的。这是

对唐僧同志的一种考验!

我们的唐僧同志;在观音菩萨的安排下;被他们刻意制造成了一个“恶”人;稀里糊涂的杀掉了亲爹;逼死了亲妈;满分通过了组织上的考验;终于与有罪的家属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佛组织这一边;继续接受后面的考验。

那么,在幕后掌控操纵这一事件的观音,究竟是想要达到何种目的呢?

(8)唐僧的相貌之谜

对唐僧的身世之谜进行了一番推理之后,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确认唐僧并非状元陈光蕊之子。上回已经说明。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又会问:既然唐僧并非陈光蕊之子,那么,为什么他长得很像陈光蕊呢?

今天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温娇

温娇最初见到唐僧时:

叫进衙来,将斋饭与玄奘吃。仔细看他举止言谈,好似与丈夫一般。小姐将从婢打发开去,问道:“你这小师父,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中年出家的?姓甚名谁?可有父母否?”

温娇见到唐僧后,认为和陈光蕊长得很像。“好似与丈夫一般”。那么,温娇的心里肯定会有巨大恐惧。因为她无法解释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却为什么会长得很像陈光蕊。

(二)婆婆

唐僧来寻找婆婆时:

寻着婆婆。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玄奘问:“婆婆的眼,如何都昏了?”婆婆道:“我因思量你父亲,终日悬望,不见他来,因此上哭得两眼都昏了。”玄奘便跪倒向天祷告道:“念玄奘一十八岁,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今日领母命来

寻婆婆,天若怜鉴弟子诚意,保我婆婆双眼复明!”祝罢,就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

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婆婆觑了小和尚道:“你果是我的孙子!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婆婆说得更为详细:

1。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

2。长相: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为什么婆婆说得比温娇要具体肯定?因为温娇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短,而婆婆和陈光蕊

相处的时间要长。所以婆婆会更加肯定些。

总之,温娇和婆婆都认为唐僧和陈光蕊长得很像,这一点是一致的。

但是,儿子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父亲?这个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儿子一定要长得和父亲一模一样。另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长得很像,也是常有的事。

唐僧长得不像别人,偏偏就像那个陈光蕊,你说这怪不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只要联系上下文看,答案就很清楚了。

唐僧之所以长得像陈光蕊,完全是观音菩萨在幕后操纵的结果。

在观音菩萨她们这个组织内部,掌控着一套“投胎转世”的设备,(后面自然会论述到)。观音菩萨要唐僧长得像陈光蕊,并且一模一样,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因为做假做的太逼真了,反而露出了破绽。破绽在哪儿呢?破绽就出在声音上。婆婆

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陈光蕊是海州人,而唐僧是江州人。口音是不会一样的。不要说隔州,就是隔县(甚至隔乡),口音也是有差别的。

不同州的人说话,应该是存在一定的语音障碍的,所以这就是个破绽。

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借婆婆之口,给天下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

你看,唐僧向天祷告之后,“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

请问:如果没有观音,唐僧他有这个本事吗?

2。唐僧是观音选定的一个取经人,观音菩萨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这是她做下的一个独特的“标记”。以防止将来认错了。

《西游记》第12回,唐太宗请天下高僧做法事,热闹非凡,观音菩萨和木叉杂在众人丛中,也去观看:

这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

观音见到唐僧的长相是“明智金蝉”之相。一眼就认出来了。

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金蝉长老长的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唐僧就是光蕊的长相!因为唐僧和陈光蕊长的“形容无二”,所以才不会认错。

因此,我认为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主要是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又:“光蕊”与“明智”相对应。取“光明睿智”之意。)

在整个事件中,我反反复复地强调:唐僧的出生以及曲折的命运,都是观音菩萨在幕后一手操纵的结果。但是有的朋友说我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其实,这个根本不需要争辩。

因为《西游记》是小说,是一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小说,并不是什么宗教经典。你拿宗教里的人物来评论小说艺术,那才真的叫扯淡!

在小说的第12回中,写的只有那么清楚明白不过了: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1。“江流儿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乳名,叫做江流。

2。“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说明唐僧的前世,正是他们这个组织里的人。

3。“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这一句话,就说明唐僧投胎、出生,都是观音菩萨一手经办的。菩萨十分欢喜。

既然书中已经说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观音菩萨“引送投胎”的,那么,这一点就不应该产生歧义。唐僧的经历,观音菩萨不可能不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还记了帐的。

唐僧这个和尚,你能说不是观音菩萨刻意制造出来的?

唐太宗取经原因

更新时间2013…9…303:06:09字数:7656

上回说了;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皇帝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那么,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西游记》第10、第11回,讲了一个关于唐太宗死而复生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条龙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时,触犯了天条而当斩,天庭行刑的刽子手叫魏征,魏征在人间的职务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一名大臣。于是,这条龙便向唐太宗求情,叫他阻止魏征行刑。

唐太宗答应救龙一命,但是,这条(10)唐太宗地府还魂

上回说了;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皇帝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那么,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西游记》第10、第11回,讲了一个关于唐太宗死而复生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条龙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时,触犯了天条而当斩,天庭行刑的刽子手叫魏征,魏征在人间的职务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一名大臣。于是,这条龙便向唐太宗求情,叫他阻止魏征行刑。

唐太宗答应救龙一命,但是,这条龙还是被魏征给斩了。于是,龙的冤魂便天天缠住太宗皇帝索命,最终导致唐太宗一命呜呼,到阎罗殿报到去了。

我们知道;普通人死了;都是由钩魂使者;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是阎王有请在先;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总之,大家都对唐太宗很尊敬。

到了阴曹地府,虽然阎王、判官对他很“尊敬”,但是阎罗殿的各种鬼都对他很不友好。太宗皇帝主要受到了三次惊心动魄的“恐吓”。

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阎王;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太宗;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

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皇帝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

到了地府的十八层地狱;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太宗看得心中惊惨。这是第二次恐吓。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这些人,不对,他们都不是人,而是鬼!他们都是来拦住太宗皇帝索命的。

这是第三次恐吓。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借得金银一库,叫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又吩咐众鬼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判官道:

“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太宗皇帝为什么要招集全国高僧,举办一次旷世规模的“水陆法会”?原因就在这里,是阎罗殿的崔判官叫唐太宗复活后办的。

崔判官叫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有两大好处,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1。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就是恶;以前所行的种种恶;逼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也就改了;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也就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还可以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这样;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一回到阳间;他就着手大办这个水陆法会。

因为唐太宗大办水陆法会,所以才招来了全国的高僧。在众高僧里面,又“海选”出了唐僧陈玄奘法师做坛主主持人。

顺序就是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