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信芳传-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学程”专攻戏剧,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创作大量的话剧剧本,也导演
了许多名剧,还为中国电影事业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他与欧阳予倩、田
汉齐名,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之一。洪深是个搞洋剧的,然而他又
酷爱祖国民族戏剧,特别是京剧,不仅学演学唱,而且还能上台客串票戏。
凑巧的是他与梅兰芳、周信芳三人同庚,都是属马的,因此有人就提议,来
一个“三马同台”。

说到“三马同台”,使人想起四十年代的同庚会。即是一九四三年的仲
夏,外交家张君谋、作家范烟桥、京剧名家梅兰芳等几位发起成立了一个同
庚会,他们生肖都属马,当时都是五十岁。他们邀集了一些矢志不为敌伪效
力的文化人和实业家参加,周信芳也在其中。此外还有作家,《万象》杂志
发行人平襟亚,画家吴湖帆、汪亚尘,作家孙伯绳、实业家尤怀皋等。他们
都是五十岁,属马。总共二十人,加起来正好一千岁。这个会的名称叫“甲
午同庚会”,“马会”,也叫“千岁会”。

周信芳墨迹

同年中秋节,同庚会在尤怀皋开设在戈登路上的自由牧场里举行第一次
集会。会上互赠礼品,大多为扇子、墨盒儿、画卷、印章、笔砚等。周信芳
专门亲笔画了二十把扇子分送同好。画的是兰花、修竹和顽石。平时,同庚
经常过从往还。周信芳还向吴湖帆学淡墨山水,向汪亚尘学画金鱼。周信芳
很欣赏范烟桥优美秀丽的文笔,想同他合作编写剧本,后因范烟桥当了中学
校长,没有空暇,未能实现。

如今,梅兰芳、周信芳、洪深三位同庚者同台联袂献演一出戏,那是十
分有趣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很赞成。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在北京饭店小礼
堂举行一场招待演出,戏码是《审头刺汤》。

这天的戏,是梅兰芳、周信芳陪洪深唱的。洪深饰汤勤,梅兰芳饰雪艳,
周信芳饰陆炳。梅、周的台上功夫,当然是不用说的;洪深虽然只是个京剧
票友,演得也很出色。

汤勤是以袍带丑应工的。洪深出场后,无论嘴里、身上,都给人以“五
中见美”的感觉。他脸部表情丰富,念白富有韵味。走台步时,从抬腿画圈
等动作看,动力也很深厚。特别是洪深所刻画的汤勤这个人物,很有深度,
甚至超过了一般专业京剧丑角的水平。这一台戏,堪称珠联璧合。

演出那天,小礼堂里坐满了观众,其中有首都文艺界的知名人士田汉、
欧阳予倩、马彦祥、金山等。


行家们一致赞扬这场演出非常精彩,都为自己能一饱眼福而庆幸。


梅周情深

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天桥剧场揭幕了。开幕式
上,由杜近芳、李玉茹、赵晓岚等分别向梅兰芳、周信芳两位艺术大师献上
鲜花。会上,周信芳致了题为《衷心感谢党和毛主席的培养和领导》的答辞。
发言中,他回顾了自己从幼年随师学艺,直到以后对舞台表演艺术进行革新
的艰苦历程。

他非常感慨地说:“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我那时的情况,正如驾
着一只小船,在漫漫的长夜中,通过惊涛骇浪,由此岸驶往彼岸,随时都有
覆灭的危险。”

谈到解放以后,他的情绪转为高昂。他说:“我们以百倍兴奋的心情来
迎接全国解放的时候,虽然已经过了我们的中年时期,但在呼吸了新时代的
空气以后,我们都感觉到自己年轻了。”

最后他说:“梅先生和我虽然都是六十岁的人了,但我们的精神永远不
老,我们愿与全国戏曲工作者同心携手并进,为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奋斗到底。”

开幕式后,举行了演出。

第一阶段是梅、周在天桥剧场联合演出一星期。第一天的戏码是《二堂
放子》。梅兰芳饰王兰英,周信芳饰刘彦昌,梅葆玥、梅葆玖分别配演沉香
和秋儿。

第二天开始,梅、周两人一人一天,轮流上演。梅兰芳先后演了《西施》、
《洛神》等戏;周信芳演出的剧目是《四进士》、《文天祥》等。

梅、周二人的情谊是很深的,他们从小就在喜连成同科,此后经常合作
演出。虽然二人活动的天地,一个主要在北方,一个主要在南方,但两人的
心灵却是相通的。梅兰芳曾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这样写道:“麒麟
童是周信芳的艺名,我们年龄相同,都是属马的,在喜连成的性质也相同,
都是搭班学习,所以非常亲密。”“他那时就以衰派老生戏见氏。从喜连成
搭班起,直到最近还常常同台合演的只有他一人了。”演出期间,梅兰芳曾
邀请周信芳到他家吃饭。两位老朋友促膝畅叙,兴致极浓。

梅兰芳说:“我想搞点儿新戏。我老了,扮上戏已经不漂亮,唱卖份儿
的戏不合适了。要是再唱《天女散花》,恐怕脸上擦的粉会自动掉下来,我
可要成为‘老仙女’了。所以,我想搞些类似《穆桂英挂帅》那样描写古代
中年妇女的新戏。”

那天,在一起吃饭的,只有梅、周以及梅夫人、许姬传和赵晓岚等五人。
菜烧得很美味可口,桌上还放着四小碟酱菜,这是用来调剂口味的。席间,
梅先生笑着对赵晓岚说:“你知道吧,当年周先生唱大嗓小生时,那扮相可
美了!”

周信芳忙不迭摆手道:“还提这干嘛,现在连眼皮也掉下来了!”这时,
梅兰芳又补充了一句:“周先生后来不唱小生,专唱老生,那就更合适了!”
末了,周信芳接着梅兰芳前面的那个话题说:“我们人老了,但还是要再搞
点新戏!”


巡回演出

周信芳在京参加纪念演出后,于同年五月间率领上海京剧院一团赴东北
巡回演出。

第一站是哈尔滨。当地人民久闻麒麟童的大名,但大多未见过其人。因
此,周信芳到当地演出的消息一传开,戏票便抢售一空。他在哈尔滨演出了
《四进士》、《追韩信》、《打严嵩》、《乌龙院》、《文天祥》、《徐策
跑城》等戏,反响十分强烈。

在哈尔滨演出了半个月,即去齐齐哈尔。这里有一所戏曲学校,办得很
好,校风正,教学质量也较高。周信芳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所学校后,非常
高兴地说:“想不到这边远地区还有这么好的京剧学校呢!”

原来,齐齐哈尔市的文化局长老陈,本是北京鸣春社科班出身。他为了
创办戏校,培养戏曲事业的接班人,特地从外地请来许多名角任教。戏校的
负责人张德发、盖春来以及教师赵化甫、周砚芳等,都是当年天津一带的好
角儿。戏校的学生,大都是九、十岁到十二三岁的孩子,长得机灵可爱。

根据戏校的要求,周信芳安排了刘斌昆、赵晓岚等辅导学员学戏。

上海京剧院在齐齐哈尔市演出了半个多月。临别前,齐齐哈尔戏校的师
生们举行了一场招待演出。孩子们汇报演出了《拾玉镯》、《打棍出箱》等
戏,演得有声有色。周信芳看了十分高兴。

戏校负责人张德发、盖春来在大轴《两将军》中,分饰张飞和马超。他
们两人都已五六十岁了,身上还是那么帅,腿抬得很高,一招一式干净利落,
对打时快而不乱,枪花很好。张飞走硬抢背时,跃起一人多高,动作很漂亮。
周信芳看了,赞不绝口,同时又非常感叹地说:“这两位老先生功夫多么瓷
实,这可是下苦功练出来的!我们有些演员年纪不算老,艺术上倒是先老化
了,老得连朝气都没了。有的青年人光练嘴皮子可不行啊!”

在齐齐哈尔戏校,周信芳还向全体师生作了一次艺术报告,谈了衰派老
生、袍带者生的表演艺术特点。他讲得非常形象生动。不少同志说:“听麒
老牌讲一次课,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接着,周信芳率领京剧团先后到富拉尔基、沈阳、大连等地演出。在大
连,周信芳一行与武汉京剧团相遇。周信芳利用演出的间隙时间,观看了高
盛麟主演的《雁荡山》。演出结束后,高盛麟诚恳地要求周信芳给他指点。

“怎么说呢?”周信芳激动地握着高盛麟的手说:“演得太好了,叫我
提什么呢!”

确实,高盛麟功底扎实,架式漂亮,这时的技艺已日趋成熟,是很难挑
剔的。

第二天,张世恩(跟周信芳合作多年的鼓师)对周信芳说:“院长,这
几年盛麟在台上麒派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他拿过去,就能学到好处,化得好
看。这都是受您的影响啊!”

周信芳沉思了一下,很有感触地说:“我的影响不算什么。他现在各方
面都有很大长进,身体也好了,上得台来精神抖擞。这都是党的关怀、培养。
庆奎晚年穷困潦倒,盛麟比他父亲幸运,赶上了解放,赶上了新社会,赶得
好,赶得好啊!”


教子学戏

周信芳对旧社会艺人的艰辛有着极其深切的感受。为了避免自己的子女
重蹈这种生涯,他开始没有让儿女学戏,而是一心培养他们受正规的学校教
育。他的儿子周少麟从小也没有学戏,而是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英文系攻读
外语。

周信芳也很少对儿女谈论自己过去的艺事生涯。但是有一次,大概是在
一九五六年。有一天,他在家里整理房间,翻箱倒柜地翻出了许多旧日的戏
装。当时他的女儿周易在他身边。周信芳若有所思地拿起一件陈旧的、褪了
颜色的粉红色的褶子,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戏装,对周易说:“这就是我第一
次应聘登台穿的行头。”语调中带有很深的感慨,眼眶里浮起激动的泪光。
显然这件戏装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想。思潮在他胸中涌动,首次登台时心情
紧张的情景,梨园生涯的漫长与艰辛,解放后翻身的喜悦。。这一切都被这
件旧日的行头勾了起来,一时间好像打翻了五味瓶。。

周信芳的家庭生活,看孙女周羚表演。

左一周夫人,右二女儿采茨

周信芳虽然不想让儿女继承父业,但是由于耳濡目染之故,他的儿女们
自小就爱上了戏剧。他们看了戏,回家就依样画葫芦地扮演起来。周信芳只
是很有兴味地观看他们的票戏,但并没有轻易松口让他们学戏。周少麟虽然
在大学读英文,对京剧还是念念不忘,在课间不时低声哼唱几句京戏的唱腔。
后来同学们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麒麟童的儿子,有的同学奇怪地问他:“为
什么不继承父亲的事业,也学京戏呢?”对此周少麟讳莫如深,微笑不答。

可能是因为儿女对京剧酷爱的感情感动了周信芳,也可能是因为解放后
艺人的地位和工作性质的深刻变化,使周信芳原来的想法有了改变。

一天,他回到家里,对周少麟说:“你既然立志要做一个京剧演员,那
就好好地学戏吧。可得要自己下苦功,不要想扛着我的这块牌子。你要是现
在不刻苦,以后学成了个半吊子,我是决不会让你登台的。”

从此,周少麟开始踏上了京剧表演艺术的道路。他在学校支持下,办好
退学手续,便拜谭鑫培的门人、老艺人产保福为师,学文武老生的行当。

周信芳自己也曾给周少麟教戏。但他教给儿子的第一出戏,不是麒派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或《四进士》、《徐策跑城》,而是谭派的《空城计》。
教的重点不在城楼上的唱工,而在“三报”时的做工,他对少麟说:“这正
是谭鑫培的成功之处。在‘三报’中,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机智和指挥若定,
同时又刻画出他在军事形势骤变,司马懿急速进攻的情况下,始而惊慌,继
而镇静,并立即定出对策。于是诈退敌兵,化险为夷。谭先生就是这样细致
地刻划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是那么令人信服。”周信芳教儿子的第一
出戏,选这一出,就是要他牢记:演戏是演人物,要把刻划人物性格放在第
一位!

在周信芳的悉心培育下,后来周少麟果然成了材,成为麒派艺术的主要
传人之一。他演的《乌龙院》、《四进士》等剧,颇具乃父风范。一九七九
年四月,他在上海演出麒派名剧《四进士》,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先生观看后,
兴致勃勃地赋诗致贺:

徒伤艺海大星沉,

雾散天开现少麟;


亮相岂缘惊浊世,
扬眉犹自记囚身。
贤翁绝唱空前古,
世子悲歌继后尘;
已雪奇冤双塔寺,
从此麒派有传人。


毛主席来看戏了

一九五六年一月的一天上午。

周信芳正在京剧院的办公室里,读一个准备投入排练的剧本,忽然接到
市文化局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今晚有一个重要的晚会演出任务,并且指
定要周信芳和俞振飞、言慧珠等参加演出。当下在电话里商定了戏码:王金
璐的《挑滑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