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都要好好活着-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是我第二次进去探视,我依旧没有得到王鑫那样的待遇,她依旧闭着眼,安静的躺在那,脸庞依旧浮肿,身体的管子一根也没有少,我的妙佳依旧是靠着各种营养液和高蛋白维系着基本的生命。我感到喉咙一阵堵塞,依旧是重复着那几句话,要她坚强,我一直都在,我们一直都在,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除此之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护工告诉我进去之前妙佳睁眼了一段时间,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能说的出来自己的名字,这会刚吃过药睡了,叫不醒的。我们所有人都是质疑的,护工每每说的很好,为何独独在我们进去的时候这样昏睡,然而我们愿意相信。
  主治医生们拿出了一套新的方案,耐心的跟家属讲解脑部构造,指明妙佳出血滞留的地方,有血块凝结,他们再想办法将其溶解导出,一部分是从头部插入的两根管子排出,还有一部分则需要重新插入一个管子,从腹部插入直通大脑河道。两部分管子,一部分保证颅内高压,一部分维持低压,低压高压超过范围都不行。
  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妙佳的爸爸握着笔的手,签字之时迟疑了一下却未签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可以问,我们都可以给你解答”。主治医师似乎看透了叔叔的心思,看着叔叔不紧不慢的说。
  “她,孩子,孩子的这个手术成功率有多少?”叔叔小心的问,说的每个字都显得很谨慎。
  医生微微笑了下,一般都能成功。当然也不敢完全保证。
  叔叔快速的签了自己的名字,苏XX。
  这是第一阶段的关键时刻,如果一切安好,第一阶段自然是保命。
  一切定下来后,我就回学校了,放心不下募捐的事。回去了才知道,除了班级内部,其他四个公开的募捐点因为板报尚未办完,中午便没有开始募捐。我微微皱了皱眉,有些不悦,效率这么低。
  令人感到温暖的是,贴吧里广大的吧友非常积极,纷纷表示一定募捐,纷纷询问募捐点在哪,找不到地方,更有学弟学妹自发为学姐祈福,不知为何,隔着网络我竟感到阵阵的温暖,前所未有的温暖,这群可爱的人,和我和妙佳或许并不相识,但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尽自己的力量去挽救一个生命。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日暮苍苍山水之间到处都有我们的亲人,这样的感触,只有在彼时彼刻才能感悟到,每个人一点点帮助,一句句祝福,一份份祈祷,便是一份份温暖,这温暖必将永存于人世,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思维,懂得爱恨情仇,而爱是人世间最美最神奇的东西,千百年来如此。
  盛夏的岁月,有这些温暖,我想我们可以走的更远。
  我一一解释,由于板报制作问题耽误了时间,谢谢大家的爱心。
  我和米苏还商量着打印几张妙佳最樱花烂漫时拍的照片(附图1…1),有图有真像,效果应该好点吧。
  我承认,我有些煽情的嫌疑,我的确想调动人的恻隐之心。
  募捐倡议书里说创造了奇迹是为了给人震撼,说医生说有很大希望,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是徒劳无功,是有意义的。21岁,考上研究生,是为了让看到的人们为之扼腕叹息的。我们都是20出头的人,很容易被这些信息触动,至少我会,所以我相信别人也会。
  煽情是因为真实,21岁的妙佳,她的人生本来可以无限美好,是什么力量在这如此美好的流年将这最美丽的光景强制性扭曲,每一个人要想好好的踩实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就只能不断的与这力量对抗,命运之手的力量纵然强大,命运之匙却可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不放弃。
  我相信,这真实的煽情,会让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扭转这不合理的命理,度过这场劫难,走向新生。我相信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心甘情愿被那些言辞“算计”一次,尽自己的力量。
  

  ☆、[正文:CHAPTER10 募捐]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所有帮助她的人,愿天下人幸福。
  愿这募捐,聚万人爱如食百家饭,消除灾难。 …………题记
  我继续在我的人脉圈里扩散,在这个大学,每个院系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如果能在每个院系都有一个宣传者,效果会好很多。
  我的思路依旧是简单的。换位思考,如果是我自己碰到别人募捐这种事,原本我只想捐赠十块,如果有一个朋友说那个女孩是他的朋友,那么我肯定会多捐一些。和我一起考到这所大学的高中同桌,便和他全宿舍的人各捐了一张红色毛爷爷,他们和她原本不相识,在募捐箱放下十块八块的就不错了,是我昨晚去了他们宿舍说了情况,这就是人际圈,人情世故。
  第一天,募捐还是没有完全展开(附图2…1),当天我不知道募捐了多少爱心,那不归我管,我只是提出建议,导员已经安排的相当妥帖细致,几个人一组,每组各自在自己所在点人最多最集中的时候进行募捐,每个点都要有一个我们班的同学,以便有人询问的时候解释,每天清点现金的时候每组必须有三个人在场,最终汇总时必须三个人同时签字,然后交由我们班长保管。
  导员说这不是不信任我们,是为了保护我们。
  有在报社实习的校友,将这件事传了出去,募捐刚开始,便有记者将电话打到我这,希望能进行采访,通过媒体报道出去,引入社会的力量。我虽不想声张,但由不得不承认,仅依靠学生的力量太微薄了,于是便和日报的记者大致交流了下。随后,我将可能会见诸于媒体这个情况告诉了她父母,其实我之前已经跟他们打过招呼这件事可能会有媒体关注,叔叔和阿姨只嗯嗯,并没多说什么。
  第二天,募捐呈现井喷态势,仅仅一天便募捐了1万6千之多。烈日炎炎,学弟学妹们谁也没有叫苦,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点,每个人都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这些可爱的人不厌其烦的跟过往的同学讲解,我所在的宿舍区募捐点是设立在路口的,除了是同学上学必经之路外,还有很多的过路人,守在这个募捐点的学弟学妹甚至耐心的一一个过客的路人阐述讲解。
  我总在饭点的时候从医院赶回到学校,看看募捐的情况,每当我看到这些情景,总是一阵阵的感动,写上祝福话语的标签贴满了各个募捐点的移动宣传栏,话语简单而温馨:学姐,祝你早日康复;加油,会好的,我们都在;我不认识你,却为你的坚强而感动;你若不屈,希望必在……
  几天后我才知道募捐初始时还出现了些小插曲,学生会的学弟们在打印照片的时候,兴许是太慌忙考虑不周,竟把照片打印成了黑白色直接贴在了宣传栏的板报上,恰巧米苏看到了,以米苏的脾气,不言而喻,只是委屈了辛苦的学弟学妹们。黑白色照片,那是祭奠逝去的人的。
  晚报的记者随后也与我取得联系,说日报的那个记者暂时有事,她先接下来这个报道,于是又是一番云云。
  我再次跟妙佳的父母讲了他们也能要面临采访,要有一定的准备,我说媒体采访便会见报,但是这或许可以引来社会上的援助力量,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叔叔沉默了半响,言辞中不愿接受采访,他给哥哥打电话,哥哥也不知道接受采访能说什么。
  “行,我会尽量处理好的。”
  我没有驳斥他,农村都有这种不想宣张的思想,妙佳家人的决定我需要尊重。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浅层的报道并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的助益,而深层次的报道,会详细的报道出妙佳的家庭情况人员结构详细的经济收入,没准甚至会有人去他老家采访,我也不想扰乱她家人的生活,毕竟即使她不在了,她家的其他人还是要生活的。
  我将这情况,反馈给了米苏和导员。
  第三天,周三在我们大学相当于半个周末,教师要开会,学生有课的自然少,因此校园里人流量也小。即便如此,一天结束的时候,依旧有近1万的捐赠,看来,交叉宣传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乐于助人的人还是很多的。
  而我这边也更加忙碌了起来,我和米苏商量后,用妙佳以前跟我说的密码登陆上了她的QQ号,在空间以她大学同学的名义发出了求助。她生病后,起初我们虽然没有刻有隐瞒,却也没有张扬,当时觉得如果没什么帮助的话,我们想多一个人知道不如少一个人,免得影响她康复后的正常生活。如今,显然是顾不上了,如果命都没了,哪来的日后生活。活着就好!我在求助信息下面注明留了三个电话,我和米苏以及妙佳本人的电话,有任何疑问可以给我们打电话,已经知道消息属实的朋友,为保持通讯正常,勿联系。纵然如此,电话始终没有停过,绝大部分电话自然是打到妙佳的手机上,大多是她初、高中朋友,他们不在这,惊闻消息纷纷来电确认。
  几乎每个人说的前几句话,都是“你是谁?你是她什么人?”“让苏妙佳接电话!”每次接听到这些话,我都感到一阵的刺痛,我都不知道说些什么,仿似这么多年学的国语全打包扔进垃圾桶了。“同学,我是妙佳大学同学,她要是能接电话,我们就用不着募捐了”,那时我能说的,想说的就这么一句,然后再补一句,“她在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苏醒,我们见不到她,她也接不到电话。”
  这些天,我对讲诉病情已经很麻木了,我像背课文一样,为了让更多的人援助,一遍一遍的重复说着。
  如果我们自己够强,根本无需如此,跟别人解释的时候也是苍白无力的时候。
  下午三点左右,我从医院匆匆赶回学校,市电台的去我们学校要做个采访,米苏说她不善言辞,就叫我回去。叔叔已经把募捐和采访的事全都委托我了,我说我会处理,但是媒体一旦发现新闻点,哪里是我能阻止的了的,我只能尽力去做。我回去的时候采访人员已经到了,都在校内的食堂的募捐点那,我最终是没有接受采访,采访的是我们辅导员。
  第四天,周四依旧募捐6千多,募捐到了尾声,今天就要结束了。
  晚报的记者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是上午九点多,到学校的时候,我恰巧从学校正准备赶到医院。她说她已经到了学校,希望我能配合一下,我见到她的时候这位周记者正在询问别的一些同学以了解情况。
  当我表示出了妙佳的家人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意愿后,我们这位晚报的周大记者顿时恼了。
  “她家人怎么想的?这么愚蠢呢!别人想报道还没机会,她们还不乐意。”晚报的记者这样对我说,我很吃惊也很愤懑的看了一眼她,作为一个媒体人,她是怎么说出来的。
  我保持着克制,“你这样说就不对,不管怎么说都要尊敬人家的意见。”
  “他们是不是不想接受帮助啊?还是说他家里很好,不需要接受帮助!”
  晚报的记者连珠炮似的发问,我原本想说当然不是,不过很遗憾,这位衣着光鲜打扮时髦的周懂并没有给我说话的机会,“不想接受帮助,那募捐干嘛,这钱他们别要啊。”只是一瞬间,我觉得厌恶,这不是一个有良知的媒体人应该说的话,我不再说什么,转身离去,她则一直跟着我,追问我下午送钱的时间,说要去拍几张照片,我再次感到厌恶。
  五月的天,有点热了,被臭虫一直跟着,很是影响心情。
  到了募捐点,我故意对她说是不是也该献点爱心啊。“不好意思,今天出门没带钱。”这是她给我的回话。
  

  ☆、[正文:CHAPTER11 感动]

作者有话要说:  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抛弃人间的温暖,当爱汇聚成海,便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帮助过她,帮助过我们的人。
  在这边天地中,因为有你们,我觉得很温暖。
  所有的人都在行动,都给我以深深的感动,我想有这些感动,即便是末日的残酷,我们也能挡得住。…………题记
  这几天,妙佳的哥哥辗转于各大医院之间,我每天来回辗转于医院和学校,两点一线。白天回来的时候去4个募捐点看看,晚上看最后的募捐情况。由于各种面额的都有,学生会学弟学妹们先将各自募捐点的钱按照面额归类,随后认真仔细的点钱(附图2…2),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募捐点募捐的钱多而兴奋,好像是这些钱最后能装入他们自己口袋似的开心兴奋,当我拿出费用单给他们看每天的费用时,他们脸色又变的黯淡,不再言笑,叹着气自言自语,很失落的样子,“原来我们募捐的也只是学姐一天的费用啊”。
  当一切工作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夜晚十点多,而他们有很多,还饿着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