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率着这许多大军,竟会败于南昌城下,真是怪事!第四军有些将领们更觉得没有他们铁军
出马,就不济事!有些人以隔岸观火的态度,等待着看蒋氏闹笑话。少数人则以南昌久攻未
下,为之焦急。蒋氏本人也表现得有点一筹莫展,他的顾问加仑将军却奔走前线各地,联络
57/185
… Page 209…
《我的回忆》第二册
各军,以期彼此行动一致。
十月中旬,加仑将军为江西战事来到武汉求援。他向我痛陈江西前线的实况;指出症结
所在是各军行动不能一致。他警告万一孙传芳获胜,湖南广东都要受到威胁,整个北伐甚至
要因此垮台了。我支持他的这种看法,予以有力的协助。我觉得现在还不是由于内部矛盾与
蒋分清径渭的时候;如果江西前线受到挫败,是真会影响北伐大局的。当年太平天国的革命,
也因内部的勾心斗角而致失败,可为殷鉴。
由于素著声望的加仑将军在武汉的疏解,获得了各方的诚意协助。第四军开往南浔线的
侧面,协同原在那里的李宗仁部进行主攻。唐生智的一部也东下应援,武汉是在动员人力物
力来支援江西的战争。加仑兴高采烈的驰回前线,要求各军务必要严格的一致行动。当时武
汉方面传说,江西战局的实际指挥,不是甚么总司令,而是客卿的加仑将军。果然,十一月
二日李宗仁等部在南浔线击溃了孙传芳的主力,四日占领九江,七日占领南昌,孙传芳才遭
受了第一回合的重大打击。
由于蒋氏的受困于南昌城下,便诱发了反对他的浪潮。十月间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中央
委员和各省市党部代表的联席会议③,显然是左派势力的抬头。他们造成直接反对张静江的
昏庸老朽和迎汪回国复职的空气,间接就是打击蒋介石。蒋氏占领南昌九江之后,也就开始
了他的反击。后来他坚持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暂驻南昌,也就是当时的内部矛盾之故。
中共的工作随着北伐军事的胜利而急剧发展起来。中共湖北区委会一向长期处于地下活
动状态,一切工作都惟谨惟慎,无法施展。如今一朝获得公开活动的机会,便因积习以及人
手不足,显得手忙脚乱。幸各地的得力党员,陆续荟集到武汉来。如工运方面,有李立三、
刘少奇,是中共中央继我之后派来的人员。军事工作方面则多是广州随军来的,如在总政治
部任重要工作的有李和林、章柏钧、朱代杰等,实际指挥军队的有叶挺以下的军人同志们,
以及后来任武汉军官分校主任政治教官的恽代英等。不久,毛泽东也由湖南来到武汉,筹办
另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其他众多的工作,则多系就地取材。总之,湖北区委会当时正忙着
充实它的组织,扩大党员数量,训练党员提高工作能力等等。
等到武昌克服以后,中共湖北区委会的阵容极一时之盛。彭泽湘虽担任第八军政治部的
工作,仍兼着湖北区委的书记;陈潭秋主管组织部;林育南主管宣传部;董必武、钱介盘、
刘伯垂等任国民党工作委员会委员;李立三、刘少奇、项英、许白昊任工运委员;陆沉、陈
荫林、刘子谷等任农运委员;蔡畅、黄木兰等任妇运委员;李求实、李书渠等任共产青年团
委员并负责学生运动工作;我则以中共中央代表资格,经常参加湖北区委会议并兼管军事工
作。
不用说,中共湖北区委会在武汉是中共一切活动的中枢。它每星期开会两次,一次讨论
政策,一次讨论日常工作。出席人数往往是二十人左右,议案是十分纷繁的;尤以临时动议
的紧急案件为最多。这就使任书记的彭泽湘有点应付不下了。他虽是一个能干的青年,但究
竟太忙,经验也嫌不足。书记在会议上,特别要依据各项问题的缓急轻重,临时能调整一个
秩序出来;有些重要问题还要预拟出解决的方案,提出讨论通过,才能把握时机。这些事往
往非彭泽湘所能胜任愉快,常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我这个中央代表有时就弄得不得不起而代
庖;甚至遇着我因事没有参加会议时,会议就不能获致圆满结果。
湖北区委会领导不够健全的现状,曾引起一些区委委员的不满;资深望重而又以正直著
称的陈潭秋就曾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他不满陈独秀派些经验不足的留学生来任象湖北区委书
记这样繁重的职务,认为这是不信任老干部的表示。他要直接要求中共中央改派我为湖北区
委书记。我虽告以我正在要求中共中央搬到武汉来,自然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现在在人事上
似乎不必多此一举。但陈潭秋仍径向中共中央提出了他的建议,而被中央接纳了。因此,我
58/185
… Page 210…
《我的回忆》第二册
于十一月间又兼任了湖北区委书记的职务。这项工作占了我最大部分的时间,我不仅要注意
政策问题,而且要处理繁杂的日常工作。
当时武汉的要人们,开会忙,宴会忙,演说忙,蔚为一种风气,中共的干部们也不例外。
众多的革命机构和民众团体的主要人员,不仅各有它本身开不完的会议,而且有各种各样的
联席会议;有些要人们几乎终日就只够忙着开会了。“普海春”这个座落在汉口江汉路的大酒
店,是当时要人们宴会最多的地方。一位要人每天往往要在那里参加两三次乃至五六次的宴
会。他们于酒醉饭饱之后,高谈阔论一番;有些重要问题,也就在这种场合交换意见,自然
不免有草率的流弊。演说不仅成为风尚,而且内容是愈左愈好;连工商界的老板们演说时,
也会高呼“世界革命万岁”!但这些会议宴会演说等,不免多系空谈自误,缺乏实际内容。我
参加这场合算是较少的;一般说来,中共湖北区委会的工作较之其他的革命机构,效率是要
高些。
在武汉占领后的初期,中共所领导的农民运动,只是开始阶段,还不为人所注意。至于
当时的职工运动,则极为出色。九月十四日,北伐军占领汉口后的一个星期,一个工界恳亲
会即假国民党汉口市党部举行。到了工人代表四百余人,代表一百多个工会。北伐军总司令
部、总政治部、前敌总指挥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汉口市党部等重要机构,都派有代表参
加。会议决定了三项重要议案:一、惩办工贼;二、催促各工厂从速开工;三、组织湖北全
省总工会。又决定第一二两项请总政治部负责办理,第三项则由各工会负责进行。中共方面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项英、许白昊等重要工会领袖,发挥着领导作用。
上述三点决议,确也是当时职工运动的当务之急。湖北的职工运动经过吴佩孚的“二?七”
镇压,工会组织业已破碎,从前的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事实上也不存在了。继之而起的只
有中共所领导的一些工会秘密小组。有些过去的工运领袖在吴佩孚威迫利诱之下屈服了,其
中还有些为吴佩孚做破坏工会的工作,即所谓“工贼”。当时最著名的一个工贼是郭聘帛,他
有国民党党籍,为右派分子,也曾是湖北工团联合会的一个重要职员,在“二?七”罢工后,
纷传他已成为吴佩孚的鹰犬;因他的告密,使若干工人领袖受到杀害。众怨所积,郭聘帛终
由总政治部逮捕了。惩办工贼是工会方面极重视的事,当初总政治部根据蒋氏的意旨主张宽
大;可是不少工会领袖曾向总政治部力争,郭聘帛因而卒被处死判④。
催促各工厂迅速开工,更是不容易解决的事。当时武汉的工厂企业,有的已经停工,有
的减产,有的勉强维持;这种经济不景气,确也是战时所难免的状况。工人一方面要各工厂
复工,才不致失业;另一方面又要提出一些迫不及待的经济要求,使工厂企业更难经营。总
政治部除了运用政治压力,催促各工厂开工外,也不能有其他良好的方法。当时军需浩繁,
财政当局只能设法增加一些收益,那里顾得到工商业的复苏。一般说来,只知要钱的军人们,
既不懂甚么财政经济政策,更不会有甚么贷款帮助工商业的打算,而他们的意见又有决定性
的作用。
我曾强调国民政府应确立战时财政经济政策。所需收益可求之于各县地主富人的捐献;
对大城市工业生产的奖励,市场的活跃,以及贷款救济等项,都是应当认真考虑的措施。李
立三则主张工人参加管理生产;他认为这样做,才能使工厂复工,也可以使工人重视劳动纪
律,认真进行生产。这些建议又为当时实际条件所限制,难于实行。因此,当时一般热心革
命的人物,多觉得军事上确有进展,在政治和经济上则毫无办法。
组织总工会是工会内部一件复杂的工作。武汉不过是中国腹地一个商业中心,近代企业
并不发达;因此,工人中仍以手工业者和苦力占最大多数,自然,这样的工人群众也会富有
行会观念和受着秘密会社的流氓观念所影响。他们已往的处境的恶劣,是毋待费词的,汉口
租界巡捕曾发生打死人力车夫的事件,“吃洋火腿”更是司空见惯。在革命浪潮犯滥到武汉的
59/185
… Page 211…
《我的回忆》第二册
时候,自然激起一般工人“报复”、“泄愤”、“翻身”等情绪;如“发洋财”这一句话,就是
很流行的。这句话的含义固然很复杂,主要却与“铲富济贫”的观念一脉相通,不过所要铲
的是洋资本家罢了。他们虽经过“二?七”罢工的洗礼,但要组成近代的工会,按照当时的
经济条件,来维护工人的利益,还是困难重重。
湖北全省总工会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正式成立。当天广大的工人群众首先参加盛大的
国庆纪念会;接着举行总工会成立会;发布成立宣言;选举向忠发为总工会委员长,李立三、
刘少奇、项英为副委员长,分任总务组织宣传处长,许白昊为秘书长。总工会之下,还设有
工人纠察队,其盛况不亚于广州的省港罢工委员会。那天又适逢武昌克复,消息传来,会场
工人群众更是欢欣若狂。
工会的组织在激剧扩大之中,并向武汉以外的各县市发展。到一九二六年底,总工会会
员人数多达三十万⑤。中共虽能完全控制总工会,但对其属下的各分工会,则尚不能作有力
的掌握;以致发生若干左倾蛮干偏差。中共职工运动的负责者,主要是在那里加强各分工会
的组织,挑选适当干部,分担各分工会的领导职务;并征求中共党员,形成各工会和各工厂
企业的中共支部;以及训练这些新手,使他们能了解当前的责任。
劳资争议和罢工浪潮,随着工会组织的发展而汹涌起来⑥。当时总工会除认为资方应承
认工会的团体契约权外,关于劳作条件,规定一个工人最低限度的工资每月应以十三元为标
准,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十小时,加上额外加工不得过十二小时,每星期应有二十四小时
的休息等⑦。这些要求,从国际水准来看,固是可怜的,即以当时的武汉实际情形而论,也
不算是过高。而各分工会在劳资争议中所提出的实际要求,有时还低于这个标准。在增加工
资上,有些企业的工人要求每月增加两元或三元,连原有工资计算,尚不足十三元的标准。
在休假问题上,有些也仅要求两星期休息一天。这显然顾到了当时实际条件所能做到的。
不少的劳资争议用仲裁的方式解决。十一月间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湖北全省总工会、武
汉商会、湖北省政务委员会、总政治部和武汉卫戍司令部等机构,共同组织了一个劳资争议
仲裁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处置争议的方针,大致是要求劳资双方服从它的仲裁权力,主张资
方应大体接受湖北全省总工会所规定的劳作条件,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则应遵守劳动纪律。
但工商界的老板们总觉得工人方面的这些要求难于实行。他们怨恨自己的处境困难,战
争使他们陷于经济不景气中,政府当局只知问他们要钱,无异是杀鸡取卵;工会又在不断捣
乱,提出种种要求。这种上下交迫的困境,将使他们的前途为之断送。他们不敢开罪政府当
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