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10岁,比起我们那个时代来说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孩子能兼顾学习和爱好,全面、健康地发展,并且在学习中感到快乐,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教育能够达到的理想状态。他们的出色表现给予我莫大的宽慰和快乐,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卓然的成绩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朝气。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这一代孩子的水准,看到了潜能的充分挖掘和发挥,我相信这一代人是精英的一代,他们必将改变未来。
《穿越艺术》 漫话学习与教育音乐教育面面观(1)
有人认为,人的聪明才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造力、记忆力和敏捷性。而音乐恰恰是培养这三方面能力的最好的手段。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了。当然,在这个奴隶制的全盛时期,能接受系统音乐教育的只是王公贵族的子弟。周的统治者认识到音乐不但有娱乐功能,而且有教化作用,他们开设的课程有:乐德、乐语、乐舞等。学制7年,学生13岁入学,20岁毕业,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加深学习内容。统治者不仅用音乐来培养他们的接班人,同时对平民中有音乐天赋的特殊人才也委以重任,造就了一大批造诣颇深的音乐人才。由于重视音乐教育,西周拥有一大批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才,使得周代不仅音乐教育事业兴旺发达,而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科技都得到空前发展。
时光荏苒,如今,人类已经迈进21世纪,音乐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的认可和重视,然而,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才顺乎时代的要求,音乐教育又如何在当今信息时代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造就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谈到现代音乐教育的改革,不能不提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亦称“发掘创造力音乐教育”。此举力图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来开启学生的想像力,激活他们的智力及创新精神,而且通过音乐来磨练他们的毅力,培养良好的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美国政府的倡导事出有因。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巴达尼克一号,前苏联在当时世界空间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使美国朝野深感震惊,痛定思痛,美国政府马上组织专家班子,寻找差距并研究改进的方法。原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文化教育目标一直停留在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这一层面上,忽视了提高民众综合、全面的基础教育,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迫使他们反省,重新审视本国的教育,美国开始将教育提高到为了“民族生存斗争”的高度。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落后了,因为“最杰出的科学家,从不局限在他们个人的领域内,通晓和熟悉艺术及人文学科,促使优秀科学家的视野变得敏锐”,而在这些方面,美国原有的做法显然缺乏远见,因此,美国政府逐渐加强了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
1959年美国政府在科学院、联邦教育总署、空军和兰德公司的支持下,由国家科学院教育委员会主持,在马萨诸塞州召开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会议,这是美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会议的主旨是讨论科学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其中包括重视艺术教育的建议。
同年,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AASA)针对艺术教育所受到的冷遇发表声明:“我们主张课程均衡,在这种课程中的音乐、表演、绘画、诗歌、雕塑、建筑应该与其他重要的学科,同数学、历史和科学并驾齐驱……”
1961年,白宫成立了“研究和发展教育”专门小组,领导全国的教育改革。1963年,著名的耶鲁研究班以音乐教育的方向为研究课题,在对历代科学家的艺术爱好,以及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音乐大纲深入研究后,提出了“音乐要以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为重点”。1967年,在马萨诸塞州召开唐哥伍德会议,不仅明确了在社会迅速发展、经济文化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应承担的作用,还提出了提高音乐教育效率的建议,更鼓励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这次会议,在美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美国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音乐教育,都有独具特色的本国本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用以从小教育培养孩子。如西德的奥尔夫,匈牙利的柯达依,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日本的铃木、山叶,前苏联的卡巴列夫斯基等。美国在研究了各个音乐教学体系的特点后,取其长处,再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创造出适合本土教育的音乐教学体系。1965—1968年,美国国会教育部门拨专款,组织全国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在纽约曼海顿维尔学院研制了《曼海顿维尔音乐教学大纲》,并依据大纲中螺旋上升素质培养原则,开设了综合音乐感课程。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各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而各有侧重的音乐教学法,会发现这些承袭了传统文化和基于原有传统音乐教育而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不仅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影响、取得很好的成效,而且其中的很多教育理念和思维,至今仍被推崇并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穿越艺术》 漫话学习与教育音乐教育面面观(2)
例如,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领导制定的新教学大纲,精辟地指出,音乐教育的宗旨是利用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来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与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理念一脉相承:音乐教育并不是仅仅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他反复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而掌握技能、技巧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我们知道俄罗斯具有悠久的音乐传统,它的音乐水平在近代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从俄罗斯时代到前苏联,音乐教育及民众的音乐生活始终倍受重视,很多人都知道列宁喜欢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故事。在这种良好的音乐氛围和音乐基础之上,俄国和前苏联哺育、培养出很多植根于俄罗斯土地、思想深刻、技艺高超的世界级作曲家及演奏大师。
德国是一个孕育大哲学家、大音乐家的国度,有著名的“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还有亨德尔(尽管他后来入了英国籍)……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在全世界也享有盛誉,直至现在,很多幼儿园仍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教育。
这种教育的特点是面对所有的儿童,包括对才能较差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地用音乐教学来启迪、发掘孩子们的音乐潜能。方法寓教于乐,十分容易被孩子们接受,通过孩子们随意地做游戏,玩一些简单的乐器,唱节奏感较强的歌谣,简单的合作以及朗诵、讲故事、表演等,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这种教育方法受到东方和非洲打击乐器的启示,通过这一最易演奏和接受的乐器,把节奏这种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引入教育,创造出一种把音乐与语言、舞蹈、肢体动作等自然融合在一起,看似原始其实返朴归真的教学体系,通过孩子们主动去“玩”,去游戏来学习音乐,自然而然地唤起他们的音乐本能,发掘出音乐潜力。
以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依命名的教学法,产生于匈牙利传统音乐逐渐衰竭、国内经济状况不佳、国民的民族文化和音乐素质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时代。它主要针对幼儿进行音乐知识训练,比如强调识谱能力,采用著名的“首调唱名法”;重视合唱教学和各声部的训练;通过教孩子们唱匈牙利的民歌,加强民族意识并增进民族团结。它还非常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强调在学校集体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这一教学法被官方指定在学校教学中普遍采用。柯达依的教学法是基于发展匈牙利民族文化、振兴国家和民族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它通过音乐从小培养起孩子们团结奋进的爱国主义精神。
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又被称为才能教育法,是日本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于1944年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铃木发现全世界的语言,不管结构多么复杂,只要从小接触它便可通过聆听和模仿轻松地掌握。大人们愈是有耐心地教他们,不断地重复学过的音和字,在练习的过程中热情地给予鼓励,孩子们就掌握得愈快。在这样“祖国语言学习法”的启发下,铃木形成了他的才能教育的基本观念。他认为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的,任何孩子都可以培养成为具有高度才能的人。在具体方法上,他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像孩子聆听大人们说话一样,重视培养他们对音乐敏锐的听力。他认为指导教师的水平及他们的典范作用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在这种教学法的指导下,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同时像前苏联的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样,铃木更强调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使他们人品高尚、意志坚强、敏感而有韧性。
除此之外,还有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的音乐活动;山叶教学法(又名YAMAHA教学法)和伊迪丝?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育试验等等,都是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音乐教育体系。
《穿越艺术》 漫话学习与教育音乐教育面面观(3)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正是吸收了以上诸多音乐教育体系中,对培养创造性、全面提高素质有益的先进方面,结合美国实情,经过消化、融合、改造,最终形成了本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这种教育将探索、发现、创作作为主要宗旨,贯穿于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它认为听觉的锻炼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从听单音起,逐渐找到不同的双音——音程,到听三个音以上的和弦,然后是旋律,并从中找到节奏的律动、强弱起伏和表情变化,使自己对声音的探索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它要求给学生提供演出的机会,但并不强调演奏得有多么完整以及在音乐风格、处理上与一些名家多么相像,而是强调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独创性,鼓励即兴演奏或有计划的即兴创作,这种不拘一格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还给予每个学生担当指挥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指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及对不同音乐的处理,从而锻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随机应变等方面的能力;这个过程还要求学生对音乐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来锻炼他们清晰的条理性、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从感性升华到理性。
“综合音乐感教育”表面看起来与一般的音乐教育差别不大:视唱练耳,定期开演奏会等,但着眼点及培养方向却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它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和启迪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作为开发学生智力、深挖学生潜力的手段,它已远远超出了音乐作为美育的范畴。不管是基于“民族生存斗争”的原因,还是基于争雄世界的目的,但是他们稍有落后就高度警觉,查找原因、检讨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研究和改进包括音乐在内的教育机制,其中的积极意义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虽然以上较有代表性的音乐教育体系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至少以下几点是一致的或是很接近的。首先,音乐教育并非只是传授技能,培养出一些“匠人”或学门“手艺”,而是培养有理想,重情操,品德高尚,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公民。第二,音乐教育并非只面向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天才儿童,而是面向所有的儿童。因为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孩子创造型思维,加强记忆力、协调性、敏捷反应能力的过程,是锻炼孩子们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以及让他们学会坚持、宽容、忍耐的最好手段。音乐还会使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第三,音乐既能培养孩子们的个性,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以及合作的能力,更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强化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教育方式。
在社会日益繁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升的今天,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习乐器在很多大中城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