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贾家大少-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赦冷不设防,没想到是这么大的惊喜,一时间吓得都不会说话了,半晌方道:“哎呦!我的儿子哎!”短短七个字,被他说的那叫一个百转千回,然后就是催促贾瑚,让他再多叫两声。
    “爹,爹……”好容易有个能够说清楚的字,贾瑚不介意多说几遍,说得可带劲了。
    张氏心里明明欢喜得紧,却故作幽怨道:“瑚哥儿就是和大爷亲热,早先叫我的时候,都是叫的‘羊’,而不是‘娘’,到了大爷这儿,我才教了几遍,一声‘爹’可是叫得清清楚楚。”
    贾赦心中得意,还不忘显摆道:“瑚哥儿,我们再来一遍,叫‘娘’,不是‘羊’。”
    贾瑚认真观察他的嘴型,而后信心十足地开了口,朝着张氏大声道:“羊!”可惜还是失败了,贾瑚不好意思地抬起小手,捂住了自己的脸,不去看贾赦和张氏,反而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此后几天,张氏认真纠正贾瑚的发音,不仅教会了他叫“娘”,还会了爷爷的“爷”。
    在讨好贾代善这件事上,长房一家三口无需商量,也是默契十足的。果然,贾代善听到大孙子那声清脆的“爷”,笑得简直合不拢嘴,逢人就夸他家孙子聪明,才八个月就会说话了。
    没过两天,贾瑚又学会了“奶”,史夫人是不怎么喜欢长子长媳,不过嫡长孙会说话了,她还是很高兴的,难得抱了贾瑚两回,虽然她从心底认为,她的二孙子,会比贾瑚更加聪慧、早熟。
    只有王氏,见此情形心里很不舒服,不过她的儿子还不到三个月,眼下连翻身都不会,等他会说话了,只怕贾瑚都会满院子到处乱跑了,想到儿子日后事事都会被人压制,王氏心里那个气啊。

☆、第005章 抓周

学会说话以后,贾瑚再接再厉,在九个半月的时候就点上了走路的技能点,贾代善一边表示,瑚哥儿真棒,不愧是武将世家的后人,筋骨都比旁人结实;一边对外宣传,他家大孙子九个月就会走路了,至于走得跌跌撞撞这种事,就被他不自觉地省略了。由于贾瑚的优秀表现,一贯在贾代善面前被视若无物的贾赦,都多得了几个好脸,这个儿子总归有点好处,给他生了个好孙子。
    贾赦受宠若惊,好些年了,他爹第一次表扬他,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激动地想出去跑圈。
    回房以后,贾赦抱着儿子一阵猛亲,又翻箱倒柜,找出无数小孩子喜欢的新鲜玩意儿出来,赏给贾瑚当玩具,也就是贾瑚内里有个成熟的灵魂,不然那些值钱的古董,非给他砸了听声儿不可。
    与长房的兴高采烈相比,二房的气氛难免就要凝重些。真论起来,贾代善也没说他们不好,不过是多夸了贾瑚几句,搁在一般人心里,谁会在乎这个,跟个不满周岁的奶娃娃计较,好没面子。
    贾政偏偏就是例外,在他们家,除了已经故去的徐太夫人,谁不是说他比大哥强了十倍、百倍,贾政从小听着这样的话长大,也是理所当然这么想的,他差贾赦的,不过就是四岁的年纪罢了。
    小时候,由于父母的偏爱,贾政并不是很在意这些,他满心以为,贾赦能有的,他都能有,甚至会比他更好。在贾政心里,他大哥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习武不成,读书不行,已经没救了。
    直到贾代善给贾赦说了张家的那门婚事,从小被史夫人保护过度的贾政才隐约意识到,他和贾赦,似乎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差别,不是他想象的微乎其微,而是一条他难以逾越的鸿沟。
    那天,贾政原是去给史夫人请安,不巧听到父母的一段对话。当听到史夫人说,张家书香门第,张家姑娘更适合他的时候,贾政在心里默认了母亲的观点。没错,就是这样,贾赦文武皆不通,如何配得上首辅家自幼饱读诗书的千金,倒是他,四岁就开了蒙,苦读十余年,显然是更适合的。其实,贾政心里还有个想法,就是张家显赫的门第能给自己带来的助力,他下意识忽略了。
    不料贾代善却说,张家答应嫁女,虽有报恩之意,又何尝不是看在贾赦嫡长子的身份上,无论贾赦此生是否有成,只要他不犯大错,守着祖辈的萌荫,怎么也能给张家小姐讨个一品诰命。
    贾政已经十二,还没考上秀才,张家是不可能同意的。再说了,谁家娶亲,不是长媳的身份最高,给贾政求了张家小姐,贾赦怎么办,去尚公主吗,真要那样的话,他们还得给儿媳妇行国礼。
    贾代善说出尚主的话,可不是信口开河,他是很早就想过了,要是张家不肯答应婚事,他就进宫去求皇帝,给贾赦求个公主回来,有公主在家震着,他这个大儿子再是无能,也能平安一生了。
    司徒家的公主,看似身份高贵,其实很不好嫁,因为□□皇帝有言在先,驸马不得议政。这就意味着,前朝曾经出现过的金銮殿选驸马之事,在本朝绝不可能发生,谁辛辛苦苦读上二十年书,是为了尚公主,而不是求前程。偏偏□□皇帝登基后,生了许多小女儿,当今皇帝膝下,亦有不少女儿,这么多的公主,要嫁出去可不容易,若是有勋贵之家主动求娶,皇帝乐意之极。
    贾代善和史夫人后面还说了什么,贾政已经记不清了,他终于知道,就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他百无用处的大哥,不仅能娶到首辅家的千金,竟然还有尚主的资格,而这些,都是他没有的。
    那天之后,贾政受到很大的震动,他比以往更刻苦地读起书,不就是一个爵位吗,贾赦什么都不会,就是承了爵,只怕也是虚衔,不可能像父亲那样,手握重兵,拥有实权。只要他努力读书,中了秀才、中了举人、中了进士,就可以入朝为官,到时候,看贾赦在他面前,还有什么可得意的。
    贾政的想法没错,如果他真能做到,一个有实职的官员,的确比挂名的爵位更有面子,可惜贾政一连考了几次,竟连童生试也没过。更气人的是,贾赦有意无意就会在他面前说起,张氏娘家的某个侄儿,人家才多大一点年纪,就已经中了秀才,甚至中了举人,气得贾政羞愧难当,掩面而去。
    贾政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哪有书香门第肯嫁女儿过来,贾代善无可奈何,只得任由史夫人做主,给贾政娶了王家的二小姐进门。两家都是金陵出来的,素有往来,彼此结亲,也是好事一桩。
    贾政这个人,外表看着端方严肃,其实内心深处,对菊花古剑、红袖添香,还是有那么一点向往的,谁知王家可倒好,都是第三代了,教出来的女儿,居然大字不识几个,更遑论其他了。
    贾政爱面子,人前自然不会说王氏不好,看着还是夫妻恩爱的样子,不过心里却很不忿,他什么都比贾赦好,怎么妻子竟会不如他,真是天道不公,可是人都已经娶回家了,再不满意也得认。
    待到王氏生下儿子,贾政就把希望寄托到儿子身上,他样样都比贾赦强,他儿子也该如此。贾瑚八月能言,九月能行,他儿子肯定可以更早,贾政完全没有想过,贾瑚已经算是早慧的典型。
    见贾政不停说着,要她如何如何,务必教好儿子的话,王氏低垂着头,嘴角含着一丝冷笑。她的这个夫君,人人都说他好,比起被父亲许配到皇商家的三妹妹,王氏一度以为,自己幸遇良人,夫婿出身国公府,又酷爱读书,只要考上功名,两家人在背后努点力,前途指日可期。直到嫁进贾家,王氏才发现,人人夸赞的荣国府二公子,最好的就是他的名声。
    不过贾政今日的话,说的确有几分道理,她是要教好儿子,让他在公公婆婆面前好生表现,不然贾瑚那个小子,肯定会更得意的,她的儿子,才是最好的,她要把最好的东西,通通都给他。
    转眼到了春末,贾瑚的周岁生辰即将来临,贾代善整天被活蹦乱跳、能说会道的大孙子逗得合不拢嘴,自然是要吩咐史夫人大办,他得让人们看看,他家大孙子有多出色,比他儿子强多了。
    史夫人心里有些不满,贾瑚的洗三、满月、百日,哪次不是大办特办,不像她可怜的二孙子,没有一次能赶上贾瑚的一半,可她不好明着反对,就说小孩子福薄,大人太疼他怕折了福气。
    贾代善是上过战场的人,什么场面没有见过,怎会在乎这些,他不仅不听史夫人的劝说,还说贾瑚生来像他,没什么压不住的,就是要办得隆重,才配得上他国公府嫡长孙的身份。
    史夫人气得直咬牙,可她知道,贾代善主意已定,是不会听他人劝的,就转而问道:“老爷,老二家的哥儿也有半岁了,长得健康活泼,是不是可以给取名了,瑚哥儿就是半岁取的。”前次,史夫人试探性地问过,给贾政的儿子取名贾琏如何,被贾代善反驳了,说琏字他要留给贾赦的二儿子,贾政那边,他再重新想想,不想小半年过去了,此事竟然没了下文。
    这回,史夫人只问取名的事,贾代善就点头道:“取名事关重大,待到瑚哥儿的生辰过了,我给二哥儿想个好的。”家中下人如何称呼,贾代善不管,可是他叫两个孙子,都是按着排行来的。
    史夫人再是气闷,也只得忍了,二孙子不会说话,的确比不上贾瑚,更能讨得贾代善的欢心。
    周岁生辰的重头戏是抓周,贾瑚原本是不知道的,只是这几天,张氏天天拿着三字经在他面前念,反反复复念了好几遍,若不是怕语出惊人,他听得都能背出来了。张氏念书不说,念完还把书拿给贾瑚玩,也不怕他一时调皮,把书都给扯散了。头一次见到线装版的古书,贾瑚兴趣十足,还翻开来看,结果发现好些字他都只是似曾相识,要他写出来,恐怕是不能的。
    见此情形,贾瑚由衷地感叹,婴穿真是幸运,否则让他穿个几岁大的娃娃,只怕都要露馅。
    红杨、绿柳等人见贾瑚拿着三字经,煞有介事地看着,就在张氏面前凑趣道:“大奶奶,瑚哥儿这么小就爱读书,长大了肯定是个有出息的,等他考上状元,给你挣双份的凤冠霞帔。”
    张氏含笑不语,贾瑚是承爵的嫡长孙,考不考状元不重要,只要他比贾赦能干些,能独自撑起家业,她就心满意足了。她的那个夫君,不是个能成事的,也就胜在对他们母子,是真心真意。
    又过两日,贾瑚的生辰到了,贾家的亲戚世交来了无数。贾瑚被胡嬷嬷等人打扮成了一个会动的大红包,抱到准备抓周的大花厅。女眷们都待在里屋,围着放满了各色抓周物品的长桌,男人们用屏风隔着,就在外间。贾瑚穿过来半年,从没同时见过这么多人,一时间脑子里弹幕乱闪,全然挤作一团,根本就分不清哪句对应哪个人,反而搞得他头晕脑胀,脑子里一团乱麻。
    理清思绪过后,贾瑚发现自已被胡嬷嬷抱到了长桌上,他先是站着,四下看了看,随即趴下身子,在桌上爬行。距离更近以后,贾瑚清晰地闻到一股熟悉的清香味,闻上去特别舒服。
    这个味道,贾瑚前几天玩书的时候经常闻到,他那时以为,是张氏怕他年纪小,记不得抓周的时候要抓书,就用香味提醒他,毕竟那个香味,闻着特别清香,闻过之后感觉全身都很舒坦。
    贾瑚循着香味的来源,蹭蹭蹭往前面爬,只觉那个味道越来越明显,可是当他从长桌的一头爬到另一头后,却发现那边根本没有三字经,不断发出清香味的,竟然是个漂亮的胭脂盒子。
    贾瑚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他和他娘被人设了套子,要他真是个奶娃娃,肯定就扑上去抓了那个盒子。一个继承家业的男孩子,抓周抓了胭脂盒像什么话,说不定祖父以后就不喜欢他了。

☆、第006章 较量

贾瑚淡定地看了一眼那个胭脂盒,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去,抓起了胭脂盒旁边的一把小弓。
    随着他抓弓的动作,就有唱和的声音响起,扬声道:“瑚哥儿抓了一把小弓,定能延续祖上雄风,建功立业。”其余人等,也对贾瑚赞不绝口,都说他有国公爷的气度,定当继承他的衣钵。
    抓周不过是个形式,通常来说,不管小孩子抓了什么,都有好话可说,可是那个胭脂盒,恐怕没人能够说出个所以然来。贾瑚爬到胭脂盒前面的时候,张氏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她隔得远,闻不到上面的香味,可是那般鲜艳的色彩,历来就是小孩子的最爱,是谁不怀好意,把这个不该出现的玩意儿也给拿了出来,张氏紧张地心都差点跳了出来,眼角的余光更是瞄向了王氏。
    抓周仪式是史夫人主持的,王氏一向得她看重,暗中做点手脚什么的,真心不是难事。
    好在贾瑚聪明,没有去抓胭脂盒,而是抓了小弓,消息传到外间,贾代善那叫一个得意,不愧是他的大孙子,真是懂得他的心意,不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