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他是言之,而又想继续隐瞒其身份的话,那么纪如松判断,黄超可能会有两个方面的反应。
一是否认,通过死不认账的方式一赖到底,但纪如松认为以他的审讯经历,在当面的质询下,这种纯粹的撒谎方式比较容易从表情和口气中分辨出真伪;二是大方承认看过,并表示一番喜爱,如果黄超这样玩心理的话,对纪如松来说就需要使用进一步的套话方案。
然而黄超给出的反应却跳出了纪如松原先设想的两种情况,事情似乎向着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过去。
“师傅你果然是认识言之本人吧!?”黄超显得特别激动地说,但他激动的方向却和纪如松的预计有着根本的区别,黄超开着车的手挥舞了几下,不小心按到了车喇叭上,把车里的两人都惊了一下,“我从一开始进警局的时候就觉得你和祝漠实在像得太离谱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师傅你的朋友或者你本人就是言之,但是又找不到什么恰当的机会问你。”
黄超趁着停车的间隙崇拜地望了纪如松一眼,嘀咕了一句“真的好像啊”,随着接着道:“不过既然师傅你自己说起来,我就一定要弄弄清楚了!祝漠是师傅你写的还是你朋友写的?不论是哪个,肯定是以你为原型写的吧?写的都是真实的案件吗?第三本我快看完了,好想马上看到第四本啊,第四本什么时候能出?故事什么时候才最终完成啊?我急得黄花菜都凉了!”
黄超的一连串机关枪式的发问,让纪如松也彻底确定了一件事——他不是言之。
花了一些时间好不容易让越来越激动的黄超冷静下来,把这件事情解释清楚,纪如松心里难免有些失望,但在他的心中油然升起的更多的是对真正言之的期待之情。
18
18、第18节 谁才是言之? 。。。
黄超的嫌疑被纪如松排除了,意识到之前分析的那两个限制条件中也许有一些错误,他重新陷入到了思索中。
突然,昨天随意翻阅小说时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关键词出现在了他的脑中。
指纹套……
由于指纹套引起的一起身份冒充案件,发生在黄超进刑侦队不久之前,这是由纪如松一个人单独办的案子,但因为其案件的特殊性,所以曾经被纪如松在刑侦队的定期会议上提起过,所以队员们理应都知道这个案件。
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纪如松也曾经给向自己索取典型案例的谢呈尹说过该案!
他之前从来没有往谢呈尹的身上想过,但一旦脑中有了这个念头,线索就像是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向纪如松涌来。
谢呈尹在警局当中与纪如松可说是很好的哥们儿,在他的面前,纪如松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有些什么事他们都会互相交流,可以说他们个人方面的交流和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纪如松和他的手下队员们。
而刨去他与纪如松的私人感情方面不说,谢呈尹身上的疑点还有许许多多。
首先,谢呈尹进入警局工作的时间没有早过黄超几天,他的工作性质又是偏文的,纪如松看过他写在网站上的那些文章,尽管案例分析和小说的写作完全是两回事,但纪如松能看出谢呈尹的文字有一定功力,本以为那是因为谢呈尹本身非常喜爱文学,又读过许多书,才自然而然具备的能力,但现在看来肯定不止是这个原因。
其次,纪如松还想起自己在他面前第一次提到《警探祝漠》时候的事,谢呈尹的反应现在回想起来也有些蹊跷,纪如松记得当时自己曾狠狠地把小说的主角和内容夸奖过一番,谢呈尹仿佛一直很认真的在倾听,但纪如松记得谢呈尹是有脸红过的,他那时理所当然地以为对方脸红是因为发烧的缘故,因此并没有太在意,可如果把谢呈尹本人再套上一层言之的身份的话,脸红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
在纪如松当天表示将会去言之签售会的意图时,谢呈尹也曾经通过丑化言之的形象的方式变相阻止过自己,纪如松当时还觉得有些奇怪,既然同样喜欢小说,照理说不至于会把喜爱的作者想象成那样,可是谢呈尹居然能有那样的奇思妙想,让纪如松始料不及的同时还有些啼笑皆非。
纪如松想到在那之后,他曾经当着谢呈尹的面分析过言之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而这个要求还是谢呈尹自己提的,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现在也许解释为对自己的试探会更为恰当。
现在想来,比起与言之一点都没有共通点的黄超来,当时近在眼前的谢呈尹,其全身所展现出来的气质和形象,与纪如松心目中的言之不是恰好吻合吗?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谢呈尹在劫金案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敏锐的观察力,是连许多经过专业训练的刑警都不曾具备的,他只通过一眼就看出了两段影像中的奇怪之处,这也正好与言之那种从细节当中挖出真相的文风不谋而合!
纪如松越是分析、越是觉得谢呈尹是言之的可能性非常大,偶像与自己近在咫尺的感觉令他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对方隐藏得越深、越不愿被人察觉到,他把人从最深层挖掘出来的成就感也就越强,也许这就是纪如松选择警察作为自己的职业的最根本原因。
尽管纪如松现在坐在办公室里冷静地一条一条分析着谢呈尹和言之的共通点,可是他的心情却丝毫都不平静,自从发现言之的《警探祝漠》这本小说以来,纪如松作为小说的粉丝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两年的时间,足以把短期冲动型的喜爱,沉淀为一种长期习惯型的欣赏,小说的每一版他都会买,而纪如松本人又会下意识模仿小说主角的动作,办案遇到瓶颈时也会试着模拟书中角色的思路,这些都足够说明他对小说中的角色、案情、乃至作者本人的喜爱程度。
而作者竟然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自己这个“山寨版”居然也摇身一变居然沾上了“正版”的光彩,这一天大的喜讯起初当然是让纪如松难以置信的,可是在两个不同的人都对他反复强调这一点、又经过他自己的反复琢磨得出了“确定”的结论之后,这一讯息带给纪如松的的冲击和惊喜绝对不会亚于任何一件案件的侦破或者任何一件喜事,甚至更多。
纪如松觉得这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对他本人的认同,来自偶像的认同也比任何一个别人的认同来得更为弥足珍贵!
他很想现在就去试探谢呈尹,但小谢并不像黄超,他为人低调、性格沉稳,显然用简单的言语试探或者直接的询问是不可能让他乖乖承认的,如果拥有决定性的证据摆在谢呈尹的面前,即使口齿再伶俐也无从辩解了吧。
所以纪如松需要决定性的证据为自己的推断作证,可是那决定性的证据该怎样才能找到?
纪如松首先想到的是网上会不会有签售会时的照片发布,可他随即又想起了那时完全禁止摄影和摄像,但是纪如松还是不想这么快就死心,他利用网络的搜索引擎,使用各种和言之、和祝漠都沾边的关键字都搜索了一遍,几乎任何相关的论坛纪如松都进去仔细查看了,竟然只找到了可怜的几张照片,而那些照片中的言之,不是压低了帽檐、就是背对着镜头,根本就看不到脸。
一个办法行不通,纪如松又很快想了另一个。
身为警察,纪如松拥有可以查阅公民档案的特权,尽管他从未假公济私去翻阅过其他任何人的资料,但出于对偶像的热情,纪如松不介意偶尔假公济私一把。
他怀着期待,立刻去了电子档案室,并很快找到了谢呈尹的个人档案。
然而档案的内容竟然特别干净,除了学习经历以外,谢呈尹毕业后的工作经历竟然只有短短半年的某公司销售,和在职中的警局网站管理员这两项工作经历而已!纪如松预想中的“某某出版社编辑”或其它是任何与出版业相关的工作,竟然一概没有!
如果把谢呈尹的生活照直接贴到相关的论坛上,签售会时见到言之的人,会作为证人指认这是不是言之的吧?纪如松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这样的念头,可是这一闪而过的念头马上又被他自己否决了。
不论谢呈尹是否言之,他都必须尊重谢呈尹的个人隐私,随意把别人的照片发到网络上首先就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谢呈尹又不是什么通缉犯,而除了这个原因之外,纪如松发觉自己打心底不愿让谢呈尹的照片在网络上传播、被不同人的浏览,他没有仔细想过这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总而言之,即便谢呈尹不是祝漠的原作者,纪如松也对“不同的人都能在网上浏览到谢呈尹的样子”这件事抱有排斥的情绪。
正因为这些原因,即使对言之的身份再好奇,最为方便快捷的一个方法却首先被纪如松否决、弃之不用了。
那么笔迹鉴定可不可行?纪如松紧接着又来了一个思路,但让他为难的是,分局里没有笔迹鉴定方面的专家,他们在案件中如果需要做这方面鉴定,一般都是打申请报告向市一级警局申请的,也只有在案件特别需要的时候,纪如松才会写这份报告,个人的申请是不会被受理的,而如果找私人鉴定企业来鉴定,费用高昂不说,鉴定的结果却不一定有局里的那样准确。
正为难间,他突然想到了自己认识的一个这方面的老专家,对方是市里数一数二的笔迹鉴定行家,纪如松在一个案件的侦破中又曾经帮过这位专家的忙,该专家可说是欠纪如松一个很大的人情,对方一直想通过各种方式还纪如松这个人情,但他却因为是自己工作的分内事,所以一直都没有让那位老专家如愿。
现在遇上了言之的事,纪如松尽管觉得这违背了自己当初的初衷,但为了找到决定性的证据,他决定去麻烦老专家。
技术方面得到了保障,但是重要的笔迹该怎么才能弄到?
谢呈尹本人的话,纪如松相信只要找一找谢呈尹的办公桌,一定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笔迹,纪如松记得后者有用笔记本或便笺纸记录案例的习惯,就算找不到,即使找小谢帮忙写些什么,以他们的交情,谢呈尹也一定不会拒绝。
可纪如松手头上却没有重要的言之的字,他没有在那次签售会上搞到言之的签名,也没有这样的朋友……
对了!纪如松想起他曾经购买的一本限量珍藏版《警探祝漠》!由于纪如松是前十本预订购买的顾客,因此书的前言处有言之本人亲手书写的一句话赠言!这本书被父亲拿去收藏了,但纪如松可以向他暂时拿过来用一用!
确保了两边“证物”都能够获得,纪如松立即拨通了笔迹鉴定专家的电话,希望这次能够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得到决定性的证据!
挂断电话,纪如松嘴角挂上了习惯性的微笑。
如果谢呈尹就是言之,一个星期内,他就能得到结果。
19
19、第19节 纵火案 。。。
纪如松所在的分局区内,在三天之内连续发生了三起店铺商业街起火的案件,起火的地方都是商业街上较为知名的餐饮店。
最先发生第一起的时候,因其线索较少、且只有一个餐饮店人员有轻微烫伤而已,发生火警的餐饮店现场又存在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的情况,警方只当餐饮人员操作不当而发生的偶发火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紧接着第二天、第三天在另两家商场的饭店内,却发生了与前一天几乎相同的火灾,起火原因仍是不明,时间段也分别分布在中午、下午及晚用餐高峰等三个时段,看起来也像是偶发的事故,但却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三起火情的关联,而这也着实给整个分局、尤其是纪如松的小队来了一记当头闷棍,因为第一起火警正是由纪如松和黄超两人共同出警的!
起火点都在厨房附近,但并非厨房内,每一次火情都有人员被轻微烧伤,但被烧伤的程度却并不严重。
三处不同的餐厅看起来丝毫没有共同点,三家店的老板也都各自来自不同的地方,并且互不认识,受伤的人员之间也称从没有见过彼此,令这三起事件看起来就像是三起毫不相干的事件一样。
调查渐渐深入,有一家店的老板首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他的店里竟然有少量的熟食材失窃,但量却并不多,差不多只是一顿两到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