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件事你还要好好想想,轩辕台不会强迫任何人加入。我们曾先后向你师父李苍穹、你大师兄燕无双提出过邀请,但是很可惜,两人都拒绝了。

    因为加入轩辕台,就意味着江湖中的很多恩怨便不能再插手,包括一些国仇家恨。

    当然,也会得到许多好处,轩辕台的传承会向你完全敞开。

    你要仔细想好,我不希望你日后后悔!”

    许半仙顿了顿,又道:“当然,这些事情,你不要与他人提起,你应该能做得到。”

    李风云点了点头,他的确要慎重考虑,忽然,他想到了一事,问道:“难道永固宫主与我路师兄没有接到过邀请?”

    许半仙摇头道:“并非所有的武林高手都适合加入轩辕台的,轩辕台原则上只承担维护华夏传承的事情,对个人恩怨,以及国家之间的纷争并不存任何立场,除非威胁到华夏传承。

    比如,我们曾观察过耶律明很久,但是最后得出结论,耶律明不适合加入轩辕台。”

    李风云更加震惊了,轩辕台居然连契丹人也可接纳,这也未免太匪夷所思了。

    “轩辕台究竟是如何得知《归藏经》的事情?《归藏经》果真有效?”李风云开口问道。

    许半仙略想了一会儿,答道:“《归藏经》究竟有效还是没没有效果,这件事已经是毋庸置疑,数千年来,因为运用《归藏经》中的风水堪舆之术,改变历史的例子不少,足以证明《归藏经》的效果。

    易者,时移世易也!

    《易经》本就是研究、探索世上万物变化、转变而总结出来的大成之道。只可惜,如今已经残缺不全了。

    李风云,你可知道,天下本来三本《易经》,一本是《周易》,一本是《连山易》,一本是《归藏易》?”

    李风云点头道:“这件事倒是知道,据说《周易》是周文王所作,《连山易》相传是由伏羲所作,《归藏易》则是由黄帝所作。现在《连山易》已经彻底失传了,倒是《周易》大行其道。不知对也不对?”

    许半仙点了点头,道:“你这话不完全对。这三部易经究竟是由何人所创,已经久不可考,世上的传言多有失实之处。

    据轩辕台的记载,早在先祖广成子创建轩辕台之时,那时就已经有了这三部易经,所谓《周易》是周文王所作和《归藏易》则是由黄帝所作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于《周易》大行其道之说,也有些偏颇,实际上,《周易》的传承,也遗失了大半,现在大行其道的,充其量也只是《周易》的文字。

    这些,咱们暂且不谈,先来说说这三部易经究竟是在讲些什么!”

    李风云大为不解,不明白许半仙为何这般说,更不明白许半仙为何将这三本书看得如此重要。

    在他印象中,《周易》是一本占卜算卦的书,内容艰涩高深,李风云半点也不懂,更不消说另外两本了。这种书可有可无,那些算命的先生,蒙人的居多,至于真有本事的,李风云不敢说没有,但至少他没有遇到过。

    但像野狐禅许半仙这样的人物也这般说,其中必然有其道理。

第二百三十二章 易经的秘密() 
许半仙指了指院中的一处石桌石凳,道:“此事说来话长,咱们去那边再谈!”

    两人在石桌边坐下,许半仙道:“刚才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根据轩辕台的记载,其实这三本易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连山易》已经失传,如今也只留其名,上面究竟讲了什么,已经无从得知。不过,我查遍了从古至今留下的资料,从那些古籍和记录的只言片语中推测,这本易经多半讲的是创造之道。”

    “创造之道?”李风云立刻想到了点石成金、撒豆成兵等等。

    许半仙似乎看透了李风云的心思,呵呵笑道:“与你想的恐怕大不一样,《连山易》绝没有那般神秘。

    这本经书应该讲的是一种规律,一种思想,就比如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而在大锅里烧水,火候到了,水也就自然沸腾了。

    所以,要得到冰,就必须先有水,泥土、岩石等东西是不成的。

    所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春秋时期,据说墨家的老祖墨子曾得到过《连山易》的一些残篇,这才成就了墨家千古之名。只可惜春秋战国之后,这本《连山易》就湮灭在尘埃之中,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李风云似乎有些明白。

    许半仙又继续道:“而《归藏易》讲的是应该是改变之道。

    所谓改变之道,就是在弄清楚事物发展的情况下,撬动某一因素,从而改变整件事情的发展方向。

    我曾听西方的商人说,古代西方有一位大贤说过,给他一个支点,他能用一根木杆撬起整块大地。这种说法,似乎隐隐与《归藏易》的思想相合。”

    李风云哈哈大笑,道:“那个西方的家伙在吹牛,他哪有那般气力,莫非他是神仙下凡,神仙下凡也做不到啊!这种大话,我也会说!”言语之间,他对归藏易的效果还是不太相信。

    许半仙摇摇头,道:“凡事多动动脑子,莫要轻易否定。用一根木杆撬动大地,这种说法虽然夸大,但也未必没有其道理。山中那些采石工,撬动大石头所采用的,不就是那位大贤所说的方法么?”

    李风云一呆,采石工撬动千斤大石他当然见过,的确如许半仙数说,只凭一根木棍,还有一块石头,气力只有百余斤的平常人,便足以撬动千斤巨石。

    这些东西虽然平常,几乎人人都本能的这般去做,但其中的道理,却深邃得很。

    看来,他毕竟是想得不够深入。

    “如果能找到事物发展的一些支点,找到合适的木杆,谁又能说,历史的发展不会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呢?”许半仙反问道。

    李风云呆了,这些事情他从未想过。仔细想来,也确是如此。

    假如当初他不曾来镇州,那镇州的情况又如何?很可能杨光远攻破了镇州城,扫除了在契丹大军背后最大的威胁,契丹大军因此能统合河北的人力物力,搜集到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方战场。而中原的大军极有可能因此抵挡不住契丹大军的进攻……

    如果不是他在恰当的时候赶到了忻州城外,又以恰当的手段阵斩了耶律安端军督战的大将,那河东的局势又会崩溃成怎样?

    再假设他没有及时赶到博州,施展巧计烧毁耶律麻答大量的船只,那对岸李守贞能不能守住东岸也是未知之数,随之而来的变化更教人不寒而栗。

    倘若小阳岗下,他不曾夜探耶律麻答的帅帐,没有看见那副地图,那结果又会是怎样?三十万中原大军很可能会被数万契丹铁骑包了饺子,中原的局势顿时便会土崩瓦解……那情形,想想也叫人胆战心惊。

    ……

    细细思量,李风云感到一切正如许半仙说的那般,这世上真的存在无数的支点,只需要一根小小的木棒,轻轻一撬,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直到此时,李风云才真正意识到那本《归藏经》真的是事关重大,或许,它本身就是能撬动历史发展的一个支点。

    这当中,李风云想了很多,神色变幻不定,许半仙一直都静静地望着他,不置一辞,直到李风云抬起了头,方才轻轻地问道:“现在信了?”

    李风云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更为凝重,拱手道:“多谢前辈指点!”

    “再说说《周易》吧!”许半仙欣然笑道,“这世上,研究《周易》的人不可谓不多,但真正有所成就的,并不多,尤其在当今这世上,更是屈指可数。

    对于《周易》的研究,我自信有所心得。若是放在漫漫历史中,我这点成就也许算不得什么,但若只论当世,并非我自夸,恐怕及得上我的,鲜矣!”

    李风云又点了点头,许半仙这句话,他相信。

    “就我研究之所得,《周易》讲的其实不过是预测之道。”许半仙侃侃而谈,“《周易》将世上的变化,总结成两种变化,即阴与阳,用‘驳’来表示。”

    许半仙摘下一根树枝,在地上分别划出阴、阳两驳。

    “阴与阳相互影响,相互变化,便生成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现象,也就是常说的八卦。”许半仙又画出八种符号,并注上名称。

    “这八种基本现象彼此相互两两组合,也就成了先天六十四卦象,也就是研究世间万物的六十四种基本元素。这便是八卦六驳,《周易》的基础。

    《周易》的全文几乎全是在解释这六十四种卦象所表达的现实意义,以及六驳之间各自的微妙联系,这是因为,要弄清楚整个世界的变化,就先要弄清楚,各个卦象本身的相互关系。

    弄清楚了这一点,那么,卦象与卦象之间的联系就变得简单了,你瞧,任何一个卦象,如果一次只变化一驳,它最多也只会与其他六种卦象发生联系,对不对?

    这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如果只改变一个要素,最多只会引起六种变化。而不是与其他六十三种卦象都产生联系。”

    许半仙一边解释着,一边演示着,讲着《周易》的基本道理。

    李风云突然发现,原来八卦中居然蕴藏着如此深的奥妙,虽然他半懂不懂。

    “既然如此,为何又说《周易》的传承遗失了大半?”听了许半仙足有小半个时辰的讲解,李风云问道。

    许半仙满意的点点头,道:“你终于想到这一点了!”

第二百三十三章 辨材须待七年期() 
“的确,《周易》的文字确实流传下来,但使用它的方法却没有传承下来。”许半仙解释道,“现在大家都把《周易》的卦象当做是预示将来的一种手段,其实是错的。”

    李风云大为惊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怎会是错的?

    许半仙继续道:“《周易》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怎么可能简单到扔几枚铜钱,然后依照扔出来的卦象,查找《周易》中相应卦象的解释,由此便能判断未来呢?

    据我考证,古人真正的卜卦并不是这样。

    卜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普遍的规律,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影响要素变了,所以,卦象也随之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要预测未来,首要的是先捋清现状,判断出现在所处的卦象,现在的卦象被确定下来,那么,未来可能的卦象就只剩下那么几种了。

    然后判断出哪些要素会发生改变,先后顺序如何。

    这世上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这些偶然性凭人力是无法预测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卜卦,利用卜卦预测这些偶然要素的改变对卦象的影响。

    严格说说,《周易》是一门关于推演的学问,非通达世务,知晓人情的博学之士不能把握。”

    “你说算命其实不是卜卦卜出来的,而是推演出来的?”李风云有些疑惑,“那么,你之前说《归藏经》出世也是推演出来的么?”

    “谁说不是?”许半仙点头答道。

    “那你是如何推演出来的?”李风云十分好奇,追问道。

    许半仙解释道:“其实很简单,我也不套用《周易》中那些拗口的字眼,直接跟你说吧!初始的三本易经其实都是由蝌蚪文写的,只是只有《周易》被周文王翻译出来,流传开来。

    而《归藏经》因为影响重大,从来没有人把他翻译出来过,或者有人翻译过,但译本已经被毁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说蝌蚪文关系重大的缘故。

    前段日子,陆续有一些人各带着一些蝌蚪文来请教枯竹翁,当然,这些蝌蚪文是临摹出来的。

    这件事很蹊跷,要知道蝌蚪文在上古之时,也只是记录极为重大而机密的事情才会用到,用得极为少,能存留到现在的古籍,更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

    这件事自然就引起了枯竹翁的注意,于是他飞鸽传书,将此事传给了轩辕台。

    轩辕台根据这些人的线索,很快就查到了这件事原来出自永固宫。

    既然查到永固宫,那么这蝌蚪文来自哪里,就不言自明了。永固宫主暗中在寻找《归藏经》,意图利用归藏经来聚集龙脉,重建后唐,这件事对于轩辕台来说,根本就不是秘密。

    而且,根据最近得来的消息,将近两个月前,永固宫主、绿柳庄路庄主、苏姑娘还有你,在邙山中消失了几日,似在寻找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又知道,当年大唐国师袁天罡是得到过《归藏经》,后来这《归藏经》又离奇的消失了,我们很怀疑,《归藏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