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雄-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大晋与契丹的力量对比,大晋的内政状况,对抗与和亲利弊等方面说明维持与契丹修好的关系,有利于国家大局。

    先帝听从了桑维翰的建议,没有起兵伐契丹。

    我还记得,其疏末云:‘臣愿陛下训农习战,养兵息农。俟国无内忧,民有余力,然后观衅而动,则动必有成矣。’

    我虽不赞成他臣服契丹的一些做法,不过,此人的确有眼光,有雄才大略,胸有沟壑。大晋前些年的繁荣昌盛,他功不可没。

    景延广调离朝廷出守洛阳后,桑维翰得以重返宰相之位,被擢升为中书令,同时又恢复设置枢密院,以他为枢密使,再度成为大晋权倾一时的人物。

    当年桑维翰去枢密使一职,不久枢密院被废,后来复置枢密院,即以桑维翰兼枢密使,其才能可见一斑。”

    赵匡胤叹道:“大奸大恶之辈,必有大智大勇。”

    赵匡义却道:“虽有小聪明,却无大智慧。”

    郭荣道:“物极必反,只怕这次桑维翰也未必能显赫多久。”

    郭威笑着点头不语。

    赵匡胤奇道:“何出此言?”

    郭荣答道:“我听说桑维翰此次复出,朝野非议很多,皇上也对他多有不满,这种情况,又岂能久哉?”

    注1:后唐清泰三年,即公元936年。

    注2:明宗,即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李克用的义子。李克用当年也曾与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有过蜜月期,两人结盟结为兄弟。(后来因耶律阿保机背叛投靠了后粱,两人闹翻。)所以,李嗣源与当时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也有兄弟之约

    相传李克用临终时,将三支箭交给儿子李存勖,说道:“第一支箭要你讨伐刘仁恭,你不先攻下幽州,黄河以南就不能拿下。

    第二支箭要你打败契丹,耶律阿保机与我握手结盟,结为兄弟,曾发誓说一起光复大唐江山,现在却背信弃义依附贼党,你必须要讨伐他。

    第三支箭要消灭朱温。

    你能完成我这三个愿望,我死而无憾了。”

    李存勖把三支箭供奉在宗庙里。

    到了讨伐刘仁恭时,李存勖命礼官以少牢祭于宗庙,请出第一支箭,让贴身将领背着作为前锋。胜利归来之日,带着俘虏将箭送回宗庙。

    后来,伐契丹、灭朱氏(后梁)也是如此。

    注3:赵德钧(?…937),本名赵行实,幽州人。后唐庄宗赐姓名曰李绍斌,累迁沧州节度使。同光三年(即925年)移镇幽州。明宗即位,归本姓,改名德钧。后来加授侍中,授东北面招讨使,累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被封为北平王。

    石敬瑭晋阳起兵造反,末帝李从珂以赵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

    那时范延光领兵于辽州,赵德钧想要兼并其军,奏请李从珂,李从珂不从。

    于是赵德钧撕下面具,遣使契丹,效仿石敬瑭,求耶律德光,希望耶律德光能立他为帝。但是耶律德光被桑维翰说服,并没有扶持赵德钧。

    后来契丹支持石敬瑭当了皇帝,耶律德光便赵德钧带到了契丹,用来制约石敬瑭,天福二年(即937年),赵德钧死于契丹。

    本文中的赵延寿就是赵德钧的养子。赵德钧、赵延寿父子俩,说他们是汉奸毫不为过。

    注4:天福三年,即公元938年。

    注5:天福六年,即公元941年。

第三百四十九章 枯骨() 
离开了皇宫,李风云对小皇帝石重贵充满了失望。

    石重贵不但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而且还隐隐告诫他,莫要做糊涂事。更让李风云心怀芥蒂的是,石重贵身边跟着三位老太监,武功都不弱,须臾也不离石重贵左右。

    原来,石重贵并不是那般的信任他,即便李风云曾救过他的命。帝王心,永远如大海那般深不可测。看来靠谁都不行,只能靠自己。

    李风云心中胡思乱想着:“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还是要找如月问清楚。”

    渡过黄河,北风如同刀子割在脸上,教人刺痛不已。

    丁虎不敢问此时不请旨便去镇州是为何事,一问李风云便会发火。连他都知道,京偹重将私自出京面会边关大将是什么罪名,李风云不可能不知道。

    一路上的景色与他们当初入京时差不多,没有多少改变,残垣还是残垣,败壁依旧是败壁,只是葱绿的景像变成了一片枯黄,枝头的枯叶依旧落尽,无数的枯枝在呼啸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更显一片萧瑟与凄凉。

    偶尔在枯草丛中还能发现几具枯骨,也不知是谁留下的。成群的野狗瞪着血红眼珠,见有人走过,便会悄悄地跟上来。丁虎知道,这是因为死人的腐肉吃多了。

    残破的村庄中有时也能见到几缕炊烟和几个人影,但是马上便闪到残垣败壁之后消失不见,丁虎能清晰地感受道从那残垣败壁后射来的一道道惊恐的目光。

    此时应该是冬小麦拔芽的时候,但田地中难得能看到几个人影,大片大片良田都荒芜着,长满了枯黄的杂草,没有人烧田,更没人翻耕。

    丁虎不明白,没有人耕田,哪来的收获?来年尚幸存的百姓打算用什么来糊口。

    一路上见得最多的便是像荒草一般长出来的贼盗与土匪,几十或者上百个衣衫褴褛的家伙手持着木棒与木叉,战战兢兢地堵住路口,干瘦的身躯如同柴火一般,似乎一阵风就能将他们吹倒。

    李风云实在无意屠杀这些可怜的人们,撒下一把铜钱,在他们争抢声中匆匆从他们身边掠过,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带着丁虎、丁豹、丁猴三人直接骑马从旁边的田地中绕过。

    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

    小皇帝石重贵心中没有他的子民,他只在乎他的皇位是否稳固;刘知远心中同样没有中原百姓,他只想保住他在河东的利益,或者说是他争霸中原的资本;杜重威心中更没有中原百姓,他眼中只有金銮宝殿上的那张龙椅……

    忽然之间,李风云发现,那些盘踞在华夏庙堂之上的食肉者,似乎没有一个是真正为华夏在着想,他们关心都只是自己的利益,如果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随时可以将华夏割成一片一片,卖给契丹或者别的什么国家,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飞黄腾达。

    石重贵、刘知远、杜重威、李守贞、杨光远、桑维翰……一个个人影在李风云眼前闪现,面目变得狰狞而丑陋,宛如一只只硕大的老鼠,不停啃噬着华夏的根基。

    不知不觉,李风云心中充满了恨意,那些面孔变得越来越令人厌恶,无论他们摆出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神情。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阳城大捷不是胜利,而是耻辱!任何发生在华夏土地上的胜利,都不可以称为胜利,都是我辈的耻辱!””李风云仰天长啸,“汉武何在?唐宗何在?难道那些手持兵戈,在搜刮着民脂民膏的人心中,就没有半点不安吗?我李风云奋勇杀敌,只是为了这些人有更多的机会争权夺利吗?”

    “主上……”丁虎被猛然发狂的李风云吓了一跳,想要劝慰一下李风云,却又不知从何劝起。

    “我说错了么?”李风云猛地瞪向丁虎,“我这般拼命的征杀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他们?他们哪个值得我为之拼命?

    一个视自己子民如草芥的朝廷,一些肆意鱼肉百姓的文臣武将,他们有什么资格坐在殿堂之上安享百姓的供奉,又有什么权利操纵天下黎民的生死?”

    丁豹暴叫道:“君不君,臣不臣,反了这个吃人的世道!”

    丁猴也叫道:“主公,你说怎么做,我们三兄弟全听你的!”

    丁虎迟疑了一下,道:“主上,你若真要造反,我丁虎跟着你,我这一条命早交给你了!反了他,我们建立一个新的世界。”

    一路上,看着这萧条的景象,路过一座座人口十不存一的城镇,这股怒火憋屈李风云心中,也憋屈在丁虎、丁豹、丁猴三人的心中。

    他们知道,若不是李风云救了他们,或许他们早就在契丹人的屠刀下化为了枯草丛中的一堆枯骨,血肉为野兽所食。就算能苟且活下来,情况也未必比路口打劫的那一伙伙流民强多少。

    何谓率兽食人?这便是率兽食人。

    契丹人来了,像篦子一样杀掠一遍,官兵来了,再次像像篦子一样劫掠一遍,将一个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逼成了不得不拦路抢劫的贼寇,谁之过?

    怒火像火山一般的爆发,爆发之后是一片沉寂。

    李风云渐渐冷静下来,他心中明白,他是不可能造反的,他若造反,非但不会建立起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很有可能,会让华夏沉入更为黑暗的深渊。

    周围群狼环伺,契丹人可以肆无忌惮地砸烂一切,因为这并非他们的国度,百姓也不是他们的子民,华夏的沉沦,他们根本不在乎。

    石重贵、刘知远、杜重威等人同样不在乎,在他们眼里,重要的是他们的地位,手中兵权,也许还有他们在世家大族中的名声,黎民百姓算什么,不过是割了一拨还能长出一拨韭菜。多死一些,少死一些又有什么关系?被契丹人多掳掠去一批还是少掳掠去一批又何必去计较。

    所以,在二十万大军北伐之时,他们才会彼此拆台,心思全用在彼此的争斗之上,对近在咫尺契丹人的危险却视若罔闻,装作看不见。

    为了皇位,石重贵不惜挑起刘知远与杜重威之间的内斗。

    为了权位,刘知远、杜重威养寇自重,养虎为患,根本就没有顾及过百姓的死活。

    ……

    这些他们能做,可是,李风云做不出来。投鼠忌器,他不能不在乎那些百姓的死活,他们与清平镇上的父老乡亲没有什么两样,都是黄色的皮肤,黑色的头发,粗糙的手上满是老茧。

    李风云不是耶律德光,不是石重贵,更不是刘知远、杜重威之流,他自己也曾是那一丛丛韭菜中的一根,他知道,百姓的性命是如何的弱小,韭菜割了还能再长,人头被砍下来,只能腐烂成一堆枯骨。

    他若造反,华夏刚刚平静下来的局面又会掀起**,阳城之捷好不容易赢来的喘息之机会变成催命的符咒,契丹必定会重振大军,再次席卷中原……

    想想那时的情景,李风云

    忽然之间,李风云发觉他肩头的重担有多重,怀中的《归藏经》有多重要。

    也许,《归藏经》真的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它代表着华夏的未来,代表着心中还良知者心中的期望。轩辕台将这本经书交到了他的手中,绝不是简简单单希望他翻译出来后,随随便便交给某一个人的。

    不知不觉,在李风云心中,已经将石重贵、刘知远、杜重威……等人从《归藏经》的名单中划掉。

第三百五十章 约定() 
镇州城的城墙依旧高大、雄伟,不过在李风云眼里,再没有当初初见之时的惊诧。

    即使有再高大雄伟的城墙,在没有战心的军队的守卫下,也只是一张纸,轻轻一捅,便能捅破。

    从守城门士卒的眼中,李风云看到了一种茫然,那种他曾经有过的茫然。

    “站住,你是何人,来镇州做什么?”守门的什长将刚抢到手的一篮子鸡蛋交给他的同泽,一脚踹开苦苦哀求的老汉,拦住了李风云。

    李风云不愿暴露身份,马匹和兵刃都交给了丁虎三兄弟,并吩咐三人在镇州城外十里处等着,乔装打扮后,他决定独自一人去找杜如月。他是一流高手,万一有什么事,区区一个镇州城还留他不住,带上丁虎三兄弟反而是个累赘。

    李风云叹了一口气,从怀中摸出一锭银子,扔个了那名什长,都是一起打过契丹人的同泽,虽然李风云看不惯那士卒的行为,但也不想为难他:“我是王重胤将军的故友,名叫丁虎,现在在京城风云卫任职,这次顺路来拜访他。”

    李风云掏出了丁虎的腰牌,交给了那什长。

    “风云卫?”那什长的眼睛亮了一下,又立刻暗了下来,拍了拍李风云肩头,那士卒道:“你小子有出息,能被选进风云卫,那才是爷们!不像我们,过了今天不知明天怎样?你找王将军,王将军近来天天在杏花村喝酒,去杏花村找他,一找一个准!”

    那什长将腰牌还给了李风云,抱拳道:“兄弟我叫王九,日后有机会,抬举兄弟一把,把兄弟也弄到风云卫去,那才是爷们该呆的地方。”

    李风云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