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婚纱照的陷阱-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交易其实就是这些物品的产权交易。买卖双方交易的完成也就是牲畜的产权由卖方转让到买方。    
    用现代产权理论来说,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产权不仅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有什么样的产权安排就有什么样的人的经济行为,产权安排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很简单,如果一种财产产权没有界定清楚或为大家共同所有,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那么人们一定会蜂拥而至,争先恐后,甚至以武力或其他抢先的方式来多占这些财产。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人为了争夺这种财产可能会打得头破血流,或起码在某种程度上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这种财产的价值在边际上就会被劳力或血汗的代价所取代了。但是这种代价对社会什么好处也没有,因为财产的价值都花在大家争夺财产的过程中,所以对社会而言,这种财产就没有一点净值可言。对于这种财产本身来说,本来是一种有价值的东西,却因为产权没有界定清楚,这种价值却消散在无规则的竞争之中了。这就是经济学所称的“租值消散定律”。    
    也就是说,任何资源(或资产),如果是产权没有界定清楚而可以让人任意使用,那么这种资源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这种资源没有价值,二是即使这种资源有价值,也会被无规则的竞争而让其价值消散掉。如果一个社会的资源都处在这种状况下,那么这个社会不仅会一穷二白,而且连生存都有问题。笔者想,这也许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要进行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如果一块地产权界定清楚,那么这块地就会有地界,有用途的规定,业主还得对此地付出一些保障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业主就有权决定这块地如何使用,有权禁止外人闯入,有权将生产的收入据为己有,也有权将这块土地出售。如果竞争者要获得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就得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而且付费的高低决定竞争能否获胜的准则。而个人的天性就是在约束的条件下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样,整个社会的资源岂不就能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呢?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要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所在。    
    这就是田野里的兔子所引申出的深刻道理!    
    (2003年10月)


第一部分 婚纱照的陷阱第6节 购房后的成本与效用

    购房,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项大事。在住房计划分配时,人们还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购房的重要性,但是自从货币化分房后,人们一进入住房市场,就觉得购房是一件大之又大的事情了。但是,对于计划体制下走出的人们来说,能够购上几次房的人少之又少。对于仅是购过一次房的人来说,大多数人对自己购房的经济实力、房子选择的地址、房子的价位及房子的质量等耳闻目睹的方面能够多听多闻,能够尽量地收集更多的信息,以便根据自己的条件做出最优选择。    
    但是,当人们房子购买好、装修好、入住之后,有多少人会想过购房后的巨大成本与不同的效用呢?住进新房子,如果再加上购上新车,一种有产者的感觉一定会油然而生,但是有多少人想过,这之后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烦恼呢?    
    最近,碰到一些年轻人,有的是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几年者,有的刚从外地到北京工作没有几年,他们纷纷进入购房大军。昨天,有一个年轻记者来笔者家采访,笔者问她现在住在哪里?她告诉笔者,就离这里不远的小区。房子是自己用银行贷款买的,还款期20年。她说,住在自己的新购的房子里,心里特别畅快。但是,每天一醒来就是想到如何赚钱还房款,又让人忧心忡忡。    
    通过银行贷款购房,尽管是近几年才在中国盛行,但在国外早已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了。不过,在中国;特别是在银行贷款购房具有低龄化的特点。在国外,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开始几年一般都是租房,等到有了一定实力之后,才会计划购房。因为,多数人会认为这样做生活的成本会较低一些。可是,国内的年轻人则不是这样想,笔者真佩服国内年轻人的胆识及对未来收入水平的好预期。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未来的收益水平一定会不错,因此,都会轻松地进入购房市场。    
    但是,这些拥有“三高”(高学位、高收入、高地位)的“精英”们,真正的进入购房之后早已是不堪重负。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我拿命换钱,将来拿钱换命。”也就是说,这班年轻人,尽管对自己的收入预期很高,但为了还房款非得拼命工作,非付出大代价不可。年轻时,住房条件是改善了,但是由于工作与赚钱的压力而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他们疯狂地工作,拼命地赚钱,不仅把人变成了赚钱的工具,把个人生活变成无法化解的压力,而且抑制了个性的成长,个人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个性而作为。大家注意到了没有,那些28~40岁左右的年轻人,碰到他们,无不一开口就谈如何赚钱的。有研究报告表明,这些衣着光鲜、享有高收入高地位的“精英”们在人们羡慕的目光背后存在令人担忧的隐患:像陀螺一样疯狂工作,但内心渴望的是在50岁以前退休,再去做他们真正想做的事情。这就是他们过早购房后所付出的代价或成本。    
    还有,银行贷款购房不仅要支付一笔不小的银行利息,而且由于每月都要支付房款,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消费自然要下降。为了收入的稳定,一些人只能将就自己现有的工作;而不敢有更多工作选择,从而可能让一个又一个好的机会在自己眼前消失。    
    同时,人们是否会想到,购房时房价如何,如果大家都蜂拥而入时,房价一定会迅速上升。如果房子是价高时购入,未来的房价下降,房子即使是自住,心理也会压力不小。如目前香港有负资产者近10万人(都是中产者),他们心中压力肯定会比他人高。    
    如果不购房而租房,并用这笔资金去投资,其情况又如何呢?在目前低利息时代,找到好的投资机会当然不易,但以后还会是这样吗?20年的时间里肯定会有许多好机会。如果投资机会来了,手中没有流动性资产,大好的机会只能看着他人作为了。    
    购房后的成本与效用,购房的朋友对此想过吗?其中还有很多奥妙,想清楚一些,个人生活一定会轻松些。    
    (2003年11月)


第一部分 婚纱照的陷阱第7节 沉船上的讨价还价

    曾有价值1000万元的货船在海上航行陷入暴风雨漩涡中,动弹不得,而且慢慢地在下沉。这时幸好有一艘拖船在附近经过,准备救援货船。但是拖船的船长知道这艘货船的价值,索价900万元才肯施援手。如果货船拒绝的话,拖船会同意救出货船所有的船员,但却让货船沉没。货船同意拖船的价码,货船也拖进了港口。可是,一到港口,货船就拒绝付款,声称海上的承诺是在要挟时许下的。两船争论不下,到海事法庭裁决,裁决认为合理的拖船费是100万元,并由此改变两者在海上达成的协议。    
    现在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是严格履行在海上达成的协议合理呢?还是海事法庭判决更有效率呢?或者说,在这样情景下,拖船收多少费用才算是符合经济效率,或哪种价格能使大家获得净利益最大呢?由于付款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激励方式,那么我们还应该问,这种价格所导致的诱因是如何来影响拖船和货船的行为呢?    
    先从拖船的观点来看,他要决定是不是要多花10万元把他在确定的时间与地点救援一艘沉船的概率提高1%。如果拖船可望收到的救援沉船价格至少是1000万元,他会花那笔钱,因为这时10万元的支出会产生至少10万元的报酬。如果货船的价值至少为1000万元,拖船就应该花那笔钱,因为他的行为产生的社会利益至少等于成本。如果社会鼓励他采取值得采取的防范措施,就应该允许他将整艘货船的价值作为救援行为的价格。价格如果低于货船的价值,那么一些利益就会归货船所有。这会产生正外部效应,结果低于防范措施的最适水平。    
    从货船的行为诱因来看,假如不管拖船做什么,货船有50%的概率获救。货船就得决定船出海会承受什么风险。那么从经济效率的观点来看,货船是如何做出这个决定的。暴风来时仍然航行,遇难的概率假设是2%。我们也假设船只获救时必须支出价格是整只船的价值。因此货船决定出航时的成本,是1%的沉船概率,再加1%必须支付1000万元给拖船的概率。只有在出航获得的利益至少为20万元时,货船才会这样做。    
    对货船来说,这是正确的计算,却不能计算出符合经济效率的结果。派船出海只有1%的沉船风险,因为有一半的次数会获救。获救使得货船损失1000万元,但拖船相对获得1000万元的利益。所以只要利益超过10万元,派船出海就是符合经济效率的做法。为了使货船这样做符合他的利益,拖船收取的价格应该为零。如果超过零,货船每次承受的风险就给拖船带来正外部效应,所以货船承受风险的次数会低于应有的水平。    
    这里我们排除了拖船把遇难船拖进港口所花的实际成本,如果把这些成本加入分析,那么能够给货船正确诱因是以避免船遇难的价格,刚好等于实际的救援成本。    
    可见,符合经济效率的价格有两个,一是货船的全部价值能给拖船正确诱因以准备救援遇难的船;二是价格是救援成本,能使货船避免让船只陷入需要救援的状况。如果低于1000万元,拖船值得去做的行为就会很少。如果把价格降为一半,那么在拖船一方产生一些无效率。同样,如果拖船只收救援成本,而不是收取货船一半的价值,那么拖船出海冒险的理由还是很少,但对他造成的无效率不多。权衡利弊,在于如何使人的行为所产生的无效率降低到最小水平上,符合效率的价格应介于货船的价值与救援成本之间,而该价格很难通过谈判在两者之间达成,法庭判决就在于减少了双方谈判的成本及货船下沉的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空气污染、飞机噪音、阳光被挡等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人们讨价还价可以达成一份大家都满意的协议。但在交易费用为正的世界里,法庭成了解决这些纠纷最好的工具。    
    (2003年11月)


第一部分 婚纱照的陷阱第8节 北京的堵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市病也就会随之而来,堵车也就成了世界许多大城市的心病。北京是这样,伦敦、巴黎、华盛顿也是如此。但是,同样是堵车,情况则殊异,解决的办法也是不同的。    
    对不少地方来说,减少堵车的办法或是收进入市区的堵车费;或给愿意放弃开车而改乘公共汽车的乘客获得好处,奖励他们不开车进城;或是筹集更多的资金建城市铁路及地铁。但是这些办法用在北京,或是不能对症下药,或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北京堵车问题在哪里?有人认为,是由于这几年北京的私人汽车发展太快,北京城市居民汽车的拥有量太高;是由于北京的出租车太多,让太多的出租车在大街遍地跑,把本来就不多的道路占满了;是因为北京的道路发展跟不上私人汽车的发展;是由于北京的道路设计有问题等。    
    这些理由不能说没有道理,北京的道路与私人汽车拥有量与香港特区这个人口稠密、高楼林立的弹丸之地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香港既没有更多的土地来修筑道路,而且满处都是山,但车流如梭的香港道路却是那样井然有序,北京人看了,一定会感觉到北京随地都堵车的现象为之汗颜。    
    北京的大堵车原因,如上面所言,如私人汽车发展太快、公共交通不发达、出租车太多、道路设计不合理等都是其中之原因,特别是道路设计不合理,随处可见。一组西直门立交桥,刚造好一两年,车就堵得根本无法走;京昌高速公路许多进出口处辅路段,每天都挤得满满的,但里面的高速路上则空空如也等,这些都是道路设计所导致的严重问题。但是,北京堵车最根本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对作为公共品的道路使用、占用、收费安排与分配上。    
    道路作为一种公共品来说,它与一般的公共品不同。一般的公共品基本上是一个人的享用并不妨碍他人享用,比如路灯。但是道路则不能,一方面它具有公共品的特性,一条路修好了,所有的汽车都可以使用;但一处道路为一辆车使用后其他车则不能使用,道路的使用在某个时点上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