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融体制改革应该渐进而行。
还有,香港金融体制改革还必须把中国内地的因素考虑其中,香港回归之后,香港与内地金融体系的密切性已毫无疑问了。而内地金融体系在迅速转轨过程中,香港金融体系也应该寻找到有利于香港发展的均衡点。如人民币汇率如何与港币联系汇率连接的问题、如何发展香港的债券市场问题、内地企业如何来香港创业的问题、B股市场与H股市场如何关联等问题,这些都是香港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考虑的因素。如何调整好这些关系是香港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环。
(2001年6月)
第五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金融第80节 香港如何应对内地金融业对外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按照加入WTO已达成的谈判框架,国内金融业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中国加入WTO首先必须承诺履行《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S)的相应条款。而根据GATS的“不对称原则”和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中国可以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因为GATS则在“不对称性原则”的基础上,容许权利与义务之间出现不平衡,即在某些条款中规定力量较弱的缔约方可以少尽一点义务,或多分享一点权利。同时,GATS还把一般义务(GeneralObligation)与具体承诺(Specificmitment)相分离。前者是指所有缔约方都须自动履行的义务,后者是指必须通过谈判才能确定的非自动的义务。这样,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对金融业的国民待遇、市场准入等附加必要的限制和条件,从而合法地扶持国内金融业。正是根据这些条款,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开放必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银行业计划在5年内对外逐渐地放开。
但是,现实经济生活的发展需要使国内金融业开放的步伐加快。最近,上海市正在突破国家所有权的束缚,准备出让上海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一批国有银行的股权,获得的资金将用于本市其他项目的建设。交通银行引入外资股的计划也已获得央行监管当局的批准,外资入股的比例可达到15%。这样,交通银行很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入股国有商业银行,而其中上海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所持股的占38%的股份也有意转让给外资银行。还有,外国大型的保险公司纷纷抢滩中国,中外合资的基金也正在拟议之中。这些迹象都表明,国内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比人们想像的要快得多。
可以说,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尽管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金融业务发展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十分微小,如截止到2000年3月底,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310亿美元,约占中国金融业总资产的2%;外汇贷款总额为210亿美元,占境内全部外汇贷款的20%。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总额为147亿元,贷款总额为112亿元,存款总额为54亿元,其市场份额更是微乎其微。但是,中国金融业一旦开放,以外国金融机构的实力、管理经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优势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真有势在必得之势。
还有,为了应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组成一个专家小组,对现行的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全面的清理,并同时制定一批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运作规则的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中主要是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修改有关外汇管理的法规、规章,包括《外汇管理条例》、《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等等,从而清除或减少一些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障碍。
面对着内地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香港准备得如何?香港政府的职能部门对此趋势有多少了解与把握,拟议中的相关法规条例会有多少出台。香港金融业准备好了吗?可能采取什么应对的措施?香港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对此有何准备?如何来应对这种机会与挑战?等等。
其实,无论是香港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还是金融业界的高层管理者,从他们近来返回于香港与北京,深入到内地省市考察及与周边省市的商议,内地省市的高层纷纷访问香港,这都看得出港人已注重于国内因素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看得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加入WTO后对香港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但是,不少人的思维可能仅是单向的,仅是中国加入WTO后香港以往的中介作用如何弱化,而没有看到中国加入WTO后香港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内地的经济中,更没有看到国内经济的发展促使其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
可以说,尽管香港的一些大的金融机构都会有专门的中国问题研究部门,这些部门对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这些部门对整个中国经济大的趋势及发展的看法往往都滞后现实,从而也就看不到现实经济活动真实面目,也就不能为决策者们提供更多有益的意见。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在香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个人,对中国内地问题并不能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因而也就不能拟就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应对之策了。
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由于实际需要使然,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会比中国加入WTO谈判所承诺的时间表要快得多。这对香港政府、香港金融业界及金融业从业人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问题在于香港如何借助自己已有的优势抢占先机。如果在现有的条件下香港人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得好好检讨自己了。还有,香港的金融业界在融入中国内地金融业对外开放过程的同时,还应该以自己的市场体制、管理经验、技术先进及观念革新等方面的优势对中国内地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以便进一步带动内地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同时这也为香港金融业在内地金融业开放过程中的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可能会比以往的时间表要快得多,这就需要香港人有更为敏锐的眼光来把握这些机会。同时,香港业界还应该以自己的优势尽早地融合到这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只有抢占先机,才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2001年8月)
第五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金融第81节 香港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面对美国经济所受到的严重创伤,面对美阿战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出美国在所难免。那么,这股巨大的国际资本将流向哪里?美国《华尔街日报》等不少财经媒体纷纷指出,由于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成功申办奥运会,加上中国近期来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大量的国际资本将流向中国。但是,据现有的资料表明,中国经济的利好并非如外界所分析的那样乐观,特别是制度缺陷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比军事行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大,加上中国对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可以说,近期内国际资本不会像国外的经济分析员所称的那样会大量地涌入中国,但香港由于其天时地利,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首先,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其实际不会比外国经济分析员所认为的那样好,但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不会由于“9·11事件”的发生而有多少减弱,而且如果政策适当,仍然能够借助加入WTO更上一层楼。另外,由于中国目前的经济还十分封闭,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需求支撑。因此,“9·11”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正因为中国经济受外界影响不大,而香港又背靠中国内地;国际资本若想进入中国内地,就会以香港为它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或通过香港的H股和红筹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其次,美阿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与欧洲要面对更多的由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这次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其结果如何同样是十分不确定的。但香港的情况则与此迥然不同,一则中国一向与阿拉伯世界很少冲突,而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由美国与阿富汗战争引起的风险在香港发生的几率十分小。因此,国际投资者希望将资金投向安全的国家和地区,香港应该是首选。
再次,香港不仅较为安全,而且它是除欧美发达国家之外,市场体制最为自由,法制体系最为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资金可以自由进出,不会因为制度因素使得资本流动难以进行。
正因为以上种种条件,“9·11”事件之后,奉行“安全第一”的国际资本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香港股市。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香港股市以07%的跌幅跑赢了全球股市,而美国股市下跌了56%,与美国经济有密切关系的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股市,跌幅则更大,分别为1538%、88%、1403%。因此,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过程放缓,美国企业将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难以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回报率。这就使得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香港的股市。总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量的国际资金会流入香港,香港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2001年10月)
如何确立两地资金互为流通的体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民众金融资产越积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居民储蓄存款已超过了7万亿元大关,个人外汇存款也在800亿美元以上,加上其他金融资产大致达到10万亿元之多。尽管就中国政府现行政策来看,最大幅度地引进外国资金仍然摆在优先的地位,外国资金大量地流入也是不争之事实,但是个人的金融资产没有合适的投资途径也是不争之事实。目前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大多数存入在回报率极低的银行体系,少数进入股市。在国内个人金融投资方面,居民可选择的投资余地十分有限。如何扩展内地民众的投资渠道,减轻国内大量资金剩余的压力,也应该是中国政府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了。
另一方面,尽管国内股市问题重重,但不可否认,目前它仍然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为迅速的市场,特别是在2000年世界各国股市的一片萧条中,它却能够一枝独秀,其成长率也拔世界股市的头筹。面对这样一个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市场,对香港投资者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而且由于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振之影响,香港经济一直表现不佳,股市的成绩也不够理想。面对早些时候红红火火的中国股市,有不少香港投资者也希望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尽管两地民众有资金相互流动的迫切需要,但由于受国内资本管制的限制,国内的剩余资金根本无法进入国外合适的投资渠道,香港资金除了进入B股之外,也不能进入中国内地的A股市场。对于香港与国内的资本市场来说,两地的资金处于完全隔绝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无论对香港还是对内地居民来说,都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内地大浪费。最近,香港政府正在向中央政府建议如何引导内地的资金进入香港股市,让香港的资金进入中国的A股市场。当然,按照现行的政策及法规,要达到这个目标会存在许多政策上的障碍。但是,任何政策都是一定时期的产物,都是当时的约束条件下所考虑的结果。如果约束条件改变了,环境不同,这些条件是否合适应该对它重新加以研究。还有,任何政策及法规都是不完全的,在现行政策的约束条件下,同样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来破除双方互通的障碍。
最近,中国证监会副秘书长江建熙在香港的一次讨论会上表示,国内管理层正在考虑成立认可本地机构投资者(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s;QDII)机制,以容许内地投资者往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对于香港投资者是否可以往内地投资,他表示,亦考虑成立外国机构投资者(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QFII)机制,届时香港投资者便可往内地投资股市。而QDII是在资本账项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容许本地投资者往海外投资的一种机制,任何往海外资本市场投资的人士,均须通过这类认可机构进行,以便国家做出监管。
如果这种制度真正能够落实实施应该是两地资金能够互通的重要一步。为了保证其制度能够尽早推出,并能够有效地运作,香港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帮助内地来确立其QDII和QFII制度。对其制度设立目标、合格机构投资者认可资格、运作方式、运作监管等方面都需有较为详细的论证。只有在技术方面的障碍扫清之后,其政策方面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是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