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书商-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决定了这场官司的性质,也决定了他的败局。在他看来这场官司一开始他就败了,先是曹水和刘浪牵着他鼻子走,然后是曹水和小丫头合谋陷害,虽然不是合谋杀人,起码也是合谋害人,即使不是合谋杀人不是合谋害人也是合谋压制人。都是同样人凭什么受你压制?一想这些,李铁林心里就不舒服,他不相信世上还有这样的人,欺负人都欺负到家了。可是他不相信也没办法,这些人就在他眼前荡漾,他已看出他们的心思和目的,又不去揭发,这就让他进退两难了。如果说是文联牵着李铁林的鼻子走,他摆脱不了曹水的纠缠,那么单位里的人也牵着李铁林的鼻子走未免有些不合逻辑。有一阵子,不论在单位还是在文友之间,只要李铁林一提写作包括他去市委或市政府,总有人有意或无意打他的小报告。如此恶劣环境使他到处碰壁,这哪里是人生活的地方,几乎他所到之处都成为眼红他的人打击的对象。李铁林也不知他得罪了谁,谁看他都来气,谁看他都以为自己能力比他大,可他们到头来什么也不如他,连女人都不愿与他们来往。这些有意或无意的环境给李铁林带来一次次新的伤害,使他恨这里所有人。假如李铁林是伟大的人物,他们就是阻碍他进步的罪魁祸首,如果李铁林是个平民百姓,他们也逃不脱压制人才成长的责任。回顾这些往事,李铁林特别恨这些人害了他一辈子更恨告他的人利用职权牵涉他的鼻子走,影响了他的一生。眼前的李铁林所有恨均来自这场官司背后的险恶环境,来自那些人的勾心斗角,否则外人怎能知道李铁林是被压制的人才呢?
也许文友喝多了,他们聚集在一起开始大骂法官。大骂文联。大骂曹水和刘浪,他们都用特殊的骂来声援李铁林,否则他们感到对不住李铁林。事实上在这场官司的背后,文友们比李铁林看得清楚,对于李铁林的所作所为他们是恨铁不成钢,对于社会上的反响他们是爱莫能助。在文友们看来他们是一帮无职无权的穷光蛋,是一群无能为力的小书生,谁肯帮助他们呢?无非是骂一骂让人心宽,骂一骂让人解气,骂一骂让自己的心灵痛快痛快。可是李铁林不能骂,他心里再有委屈也要装出笑脸,陪他们吃好喝好。李铁林曾经发过誓,工作没有着陆他绝不请人喝酒,现在他违反了自己的规定,可是面对帮助他的朋友们,李铁林能不请他们喝酒吗?即使规定他也是应当破格的。
喝也喝了,骂也骂了,闹也闹了,乐也乐了,文友们一个个喝得烂醉如泥,这才相继离去。夜落乌啼,李铁林总算送走了最后一位文友,然后回到家里静静思索。可是他能静得下来吗?且不说官司如何,就是眼前的费用让他忧愁,大酒楼一顿盛大的酒宴花掉了李铁林三千多元钱,这笔钱在当时来说是多么重要,这是他的血汗,是他靠卖布挣来的钱。可是短短几天就被他挥霍一空,他的人生从此他将一落千丈,即使想出书一时也是困难的。因为他没有收入,没有工作,即使想干什么也不好干什么,何况他再也无法承办任何活动,再也经不起任何经济打击。而这些都是曹水期待的,刘浪也好,曹水也罢,他们的目的就是破坏李铁林的经济,破坏李铁林的人生。实际上他们已经达到了目的,李铁林的确被他们破坏得不轻,法庭上是法官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而这一发都有曹水的阴谋诡计。曹水是什么样人啊,在此之前李铁林还需要曹水,可是在关键时刻曹水却不知去向,帮助他打官司的人居然失踪,这怎么解释?
夜静静的,可是李铁林的心情极不平静,他的生活条件本来就不好,这一下更是艰难。一个老百姓本来就没有什么能耐,忽然沾上了一场官司,这让他的心如何平静。每天,他都要面对别人的白眼,还有那些见不得人的打击报复。令李铁林想不明白的是他不知招谁惹谁了,怎么总有人跟自己过不去,再说他写作只是一个爱好,怎能得罪人呢?他出书是想为这座城区做一点光荣的事,他并没与谁争什么,为什么有人非要把他送上法庭?难道说整李铁林的人就不怕有朝一日被李铁林整吗?如果知道李铁林查出他们的阴谋诡计,他们还敢如此放肆吗?当然,李铁林也不是软棉花捏的,他走南闯北什么人没见过,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在如此巴掌大的小城里难道还能栽在别人手下?如果李铁林知道谁整了他,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自古明理,难道李铁林不知道吗?
怦怦怦。有人敲门,李铁林慌忙开门,原来是隔壁赵姨送他一碗冒着热气的饺子。赵姨知道李铁林打官司,她劝李铁林:“别为打官司上火,现在的人就是这样,想方设法赚钱。输就输,大不了赔钱就是了。”李铁林心有余悸地说:“现在还没宣判呢,别看她们张罗得欢,法院又不是为她们一家开的,政府领导还是支持我的。”李铁林哪里知道,政府领导已经暗中通了气,他们也一致认为应当教训一下李铁林,让他以后写东西时注意。李铁林将饺子留下,又将碗还给赵姨,虽然是一碗饺子,但让李铁林心里热乎乎的。以前,李铁林的家就与人住对面屋,也是经常走动,现在赵姨这几个饺子让李铁林感激涕零,人是在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人心的,赵姨就是好人。李铁林将碗送还赵姨时还说:“谢谢赵姨,您包的饺子就是好吃。”赵姨接过碗说:“好吃多吃几个,不够我再回家取。”李铁林慌忙感激地说:“够了够了,我是说您老包的饺子跟我妈妈包的饺子一样,都有味道。”李铁林就这样边说边送走赵姨。
吃罢饺子,李铁林心情似乎好了一些,可是他怎么思考怎么觉得哪地方不对劲,这场官司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眼下,官司打完了,钱也花光了,李铁林在家静静等着法院的判决。按理,庭审结束,一切风波也该烟消云散。可是几天过去,这种感受并未消减,相反,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他的心灵。他没料到社会变得如此陌生,更没料到今生今世会有这样一种经历,像他如此正直的人会遭受如此奇耻大辱,清白的人生也由此沾上几个污点,他真不愿就此甘拜下风,他不就是出了一本书吗?为什么会掀起轩然大波?有时他问自己,是写错了吗?是出书出错了吗?还是他真写出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谴责他呢?据李铁林的责任编辑讲,他那篇引起对号入座的文章在编辑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过,结果证明一句额外的话也没有。看来李铁林没有写错,编辑部开会研究说明他的作品得到认可,他们能开会研究说明他们对工作负责任,对李铁林负责任,编辑们的态度是严肃的,那么可以这样说,李铁林创作态度也是严肃的。所以从某一个角度讲,这场官司是别有用心的人精心制造的,因为从打李铁林的书出版后,出版局便接二连三接到举报电话,责问他们为什么允许李铁林出书。这些人没有将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也不理解李铁林,没有与他及时沟通或对话,而是采取这种卑鄙手段实实在在坑了李铁林一把,其目的就是不让他再出书。
可惜的是人世间总有人做事是背道而驰,曹水如此,刘浪如此。其实,不让李铁林出书他就不出书了吗?对于李铁林来说阴谋毕竟是阴谋,一件事过后他能过上几天舒服日子。记得他在单位时就有人千方百计找他毛病罚他的款,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说,李铁林会写作,只要压制他一个就能压抑全体员工,这样的环境李铁林能不愤恨吗?为此他恨这些人,在一起工作没有好心眼,坏良心的事一次比一次重,除了整人他就没见过他们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假如这些事放在别人身上嘿嘿一笑也就了之,或请人吃顿饭喝点酒,然后找人开张发票报销了事。既不花个人钱也请了客,得了人缘交了人情,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可李铁林天生是一个犟种,他注重实干,不拉关系,不走后门,一心一意想搞活经济,为此他想做出一个样子来。他知道他这样做啥也得不到,除了付出汗水,反而会遭受妒忌唯有让他心甘情愿的是他没有降低自己的人格,也没丢失自己的写作,仍旧保持自己的一颗火热的心肠。
对于李铁林来说,他并不是不精通人际关系,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似乎不讲奉献了,人们在一起谈的是钱,争夺的也是钱,为钱他们可以出尽天下的鬼点子,还有谁愿意为企业贡献呢?比如李铁林这场官司,不用判,有人就知道李铁林输了,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有这样的念头,他是名人应当出错,只是没人这样说。也许是李铁林太精明,如果他稍稍搞一点人际关系他就不会输得这样惨,如果他将文学的手段用在生活中他也不会被人欺负,可他天生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他想用自己的苦难看一看这场官司背后的阴谋,看一看官司背后有多少内幕,再看一看官司背后的丑陋和德行,看到这一切不也是一种胜利吗?其实不是这样,李铁林眼看着这伙人不知好歹,步步紧逼,将他一步步送上法庭,然后在旁边看他的笑话,他已心灰意冷。像这种人文环境让他如何花钱请他们喝酒,像这种人际交往如何让他心甘情愿为他们出谋划策搞活经济,李铁林只有将自己的心封闭,一心一意写他的作品。
当然,在离开单位的日子里,李铁林感到自己没了组织,没了国家,没了自己,他做什么都显得没精打彩,干什么都觉得没有兴趣。他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可是生活却给他无尽压力和限制,让他不可能施展理想和抱负。他不知这种岁月他能坚持多久,一年两年,十年八年,也许一辈子都没有这样机会了。李铁林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前程,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工作中,也像其他人那样凭自己的才能做出成绩,然后被上级破格提拔。可是李铁林毕竟是李铁林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他照常每天写出三千字作品,并精心谋划,准备在适当机会再出一本书。李铁林知道以往经历都是因为出书惹事生非,现在他再出一本书也许会把这种风波压住,以好书好作品换取人们对他的信任。当然,他也知道出书还会引起个别人的反感,也许会引起更大的风波。可是这些又算什么,能因为怕就不出书了吗?能因为有人对号入座就不写书了吗?他写作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三不图谋个一官半职,写作只是他的一个爱好,如果为自己贪图享受他可以巴结一个有权人,只要得到好处他就会过上一个舒心日子,做什么都会心满意足。问题是李铁林不是这样的人,他的骨子里始终不渝流通着奋斗的血液,半途而废从来不是他的性格,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他的真正精神。这些年他意志不垮,靠的就是这种精神,为了自己的目标早日实现他坚持常写不败。
第二十章、原形毕露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或许是这场官司的触动,李铁林写出的每一篇作品他都要求自己写得真实一些,尤其是当他需要写阴暗面时他更是让文笔下得狠一些,这样让人看了不敢对号入座,更不敢随意打官司。这是李铁林的典型经验也是他用血换来的代价,而且他认识到,今后他不打作品的虚构性,而是打生活中的事实。让她们想对号入座的人永远别打官司,即使看他的作品都要脸红心跳,这不是李铁林心狠,实在是生活把他逼上梁山。他认为过去虚构作品都有人对号入座,说明生活中确有这种现象,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写得更真实,更淋漓尽致的作品呢?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李铁林对抗法庭,也不是李铁林在此寻找发泄的机会,他是想在判决书下来之前表达自己的看法。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文学的认识是否清醒,是否知道文学是允许虚构的,是否知道文学作品是需要思索才能评头品足的。李铁林清楚记得他曾到当地人大常委会问过一些领导,然而他们的回答千奇百怪,提出的问题很单纯,与文学相差甚远。他们身处高位自己以为了解文学,殊不知他们对文学的一知半解误导正常的文学,他们的不懂装懂难免要出笑话。为此,李铁林认为,对于文学的真正含义不仅作家要搞清楚,普通老百姓也要搞清楚,如果连文学是真是假都分不清楚,这样的官司打得就毫无意义。如果问李铁林这样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他无法回答,而且他相信其他人也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世间不可能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遗憾的是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这样认为,更没有人理解李铁林的良苦用心,相反都在利用职权得到好处,达到自己的目的。李铁林在家待的日子里,正是有人提出小说散文化,新闻散文化,他认为这是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