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气。有时逼得李铁林不与他们交往,减少是非,他们又说李铁林架子大,自以为是腕了。其实文化部门就这几个人,就这几条破枪,能不能打响还说不定呢,何况他们亲戚沾亲戚,张三和李四有亲戚关系,李四与王二麻子也是亲戚。在这种环境下,李铁林想进文化部门比登天还难。即使小小文化馆也是危机四伏,靠几个关节在那地方撑腰。如此艰难环境,李铁林有多大本事能改变?
眼下情况是,有钱的或有能耐的可以靠人买工作,没能耐的人只有一条路惹不起躲得起,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下,李铁林唯一可以选取的是躲在家里狠写拼命写,找不到工作,靠稿费总可以活着吧?这时候是李铁林的人生低谷,他发奋创作,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写作,一写就是一天。手腕累酸了,手指累痛了,半条胳膊酸胀酸胀的难以忍受,常常夜里睡不好觉。实在挺不住了他就吃止痛片,有时一天要吃十几片,硬是度过了苦难岁月。
写作的艰苦可想而知,一篇作品写完他往往要放上一段时间然后再修改,连一个标点符号他也不肯放过,惟恐给编辑惹麻烦。然而,稿费是那么好赚的吗?文章是那样好写的吗?过去有工资时,李铁林并未在乎一年发几篇作品,现在忽然没了工作没了收入,他这才感到力不从心,也感到人际关系的尖锐,越来越强烈地刺激他的心灵。难怪有人听说他想出书时就说他穷疯了,其实那些人拿着工资在此高谈阔论,他们哪里知道李铁林的生活需要提高啊?可他是多么委屈,如果他不这样还有活路吗?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也不会长出一个林妹妹,为了自身的清纯他只有写作,写作。有时李铁林也劝自己不要为写作发愁,人在中年有能力可以打工,去蹬倒骑驴,也可以做他梦想成真的事。可是他的理想呢?他苦苦学习考取两门学历难道就是为了蹬倒骑驴?就是为当个时代的打工仔?既然如此,还要学历干什么?莫不如一开始就打工不是更上一层楼吗?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过程,没精打采,这中间少走多少弯路?少了多少白眼?可是谁知李铁林的远大志向,谁知他生来就喜欢奋斗,喜欢拼搏,他能甘拜下风吗?他能放着美丽的阳光大道不走偏走这独桥吗?何况李铁林追求文学这样久怎能轻易放弃呢?放弃文学不等于放弃生命了吗?
李铁林想啊写啊,他觉得这一次他是到了非选择不可的时候了,几乎他所写出的每一篇作品都打上了他思想感情的灼印,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虽然这些他尚未争取到,但他相信他一定会凭自己的实力得到,一定有他获取成功的机会。李铁林耐心写着,同时他也在等待出书的机会,他觉得平时说什么都白扯,关键是书出来后才能说明一切。只有出书,利用书来换取物质成果,否则很难维持艰难的生活,这也是他当初最原始的选择:只要有作品还怕出不了书吗?只要有书在还愁生活来源吗?
在那些日子里,李铁林开动脑筋,每天发出十几封信,几乎每封信里都放三四篇稿件。他到邮政局,服务小姐都熟悉他,邮票涨价后没多少人发信,只有李铁林照常写作,照常发信,照常挣稿费。工夫不负有心人,李铁林经过这一阵子的奋斗终于挣到了稿费,东报五十元,西报一百元,杂七杂八一凑共计二三百元,李铁林有了收入不再被人说长道短了。只是稿费来得太慢,往常发一篇作品需用三四个月才能结算,有时临近年底才有稿费,如果单靠写作来谋生还是不行,远水解不了近渴。李铁林觉得自己和专业作家不一样,他们都有工资由国家负责养着,他没有著名作家的知名度,散文不是数一的,小说不是最好的,其它文章更是拿不出手。怎么办?李铁林痛定思痛:写,还是要写;活,还是要活。这一次他想了好久,几乎思索了大半个世纪。
李铁林把他发表的所有作品都集中在一起,经过反复研究,他想检验一下自己还有没有写下去的希望?结果令他满意,写,只是再写时要利用职权搞点小恩小慧,以商养文,以文促商。既然他走上这条路,就要不遗余力来开采,否则他将一事无成,多年努力付出东流,他的事业也将是半途而废,他个人再有本事也将是一文不名。
第三十五章、梦想赚钱
一辆桑塔纳轿车正沿着国道线旁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着,车上坐着李铁林的责任编辑,他不知听谁说的李铁林又要出书便有心来劝。由于忙,始终未能抽出时间,恰好刚开完一个作品研讨会,便顺路赶来了。责任编辑坐在车上打手机与李铁林电话联系,但李铁林没有开机,责任编辑打了半天不得不直接把车开到李铁林的家门口。
此刻,李铁林正在家里生闷气,冷丁看见责任编辑欢喜地扑上来,把个责任编辑狠狠地摔在地上,两人就在屋里像孩子似的滚起来。闹够了,责任编辑才归为正题,问李铁林:“这一阶段没见你忙什么呐?你小子手机也不开,害得我白白拔了半小时。”
“我想再出一本书,阐明我的观感,你知道这场官司输了,我赔理又赔钱犯不上,我不甘心。凭什么她们对号入座就判我输?法庭还讲不讲理?我想出书目的就是说明文学是虚构的,我李铁林没有骗别人,也没有写过任何人。”李铁林见到责任编辑,十分激动,把前一段所受的苦恼统统倒了出来,他知道责任编辑会帮助他解决的。
“你非要出书吗?出书是要花钱的,你家里有这笔费用吗?夫人支持你再出书吗?”责任编辑问了一堆问题,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李铁林知道责任编辑是怕他再出什么问题,慌忙解释说:“我已和妻子商量好了,她决定再支持我一把,今后我不会用生活费出书了,这也是最后一次。”
李铁林说得挺悲壮,眼里充满了泪水。责任编辑见此深受感动,他在文坛上看得多经历得也多,像李铁林这样的作者不止一个。有的出书下场可悲,有的出书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有的书籍积压付债累累。有的几万几十万的债务纠缠,如同打仗一样浓烟滚滚。难怪文坛上流行一句话,如果与谁谁有仇就挑动他出书,只有出书才能把他的钱败光。试想,花了几十万出本书又销不出去,那几十万或几万不就打水漂了吗?
“出书要有闲钱,不怕积压,不怕销不出去,就怕不出书。连写书都不敢做了,这样的作家还敢称作家吗?”都是文人,责任编辑很赞成李铁林的作为,他办事向来是雷厉风行,所以他开门见山,对李铁林说:“既然你决心已下我也不反对你出书,目前省城有些人在搞丛书,我建议你出丛书,这样节省开支。你已打了一场官司输的钱也不多,但开销也不少,如果准备妥当告诉我。少花钱多办事也就不枉我来看你了。”
“工作这样忙就不要特意来看我,让我感激不尽。上次官司多亏你和朋友们的帮助,不然我可惨了花钱都没精打采。”李铁林对责任编辑帮助自己打官司的事一直表示谢意。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让我看看你的书稿……”责任编辑想检查一下李铁林的书稿,担心哪处再出问题,虽然这是一场小官司,但影响力相当大。李铁林从抽屉里掏出一摞书稿,责任编辑见此惊讶地说:“这样多?你小子真能写!”责任编辑顺手翻了几页,嘱咐说:“这次别再出什么漏子了,否则今后你就甭想在文坛上发展了。”
“放心!通过这次打官司我吸取了很大教训,我感觉我上了一次人生的大学,这次学费交的虽然不多收获不小。而且我发现我写的东西比以前成熟了,更像真事你说怪不怪?”李铁林笑着说出自己的见解。责任编辑听着心里觉得怪,不仅李铁林成熟了,创作上也成熟了,看来这场官司没白打,李铁林的确受到了教育。责任编辑高兴地对李铁林说:“你能认识到这些我为你高兴,人嘛就是在挫折和困难中前进的,谁的人生也不会一帆顺,你能从一个普通百姓成为作家,这过程本身就说明你是可造之材。不过我要提醒你,在你的周围还有一种势力,时刻阻碍你前进的步伐。还有,出书后抓紧卖出去,卖不出去也不要急放一放再卖。这是一个大买卖要缓缓而行,不可一口吃个胖子。好了,不谈了,楼下的车等我呢。”责任编辑结束谈话,刚要告辞,像想起什么似的问李铁林:“听说你去省城几家出版社他们都劝告你别写了,有这事吗?”
“有,我正为此事苦恼呢。”李铁林如实地叙说省城见闻。
“他们说的有道理,你好自为之,我得走了有空再来看你!”责任编辑就这样匆忙而来又匆忙而去。
送走责任编辑,李铁林又想了许多往事,他感到现阶段出书太难了。一点也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为有钱了就可以随便出书了,其实这是自欺欺人愚蠢之见。他感到那些名家名著随便在哪个出版社都有出书机会,惟有像他这样的人东扑西扑饥不择食,想出书,不靠自费靠什么?可是没有书号,李铁林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整天坐立不安。没有书号,李铁林的书出不来,他写的作品就无人承认。在这充满竞争的年代,李铁林即使有天大才能也不被人赏识,甚至仅凭他的为人处事就没有人赏识,更没有人肯相信他有多大才能,所以他的工作始终没有着落。这一段时间,李铁林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写出作品,抢占一切可能利用的制高点。为事业,为前途,他必须尽快搞到书号。那些日子,李铁林像打仗一样,每天都在等待出版信息。可是没有人告诉他,没有人认为他会出得起书,他们以为李铁林被官司砸趴下了。有一天李铁林忽然接到外地人来的一封信,说他们那里正在筹备出版丛书,问李铁林有没有志向。正愁得发疯的李铁林马上回了一封便函,说他同意出丛书,并很快把他的书稿随同一万元现金寄到南方。
在那部书稿前,李铁林为自己的书作了序,明确表示官司背后的阴谋诡计,揭发了损人利己的丑恶勾当。在序里李铁林还是给当事人留一些面子,没有点出他们的真实姓名,他想有朝一日他再出书时他一定要写出他的所有愤怒和委屈,让天下人看看这场官司背后的丑恶内幕,让人知道李铁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其实李铁林忽视了他自己的能力,多年来他一直处于逆境中,他曾努力过,奋斗过,挣扎过,拼搏过,也自卑过。别看他现在叫得冤屈,好像世界上只有他是屈死鬼,真让他写出委屈未必写出来。人都有站这山望那山高的毛病,等到他爬上了这山才知道那山也挺高,李铁林就是属于这种人,吃着碗里的,望着盆里的,放着好好的国营单位不想干,甚至连提拔的机会都放弃也要死心塌地搞文学。而且搞了这么久,遭了这些罪,这才知道文学不是好玩的,更不是他这样的人搞的。如果现在让他与搞文学的人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他肯定会劝告说:别把文学看得那样崇高,那样神圣,因为看得越高跌得越重。这是李铁林的至理名言,他搞了这些年文学,经验和体会足可以成车舟载了。当然失败的教训绝不会少,眼下李铁林对文学的渴望不亚于青年人对恋爱的渴望,他几乎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投在创作上认真写出每一篇作品,从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浓浓深情。可是李铁林有一个致命弱点他不爱讲话,不论干什么他都以沉静来表达他对事物的认识,以沉静来表示他对人的感激,就这样一个弱点几乎坑了他一生。
在所有认识李铁林的人中都说他不会说话,有什么好处都把他拒绝门外,这也是他的工作始终调不成的主要原因。他腼腆,有些话可说可不说别人都说了,有些事可做可不做别人也做了,他觉得没必要重复。他忍耐性极好,不论什么时候他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他长期生活在逆境里养成少说话多干活,为此保存下他的纯真。别看李铁林不爱说话,但他的心灵是敏感的,目光是锐气的,他能一眼就看出这人是好是坏。
当然,他自己对人是一切以文学为主,一切以真诚为主。当他神出鬼没把书稿和一万元寄走后,他有些后怕,有些提心吊胆。他怕钱收不到,怕书稿半路丢失,连他自己都纳闷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了?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稍有空闲,李铁林就给远方那位朋友打最话,询问有关出书的情况。那时电话尚未普及,李铁林家里家外话费骤然增长,他能不急吗?一万元寄出去他连水漂都听不见,别说是钱,即使是出书的事也够他喝一壶的了。这是一本公开出版的书,它比李铁林的《人生有丑》内部刊号还要强十倍或百倍,也更有说服力。从打他打官司以来他就盼再出一本争气书,将他对文学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