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着这次机会,杨洪森在党内进一步展开了整风运动。大张旗鼓的开展起了改革。
“国家应该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适合经济发展的法制体系和政治架构。”杨洪森还进一步提出“国家必须克服个人独裁专制,不能由一党或一人决定国家的一切。”
南京方面对改革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美国方面也开始给予中国方全面的帮助。
改革的结果是越来越独裁,而民主却越来越遥远。
经济改革离不开法制改革,法制改革离不开体制的改革。
鉴于美国“三权分立”的优缺点,孙中山结合本国的实际提出著名的“五权分立”。不管他是搞三权还是五权,杨洪森都带头支持。
《中华民国民法典》的制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他直接照搬了《德国民法典》。据杨洪森所知《德国民法典》很强大,干脆就拿过来,也不用在琢磨另一套了。
南京方面在进一步巩固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外加大了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力度,在广东设立了广州、深圳、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在福建设立了泉州、厦门二个经济特区。放开了各国在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投资,并且鼓励国内企业与欧美企业合作、合资经营。至于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国府则严格执行审查制度,对投资的行业进行严格的限制。
根据上海相关机构调查,1919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近42亿美元,但人均却不到10美元,人均数较印度、拉美、非洲有着近一倍的差距。
为了吸引外商,尤其是美国商人来华投资,国府组织中国企业家们赴美设立洽谈会。
6月,中国第一大商业银行,杨洪森旗下的中国恒生银行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继恒生银行之后,同时归属于杨洪森旗下的中国石化集团于9月份在美国上市,两家公司的总市值近6亿美元。
杨洪森的大名频繁的在美国各大报刊上亮相,上海证券交所在恒生银行、中国石化带动下全面上扬。
在上海《申报》的大篇幅报导下,杨洪森是无处躲藏,他想藏也藏不住,谁让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他决定恒生银行、中国石化在美国上市,就注定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国民的焦点话题。
6亿美元换算成新国市约21亿元,如此巨大的财富,让中国百姓,甚至自诩有钱人的富豪也唏嘘不己。
孙中山老早就知道杨洪森是大款,可没有想到他有这么多钱。
宋美龄也只是知道自家有许多产业,但是具体的市值并不清楚,在此之前她一直认为中央银行上的那400多万美元就是他们的全部财产,这是因为她对权利远甚至于金钱的敏感。
当人们关注于杨洪森的财富时,那些专业人士更关注于杨洪森指掌两江以来经济增长情况,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处于持续高速增长中,欧战结束后在各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高速增长中,而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与两江财团的大举扩张是分不开的。两江财团的势力范围已从江苏、浙江、安徽迁入两湖、两广、四川、西北地区。
对于日本来说只要将两江财团击垮,中国的经济很快就会进入负增长,但是两江财团在金融、能源、钢铁、纺织等领域完全处于垄断地位,更重要的是身处于权利核心的杨洪森可以灵活地运用政策性手段对两江财团的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
日本人无法打倒两江财团,就连美国的银行团在面对这种一个畸形怪物时,也只能选择合作。
在中国能与两江财团对抗的力量基本上都被杨洪森系统地消灭了。如比较强大的北洋官僚资本集团惨遭政策性肢解,至于新兴西南财金力量,他们显然不够份量,至于其它的一些小的势力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还有什么力量可以与两江财团抗衡的那就只剩下南京中央政府了。
两江财团的核心是恒生、德华、徽商、上海等七家银行所构成了银行团,他们涉足于钢铁、纺织、水泥、面粉、能源、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各产业部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形成了一个极为强大的政治联盟。
孙中山需要杨洪森,没有杨洪森的支持,他会很快从元首宝座上跌落下来。
杨洪森也需要孙中山,以前需要他的声望,现在需要他作为总理权利的延伸。
由于最近人气的飙升,杨洪森特地抽出时间,接受了《中央日报》、《上海申报》的采访,他们在提出了一些关于国府未来政策等问题后,也提出了社会上比较关心的话题。
“恒生银行、中国石化在美上市的成功,我想说的是,中国民族实业家,不应将眼光局限于国内,应当展望更加宽广的国际舞台,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份子。”
“我认为不管是在国内上市,还是在国外上市,任何企业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对于国内市场,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惨烈,任何准备在美上市的企业,都应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具体个人经济状况,我甚至于不如经济顾问李德尔斯那么了解。”
“如果我弃政从商的话,我的目标的就是全球首富。”
中国人现在早已知道地球是圆,除了中国以外,还有美国、英国、法国,那么全球首富有多少钱呢?扣除那个神秘莫测的罗斯切尔德家族,以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金融大亨摩根家族为例,他们的财富让人咂舌,现在国人发现与大巫相比杨洪森就是小巫,他们与小巫相比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中央日报》、《上海申请》因为这一期的采访销量猛增。
对于杨洪森到底有多少钱其私人经济顾问李德尔斯被问即时始终笑而不答。
《上海申报》的记者们并没有刻意去调查杨洪森的老底,只是拿着记者证到国府税务总局去了一趟,拿到了中国十大企业的纳税情况表,然后将杨洪森持股的企业标出来,人们发现十大企业中有一半属于或曾经属于杨洪森,其中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都已转化为国有控股企业。
杨洪森旗下的希尔顿烟草集团公司也成功入围,目前,他们是中国最大的烟草公司,英国、美国烟草公司被打的节节败退,通过走私希尔顿烟草公司甚至打入了日本市场,而广大的日本烟民一直认为他是美国烟,甚至很多中国烟民也是如此认为,实际上除了那洋气的名字外,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民营企业。
当然杨洪森的每年投入到慈善事业的资金也是惊人的,记录在案的捐款在1916至1918年两年期间共有数十笔数千万新国币。
巨大的财富容易引起社会的警惕,这是杨洪森大肆捐款的一个原因。
美国著名钢铁大王卡耐基有句名言:“一个人到死的时候还是家财万贯;这是一种耻辱。”
这句话对杨洪森来说更有意义,钱对杨洪森来说并不是一切,他就算开出1亿美金,也买不到PS。
他一方面拼命赚钱,另一方面他大把的花钱。除了慈善活动,他主要业余爱好就是收藏外国艺术品,这到不是他艺术欣赏水平有多高,或者宋美龄的原因,这完全有他的恶趣味在作祟。
第十九章
两江经济在高速发展的时候,城市人口也在迅速增长,作为一个新阶层,工人力量也在茁壮成长,杨洪森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俄国的十月革命、日本的米骚动都充分证明工人与农民一样不可小视。
中国的工人力量还很弱小,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工厂数量的增加,工人的数量必然增长,按照中国目前人基数推断,未来中国的工人力量将是最庞大的数字。所以,现在就在组织规划好。
上海一些颇有远见的实业家很早就提出为工人增加工资、提高福利、缩短工作时间等等,但整体的情况是中国经济在增长,资本家的利润在提高,但是工人的生活水平却在不断下降。
在城市中工薪阶层是工业产品的主要消费群,而中国资本家更看重出口,而不是内需,这些人并不在乎工人们是否买得起他们的工业产品,因为国外的市场需求很大,购买力更强,获利的利润高,即使放弃国内市场,他们依然有足够的利润。
杨洪森却不能和这些资本家一样短视,中国的企业太过依赖于国际市场,若国际市场出现波动,比如经济危机什么,这些出口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对国民经济更是沉重的打大。
当外国商人虎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时,中国商人却自己出局了。
杨洪森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对国民经济进行干涉,大规模的挖掘、培育国内市场。
拉动内需的前提是国民手中要有Money。
没Money,没市场,没内需,有Money,有市场,有内需。
别看现在是民国,但农村的那种封闭小农经济依然存在,这决定了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主要消费在城镇,而不是乡村,通过中国当前税收情况可以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城市税依然是国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工薪阶层增加收入的前提是,资本家们愿意与他们分享利润,可是更多的资本家不愿与他们分享利润。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条腿的工人满地都事,你不干,身后有的是人干。”
大量进入的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为资本家们提供了过剩的劳动力,所以他们在选择劳动力方面有着更多的余地。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他们降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而工人们为了在城市中得以温饱,不得不接受资本家的压榨。
工薪阶层在城市中生活要精打细算,购买生活所需的工业产品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在这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家败在日本和欧美商人的面前。
别看中国工人的工资少,但是其购买力无比强大,这就是市场潜力。
在杨洪森所属的两江财团,对于工人福利极为重视。
杨洪森接受过强大的政治教育,而且曾倒着阅读过德文版的《资本论》,对于资本家的本质有着充分的了解,对于他们剥削的方式有着深刻的认识。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来实际利润,而这其中又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美国的资本家们已经提前进入了相对剩余价值时代。而中国目前仍停留在半调子的绝对剩余价值时代。
绝对剩余价值剥削太露骨,太野蛮,太不文明了。
杨洪森收起了他的那张血盆大嘴,让自己看上去更想一个慈善家,而非资本家。
如美国商人福特提高工人时薪一样,两江财团在1919年全面提升工人薪金,由此带来的轰动效益远超过美国的福特。工人可以通过购买公司股份参加公司的分红,财团还提供教育、卫生、住房等多项福利待遇。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提升,企业效率取得了增长。工人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而他们的创造的财富与他们享受的福利、增长工资比例却下降了。未能充分认识到相对剩余价值的绝对剩余价值孙中山,称赞杨洪森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骄傲”。
两江财团再次担当起了国府政策风向标。国府很快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工资、福建等进行了调整,国会方面在杨洪森的推动下通过了《工会法案》。
这让杨洪森在工薪阶层中的支持率迅速攀升。
孔熙祥并不懂杨洪森的那套相对剩余价值论,“未来每年拿出那么钱去迎合那些工人值得吗?”
“我亲爱的大姐夫,对于实业你的不懂。商人追求的是短期效益,而我们实业家追求的是长期效益。”杨洪森用桌子上的蛋糕向他解释了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
孔熙祥笑道,“这样说来,增加了这么多利润,分给工人一些也没有什么?”
杨洪森的讲解孔熙祥并没有完全吃透,这引起了宋子文的白眼,宋氏三姐都听懂了杨洪森的意思。
宋庆龄说道,“这样说来工人们的收入相对来说没有增加。”
“正是如此,与他们所创造的利润增长率相比,收入应该相对下降了。”
宋庆龄坐在那里地思考着什么,杨洪森微笑着说道,“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的话,我向你推荐德文版的《资本论》。”
“那可是布尔什维克的东西。”孔熙祥说道。
“对于我们的世界,他同样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谢谢玉琨的推荐,我会拜读的。”
在这种家庭聚会通常都在宋蔼龄的住所,杨洪森在这里从来不谈政治,国际经济是这里的重要话题。但是政治与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想要完全不谈政治那又是不可能的。
当杨洪森将话题转到日本经济的时候,宋子文说道,“我看日本人经济崩溃了最好。”
孔熙祥道,“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如果日本经济崩溃,只怕我们中国经济也会受到波及,更甚者会……。”孔熙祥啧啧嘴,一脸忧国忧民的架式。
孙中山最担心的日本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