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门缝儿向里望,里面早已没有了人烟。我又按了按门铃,门铃也已失灵。我看到旁边的信箱有新寄的信件,于是顺手从信箱中抽出一封来看,收件人是帕斯卡尔·梅西安,梅西安唯一的儿子的名字。
梅西安在这栋幽静的别墅里离妻别子,踏上了投笔从戎的征程。梅西安也是在这个门口见到久别的妻儿,经历了死里逃生的考验之后,梅西安的思想浴火重生的凤凰般鸣唱朝阳,抱负再展。他随即被聘为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在此写下很多重要作品,像《阿门的幻想》、《圣婴二十默想》和代表作《图伦加利拉》等等。梅西安的居所现今看来倒有几分凄凉,荒草满地,藤条漫延,残枝败叶散落在台阶之上,窗台的几个花盆歪斜着倒在一边,生了铁锈的铁窗关得严严实实。窗台下的几株老藤还在倔强的往上攀沿,邻家院里的青竹郁郁葱葱,伸进了梅西安的院落。在青竹和藤条之间,斜刺里冒出一支娇红玫瑰,傲然绽放,万绿存红,给颓旧的院落带来了一丝昂然的生机。据音乐史记载,梅西安的妻子克莱尔·黛乐博因一次不成功的手术而不能自理,妻子在1959年去世。梅西安三年后和钢琴家伊沃那·罗菲欧结婚,便不在这栋房子里居住。我想,梅西安的儿子和儿媳应该也是另有居所的,看样子是隔不长时间过来取信看房……梅西安在此地生活了24年,记录了音乐家多灾多难的青壮年时光。
也许是十九区的别墅给他留下了太多的伤感,或许还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梅西安搬到了离三一教堂不远的一套居所里居住。如今这个街区是法国外籍移民的聚居地,街道两旁多是阿拉伯人开的洗衣店、理发店和杂货店。我走在这条路上。感觉始终弥漫着“库斯库斯”(阿拉伯人的一种食品)的味道。在街头巷尾,偶儿还能看见温州人开的服装店。在住在巴黎的华人,一般行走在这样五方杂处的街区,都是要时时保持警惕的在法国外籍移民当中,一些游手好闲的闲散人有专门抢劫华人的习惯,原因是华人不仅常带现金,而且身上的首饰也大多是货真价实的硬头货(冒牌的太丢面子);二来华人被遭抢一般也不报警,大都是息事宁人,自认倒霉,所以巴黎常常一时成为闲散人等的“抢手货”。
再说回梅西安,梅西安之所以住在这嬗俗杂乱的街区,我想是有三个原因的,一是他初搬到此处时移民还较少,闲散人等还没形成气候。二因他是法国人,不属于闲散人等“照方开药”之列。三是梅西安心皈宗教,内心少有尘世的繁杂,可能有俗人见之望而生畏的面貌吧。梅西安的居所在街区中心一栋七层的高楼里,楼内大厅古色古香,人们进进出出,倒看不到闲杂人等的面孔。梅西安在此地居住了长达30余年,直到人生的终点。梅西安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歌剧作品《圣弗朗索瓦的审判》,古朴的楼宇记录了梅西安平静安详的晚年生活。
天空渐渐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像剪不断的思绪般游荡飘飞。我踏着绵绵秋雨,在苍茫暮色中来到梅西安供职六十余年巴黎圣三一教堂。圣三一教堂建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它同巴黎所有的教堂一样壮观辉煌,气势恢伟。圣三一教堂的内部毫不陈旧,玉白石柱,豁亮的穹顶,两排金色吊灯把大厅照得流光溢彩。梅西安曾描述过他在巴黎圣三一教堂的工作程序:“礼拜日的早祈我演奏素歌,一般的情况不配和声。上午11点的弥撒开始,我便演奏古典和浪漫的乐曲,午间的钟声敲响,我就可以弹奏我自己的音乐了。到下午五点晚祷的时间,我边演奏边随着我的思绪即兴创作”。梅西安著名的管风琴作品《圣灵降临节的弥撒》实际上就是他在教堂即兴演奏和创作的总结。
公元1956年,梅西安在圣三一教堂为梅西安录制了全部的管风琴作品《管风琴卷》和《关于圣·三一教堂的奥义默想录》,这些作品都是二十世纪为数不多的最为优秀的管风琴作品。巴黎圣三一教堂还举办过著名音乐家罗西尼、比才和法国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奖的女性作曲家丽丽·布朗热等人的葬礼仪式。梅西安在此教堂供职了61年,巴黎圣三一教堂记录了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伟大的作曲家梅西安的圣旅生涯。
梅西安于1992年去世,殁后被葬在了法国伊泽尔省的博迪晒小城一旁,他年轻时经常来这座小城度假,梅西安的墓地景色绝美,面临翠湖,后依青山,早迎朝阳,晚送夕照,湖旁的森林莽莽苍苍,宁静悠然。梅西安永远长眠在了这里,他不仅是现代作曲家中最具独特风格的人,他也是弗兰克和柏辽兹音乐风格的传承者,更是法国近代音乐史上,最后一位将实际行动和音乐理念倾心奉现于宗教的作曲家。
梅西安是神明遣到人间的使者,世界乐坛的圭臬。
用音符编织花环(1)
蓬皮杜艺术中心
用音符编织花环—一锤定音布列兹
在音乐史上,很少有音乐家能像他这样受人争议:有人把他的音乐视为经典,有人则认为他的音乐是歪门邪道。他就是现代音乐的先锋布列兹。
布列兹是法国人,但在法国要找布列兹比找法国总统还难。
布列兹五十年代以成名作《无主之锤》和六十年代《重重褶皱》声名远播,开始周游世界,把以音符编织的花环抛向世界顶尖级的乐团,执棒成为指挥家。布列兹在作曲和指挥两个领域都是成就卓越的大家,誉满当世。人们常混淆他到底哪儿一方面的成就更为出类拔萃,其实这方面并不重要,正如要说清布列斯是法国人还是美国人那样毫无意义。布列斯是一位自由人,他是一位世界乐坛上老而弥壮的先锋派。
布列兹1925年生于法国的蒙布里松,小时候在家乡学琴,稍长转到圣·爱德埃纳学习。十六岁到里昂准备报考法国最著名的学校法国高等理工学院的数学班。法国高等理工学院在欧洲可谓大大的有名,它是法国排名第一的学校,为拿破仑所创办。进入此校的文科和理科分数最高的的学生,便是法国的“文科和理科的状元”。法国每年的国庆节阅兵式,该校的学生走在三军仪仗队的前面。法国高等理工学院与中国近年来多有“渊源”。据说缘于几年前北京大学举办世界名校校长论坛,法国高等理工学院校长被邀请参加,但由于是其中唯一位军校的校长,按中国人的观念没有被“足够重视”。该校长回到巴黎后就决定从中国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招取留学生,以扩大学校在中国的影响。此说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表,但是近几年来法国高等理工学院从中国高校中特招不少高才生倒是事实。
我们再说回布列兹,布列兹在数学方面的天分极佳,音乐又是他的至爱,可两者必须选其一。第二年布列兹终于决定—一生从事音乐职业。于是他就搬到巴黎来居住,布列兹19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梅西安的和声班里,次年获得和声比赛第一奖,获奖后的布列兹干脆就离开了音乐学院,不再上学。他还同安德烈·奥哈布尔学习对位,跟梅西安学习作曲,和勒内·累波维茨学习十二音体系。布列兹的成名作是为人声和六件乐器所作的《无主之锤》,那时布列兹年仅29岁。1960年,布列兹根据法国作家马拉美的文学作品取意创作《重重皱褶》,在科隆举行世界首演,他亲自指挥,大获成功。1962年,布列兹被聘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那时他年仅37年。布列兹在而立之年便确立了现代音乐大师的地位,在当今的音乐家中绝无仅有。
布列兹的音乐创作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就越来越少,教学和会议活动越来越多,这些反而成了他的“专业”。布列兹的指挥艺术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曾统代过世界最为知名的交响乐团,如维也纳爱乐乐团、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近十个威名远播的大乐团。可能是因为布列兹“心有旁鹭”,所以有人讽刺次他在乐创作方面的灵感已郎才尽,只有用指挥来弥补音乐他创作力的消失。1977年,布列兹索性停止了一切音乐活动,应时任法国总统的蓬皮杜的邀请,任职于法国新创立的以推广现代艺术为宗旨的机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音乐音响研究所”,以确立和巩固法国引领世界艺术的先锋地位。
蓬皮杜文化中心坐落于巴黎市政府的北面,巴黎中央菜市场旧址。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一座由蓝红绿等颜色的钢管和玻璃管构成的现代建筑,蓝色管道为排风机和电气设施,红色管道用于货物运输线,绿色管道是水处理系统。1969年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决定兴建一座使现代造型、建筑、城市规划、电视电影、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现代建筑”,意在引领世界现代艺术的思潮。当蓬皮杜文化中心设计方案公布于众时,巴黎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好似一个没有完工的“
化工厂”。蓬皮杜文化中心设计方案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初建时的状况一样,遭到了各方的异议。三十年大浪淘沙,现在看来,随仍还有人持反对意见,但大多数人都已习以为常,并且把它当作巴黎现代建筑和文化艺术的典范,成为巴黎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布列兹主持创建的“音乐与音响研究所”,不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主楼内,而是建在旁边经过改建的一栋古色古香的老式民居里面。音乐与音响研究所的前面是一小广场,名叫“斯特拉文斯基广场”。广场中间是一台充满诙谐和浪漫情调的喷泉,喷泉里有模仿大象、小虾、美人鱼等造型的机械装置,泉水从装置里面汩汩而出,温馨而奇妙,那是游人们的休闲场所,也是巴黎孩子们的天堂。蓬皮杜文化中心的“音乐与音响研究所”外表新旧结合,土洋杂处,内部却非常具有现代气息。研究所的楼层安排也很别致新颖,里面楼梯、台阶、扶手、台沿、各层办公室所指的标识和门铃也是设计得巧妙清新。室内的音响室、电脑工作室、录音棚、
图书馆等都别有特色,每厅忠实于各自独特的专业效果,哪怕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乃至
卫生间的设计都新颖现代而又意念超前。电梯也是透明亮丽,样式像潜水艇。“音乐音响研究所”正是蓬皮杜文化中心外在风格的内部表现,也是说明了它的宗旨:在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现代音乐的创造,促进三者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研究,从而应用于音乐表现的超越音乐的范畴的风格。
1992年,布列兹离开蓬皮杜“音乐音响研究所”,再次畅游于音乐世界的海洋,布列兹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更是一个卓越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这一点像法国提倡存在主义思想的萨特,萨特早年写过不少存在住一的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但到了晚年大多数时间一直从事社会活动。布列兹的音乐宣传手段又接近于瓦格纳,他个人在宣传的力度上又大于科普兰。布列兹在推广现代音乐方面不惜余力,创建了当今世界上演奏现代音乐最好的法国“现代乐集”乐团。他指挥的音乐会中,有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梅西安、贝尔格等人的作品,还曾将瓦格纳的名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以现代手法诠释演出,轰动一时。布列兹最拿手的还是推广和演绎自己所创作的音乐,他既是作者、又是指挥,既是统帅,又是权威。布列兹的宣传手法像法国餐桌上的菜品,形式往往大于些内容。布列兹走遍欧美,踏遍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名声,如他推崇的斯特拉文斯基的道路一样。
对于布列兹的音乐思想,有人把他视为 “大多数听者、读者认为布列兹有故弄玄虚之嫌,甚至是不和逻辑的歪门邪道。”而另一种观念则认为布列兹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受到,从抒情之美到狂风暴雨般的情感历程,充分展现出了布列兹认为的“音乐应该成为魔力和歇斯底里的结合体”的先锋观念。不管人们对布列兹的音乐见解如何,布列兹的音乐的确是开拓了音乐最大限度表现的可能性,这是布列兹前无古人的杰出之处。
布列兹以缜密的逻辑性思维来剖析理解音乐,并且融入现代音乐技法到作品中,一步步逐步奠定了世界现代音乐大师的地位。布列兹和他的音乐,也正如布列兹的国籍我们没有必要去细究一样,其实,他的音乐人们听懂与否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用耳朵欣赏过了。亦如我这篇文章,不知诸位看懂没有,其实看懂与否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写过这么一篇文章。那对于我来说,就是唯一。
团结就是力量(1)
弗朗索瓦库普兰
团结就是力量—由“库普兰家族”和“法国六人团”所想到的
题记:自由出思想,浪漫出艺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