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漂在平凉-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言不繁,十分精炼,惜墨如金,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新闻是易碎品,它的时效性很强,无论在当时如何激动人心的新闻,星换斗移,物是人非,都已是明日黄花。除了当事人外,再读很少有当时的心境。快速,是新闻必不可少的特征。
新闻是抢出来的。
作为企业新闻,当然没有这样的“生死时速”,但及时,快,仍然是基本的标准和要求。商业竞争,有时争的就是速度,比如,今日集团他们与辽宁一家企业争购马俊仁的”生命核能”,加上当地有关部门的干预,他早一些开发布会就意味着早一点成既成事实,板上定钉。另外,商业竞争中竞争强度大的行业,尤其在大型企业中均有竞争对手的情报”卧底”,特别是企业的一些重要战略调整,除了严格保密以外,就是“快”,让竞争对手还来不及反应过来做准备就已经公布,是很重要的。比如,新产品的信息,价格调整等,越快越好,”第一”意味着新闻性,同时也在消费者心理中已经“占位”。实践中,是有这样的事情的,一家企业与另外一家企业准备的是同一个题材的新闻发布会,一家企业先开,另外一家企业准备的东西就成了一堆废纸,酒店已经订好,人员已经到位,进退两难。勉强开了,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第七部分  新闻语言的语体特征
语言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历史发展中产生、被人用来思维和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它具有全民性、超行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每一个民族中只有一种语言,大家按照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律,使用大致相同的词汇和语音进行交流。 
但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的人,使用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文学家用文学语言说话,家庭里用着日常的语言,外交家用着外交语言,科学家用的是科学的语言,而律师则用严谨的语言……
简言之,不同的语体发挥着不同的语言功能:日常用语发挥生活的交际功能,科学用语发挥着表意功能,文学用语发挥着表象和表情功能。
新闻语言是一种什么样的语体呢?它发挥着什么功能呢?
新闻也是一种独特的语体,它是一种“复合语言”,既有科学的表意功能,又有生活的交际功能,还有文学的表情功能,它是语言多种功能的综合运用。
新闻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主要有三个特点:准确性、白描性、大众性。
一、准确性
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新闻语言的表述与客观事物高度吻合。具体包括:
①在时间、空间、形态、色彩等方面。
②对事物的属性
③对事物的数量、程度
它排除主观臆断和以偏概全,在词语的使用中,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
二、白描性
白描是绘画术语,指只用线条勾勒,不用色彩,也不讲究明暗层次,几笔就画出事物形态的绘画方法。与此相对应的是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色彩感和装饰性都很强。
一般来说,文学用细描的多,大量使用形容词,大量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较多地偏重于主观感受。新闻中则白描的方法借鉴得多,不装饰、不铺陈,绚烂之极皆归于平淡,全由客观事实呈现。 
梁衡在《新闻原理的思考》一书中,对文学和新闻的区别有一段很贴切的话:
在审美取向上,新闻求质朴简洁的美,文学求绚丽多彩的美。新闻的本质不是艺术,但是它也讲美,不过它主要是靠事实本身内在的美,而不是装饰的美,新闻是健美比赛中的运动员,尽量少着装,以突出体格的健壮,文学是台上的舞蹈演员,必须借助服装灯光,以表现美的韵律、韵味。新闻是”删繁就简三秋树”,文学是”花簇锦绣满园春”。
对于新闻写作中白描,著名记者穆青也说得很详细: 
这种表现手法,有时也借语言的音响和色彩来加强效果,但主要还是靠事实、形象、思想来打动读者。它的特点是豪华毕落见真谛,从平凡中见深刻,在沉静中见到热烈;尽量做到自然流畅,不事雕琢。
三、大众性
企业新闻属于经济新闻,读者群文化程度高一些,是不是大众性就不是要求?回答是否定的。
据西方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展开的“易读性研究”结果表明,少难词,多短句,多常用词汇,多人情味,是阅读时容易接受的一个简单标准,任何阶层都是如此。
经济新闻大众化已经是一个趋势,如在《对话》栏目中,主持人即问一些经济专家、大企业家一些大众角度思考的问题。受访者也大多用随意的语言答出,深入浅出。 
企业新闻策划中写作的大众化,要求写作者多用口语,从大众角度来关心企业的话题。
第八部分  新闻标题的制作
前面我们大家共同学习掌握了新闻语体的基本特征,现在,我们重点来探讨新闻标题的制作。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到底是“浓眉大眼”,还是“眯缝小眼”,标题传送给受众的信息是直接明了的。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不仅反映了受众的心理需求,而且道出了标题在文章中的主导地位。
一个好标题,不仅可以激起读者内心的波澜,拨动读者的心弦,磁石般的吸引读者去读新闻,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邓拓先生生前也诙谐地说过:“谁要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可见,研究和探索新闻标题的制作对于作者和编者尤为重要。
当下,新闻媒体传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新闻资源竞争的惨烈硝烟味随处可嗅,许多媒体改头换面、不断包装,力求推陈出新,势必对标题制作要求更高。但是,翻开报纸,也不难看出,一些空洞华丽、乏味冗长、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的标题屡屡见诸报端。从某种程度上讲,削弱了新闻事实的价值,降低了报纸的质量。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失去读者,对报纸的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反之,一些报纸为了追求标题的冲击力、渲染力,过于夸张,文不对题,剑走偏锋,有失新闻的真实性,也同样对读者带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所以,新闻标题的“蹩脚”,除了与新闻事实本身不新,写作方式程式化,表现手法陈旧有关外,取决于写作者的文化修养水准、生活实践体验和对新闻事实的真切感悟和敏锐捕捉。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制作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标题制作尽量避免程式化、一般化。尤其对企业报来说,会议新闻标题的制作,既要从企业宏观方向上把握,又要注重具体的新闻事实的传递,如果稿件的表现手法过于陈旧,往往会使编辑感到很棘手。会议新闻的标题制作一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使会议新闻的语言力求口语化,找到真正的新闻点是关键。避开常规化,从细节中提炼。比如2月6日《北京青年报》一则会议新闻标题就富有新意:
主题是:一个会议记录了20条  一百米走了10分钟
副题是:昨天,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参加市政协专题讨论
这则标题选取了会议中的两个细节,一个是专题讨论上20位委员发言,市委书记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了20条;另一个是市长从会议室走到宾馆门口,不足百米远竟然走了10分钟,和委员们交流讨论,言犹未尽。这则标题形式对仗,内涵丰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同时,标题本身就给读者一个悬念,促使读者读完全文。
《新民晚报》一则消息称:本市召开会议认真部署严防“问题猪”的措施,畜牧、工商、公安、卫生等八个部门携手结成进沪生猪及其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严格清理不洁肉品赖以藏身的角落,保障市民吃上放心肉。这则消息的标题是:
主题是:八顶“大盖帽”盯牢“一块肉”
副题是:上海多管齐下严防“问题猪”
这则标题突破了叙事式的表达,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趣味性强、通俗易懂,贴切生动,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另外,标题制作中尽量避免“万能标题”,如《xxx工作再上新水平》《xxx科学管理结硕果》《xxx经济保持良好运行》等。如此标题,任何单位、任何时期都可以用,没有新闻的个性和区别性,往往会使读者产生反感。
2、注意制作标题引用过滥现象。巧用引用,能够画龙点睛,使标题精彩传神。
如2003年4月3日《天津日报》报道了美军“海豹”突击队营救出女兵林奇的事件,所制作的标题是《“海豹抱得美人归》,可谓匠心独具。
上海中远足球队外援伊万的加盟,使该队士气大震。一家媒体的报道标题是《有了伊万,不怕万一》, 就是引用俗语,让读者感到很有感染力。
2002年2月27日《新民晚报》报道女导演李少红创作心路探寻的标题是《雷雨过后,橘子红了》, 引用她执导的电视剧剧名,可谓颇有新意。
但是这种“启发”要根据不同的新闻题材“量体裁衣”,如果一窝蜂地使用同类标准,就会使标题显得平庸。例如,当《都是月亮惹得祸》一歌成名后,《都是绯闻惹得祸》《都是彩票惹得祸》《都是黄片惹得祸》等等纷纷登场;
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播出后,引用该名的标题铺天盖地,《将变革进行到底》《将减肥进行到底》似乎它们变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给人以措辞贫乏,似曾相识之感。
3、制作标题应避免冗长乏味。标题应该简洁平实而富有文采,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具有感染力。对新闻事实的准确理解和自身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克服标题冗长乏味的基础。
首先,在标题制作中应尽量使用不必要的形容词,要多用动词。动词用得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就像一张具有冲击力的照片往往能使一千个形容词相形见绌,富有个性的动词常常能使文句简练而传神。
古人写诗曾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动词的运用必须得仔细推敲,搭配精当,方可活泼逼真,富有动感,耐人回味。
如一篇关于闪客小小状告美国耐克侵犯其作品“火柴棍小人”著作权,被判赔付30万元的报道,标题为《 “火柴棍小人”扳倒“耐克”》。动词“扳倒”使标题增色不少,具有张力。    2003年1月7日《天津日报》报道本市驻外办事处招商引资成果累累,标题是《“拓荒牛”拉回九个亿》。这则标题中的“拉”字形象贴切,采用拟物的手法,以彼拟此唤起形象,实体和动作的联想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4、标题要做到平实中见文采,一定要选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尽量避免生涩字、词、句,力求口语化,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此选用《新民晚报》几则标题:报道一老板修车生意清淡,竟在路上下设下“刀阵”,然后笃悠悠地“守刀待客”,赚取昧心钱,制作的标题是《布下“刀阵”待客来》;
在报道一退休干部将“二奶”杀害弃尸的案件时用的标题是《“二奶”包进垃圾袋》;
在报道一出租司机由于好赌债台高筑,竟将公司出租车非法占为己有的事件中,标题是《麻将输惨“自摸”汽车》;
在报道沪上老中医“国宝”人数越来越少的情况时,制作的标题是《“绝技”不能“绝后”》;
在报道一男青年由于恋爱失败残忍杀害女友的事件时的标题是《“痴情郎”无情动刀》。这些标题语言大众化,以特有的诙谐意境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生活的哲理,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激发读者对新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顿生阅读全文的强烈欲望。
“读文看题,买针看鼻”,标题具有引导读者选择信息的功能,在报纸编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语。
大众化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前提条件;
趣味性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内在要求;
感染力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客观要求;
形式美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必然要求。
平实中见文采是新闻标题制作的最高境界。
突破新闻标题的固有模式,探索新方法,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在制作标题中,采写员们除了掌握标题制作的内在规律以及一些基本技巧外,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是要提高文化素养。平时多读甚至背诵一些古典诗词,领悟经典诗词中的动词应用和写作意境,案头备用一些有关歇后语、俗语、成语故事等之类的书籍,做到活学活用。
二、是要注意平时积累。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悉心观察,留意细节,深入实践,切身感受,勤于思考,善于积累。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或在与别人交流中会发现诙谐幽默的口语化语言,这些都需要自己多一份心去敏感捕获。
三、要加强业余学习。平时大量翻阅其他报纸,如果看到好标题,应该做好记录,并对每一个标题进行点评。但是切记,绝不能生搬硬套,因为不同的新闻事件有不同的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