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代学生心路告白:花季无声 作者:吴可嘉
这是一部写给天下父母和老师的书,虽然讲的都是关于孩子与学生的故事。书定名为《花季无声》,讲述的是两个关于“月之暗面”的青春故事——当今应试教育及社会压力重压下一个直接受害者的内心独白(家长和老师可以算作间接受害者)、一个时常被忽略乃至误解了的精神世界。
起初只打算写成个自传体式的故事权当自我留念,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想法开始发生改变,有了许多与原先完全不同的念头。
回顾自己六年中学生涯(因为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中学生),我此时才发现原来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说的东西:不仅仅关乎自己的回忆——那种逃避现实、美化往事的校园故事已经够多的了,还事关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
第一篇 《一个人的往事》
序言(1)
铃声响起,交上最后一张考卷,高考已经结束了,6年的中学生涯也随之告终。走出考场后我仰起头大口呼着气,6年来第一次真正尝到自由自在、无牵无挂的滋味。“考得再差也绝不去复读,一年已经够受的了。”我暗思道,同时扬起头闭上眼再一次深吸一口充满自由气息的清爽的空气。考场外阳光明媚,让人心头涌起阵阵暖意,令人陶醉。
片刻陶醉之后,一丝淡淡的失落感却涌上心头。到底是结束了,简直叫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好像昨天才入学,今天就要毕业一般。事实上,我突来没来由的感到一阵茫然,不知道今后失去了五花八门的作业和小测验的日子该怎么过。毕竟12年来这些已经成为了像我这样的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它们会唆使我们与父母不断发生争吵,尽管它们会让我们精疲力竭、为之疲于奔命,但我们仍然离不开它们。因为它们已经彻底融入了我们的世界、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同骨头连着骨头、血肉连着血肉。
“考得怎么样?”我的同学拍着我的肩膀问道。他们还能想起我来,真让我受宠若惊。我完全可以描绘出他们心中的我的模样:我成绩不错、也很用功,但沉默寡言、平时毫不起眼——这就是我在他们心目中的样子。在班上我没有恨之入骨的对手也没有无话不谈的好友,这使我经常处于被忽视的位置。没有人对我有恶感,但他们也常常忘却我的存在,即便我曾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就那样吧,无所谓好不好。”我耸了耸肩说。我不打算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不想让自己将来太失望。
“今晚我们班搞聚会。你来吗?”班长问我。她还是老样子,不管说什么都显得一本正经的。
我有点儿犹豫不决。对于我这种“班级隐身人”来说,同学聚会并不完全意味着有趣。失去了学习、考试这些谈资,我不知道还能跟他们聊些什么,搞不好只能尴尬的呆在角落里望着别人热热闹闹,心中倍感落寞。我并不内向害羞,但我也不喜欢无谓的凑热闹。
“不了……我今晚要上亲戚家去。”我权衡再三,找了个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借口。
“我知道了。”班长说,一边心照不宣的看了我一眼,一时间竟让我有些心虚,好像自己做了亏心事似的。但我没有改口,仍然坚持己见。
走出校门使我看到许多家长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这种情景每逢升学考试的时候都会看到。这对周围的交通是个很大的困扰,那么多人把原本不算狭窄的街道变得拥堵不堪,甚至连自行车都很难通过。我绕开那些伸着脑袋望眼欲穿的家长,背着书包毫不停留的从他们中间穿过。我的父母不会在这里,我很清楚这一点。这样更好。如果我知道当自己考试的时候父母都在外面冒着烈日苦苦守候,或许反倒会因为不安而发挥失常吧。
家离考场很近,步行十分钟就到。那是间三室一厅、非常宽敞的房子,里面摆满了经过精心挑选、典雅精美家具。我并不想回家——只是这会儿不回家也无处可去,要知道真正的家可不是靠家具、石木和瓷砖玻璃堆砌出来的。每当我打开房门的时候房屋都因为无人在家透出淡淡的孤寂感,让人觉得这是遗弃多年的古宅。
我换下衣服,从冰箱里拿出一罐饮料喝了起来。我不喜欢看电视,但仍然把电视打开了。家里没有人,只有电视的声音才不会让人觉得太寂寞。一个无声无息、与世隔绝的世界会叫人感到恐慌。
一个电话打来,是通知交费的。我打开记事本,记好所有注意事项。管理家庭财务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稍有疏忽就会有麻烦。为此我专门准备了一个记事本,对待它我比任何老师的笔记都要细心。尽管我做得还不如母亲熟练,但是现在我至少已经能够很好的应付大多数日常事务了。这点让我很自豪。因为我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掌握了这些,更何况还是在高三下学期的时候。
门铃突然响了两声,打开门果然是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提着一袋蔬菜进来。六年来她一直是我家的钟点工。如果没有她这房子肯定成垃圾场了。
序言(2)
“今天考完了?”钟点工一边走进厨房一边礼节性地问我。
“完了。”我简单的回答。我不习惯过多地谈论自己的事情。厨房里响起锅碗碰撞的声音,我则关上卧室房门继续看电视。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汽车的喇叭声和人的喧闹声汇成一片从窗外传来,使得房屋显得更加冷清。我忽然有些后悔,觉得自己本应该去参加聚会而不是一个人守着这个孤零零的房子。但我没有跟班长他们联系。我不想自食前言。
晚饭后我离开家,独自一人在街上游荡。我东游西逛,不停地穿过最热闹的街区,只是为了让那些噪音填满自己的胸腔和耳朵。因为我现在心中失落得可怕。你能想象那种心情吗?那么悲伤,那么落寞,茫然若失,孤独无助,好像自己被这个世界抛弃了一样。
噢,请不要认为我在小题大做,那是因为你并不了解我。我的同学说我像一根硬木头般不懂喜怒哀乐,但那只不过是他们看到的表象而已。要知道有些人是深藏不露的。我并不是麻木不仁的人。但我确实很想当一个麻木不仁的人。要是我不像现在这样敏感,那将会免掉多少烦恼啊!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我经常盯着天花板发呆,这时心中的感觉就像潮涌一样涌上心头,让人无法安定却又无处发泄。“为什么要让我遭遇这一切?为什么偏偏是我?”我会问自己,眼里闪着点点泪光,像个迷路的孩子般无助。我不害怕跟别人说话,但是我也很少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我担心那些往事会让他们觉得不安,况且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也未必能理解这些。
我买了一本杂志,走进一家麦当劳坐下。人来人往驱逐了我的落寞。我一边翻看杂志一边胡思乱想,追溯着自己之前十八年的时光……
《一个人的往事》一(1)
我的父亲不和我住一起,从我记事起便一直如此。虽然不住在一起也很少见面,但他却时常成为我和母亲争吵的道具。每逢我和母亲吵架时,我总会以“我去找爸爸”相威胁,而母亲则会气呼呼的拍着桌子,说我们父子俩一模一样,都忘恩负义。说到激动处她还常常会带着哭腔,感叹起自己当年有眼无珠,竟然和父亲结了婚。婚后两人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争吵,为此母亲不顾家人反对,又匆匆离了婚。这个故事每逢母亲无法说服我时就会被搬出来,作为终结我不肖言论的必杀武器真是屡试不爽。就像用阳光对付吸血鬼。开始有效是因为母亲哭泣的模样让我非常内疚,接着是因为我不想由于自己的固执再三挑起母亲的痛处;现在我一听到母亲提起这事便会主动提出和解,则是因为一听到这个祥林嫂般的故事我就头痛,于是索性主动让步以换取安宁。我意识到对于母亲而言,这点儿往事已经变质,成为她对付我的杀手锏。在我看来母亲的哭诉越来越像演员的表演,无关自己悲喜,只要到最后能说服观众就好。
12岁那年我面对自己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我必须参加升学考试。知道升学考试时什么样的学生最难熬吗?既不是差生也不是优等生,而是像我这样成绩不好不坏、又不乏一点小聪明的边缘人。虽然不是重点学校的内定人选,却也不是一点希望也没有。这便注定了我们不得不在希望和无望之间不停的摇摆。发榜对我们来说既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只要几分之差。
我小时候并不是个用功的学生。反正我的成绩一直稳稳居于中上水平,也就乐得得过且过。但是六年级开学时班主任把母亲召到学校,亲口对她说“只要许文飞努把力,就能进重点校。他就是太贪玩了。要是不这么贪玩,他早就进前五名了!”
班主任的话令母亲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热情,开始前所未有的关注起我的成绩和学习。以前每当我看到那些一天到晚在家庭、学校、补习班三者之间匆匆奔忙的同龄人时,心里总想着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该是多么枯燥、乏味和可怕。谁知现在该轮到我了!母亲花重金给我请了语文和数学两名家教,周六上午是数学,周日上午是语文。不去补习班是母亲的主意,她认为我自律性太差,没有人监督就会偷懒。把时间安排在上午也是母亲的主意,认为这样我就不会“浪费时间睡懒觉”了。这种连轴转式的安排让我非常疲惫,脑力过度消耗,对睡眠极为渴求。如果是在外面上补习班,我还能够钻空子趴在桌上休息片刻甚至偷偷翘课。可在家教和母亲的双重监督下这完全成了一种痴心妄想。我成了被软禁在舒适的个人房间里的囚徒,甚至连说句“我累了,想休息一会儿。”这类话都不能随便说,不然母亲就会认为我是找借口偷懒,即使我是真的这么想。母亲相信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她总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辛苦一点儿,将来就好了。”老师的话让她对我充满了希望,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喜讯从我这里传来。“我可就你一个儿子。你是妈妈最大的希望,一定要好好努力。”这句话成了她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不过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毕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时间一长我便发明出了一种可以像鱼一样睁着眼睡觉的方法:装作在思考题目的样子,但实际上却乘机打了个只有几秒钟的盹儿。当然那可不像晚上睡在床上那样安逸,你必须时刻留意,一有风吹草动就得马上清醒过来。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我听说很多猎人都具备这种本领——以防在丛林中休息时遭野兽袭击。当然你必须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这一手,习惯成自然嘛。
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这真可笑!我们的学校从一开始就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不断灌输“不要欺骗家长”之类的思想。可是,到头来谁又能真正做到呢?并非不为,实为不能啊。设想一下如果那个时候我当着母亲的面大声宣布我不想补课、不想考试了,那将会是什么结果呢?她不会理解我的。绝对不会!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欺骗家长,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折中的好办法而已。这样对家长和孩子双方都有好处。
《一个人的往事》一(2)
就这样连滚带爬、忙忙碌碌、乱七八糟的过了一年,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比重点校分数线低了整整5分。我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感到特别难过,只是看到母亲难看的脸色才有些不安。好在母亲没有过于责备我,只是将这次失败归结为我发挥失常。在母亲看来我是那么聪明,不应该因为一时失误而在普通学校里浪费时光和机会。于是不等征得我的意见,她便自作主张花重金将我转入一所重点校,我成了一名寄读生。
在许多人眼里我是值得羡慕的,因为我所寄读的学校以培养高材生而闻名——他们当然不知道我是寄读生。如果面对他们的羡慕我回答“没什么”,他们便认为我不过是自我谦虚而已。但我说的是真心话!如果你不以日夜苦学为乐趣的话,你真会觉得这种地方“没什么”!学校里除了学习几乎什么也没有,即使是课余活动也跟学习脱不了钩,所谓的寓教于乐叫人看着就扫兴。那儿的人几乎个个都是没有主见和自我的书呆子。虽然表面上也跟他们嘻嘻哈哈开着玩笑,但他们并不知道我心里的想法,我也无法融入他们的世界。我们没有共同语言。和他们讲话常常让我觉得自己是在跟空气交流,又像扔进死水中的石子般得不到回答。
每一天,只要一走进校园,我就觉得比独自一人还要孤独。我实在不能理解母亲究竟看上了这里哪一点?或许是认为这种封闭枯燥的环境、与手不释卷的书呆子为伴才有利于我专心致志地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