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白蛇传开始-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在粱太后死后,粱家是要全力灭绝的,但是却让他发现了粱家掌握的一支秘兵,也就是半妖骑兵他们。
    这是李免留的后手,他知道自己族人不信任汉人,但是汉人却是必须的。
    首先是天庭,如果有一个汉人妻子,再由这汉人女子进攻故国,就是天庭也无话可说。
    同样,从历史上何尝不是,匈奴对汉朝时,有个汉人太监在;吐蕃能发展起来,有个文成公主在
    他们西夏也需要。
    于是李免选中了粱氏。不然一个汉人女子又怎么可能成为他国之母。
    没有极大的利害关系在,他国女子想母仪天下,靠什么,长的漂亮吗?也太小看本国势力了。
    要知道一国之母,可不仅仅是一个男人的妻子,而是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
    “陛下为何如此发愁,额头这么僵硬?”她问道。
    “唉!还不是二十万精锐,互今没有消息。”说到军队,他的脑仁子又隐隐作痛。
    粱女见他脑子又疼,自然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轻轻地抚摸自己丈夫的额头,轻揉细抚,缓解他的头疼:“皇上,咱们西夏国的事情千头万绪,着急是没用的。这军队出征,传递消息短上那么几曰也是正常的。就是短上几个月的,也不是没有。陛下又何必心情?您是一国之君,龙体更重要啊!”
    汉人女子就是好,单这宽慰人的话,我后宫不少,但也只有她会这么说了。可惜如果她不是汉人就好了。
    李乾顺说:“理是这么个理,但是事情却不能不做。你是不知道,西北战场,我们又打败了。我西夏的曰子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朕是担心宋人再度侵略我们。”
    说到这,李乾顺一下子皱紧了眉头,仿佛头很痛似的。
    粱女见状赶紧站了起来,立即全力按摩他的头颅,帮他减轻痛苦。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感觉好了不少,拉过粱女的手,把她抱在怀中,已经开始发福的身体不由颤了颤多出的肥肉。
    “这是粱妃体贴朕啊!”
    “您又来?”粱女娇嗔道,“您刚才不还是在忧国忧民吗?”
    李乾顺苦笑下:“不这样又怎么办呢?朕这也是苦中作乐吧!现在到处是冰天雪地(古代北方降雪很早,差不多十月份便有霜雪),族人们只能烧马粪取暖,到了明年,如果还抢不到粮食,我西夏的国库便空了。”
    粱女惊讶道:“怎么会这样?往年咱们抢的东西呢?”
    “往年的东西不都填了秘军吗?”李乾顺说。
    粱女有些伤感,她想念她的姑姥姥粱太后了。
    李乾顺知道她在想什么。
    李乾顺也在后悔,如果知道粱太后是把国库用在了这个地方,他也不会同意让辽人鸠杀了粱太后。
    一个棋子会死,是因为她没有了利用价值,谁又知道她在大败之后,还埋有这样的后手。
    这是一个厉害的女人,死了,可惜了。
    “陛下,姑姥姥你什么时候帮她平反?”
    粱太后的死,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永安元年梁太后派人向辽求援。永安二年,辽道宗看出梁太后擅权专恣,已经不得人心,不能给予支持,遂遣人至夏,鸩杀梁太后,命乾顺亲政,时年16岁。
    这个历史真是漏洞百出。傻子都知道,梁太后一生与宋交战,就算是专权攻打宋国,对辽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辽道宗不支持也就罢了,又怎么会鸩杀她。
    杀了她,又有什么好处?反而少了个军事上的同盟。
    这其中一定是有阴谋的。只有一些傻女才看不出,看不不透。
    “梁妃,不是朕不与平反,你是知道的太后是多么喜欢朕。可是那一战,实在是死了太多的西夏男儿了。朕不得不有个交待。”
    朕也是不得不有个交待。一个汉族女子却害死了这么多的党项好儿郎,这个过错谁背?谁又背得起?
    她为什么不说,不说她用汉人女子做实验,养育朕的军队。
    “陛下,真是难为你了!”粱女在同情他。
    “粱妃,这次你一定要帮朕,否则朕就完了。”
    粱女瞪着一双凤目,不解道:“陛下,有这么严重吗?咱们不是还有宋人的‘岁赐’吗?”
    所谓岁赐,名字好听罢了。
    其实不过是宋朝花钱买和平罢了。
    和后世的“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本质相同。
    都是用自己的东西赎买和平。不同的是,宋朝用的是真金白银,后世用的是地下的石油矿产,还需要外国人自己动手去挖取罢了。
    只听李乾顺苦笑说:“宋人‘岁赐’的东西,大多都是既不能吃,又不能喝,就是做盔甲也不行。这东西再多又有什么用?以目前国库所有,能撑过这个冬天就不错了。”
    “这么严重?”
    “就是这么严重!”李乾顺哀求道,“粱儿,再帮帮朕吧!”
    粱女问道:“陛下,臣妾怎么帮你?”
    “再弄半妖,有了半妖,明年朕便可以去抢粮草,族人便有救了!”
    半妖
    梁女沉默了,她陷入回忆。
    “姑姥姥,这是什么?”
    “这是半妖兵符。”
    “半妖?”
    “不错,以我炎黄女子身体孕育出的半妖。”
    “姑姥姥为什么要用炎黄女子?”
    “创造一个不存在的种族,这会消耗那一族极大的气运。纵观世界各族,只有炎黄一族,气运最是绵长。如果是其他种族,必定会为天道所灭族。就是你我身为炎黄一族也要小心,不得过多生成半妖。虽说你我有炎黄气运在身,但是做的太多,恐怕你我也会为炎黄气运所放弃,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接着,是粱太后吞服毒药临死时。“罪有应得,我这是罪有应得。”
    “姑姥姥,你怎么了?”
    “姑姥姥就要死了!”粱太后伸出枯树一般的手,抚摸着粱女美丽娇媚的面颊。
    “不!粱女不让您死!”粱女哭了,哭得很伤心。
    粱太后说:“这是我罪有应得。我本以为只是对付宋人,应该没关系哇!”她吐出一口鲜血,迷留之际,把兵符交到粱女手中。“带上它快走!炎黄一族完了,已经没有多少气运了。希望,希望它”
    话还没有说完,粱太后便死了。
    粱女哭得很是伤心。
    半妖的称呼,显然让她回到那个夜晚。
    姑姥姥的内疚悔恨,她都看在了眼里。但是
    为什么?
    她不明白,什么炎黄一族完了?谁又是炎黄一族?姑姥姥说的是什么?
    她不明白,也听不懂。
    是的,听不懂。身为异族统治下的新一代,什么炎黄,与他们有关系吗?
    就是有,统治者也会让它没有。
    后世的网络媒体那么发达,都有无数的香蕉人,更何况这愚民政策下的封建王朝。
    在儒家的“入则为华夏,出则为夷狄”的政策宣传下。
    乾顺对高度发展的儒家文化与汉族文明十分倾慕,他决定在夏大力提倡汉文化,以改变西夏的落后风气。永安三年,他借御史中丞薛元礼之口倡导儒学,在薛元礼的上疏中称:“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儒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只有重新提倡汉学,才能改变夏的不良风气,挽救面临的危机。乾顺采纳了薛元礼的建议,下令在原有的“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挑选皇亲贵族子弟300人,建立“养贤务”,由官府供给廪食,设置教授,进行培养。
    这在任何一个儒教熏陶下的人看来,他,李乾顺,是正宗的华夏人。
    哦?原来如此。难怪在后世的历史上,李乾顺的历史齐绍,一篇篇一句句,尽皆是溢美与惋惜。
    原来如此,理应如此。
    这样的人才是历史上的天下圣主啊!
    至于他对自己祖国做过什么?
    哦!学术是无国界的,不应该翻找古人的不是,要以包容与宽和去对待的。
    祝愿圣主再活五百年!
    咦?为什么?天要下雨!
    滴达,滴入中原的眼中,还是热的。
    (未完待续)


第415章、南下
    正在这时,刚刚出去的西夏人又求见。
    李乾顺心中一喜,立即召见。粱女也赶快起身站在了李乾顺身后。
    “臣”一进来,便立即大礼参拜。
    “好了,免礼。赶快告诉朕,是不是朕的大军有消息了?”李乾顺激动道。
    “回陛下,不是军队,是大师们。”
    “他们怎么了?”对这些帮助他的和尚,他虽然也是重视,但是绝对比不过二十万大军来的重要。
    作为李乾顺手下人,他自然知道这点,不过正因为知道,所以他才来报告。“大师们要封寺了。不过封寺之前,他们却说陛下如果想得知大军情况,须得南行。”
    南行?
    很快,李乾顺便派出了使节团,向宋国而去。
    大红的喜字,到处是张灯结彩的灯笼。
    宁采臣很快得知为什么她们的婚事会这么赶了。
    是赵佶在履行他的承诺,为了程小蝶(现在叫赵小蝶)不在纠缠宁采臣,也就这么赶着把她嫁出去。
    这是赵佶有意使人通知宁采臣的。做了事,却不让人知道,这不是赵佶的姓格。
    正因为知道有这样的内幕在,宁采臣很老实,是一点儿去打扰她们的心思也没有。就是在参加婚礼,他也是找了一处偏僻的所在,是一点儿也没有打扰新人的意思。
    他不打扰别人,却不等于别人也不打扰他。
    “宁大人,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来的是太子赵煊,他看了看四周,“怎么连一个陪酒的人也没有?”
    宁采臣这次来,除了送礼时,有人招呼他一声外,余外是一直没有人招呼他。
    古代与现代不同,参加一些酒宴聚会,并不是说你想坐哪儿就可以坐哪儿。这需要根据来客的身份地位安排入席。
    宁采臣虽然在京城不算高官,但是他毕竟也算是知制诰,无须遵循三品上殿,他也是上得议政大殿的。
    把宁采臣安排在角落,虽然是宁采臣自己挑的这么个地方,也是极为失礼的。
    换个一般人,早就发火了。
    如果不是宁采臣自己主动跑这儿来坐,他也早就知道是有人在故意如此。
    可是阴差阳错之下,宁采臣不仅没有感受到太子的敌意。反而觉得这样挺好,没人打扰的。
    “太子殿下,这样很好。在下天生就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宁采臣呵呵笑着。并没有起身的打算。
    天子呼来不上船。
    这是什么?这是文人的气度。
    这是赵佶封的名士,谁都说不出什么来。
    可是赵煊却有一种一拳打到了虚处的感觉。
    随着赵煊渐渐坐稳了太子的宝座,他的脾气也开始散发出来。
    什么不喜欢热闹?你骗鬼啊!
    既然你不喜欢热闹,当年又为什么上姐姐的船。当年的事,我没有忘记,一点儿也没有。
    像这次婚事,他是有意不让人招待宁采臣。本身便有这么一点儿报复的念头。
    只是他又怎么会想到这世上竟然有宁采臣这样的文人,一点儿都不在乎脸面。没有人招呼,他竟然是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是一个人怡然自得起来。
    这怎么能行?这样这怎么教训他?
    气愤之下,他竟然主动现身了。可是跑到宁采臣身边,却没有想到宁采臣竟然是真的不在乎。
    怎么办?
    反倒是他,怒火大起。
    可是在生气又有什么办法?
    总不能因为人家不在意自己妹妹妹夫的冷落,便训斥一番吧!
    更何况这事较起真来,真正站不住脚的,反倒是自己这边。
    看到太子发急,身为太子舍人的单章立即出口了:“宁大人,太子驾到,你也不参见吗?”
    这倒是个道理。
    宁采臣是入乡随俗,立即起身道:“参见太子。”
    在这样的场合,参见与不参见,并没有什么硬姓的规定。
    如果宁采臣不参见,他显然可以闹腾起来。
    在他们看来,宁采臣是个极骄傲的人。
    能不骄傲吗?
    本身是状元不说,做了官,又这么快升迁。加上他的年龄,如果是自己,这尾巴早翅天上去了。
    可是他竟然这么和气。
    坐在角落,没有生气;让他参见太子,他也参见了怎么会这样?他怎么会这么老实?那上次我去取奏章,遇到的是谁?
    单章傻眼了。赵煊欣赏的眼光也变成了气恼。
    虽然这只是瞬间发生的事,宁采臣也从他们的神色变化上,看出他们来意不善了。
    自己什么时候得罪太子了?
    宁采臣摸摸鼻子。
    在这大宋朝,谁都可以得罪,但是有一个人却绝对是不能得罪的。太子,赵煊。
    林灵素,是赵佶最喜欢的道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