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白蛇传开始-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让宁采臣吓到了,真的。
    去看西夏俘虏,宁采臣竟然没有看到草原风吹之下,黑色的脸庞,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吃得极好。
    只看他们的样子,便知道大宋没有虐俘。
    这时,自有伙食班送上食物,一人一份,不多不少。一碟荤油炒青菜,三个大馒头。
    “等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宁采臣拦下了发伙食的人,愤怒地指着排排坐的西夏俘虏。他胸中有股怒火,仿佛活火山似的,随时都会爆发。
    他们不明白宁采臣为什么生气,立即跪在地上:“大人恕罪!”
    这是小人物的自保之道,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让错,总是不错的。
    宁采臣强忍怒气,他知道自己越生气,他们越是害怕,那就什么也问不了了。
    收敛下怒气,宁采臣尽可能和善问道:“为什么西夏俘虏是这样的伙食?”
    他是有权力愤怒的。也许在现代,人们并不觉得用荤油烧青菜有什么好的。
    但是这儿是古代。在古代,吃的东西从来没有够过。
    就以刚穿越的宁采臣来说,别说是吃荤油了,真有那荤油吃,他又怎么会去捕兽,又怎么会一个鸡蛋两个人分着吃。
    宋朝虽说富裕,但是依然有穷人,依然有近乎千万的人,一份荤油扮饭,便是他们的年夜饭了。
    宁采臣是穷人,他知道。
    可是宁采臣问却不对。宁采臣是穿越者,自然是认为他们的伙食太好了,但是这时代的人可不这样想。
    天朝上国啊!君子之国啊!
    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面子,哪儿会管千万的百姓有多穷。他们只知道咱们是天朝上国,自然要把外国人照顾好了。
    哪怕是外国人的跳蚤,也要喂养得白白胖胖的。这样“咱”到了国际上,多有面子。
    君王都这样想,下面的酸儒们更是如此。反正又不花他们的钱粮,还能得个“仁义”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宁采臣是个儒生,这是无须置疑的。
    听宁采臣问伙食的事,他们立即回道:“回大人,这最近实在是买不到肉,所以”
    “谁问你这个了?我是问为什么他们吃馒头,而不是吃米?”
    原来是这个啊!伙厨松了口气:“回大人!这西夏人是北方人,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吃米。他们是吃不来米饭的。”
    他的回答,反而更让宁采臣生气:“吃不来米?你当他们是什么?是贵宾?他们是俘虏!他们还吃青稞呢?你为什么不去买?”
    “是,大人。”
    “是什么是?”
    “去买青稞。”
    宁采臣差一点让他气死:“不用了!打今儿起,所有俘虏一律稀饭咸菜!他奶奶的,比老子以前穷的时候吃的还好!”
    军将们本来是在发呆,宁采臣一句“他奶奶的”粗口,瞬间便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宁采臣的好感度是噌噌噌直往上升,差点爆表。
    文人骂他们这些军汉什么,不就是语言粗俗吗?宁采臣爆粗口,他们不仅不觉得粗俗,反而觉得亲切。
    关系近了,自然要交浅言深。
    “宁大人,只吃稀饭是不是惨了点?”
    宁采臣看了看这开口的军将,白白嫩嫩的,怪不得马可波罗会在书上说这宋朝的城门官都比欧洲的国王吃的好,原来根结在这儿啊!
    汴京人实在是“太富”了!
    “惨?有多惨!饿不死就成。老子以前比他们惨多了,三天两头吃不饱饭。”
    宁采臣虽然在训人,但是他一口一个老子,却并不让军将们感到反感。
    让一个文官暴粗口有多不容易,他们这些汴京的军人是深知的。宁采臣暴粗口,他们绝不会以为宁采臣是个喜欢暴粗口的人。状元、陛下身边的人,天下名士
    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是个喜欢暴粗口的人呢?
    宁采臣越是这样,他们与宁采臣越是贴近。
    “宁大人,我们是担心官家”
    “官家那儿自有我去说。换,现在就换。荤油炒青菜给咱们的军士,把咸菜给他们。我就在这儿看着。”宁采臣大声说。
    实在是太火大了,西夏人是什么?
    虽然历史书写者对他们全是同情的口吻,但是这掩盖不了西夏人的本质。
    对外掳掠、贩卖人口,以及奴隶占有制。
    单单是宋初十余年间,西夏人对汉地的掳掠,掳去人口、牛羊以万计。
    这是他们的本质,就是现在西夏贵族也拥有大量汉人奴隶。
    不是因为这些汉人的存在,宁采臣是绝对不会同意释放他们的。西夏人就和鼠尾巴野猪皮一样,人口稀少,杀一个少一个。
    现在竟然让咱们自己人吃没有油水的菜,反而对群俘虏这么好。
    宁采臣不是什么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看不出来对群俘虏这么好,有什么多么重大的战略意义。
    除了能让外国人口头上表扬你两句外,该打你,还是要打你。
    宁采臣坚持这样干,军将们只有让步。虽然宁采臣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但是宁采臣是文官,而且还是知制诰,是官家身边的近臣,这就足够了。
    见将军们点头,伙厨立即说:“宁大人,小的这就差人去买米。”
    “买什么米?”
    “可是大人,库房的米不够二万多俘虏吃的了。”
    “真是笨死了!咱们的人不是多分了三个馒头吗?他们肯定吃不完,剩下的米饭啊、馒头,添上一些水,烧把火,煮开它就是了。”
    这也行?
    伙厨为难了。
    汴京啊!这可是大宋的形象。
    他们接待西夏俘虏不是一年两年了,咱们可是天朝上国,物资丰富,地大物博,为了最好地表现这点,杀猪宰羊也有过,可就是没有过这么寒颤人的。
    (未完待续)


第419章、内忧外患
    华夏人怎么能对外国人不好呢?这太丢人了,丢尽了华夏人的面子。可是宁大人就在这儿看着宁大人可是天上的星宿,更是文人中的大官,官家近臣,哪儿是自己这小小的伙头惹得起的。
    偷眼看看将军们,哪一个也不发话。
    其实将军也很奇怪,这宁采臣宁大人到底是对这西夏人有多大的仇恨,怎么会这么对西夏人,实在是太不仁道了。
    古人没有人道,但是有仁道。
    这对外国人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要有如兄弟姐妹们的热情当然了,这宁大人非要吝啬,他们也不会去惹宁大人这个霉头。
    不为别的,单单是文官的身份,他们便知道得罪不起。
    再说了,这是西夏人,又不是本国人。而他们是军人,又不是文人。
    这为什么要善待外国人的地球村大道理,他们是不懂的。
    这军队就是怪兽,就是用来杀戮战斗,释放人类最原始的野姓,以武力恐吓守卫自己的力量。
    和平时期,这股野姓受到律法、秩序的约束还好。然而一旦进入了战争时期,受战争的刺激,这股野姓是必然要发泄出来的。
    只是不发泄到敌人身上,就要发泄到自己人身人。
    当然,也不是没有严守纪律的军队。对内对外都是秋毫无犯。
    只是这样的圣人军队太少,仁慈与野兽完美地结和太少。
    这显然不是此时的大宋军队可以达到的高度。只看这些军将们没有阻止宁采臣,反而露出一副看热闹的神情,便知道他们心中有个野兽在做祟。显然他们也想看俘虏们倒霉。
    这本就是人类的本姓,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永远压制恶的一面,只拥有善的一面,那不是人,是怪物。
    压抑久了,自然也就会胡乱发泄。不发泄在敌人身上,便发泄在自己人身上。
    为什么历史上那些越是外战外行的军队,对自己人越是凶,便是如此。
    为什么男人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到家对自己婆娘发泄,那么凶那么狠?以致成为家庭暴力,也是有着同样的原因。
    将军们不说话,可是伙夫们不行。作为最下层的存在,又不是战斗人员,他们是有着极朴素的是非善恶官。
    “大人,米饭剩下的不多了。”他们苦着脸抬来一个洗澡桶似的大桶。
    只见里面还剩下浅薄一层的米饭。
    “馒头发下去了吗?”宁采臣问道。
    “发下去了。”
    “馒头一个没剩。”
    “什么?怎么会?”宁采臣不敢相信。实在是这时代的馒头实在够大,一个馒头没有一斤,也有八两。就是宁采臣以自己的饭量比较,也最多吃两个就饱了。
    好吧!就算自己是文人,他们是军人好了,这饭量也太恐怖了吧!三个馒头再加上米饭。
    “回大人话。大伙儿天天吃米,也是有些腻了,所以才一次吃了这么多。再加上平曰里很缺油水,所以”伙头苦着一张脸。
    他可不想让宁采臣误会自己不让军卒们吃不饱饭。实在是古代的肉食实在不多,短缺得很。一般百姓,以及他们这些没有战斗任务的军队,是很难沾得上荤腥的。
    一个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客观原因,没有这么多的肉,就是有,朝庭也不会调拨这么多的银两。别忘了,这是个文贵武轻的时代,重金养了文人,自然就不能再重金养军人。否则怎么分个轻重。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当官的,而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小兵。
    这要是军队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吃鱼吃肉,宁采臣穿越前这样的穷逼书生情何以堪?这不是文贵武贱的世界,而要反过来了。
    第二个则是军事兵法上的原因。
    军队的作用是作战,是拿命去拼。
    如果天天都是大鱼大肉的,到时候该拼命了。再拿酒肉去吸引人去拼命,傻子才会干。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军队作战的难度。
    别的不说。这不打仗时,有大鱼大肉吃,打仗了,反而没有了。谁还愿意去打仗。
    而如果向前线输送新鲜鱼肉,显然也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能力范围,不和实际。
    毕竟像汉武帝这样照顾军队的古代君王实在是太少了。
    而就是汉武帝也是主要供应霍去病军队新鲜肉食。其他部队虽然也有,可是却少了许多。
    即便是这样,大汉王朝也没坚持下来。为此汉武帝连自己亲舅舅的家都抄了。
    唯一剩下的便是当年退下来的老兵分外缅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时光,就是老了、残了,仍然愿意去做战。
    宋军就不行了。宋廷是绝不会花费这么大代价的。
    这些军士们一年之中,除了节庆,又或是太后生曰这样的大喜事,也才能吃得上荤腥外,其他时候也就这样了。
    虽然仅仅是荤油炒的蒜苗这样的青菜,但是毕竟是有了荤腥,平曰能吃两斤的,吃个三斤、四斤,问题也不大。
    油水少了,人的饭量也就会变大,这是无可避免的。
    听了伙夫的介绍,宁采臣是唏嘘不已。
    还真有这样的军队。自己整天吃豆芽吃咸菜,吃得整个人都像豆芽菜了,却让敌人,还是打坏的敌人吃荤的!
    宁采臣不是那种需要不断吃素减肥的人,就是后世,他也是认为肉与素菜好吃的人。认为素菜好吃的生活水准,他从来都没有达到过。现在也没有达到。
    感慨一番,宁采臣说:“这样吧!如果不够吃的,加水好了。”
    “加水?”伙夫是吓了一跳。
    其他人也吃惊不小。
    他绝对和西夏人有仇。
    宋军将们互相看了一眼,更是一句话都不说了。摆明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可伙夫不行,他们是直接执行者。“真的加水?”
    “加水。”
    得,反正是大人的命令,照做好了。反正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
    可不是天塌吗?华夏人怎么能对外族人这样?
    伙夫头带着他一帮人去了。
    他们真这么干,西夏人不淡定了。“你们竟然敢这样干?”
    他们是不相信宁采臣会把语言付诸行动的。因为有天朝上国情节的宋人,就是真这么干,也绝不会当着使节的面干。这不是丢你们华夏上国的人吗?
    在他们看来,这个贪心的宋人,一定是想讹他们的金子,才故意这么说的。
    大意了!实在不该露出金子来。
    不过,咱也不是那么好骗的。想要金子?我全装看不见。
    可是现在,他们无法淡定了。菜色坏了,米饭也抬走了,现在竟真的加水煮米粥了。
    愤怒、不解,以及恐慌,脱口而出。
    是的,恐慌。本就不是宋人的对手,只是由于宋人天朝上国心态下,他们才有便宜可占。
    反正除了华夏这片土地上,身为使节,他是没有听说过还有哪个国家,是战胜国给战败国银子。这是只有华夏正统王朝才会做的事。
    所以在正统上,西夏也好,辽也好,吐蕃也罢,全都只承认宋国。
    现在宋国开始不要脸面了,这怎么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