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文字的天宇里翱翔
我注意左克平就有半年多了,与他虽为本地人,却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谋面,我们之间相互发过短信,有过“有机会,咱们喝二盅”的奢望,至今一直没能如愿。左克平在《辽宁青年》、《深圳青年》、《知音》、《故事会》、《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故事作品、笔记小品400余篇,并有多篇文章被《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小小说《曾一路同行》被福建东南卫视改编成电视短剧,故事《改不得的错字》获《故事会》2001年度优秀故事奖,他拥有相当的读者,作品频频亮相且质量达到很高的造诣。前不久,《故事报》又发表了他的一篇长篇故事,一下子变得令人刮目相看。
与克平真正相识,起缘于《铜陵日报》网论坛。过去,本人游离于文学圈外,从2004年元月觉醒执笔文学创作后,结识了不少本地的优秀青年作家,左克平就是他们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而且在论坛上接触最多的一位。初读他的文章如同读他人一样,十分用心地去读。那是2004年的10月份,他的小小说《报警》帖到论坛上,就吸引了我,我认真地拜读。此文虽短,却写得让读者回味无穷,被作者情节的精巧设置叫好。紧接着,克平又帖上了《艳遇》笔记小品,此文读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作者不仅擅长写小小说、故事类的东西,而且将笔触及到各个方面。《艳遇》此类题材写法比较多,但作者巧妙的构思令人折服,把握的恰到好处。无论《报警》,还是《艳遇》反映的都是城市方面的笔记小品,但作者的写作选材绝不仅仅在这点上,选材十分广泛。最近,他的作品在省内外报刊上频频见报,如他的《生命的歌唱》、《洗衣机或者电冰箱》、《宝宝屎桂花香》等就写得有趣逗人,有的让人捧腹大笑,有的让人看了气愤,像这类帖近百姓生活的笔记小品都是出自他的之手,后来成了编辑手中的“宠物”。
读了左克平文章后,我很快有了第二个发现,原来他是十分注重从家庭这个小家中去选材,这使我感到格外欣喜。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家庭生活的日益变化,需要我们的作者利用手中的笔,去挖掘、去发现、去描绘,写出百姓最精彩的故事,以后,我便渐渐地喜欢上克平的文章、注意他的文章、研究他的文章。像克平不仅仅是铜陵的作家队伍中新生力量,也是我省一位有后劲有潜质的虎将。
看了左克平最近发表的一系列作品,诸如《满地流淌的爱》、《县长要来老刘家》、《美味心》、《笑话》等,这些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专注和热忱,以及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从这些作品中都有着若隐若现的展示,作者一种从容叙述,为我们展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内幕,这种啼笑皆非,却并不违背真实的生活逻辑。
读左克平作品,我个人认为,要集中地去读,这样有比较,才能品出克平作品的味儿,我就一直在寻找他的创作特色,我至少发现两点与众不同的之处。一是他的不少素材来自于他的亲历亲见,即符合编辑所需要的素材。二是他善于寻找到作品新的切入点,而且不断地出新。能够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切入点,试以《昂贵的狗仔》为例,角度也很特别,邻居要他们家提供狗仔,没料到是,邻居廉价从他们手中得到狗仔,却与他人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将狗仔以千元高价出售给困难员工,揭露有些人贪得无厌,损人利已。读了左克平的文章后,我发现不少相同点,却在他笔下写得出神入化。如《昂贵的狗仔》、《生命的歌唱》写法上手法一致,《昂贵的狗仔》、《生命的歌唱》在结尾的时候都出现突转,前者是邻居将孩子的哭声当成了歌声,后者则是出现了刚认识的朋友高价买狗仔。
在这里,我还是引用一段克平小小说创作的话:这几年的小小说写作实践让我体会到,区区小小说,也是人生大舞台,小小说写作也是有大学问的。小小说篇幅上的短,不是单纯字数上的减少,不是短篇小说的简单缩水。一篇好的小小说,往往能够通过生活中微小的一点来透视大千世界、复杂人生。无论是写人叙事抒情喻理,都浓缩度高、戏剧性强、冲击力大,因而小小说易写难工,易短难精。有人说,小小说是小说中的绝句,我认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克平认为:我国小小说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六朝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可以说是早期小小说的代表作品,而蒲松龄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也算得上是小小说。可以说,千百年来,小小说一直就是中国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另一个是现代的原因,现代社会里,人们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获取知识、接收信息、消遣娱乐的方式日益增多,小小说便以其短小,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实际上,它的精短特色,也是对时下愈演愈烈的空而长的文风的一种反拨,从这种意义上说,小小说既向着现代,又重返了古典。
左克平所言不无道理,纵观他的文学创作,他在作品中传达出对人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这样就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和接受,同时,他又是一个在文字的天宇里翱翔的青年作家。
“定位”在绘画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多年的办班,琢磨出的绘画“定位”法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觉得得心应手,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应用好“定位”法,对学生今后的绘画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刚办班时,来了一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据孩子的母亲介绍,她的孩子已在另一个画室学习了半年,而且画得不错。为了检验该生的绘画能力,便于今后因人施教,我给了他一幅画,让学生照样子画一张,画是画好了,结果整个画面全部画错位了,该画在左上角上的太阳,却画到右上角,对此,我采取我的教学方法,将样子对折再对折,画面分成四等分,我问孩子,画中的太阳在哪个格子里,学生很快答对了,我又取来一张十六开白纸,用尺将纸分成四等分,向学生讲清了“定位”画法,让他照着样子再画一遍,结果画得非常准确,连一旁孩子的母亲都认为此办法好。前后,我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帮助该生纠正了错误的画法,以后,该生的绘画作品再也没有出现错位现象。
其实,“定位”教学并非对每个儿童都适用,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孩子,有的连走路都走不稳,对他们来说,学习绘画还属于启蒙教育阶段,我们只能手把手地教。开始,没有经验,我一个劲地向他们灌输“定位”法,让孩子按照“定位”法来作画,结果,不少孩子画出来的画,还是错位,收效甚微。无奈,我只好先在十六开的白纸上画上画,让学生对照样子,将我画的画用黑色的水彩笔白描一遍,对着样子着色。
后来,我有意将“定位”法的教学重点放在幼儿园大班、学前班、低年级学生身上,像这些稍大点的孩子,接受能力都比较强,他们学会“定位”法后,除了能完成课堂上的作业外,布置的家庭作业也都能完成。这样一来,“定位”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相当顺利,经过数年的教学,我认为“定位”法在绘画教学中不失为一条好的教学方法。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位六岁不到的小女孩,已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别看她年纪小,长得聪明伶俐,时间长了,我发现她有个不好的毛病,动不动就对她的家长瞪眼睛、发脾气,那模样,给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
那天,我给她批改作业,她父亲坐在我旁边我没觉察到。忽然,听得女孩大声朝她父亲说话,语气十分严厉,也不知道她哪来的无名火,只见她绷着脸,怒气冲天。这突来其来的气势,我无疑吓了一跳,原因是这孩子的脾气让人难以想象。我随即对女孩说:你说话的声音太大了,会影响其他同学,能不能小声点。后来几天,我仍然听到那女孩与他父亲大声说话,并带有命令的口吻。对此,我便与家长交流,家长流露出一副难堪的样子:这都是她妈给惯的,真拿她没办法。
家长说:有时候,看到她耍孩子脾气,觉得挺可爱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就随她去吧,可是时间久了,就难以管教了。家长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样子,意思是任其发展。现在,她年龄还小,什么都不懂,这坏脾气不改的话,长大了就更难改了。我劝说:还不是你们迁就、过分惯养造成的。我说:要不,我来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帮她纠正坏脾气。这孩子有个特点,她听老师的,你不妨试试吧。家长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觉得责任重大。
以后的日子,还是女孩的父亲送她来,我就让家长先忙别的去,课中,我见缝插针开导她:小同学,你家离学校很远,爸爸每天送你上学累不累呀?我问。当然很累,他还要花钱给我买早点吃呢。没想到这孩子这么知情达理。我顺水推舟地说:假如有孩子朝你爸爸发脾气、发火,你打算怎么做。孩子听了我的话,低头不语,她的第一反应是,认为我是说她的。看她不语的样子,我抚摸着她的头:以后,对爸爸说话的声音要小点,不要对爸爸发脾气,好不好?孩子点头,表示愿意。
一段时间的开导后,到了上课时间,我听到孩子在朝家长说话,那声音非常小,更听不见她在说什么了,而且表情也不同先前,脸上堆满了笑容,看到她对家长的态度有所变化,我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
博客作者众生相
前不久,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看到,我国的博客作者已突破一千万个,这个数字仍有上涨加快的势头。如今,就连作家易中天、寒韩、余秋雨等都在网上都建立了博客,他们在这方面带了个头。报载:泰国公主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这样一来,无疑将博客推向了高潮。无论作家、非主流写手,还是名人、少年儿童等,人们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家园博客,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利用博客实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零距离交流,博客以一种更加简便的操作为人们所接受,以更直观、更亲切、更形象的方式,深受博客作者的喜爱。
博客作者数量之所以增长过快、传播之广、范围之大,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互联网的覆盖率大,加速了博客的发展。通过近年来,网上建立博客,管理博客,接触过的博客作者,笔者以为,博客作者群,大致分为作家、非主流写手、名人、富人、少年儿童等等,而且,不同的人群所建立的博客也不相同,色彩也不相同。作家的博客,如:寒韩、易中天、余秋雨等人的博客,过于聊天式的,他们往往一个不足十个字的帖子,得到人们的追捧,很快被文友炒成热帖子,但是,真正得到他们回帖的并不多见,想必,他们也没有时间一一回帖。可以看出,作家的博客只是他们用来与文友交流的一个场所。他们的博客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长篇大论、高谈阔论的东西,而是一些最为简单不过的家常小菜之类的东西。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到作家的博客看看,就真相大白了。非主流写手就是常在报刊上发些文章的作者,如文友网上常常见到的一些非主流写手,他们建立博客,主要是通过博客与文友之间加强交流,用博客记录自己的发表情况,达到交流的真正目的。名人建立博客,不太好说,如泰国公主等名人建立自己的博客,他们有钱有权有势,为的是什么,依笔者所见,不外乎对博客进行宣传而已,支持博客吧。还有一种,如企业家、管理人员及各层次人员等,他们建立博客,重要是宣传自己的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将博客建成自己的小家,上传私人照片等。富人建立自己的博客,也有几种,一是用来消磨时间,这类人,建立博客,写日志,通过博客达到相互传递信息的目的。二是寻求刺激。这类人,到处搜索一些乱七八糟的图片和文字放到博客上,自娱自乐,在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后,还让他人与他一道欣赏那些不堪入目的东西。这类博客,寿命不长,随时被关闭的。近来,发现一个新的迹象,一些报刊鼓励少年儿童创办自己的博客,这样,就更加加快的博客作者的发展。
不知博客作者注意到了没有,博客品种也在增多,而且名目繁多,五花八门。每一个新的博客模块出现,总是比前面的博客都要先进,他们首先在模块上、打开博客页面的速度立竿见影,更上一层楼,使得不少拥有博客的作者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