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恐怖卜案·大唐李淳风传奇-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朝盛世的迷案:卜案·大唐李淳风传奇
 

      
第1节:序 长安城中的不靠谱青年

  序

  长安城中的不靠谱青年

  若有闲暇,不妨来说一个故事。不涉及庙堂朝臣的惊心倾轧,也不描摹江湖帮派的殊死搏斗;抛开那些足以把讲述引入歧途的繁文缛节以及沉重到令人窒息的血腥气味,说一些即将消湮在发黄卷帙中的旧事和一名从容行走于浮世华光中的男子。

  于是请出李淳风。对此人兴趣源于五年前,某次翻检资料,看到了有关推背图的说法。相信它的人视之为中国古代七大预言之首,道从唐至民国,千年朝代更迭、重大事件都可以在此图中找到端倪。一时好奇,找来看了一下,大失所望:文辞粗糙、不古不今,多数是后世并不高明的伪作,所谓灵验,穿凿附会罢了。

  置之不理,却记住了传说中推背图的作者:袁天罡、李淳风。二人均生于唐初,彼此间一说是师徒,一说是对手。再作考证,袁是道士身份,在正史中并未留下痕迹,虚构居多;倒是李淳风实有其人。《唐书》记载,李为“岐州雍人。幼爽秀,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郎,直太史局”。

  这仍然是一个语焉不详的介绍,只是说明他当过唐太宗的太史而已。真正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所做的事情。首先,此人是一名数学家,是第一个推导出测量椎体体积公式的中国人。我们所熟知的《九章算术》,正是由他注释,并成为当时的全国统一教材;其次,他是天文学家,在张衡浑仪的基础上发明了三辰仪①。至今于故宫保存的浑仪,便沿袭了他千余年前的规制;第三,他也是气象学家,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在著作《乙已占》中,将风分为八级,被公认为气象观测技术规定最早的里程碑。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人涉猎学科之广、研究之深也令人咂舌。倘若是西方人物,大约早已像伽利略、哥白尼一样编入了科学史,但中国古代对于格物致知的自然科学,大多抱有一种敬畏态度,以为与神、巫、术数之类有关。因此,在民间传说中,李淳风被形容为似刘伯温、陈抟那样游戏人间的半仙或智者,能知过去未来,出入阴阳两界。《太平广记》中,就有北斗七星幻化人形,被他识破的故事。这也正是世人将六壬课术、推背图归于李氏名下原因所在。

  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记下这些琐碎,其实是因为在这一系列故事中,对李淳风仍然采取了将错就错的误读。这一点,大概是要对他说抱歉的。说到底,我亦无此义务或意愿,要还他的本来面目,只不过借用这个游走于传说和历史之间,隐现在虚幻和真实边缘的人物,连缀几个发生在初唐时期的故事,当作寂寞人生的文字游戏。拂去史书与传说中光怪陆离的浮尘,彼时的李淳风也不过是长安城中无所事事、有趣且无聊的寻常青年,偶尔一本正经,有时极不靠谱。

  故事随意,人物随意。写者随意,观者随意。




  第一卷 傀儡术

  稗史有载:《黄帝内经》有《灵枢》之章,内附人身经络图,可控人心智,称为傀儡术。此术不祥,易为心术不正者用之,故世之不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偶得经络图,便将此图铸于铜人之上。后经战乱,铜人被销毁,经络图亦不知所终。

  大唐贞观初年,长安。

  不论后世史官如何粉饰,这绝非唐王朝最好的时代。广袤东土尚未从数十年战乱争斗中恢复元气,所有被后人称颂为清明盛世的迹象也还不曾表露。这一年的冬天异乎寻常地寒冷,北至辽东、南至江淮,各地官员报告灾情的奏章如同此刻正在飞扬的雪片一般,向王朝的指挥中枢蜂拥而来。户部官吏无须验证这些报告的真实性,因为已经有大批灾民从附近村镇中一路逃荒而来,有些甚至来自更远的陕西、河南等地。接连两个月无休止的大雪压垮了他们简陋的房屋,缺乏食物的村民往往阖村迁徙,沿途中因为老病冻饿而死去的人不计其数。

  长安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每日清晨城门例行开启的时候,门外总有十数个甚至上百滞留城外的人: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表情呆滞。偶尔也有一两个倚墙而坐,面色青灰,纷乱的胡须和头发上结满冰碴,有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安静。士兵抬走这些尸体时甚至无人哭泣,因为大家只想要挤进城去,仿佛那就意味着活下去。守城兵士已接到命令,严格控制流民数量,但真正执行起来却相当棘手。每一天、每一座城门都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或骚乱,甚至连禁军也不得不被派遣来巡查,以防异变。

  “求求你放我们进去”几十只手扑打着坚硬冰冷的城门,徒劳无益的呼喊在门外响起,其中还夹杂着孩子有气无力的哭声和女人歇斯底里的号泣。城上两名兵士对望了一眼,这些天来不断出现的景象已经让他们麻木,见怪不怪了。

  然而有些声响不同以往,那是隐隐约约的琴声,听来好像是初学者随意拨弄出的声响。一个兵士探出头,想要找出这声音的来源,却徒劳无功,又无聊地缩回了脑袋。就在此时,一阵仿佛闷雷一般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奔到了城门前。骑士披着宽大的黑色斗篷,看不清面目,像是暗夜凝成,又像是黑色的旋风。

  事起仓促,连门口的灾民也愣住了,但很快,有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机会。一个机灵的年轻人猛然跪了下去,磕头如捣蒜:“这位老爷,发发慈悲,带小的进城去!”

  这一声提醒了其他人,于是灾民纷纷下跪,围在黑衣骑士马前,有两个更是扑上前去,拉住了那匹马的缰绳。莫名其妙地,这个身份不明的人成了他们企图抓住的救命稻草。

  那人一声不吭,只是端坐在马上,纹丝不动。兵士也察觉到了异常,将火把举在手中,往下探照。其中一人手一滑,燃烧的火把向骑士身前直落下去,几乎同时,马上之人身形动了动,一道比火光更加炫目、更加耀眼的光线亮起。

  惊呼和哀号四起。这是一种来自地狱的绝望景象。方才拉住缰绳的两人头颅斜飞而起,鲜血随之喷涌成冲天血柱,身体却还维持着刚才的姿势,直立不倒。刀光不停,像是死神驭使的闪电,向四散奔逃的人们当头击下。片刻之间,所有纷乱的叫喊全部回归死寂。

  城头上乱作一团,士兵们手忙脚乱,越来越多的人奔上城头,却不敢打开城门。黑衣人缓缓抬起头,火光下露出一张呆滞惨白的脸。他忽地横过手中刀,向自己颈中刎去,随即轰然落下马来,再也不动。

  一切重归寂静,只有雪地上的鲜血和尸体,印证着方才发生的一幕并非噩梦。

  火光摇曳不定,照着眼前凄惨情景:三十来人横七竖八地堆叠着,躺在血泊中,姿势各异。唯一相同的是他们的伤痕,全在脖颈,有一些甚至颈椎骨被砍断,头颅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歪向一边。这其中还有一个女人,她蓬乱发髻的头耷拉在肩部,张开嘴仿佛在呼号,惊恐扭曲的神态却已永远凝固。雪仍在下,飘落的雪花已成红色,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一个士兵突然忍不住,弯下腰吐了出来,四面立刻响起干呕的声音。

  “身为大唐将士,怎能如此软弱?都给我站直了!”

  这一声不高,却斩钉截铁,显示出主人无所畏惧的个性。说话之人是一名年轻英武的将官,二十出头年纪,身材高大魁梧,眉浓而直,明亮双目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勃勃生气。此人名叫尉迟方,司职勋卫府校尉,向来以胆大勇猛闻名军中,而他的叔父——大唐开国元勋之一吴国公尉迟恭更是号称勇冠三军。惊魂未定的守城军士这才结结巴巴地把方才情形说了一遍,言语支离破碎,颠三倒四,显然还没从这场惨绝的屠杀中缓过神来。

  “就是这个人杀了流民,然后自刎?”

  “一点不错。”军士胆子略微大了一点,“大人您没瞧见刚才那情景,简直是——”

  校尉没理会军士的话,走上前去,将那具倒伏在地的骑士尸首翻转过来。黑色斗篷散落,露出里面戎装,这是金吾卫的服色。校尉倒吸一口凉气,望向滚落在地的那颗首级:虬髯戟张,面色惨白,圆睁着一双呆滞的眼,依稀可以辨认出死者生前面貌。他稳住心神,掰开尸身上握刀的手,当啷一声,一柄黑色长刀掉在地上。乌金打造,从柄至刀身作纯黑色,却有寒光隐隐流动。



  仿佛碰着了火焰,尉迟方蓦地松开手。四周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大张着嘴,带着难以置信的恐惧神情。毫无疑问,这把寒铁刃只属于一个人,左金吾果毅都尉,有神刀将之称的崔元启。此人恰在七日前暴病而卒,如此说来,昨夜血案的肇事者正是一具本该停在灵堂中的尸体。

  “他的手”不知是谁用嘶哑变调的声音叫了起来。尉迟方定了定神,透过僵硬手指,看见掌中朱砂字迹,月光下鲜艳如血,分明正是“李淳风”三字。

  “是这里?”

  “大人放心,错不了。”

  校尉尉迟方一手下意识地按上刀柄,随即发现自己多此一举。这里是长安城北一处酒肆,青砖朱门皆已半旧,门上雕饰却还残留着堂皇之气,想必过去曾是高门大姓的居所。大雪初霁,淡淡阳光照着门口的乌木匾额,上面写着“随意楼”三字,没有落款,字迹洒落飘逸。掀帘进去,室内炭火熊熊,暖意扑面,恍惚从严冬走入春天。

  窗口一桌最为显眼,围坐着几名番商,虽然一个个方巾长袍,学唐人打扮,但高鼻深目,胡须卷曲。也有女子,将金黄头发挽成发髻,脖颈中围着银鼠皮,胸前露出一抹雪白丰满的肌肤。往里一桌是太学的儒生,他们酒酣耳热之下,眼睛不时地瞟向化外女子。墙边角落另有一人盘膝而坐,一壶酒,一碟花生①。此人悠闲自在,恰与此地气氛相合,似乎是这里的常客。

  长安城中,可能有人不知道当朝宰辅的名讳,却很少有人不知“随意楼的李先生”。传言这位酒肆主人医术如神,卜筮星相无所不知,甚至有起死回生的神通法力。

  “他就是李淳风?”校尉指着一人问道。

  “这个,小人也不太清楚。”亲随挠了挠头,“李先生性情古怪,平时深居简出,名头虽响,却无人知道他的来历底细。”

  听口气,显然对此人敬重有加。尉迟方不以为然,想了想,道:“你可曾听说他会妖术?”

  “妖术?”随从瞪大了眼,正要开口,耳边突然响起一个粗豪声音:“妖人!出来!”

  声音如同炸雷,令人心惊。那人身材奇伟,左耳吊一只硕大金环,如此寒冷之时,他却敞着上衣,露出毛茸茸的胸脯。与他一比,身材高大的尉迟方几乎可以用瘦弱来形容了。

  “抱歉,本店只卖酒水,不售妖人。”答话的是柜中少年,大约十四五岁,淡眉圆脸,绾着童子髻,面貌稚气,神色一本正经,与年纪颇不相称。这句话一出口,两个太学生便窃笑起来。大汉怔了一怔,环顾四周,突然跃起伸手,一把扯下那块写有“随意楼”三字的乌木匾额,喀地一声,拗成了两段。

  匾额坚韧厚实,却被轻易折断,可见神力。方才发笑的几个儒生面面相觑,脸上已有惧意;番商交头接耳,似是在打听出了什么事;只有墙边角落独自饮酒的人安之若素。

  “店里规矩,损坏物件照价赔偿。”少年右手握着一支笔,左手迅速在算盘上拨了几下,抬头道,“木料二两三钱银子,做工五钱,金粉五钱,破匾按柴火价收回,折二钱。共三两一钱,零头不算,承惠三两。”

  一连串流水账报了出来,一板一眼,不仅大汉,连角落里的尉迟方也愣住了。大汉回过神来,喝道:“赔什么?主人呢?出来!”口音生涩,似非中原人士。

  “嗯,原来要见我家主人。”少年口中说着,手上算盘不停,“卜卦一两,诊金八钱,药费另算。若遇他心情好,减半收费;你折了门匾,他心中一定不痛快,那就加一倍——连同赔偿的银子,共计五两。”将笔一放,右手伸到大汉鼻子底下。大汉刚想发作,眼前突然一花,紧接着耳上吃痛,定睛看去,少年手中已经多了一样金澄澄的东西,正是自己的耳环。变故快速,竟无人看清金环如何到了少年手中。

  “金环重一两三钱,”敏捷地将金环放在秤上,少年飞速报出数字,“一两金十两银,便是十三两。这青金质地不纯,要克扣一些,算十两,一半就够了。”不知何时,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