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沧海-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20首,但是无论其中哪一首至少也是准一流的精品。加上这个时代的传媒还很落后,九成九的文人是刻不起稿子印不起诗集的,所以那些诗人的诗词都是要靠读书人之间口口相传,或是青楼名妓填曲吟唱方能走红。

    钱惟昱手头,有蒋洁茹这朵解语花为他贴心定做他需要的宣传攻势方案、出书印稿都是自家生意、再简单不过。一时之间,江东的吴越、南唐两国地界上,论起第一流的诗词达人,肯定得算钱惟昱一个,北方的后周境内因为长年战乱、读书人少而且普遍贫穷,所以钱惟昱这方面的名声只是在汴京、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和淮北地区流传;河北、山东、河东、关中等地则还没有传开。

    至于十国当中的其他诸侯,南汉中宗刘晟荒淫无道,乃是一个杀尽自己兄弟侄儿、把自己的姐妹和侄女儿都充入后宫的禽兽,所以如今的南汉国自然谈不上什么文治;

    四川的后蜀后主孟昶虽然重文治,但是他一向也以“当代词帝”自居,一贯以为也就南唐李璟可以勉强和自己相提并论,觉得别的诗人都是玩票儿的票友性质。时间久了之后,朝中文臣摸清了孟昶的心性,一般也就只把水平比孟昶低的诗人的词作散播流传,如果水平高于孟昶,则想办法在蜀地封杀、好拍孟昶的马屁。

    总的来说,钱惟昱第一阶段的造势很成功,从他的王叔钱弘俶,到中原雄主郭威、太子柴荣,都觉得钱惟昱是个心性不定、寄情文字、喜欢放浪形骸自由自在,甚至有“乘桴浮于海”志向的人。而作为一个副作用,大江南北秦楼楚馆之中的风尘女子们,也开始传唱起这位江东少年才俊的郡王爷的诗词来。一时令他风头无两,慕艾其名的怀春少女不知凡几。

    

    钱惟昱虽然自问也是一个对女人颇有兴趣的正常男人,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所谋者大,十五岁就淘虚了身体可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五代这种朝代,一个君主没个在位几十年的积淀,哪能建立的起稳定人心的威望呢?有多少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是因为自己活得不够长,死后马上被人篡了自己儿子的位?

    所以,对于养身之道钱惟昱还是很注重的,身体是霸业的本钱,尤其是霸业持久的本钱,一两年之内,他还不打算考虑真和女人如何如何的问题。

    话分两头,给钱惟昱打响文名、减轻政治和军事上的潜在敌人对他的戒备之心、顺带造势勾搭美少女的计划,是蒋洁茹一手为钱惟昱操持的。作为一个蕙质兰心的灵巧女子,又知道女儿家心思的弱点,同时对印书的生意上手比较快,因此这番作为在蒋洁茹手上自然是手到擒来。

    而钱惟昱本人在开春之后、占城稻全部播种下去的这两个月,却是在忙着谋划另一件事情。

    2月初的时候,在那次检阅麾下水陆兵马的行动之后,钱惟昱发现了他的部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骑兵和战马少得可怜。三万陆路大军,全部满打满算起来,只有一千人的成建制骑兵、其中水丘昭券从杭州带出的亲从上都里面,有一个指挥、五百骑的骑兵部队;而钱惟昱自己身边那支五百人规模的、由顾长风统帅的内牙侍卫亲兵,也有五百匹战马。

    除了这两个指挥规模、一千人的部队可以算作是骑兵,其他人马都是靠着两条腿行军的,要么就是只有都头级别以上的中高级军官才有战马——其实说这一千人是骑兵也有点寒碜,因为这里面的士卒只能算是武艺精良、骑术也不错,但是要想骑在马上、配合作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许多人只会骑马,然后交战的时候要下马步战;有些人虽然可以骑战,但是人一多就阵型散乱、马一跑起来就容易撞到自己人

    钱惟昱知道,当初他在闽地的胜利,以及后来苏州攻防战那次防守反击的成功,基本上都是靠的水战的犀利,确切的说,是利用把不习海上水文环境的南唐内河水师拖到吴越水师擅长作战的东海主场上作战带来的优势。

    但是他也知道,如今南唐靠近大海的领土除了淮南与后周接壤的泰州、通州等地之外,其他都已经被吴越扒拉干净占领了。以后对南唐的作战,是需要一支精锐的骑兵沿着大江两岸机动作战的,是需要一支精锐的山地战步兵在宣州和赣南等地穿插进攻的。靠着海船水师的优势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后海船水师只有在南唐人主动进攻苏州地区、也就是吴越扮演防御角色的时候才能发挥其全部优势,如果是吴越主攻的话,在想复制几年前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想到了这个问题,钱惟昱找来了军中的水丘昭券,想要咨询一下骑兵和战马的事情,但是水丘昭券数年来专心营练水军,加上年老了想要学习新事物比较迟钝,所以钱惟昱找他讨论了半天也没什么结论,只好让水丘昭券帮忙想想麾下有什么得用之人擅长这一方面。

    水丘昭券老成持重,想了半天,只有此前挂丞相衔、镇守苏州数年的使相元德昭统领马步军多年,也许有些心得。另外还推荐了昆山镇遏使司马球、中吴镇遏使孙显忠二将颇知马步军事——这两个人,都是水丘昭券在苏州、昆山带兵这几年,与水丘昭券配合的马步军将领,负责帮水丘昭券镇守营寨、操练陆军、接应作战,所以得到了水丘昭券的推荐。

    钱惟昱心中回想了一下,这些人的名字除了元德昭听说过以外,其他的听都没听过,而且元德昭是谋划果断、独挡一面的人才,真的讨论营建马军的事情不一定起得到作用。

    “唉看来吴越这地方,果然水军将才一抓一大把,马步军将领,要想挑出几个历史上听说过名字的都这么难,难道只有靠林仁肇了么?”钱惟昱郁闷地暗自思忖。

    。。。

    。。。


第86章 收获



    四月末,正是仲春将尽的时节。原本在这个季节,江南大地上应该才刚刚把抽了叶芽的秧子移到大田里二十余日,稻秧也该才长到不足一尺高低。太湖边大片大片灌溉充分的水田,应该还是以泥塘水色的基调为主,绿叶稻秆点缀其间。

    不过,这些已经要逐步变成历史了。今年的春末,苏州城外太湖边的稻田里,有超过十万亩地如今已经是积水褪去、稻秆繁盛了,虽然秸秆还带着未曾褪尽的青绿之色,但是末梢的谷穗却已经泛黄灌浆、可以收成了。

    这十几万亩水田,在吴越国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因为这些田是历代吴越王划给太湖地区工程兵部队“撩浅军”家属耕种的军屯田,是国家对那些常年服役的河工的一种福利回馈,撩浅军士卒的家属们种植这些田地,可以免除税赋——其实也就相当于是他们在撩浅军内服役的亲人“以役代税”了,这是当时吴越国特有的一种经济制度。

    因为是免税军屯,这些田地在管理上也比较容易,因为国家可以要求这些军户们不得将其收获的粮食自行拿去和商人交易,除了自行留下口粮之外,其他想要出卖部分的收成,国家会按照常平仓的平准官价收购。同样的,由于这些田地的产出便于管理,钱惟昱今年才会在这一地区一次性投入了四五千石的占城稻稻种,占到蒋衮的船队运来的首批占城稻的三成多规模。

    

    钱惟昱身着轻袍,把衣袍的下摆扎在腰间,脚下踩着一双厚油布外胶粘牛皮的放水靴子,在太湖边的一处处稻田内视察。顾长风带着几十个内牙亲兵在后面跟着小心翼翼地避免踩了还没收割的秧子;除了侍卫之外,另有如今扮演“农学家”角色的客卿沈默跟在后面,手中拿着纸笔,一丝不苟地记下每一块田地的收获时日,并且询问拥有这些土地的农人每一片稻谷具体下种的日子。

    一行人不辞劳苦地一上午巡视了十几顷的水田,堪堪过了午后,才离开了这些泥腿子的地盘,看看地头差不多是行到了寒山寺一带,也就过了江南河上的石桥,到寒山寺歇息。钱惟昱被寺里僧人引进去,寻泉水净了手,命顾长风舍了香油钱,然后自有僧人奉上素斋素面,钱惟昱也不摆架子,与沈默等人一起同席饮食。

    沈默一边吃一边翻着账本,颇有一番疯狂科学家的架势,似乎做起正事儿来也就不顾读书人的礼仪了,当下也不管“食不言、寝不语”。一边吃着一边指着账本对钱惟昱汇报:

    “殿下,这收获季节也持续了快20日,能收的基本上都收上来了。如今看来,今年播种的这批这占城稻中,成熟最快的一批是枫桥镇东第三组的稻子,只长了66日便基本收获了,亩产稻两石六斗、折米一石七斗。这个产量比当地丰年晚稻的平均出米产量低七斗的亩产、比一种再熟之稻单产低二斗、总产低一石一斗。不过考虑到这一季的收成相当于是平白多出来的,已经非常可观了。”

    钱惟昱如今已经被朝廷正式册封为郡王了,理论上也是有资格被人称呼为“殿下”的。何况这种乱世逾制的人比比皆是,割据五县自称天子者亦有之;如吴越国这般恭顺、仅仅是顶着朝廷给的名分的上限享受待遇的,已经是很难的了,所以钱惟昱麾下基本上人人都不介意改口称呼钱惟昱为“殿下”。

    沈默介绍完了枫桥一带的产量,翻了几页笔记,继续说道:“潘家园这一代的稻田,在收获期上仅次于枫桥,平均在70多日,亩产和枫桥那边的差不多,少数几块地偶尔会亩产增加一斗。

    收获最晚的就是今日跑的寒山寺一带了,最晚的一批稻子生长期足足有九十二日,不过亩产足足有稻三石二斗、折米两石二斗!这个数字比其他几块田高了至少四斗,而且也比原本一种再熟的稻种单次收成要高。”

    在占城稻引入中国之前,其实中国要说一年收获两次水稻那也是有的,但是那些一年两熟不能等同于“双季稻”,因为那大多是靠别的方式实现的。

    最常见也最古老的一种,那就是间作、连作,也就是说在同一块田里前一种作物还没收获,就先把后一种作物种下去,在后一种作物发芽到秧苗阶段,前一种也就可以收获了。这种措施的好处是可以节省一定量的每种作物对土地占用时间,但也仅仅是省点时间,对于产量的帮助不大。

    第二种是隋唐时候产生的一种二熟法。在江南等气候温润的地带,隋唐时候的稻农已经发现在夏末秋初的时候把成熟的稻株上面三分之二的茎秆连同稻穗一起收割下来、但是保留根茎不去破坏,然后再给植株施以重肥、加强灌溉,这些稻株可以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再长出一茬稻穗来。

    这种措施在北方日照、气温、水分不足的地区无法使用,因为那些地方的稻子生长慢、第一次成熟收割已经到了秋末,割了之后再是施肥浇水也来不及第二次生长了。同时,即使在江南,如此操作下第一季的稻子收获量也只有充分成长的单季稻的**成,而第二茬收割的收获量约摸是单季稻的四五成。所以虽然这种稻作名义上是收获了两次,但是实际上总增产量只有三四成,而不是直接翻倍。

    按照沈默和钱惟昱如今统计的第一年试作的占城稻的亩产,如果后续的第二季正常晚稻的收成不受生长期压缩的影响的话;那么一年下来,一块稻田的总亩产量至少可以达到原本单季稻的一点八倍、一种二熟稻的一点三倍。

    如果沈默可以进一步再育种、改良的话那几乎是意味着整个吴越国在不增加田亩数量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一下子暴涨三分之一强!

    而且,以如今已经深陷其中几乎要进化成科学狂人的沈默的状态来看,让他不下心思改良育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还在饭桌上,他已经开始倒腾笔记个不停了。

    “嗯,殿下,卑职觉得首先我们可以推广让农夫们结保,每村统一管理,不要在各自的大田里直接育秧苗,而是集中起来,修一些水土保持更好、而且防风保温的秧田,在那里集中育秧。在这些田边多种桑林防风保温、挖沤肥池子及时增肥。这样只要温度够,育秧的开始时间就可以提前到正月十五左右,比现在二月初头早半个月。

    然后,就可以考虑大力推广如今寒山寺一带稻田里的那批收成品种了,这批稻子收成产量最大、但是生长期也长约二十天,靠着提前育种补偿了时间之后,就可以去其弊而取其利了。明年蒋舶主那里有新稻过来,我们还可以交叉授粉,分组实验”

    钱惟昱被沈默聒噪地不行,但是又不能不听。毕竟人家这是在给他打工,而且还这么敬业。再加上钱惟昱好歹是有些后世的生物学知识的,对什么“杂种优势”也略知一二,少不得和沈默讨论讨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