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缘灭长安-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叮灿写笮∮娲磺Ф倭逅摇4恿鲁醯搅露舛问奔淅铮挥幸凰矣娲焦茄桓龌牡海裁辉毓绦〗愫托找哪茄桓鋈嘶卮ㄍ防础!敝谌艘惶〗灾迕肌�

  “不过,属下想,那姓华的渔老大自称打鱼的,一路上却一网没下、一尾鱼也没捕。而且听晏小姐的描述,那船的形制也不像渔船,后来属下仔细琢磨,想起来,倒有一处地方属下还没去查过。”

  海中英目光一闪:“老夫知道那个地方是哪里了!”万老七一拍大腿,跷起了大拇指:“嗨!姜终归还是老的辣,属下是迷瞪了大半宿才想起来的,大掌柜却一下子就猜到了。”

  晏荷影听二人打哑谜,又是焦急,又是好奇,忍不住插嘴道:“海堂主,那地方倒底是哪儿?”

  宁致远微微一笑:“官船!”

  海、万二人俱笑了:“少掌门才是真正的高人,竟也是早就想到这一处去了。”

  宁致远笑道:“闲话少扯。万七哥,你后来查这官船,查出什么端倪来了?”

  “是。属下即时就去查了,这南海全境共设了海宁、普陀、宁波等共二十八个县,各县衙都有自备的官船。现已查明,这二十八县,连上南海郡守府在内,一共有官船八十六艘。兄弟们别的没查出来,只奇怪的是,从今年的二月二十二起,县衙里所有的船只都被派出海,只在各个大小海岛中游弋,后到六月二十左右,又莫名其妙地全召了回来,各归本县。后海清县衙的一个兄弟告诉属下,他们的官船在那段时间里也被征用了,听船上的船夫说,好像是曾载回两个人来,但个中详情,这位兄弟并不清楚。好在这艘官船出海时,请了一位大爷作向导,而今属下已把他老人家请来了。”一指身侧的老人,“这位是陈渔有陈老爷子,整个南海的大小上千个岛屿,没有他不清楚的,所以大伙就给了他老人家个外号,叫陈有数。”

  一时众人皆注目陈有数。万老七请他把晌午曾说过的那些话,给在座的诸人再说上一遍。

  陈有数的眼风不经意般瞟过晏荷影,然后慢吞吞地磕了磕手中的旱烟管,道:“俺是今年二月十八夜里,被衙门的金捕头传了去的”

  宁致远听他嗓音干涩,双手递过去一盏茶道:“老爷子,请喝茶。”陈有数接过,吞了一大口,清了清喉咙道:“到了衙里的签押房,牛师爷说有几位上面来的老爷想出海,要俺做向导,陪他们一块走。”

  海中英问:“出海去做什么?牛师爷说了没?”

  “没,俺也不敢打听。那几位老爷瞅着都不大好惹,个个像才死了老子娘一样,恶凶凶的,俺不敢多事。”

  宁致远问:“老爷子,这几位老爷都什么样?穿什么衣服?”

  “为首的那位老爷约莫四十来岁,样子嘛挺受看的,哦,对了,他这儿有颗痣,红色的。”陈有数一指自己的左眉尖,晏荷影心头一震,险些脱口而出:华老大!而宁致远、晏天良则不由得都看了她一眼。

  来海宁前,她已把当日的一些情形细述了一遍,也提到华老大左眉尖上的那颗朱砂红痣。众人心中一喜:没想到事情一开始就这么顺利,看来,要找到尹延年,只怕也不太难。

  众人凝神听陈有数往下说:“这位老爷姓华,人倒也还算是客气,俺当时问他要去哪儿,他说也没啥准谱,不过是去随便逛逛,却不知这南海里拢共有多少个岛?俺告诉他,那可就多了去了,海边上,自打小就传下来一首歌谣:有名的三百六,没名的没法数。一个一个地念,三天也没够。华老爷一听,当时就黑了脸:‘那多少也总得有个数吧?’俺说,小的打从六岁就跟着小的爹出海讨生活,现如今已经六十多个年头了,南海的大小岛屿,扳扳指头算下来,总得有一千二百来个吧。”

  “华老爷一听这么多,黑着的脸马上又白了,倒比鱼肚白还要白上几成。发了半晌的傻,又问,要是乘船出海,一个岛一个岛的去转上一圈,大概要多少时日?俺当时就骇了一跳,忙说,这可从来没人干过,又不是得了失心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可看华老爷那样子水滴水淌的,也怪可怜,俺就宽他的心:真要那么干,一路上又没啥三灾两难的话,大概也就十年左右的工夫吧。华老爷听了,坐在椅中发了半天的呆,才又对俺说,要俺画一张南海所有岛屿的方位图出来。”

  “这下俺可犯了愁了,当下告诉他,这事抓瞎,一来俺年纪大了,一时间只怕有些小岛、无人岛记不周全;二来俺打鱼撒网倒还在行,这操笔杆子就像张飞爷使绣花针,实在是应付不来。华老爷说不打紧,当即命令牛师爷去寻摸三个画画的好手来帮俺。他给了三天的期限,准定三天后就要把图交上去。”

  “唉!三天三夜,俺跟那三个画画的秀才都遭罪了,没合一下眼,紧赶慢赶的,总算把这张倒楣的海岛图赶了出来。第三天一大早,华老爷把俺又唤到县衙,看了图问:有个岛,叫‘叫三姨’的,在图上什么地方?俺想了老半天,只好告诉他,整个南海中,就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个岛。华老爷又愣了,好半天才说:‘那我们就从这开始。’指了指图上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一个一个的,都去看看。’同时,他又吩咐县大老爷”

  海中英不禁插口道:“老爷子使得动你们的县大老爷?”

  “是呀,俺们县大老爷平时多拽的一个人,可见了华老爷,却灰孙子似的,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华老爷命令县大老爷,马上把这图照原样画一百张给郡守大老爷,分发到南海所有的县衙门,然后全部官船拿着图出海,把一千二百多个岛屿分成四十块,让这些官船,分头全去逛一遭。唉,这是发的哪一门子的疯魔哟!第二天晌午,也就是二月二十二,俺就跟他们出海了。”

  宁致远、晏天良等人暗想:这位华老爷,一点儿都不疯魔。

  宁致远问:“老爷子,他们出海去究竟干了些什么,您看得出来吗?”

  陈有数凝神回想道:“反正,肯定不是去随便逛逛,好像是专门去找人的。”

  “您怎么看出来的?”

  “每到一座岛,他们总不让俺上去,而他们却上去四处转悠,还大声大气地喊。只是俺年纪大了,耳背得厉害,又在船上,离岸太远,实在听不清楚。他们要不是找人,那么大声地喊些啥?”众人均觉此话有理。

  “这一找就是四个来月,俺这辈子受够了在海上颠簸的罪,年纪又大了,真是不想再陪他们‘逛’了。难不成还真耗上十年的光景,把这把老骨头都扔在了海里?可华老爷一路上对俺倒很是客气,出海前又给了俺的大小子一百两黄金。俺没法子,只好耐着性子陪他们。记得那天近晌午,船连走六天,水快喝完了,正发愁时,俺一下想起来,有个叫望郎浦的小岛,画图的时候忘了画,岛虽小,也没人,倒有山泉。当下指挥着把船开过去。等到了地界,华老爷他们乘小舢板上岛,留俺在舱里歇息。那天太阳好,俺就到船板上,想晒晒这把老骨头,猛不愣登地却见从岛上半山腰的山洞里,出来了一个人。华老爷见了,欢喜得又喊又叫,可距离太远了,不清楚都说了些啥,过了一会儿,又出来了一个人,看那身打扮,倒是个女的。”

  听到这儿,晏荷影无地自容:她在讲述往事时,对自己与尹延年在山洞中的情形只字未提。想当时孤男寡女同居一处,虽然自始至终二人并无丝毫的苟且之举,但若说出来,谁人会信?不料此刻却被陈有数一语道破,真不知爹、二位哥哥,还有座中的其他人等会作何想法?

  晏家父子也觉难堪,正窘迫至极时,却听宁致远淡淡地道:“陈老爷子年纪大,必是看错了,那两个人,应该都是男的才对。”

  陈有数一愣,但眼一扫晏家父子那像墨汁、晏荷影似红布、其余人青铁般的脸色,心里顿时明镜一般。七十多岁的人了,世间的酸甜苦辣、是是非非,什么没经历过?且他的心地本就极为良善,当下以手拍额,连连点头:“是是是,是俺老糊涂了,那两个确实都是男人,俺眼神早就不济事了,连人家穿的衣服是男是女都弄混了,该死!该死!”

  众人都笑了,万老七道:“老爷子,这个怪不得你,毕竟离得那么远!”晏家人至此才舒了一口气,都暗暗感激宁致远及陈有数。

  “后来呢?”海中英问,“这两人上船了?”

  “是,过了不多会儿的工夫,这两人就上了船,然后华老爷就叫返航。显然,他扑腾了四个多月,为的就是要找见这两人,三天后船到川头,这两人上了岸,俺也就回家了。”

  这一气说下来,老人不觉气喘,宁致远将早已备好的茶盏递过去:“老爷子,那两个人中是不是有一个麻子脸?”

  陈有数点头道:“是。”

  宁致远又问:“您记不记得,这人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陈有数摇头:“俺睡舱头,他睡舱尾,除了上船下船,在船上的三天工夫里,他好像就没出过舱门一步。”又凝神想了想,肯定地道,“嗯,这个麻子确实没啥不一样的地方。”

  送走陈有数,众人都觉泄气,宁致远却为大伙鼓劲:其实今晚收获颇丰,至少晓得了那船并非如尹延年所说的是偶然路过,根本就是专门去找他的。晏云孝忧心忡忡,说没想到官府居然也在打传世玉章的主意!

  不仅他,众人亦是心情沉重:寻传世玉章一事本来已极其棘手,而现在官府竟也来横插一杠子。虽然姑苏晏府财雄,四海会势大,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跟朝廷官府抗争,若传世玉章确实已落入官府的掌握,那再想夺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一念及此,晏云义咬牙道:“官府又如何?传世玉掌上又没刻着‘官用’两字。”一看面色苍白,盈盈欲泣的晏荷影,怒火愈炽,“我就不信了,天底下还有这种道理?谁的权势大了,谁就可以任意胡来!”

  宁致远点头道:“四哥说得是,无论如何,传世玉章我们一定要找回来交还少林寺。只是”

  一直默不作声的晏荷影忽开口:“爹、哥、宁公子,还有件事,我以前忘了告诉你们。”于是她把尹延年去年秋天跟朋友去东京城外的“尹记烤鱼”吃鱼,为争座头差点儿打架一事说了。

  宁致远眼睛一亮:“这是他无意中的闲聊,应该不会掺假。”一望面上俱在发光的众人,“伯伯、二哥、四哥,不如我们就去东京走一趟,怎么样?”

  第九章 寻他千百度

  七月东京,溽暑蒸人,但城外波光粼粼的金明池畔,万株垂柳的浓荫下,正是消暑的极好去处。

  自汉初,金明池便已修建宫室楼阁,千年下来,四周已是楼台相连,轩宇不断。又因它东临汴河,北居东京,西环金水河,苜蓿怀风,清波涟涟,碧荷接天,是东京城外无与伦比的避暑、游赏、泛舟的胜地,而秋风送爽之时,亦是黄河鲤鱼肥美之季。于是乎,金明池畔的贵人们就更多了,但他们却都只去一处地方——醉秋楼,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尹记烤鱼”。

  “尹大名这人手腕高,人缘好,黑白两道都打点得妥妥帖帖的,在官府中也有靠山,所以很吃得开。属下已经请他来了,应该马上就到。”四海会东京分会堂主张涵道。宁致远闲眺雕栏外柳荫下清粼粼的汴河水蜿蜒流向远方,忽问:“张大哥,我们现在坐的这副座头,就是这醉秋楼中最好的?”张涵点头。

  “可张大哥好像并没有事先订座?”宁致远笑望自己这个英气内敛的下属。

  “这正是这位尹大老板的高明之处。。。。。。”张涵话未说完,雅间的湘妃竹帘一掀,众人便见一个白净净、笑嘻嘻的胖子满面春风地赶了进来:“哎呦喂,张老弟!今天是哪真好风把你老弟给吹来啦?老弟,你可是有些日子不来看老哥哥了,敢是已经忘了老哥哥?”

  “就是忘了全东京城的人,我也不敢忘了尹老板你啊,不然的话,我倒上哪儿吃尹记烤鱼去?”张涵笑答。

  尹大明笑道:“嗨!老弟要吃烤鱼?那还不容易?只须着人来招呼一声,最肥最嫩呢,却是有点儿小事情,要向尹老板讨教。”

  “好说,好说,却不知老弟有什么事示下?”尹大明笑着与宁致远、晏天良等人寒暄招呼罢,自寻了张椅子坐下。张涵开门见山地询问去秋尹延年等人争座寻畔一事。

  “呃你!原来。。。。。。老弟要问的。。。。。。是这么一桩小事啊?”尹大明攒眉苦思,好半天才抬头,“没有!”

  尹大明很有把握地肯定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