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公子-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不见,都给老子统统撵走。”

“那监军金太监总得见见吧?”张栋不死心的问道。

“叫他滚蛋,敢情这些太监都姓了金不成?什么乱七八糟的。”张灏说完,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

张栋无奈,只得去了前面官衙,先是朝各位大人道歉,推说自家少爷身子偶感风寒,不方便出来见客,向诸位大人致歉云云,好说歹说哄走了一干大员勋贵。

但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有些诡异了,灏二爷足不出户,成天陪着妻妾们在府上吃喝玩乐,那官衙大门倒是天天敞开,就是不正经办公,几乎任何人都不见。

一切公务都推给五个都督府,更是派人递话给监军金公公,意思是说你愿意干嘛就干嘛老子没空搭理你,闹得北京城一众官吏哭笑不得。

此事很快传到京城,洪熙皇帝好笑之余也没在意,满朝文武更是不当回事,原本就没指望张灏能有多大作为,一位纨绔公子你还能指望他一夜之间成才?

北京城的官员们就更舒服了,反正出了事自有灏二爷给大家兜着,你不出来指手画脚最好,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晃二个月很快过去,十二月份的北京城滴水成冰,因为是寒冷冬季,不怕北方胡马南下劫掠,整个北方的百姓都准备安安稳稳的度过冬季,预备着春节到来。

因为不出头管事,张灏的一些奏折哪还有阁臣刁难?陆续把周文斌,沈清风,西门荣轩等人调来,又把婶子李氏母子接来,整个都督府逐渐开始热热闹闹。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273章 包君满意

第273章 包君满意

北京城西,张家炼铁作坊。

高大的砖瓦房屋,好似一座城堡,采用水泥混合砖头的新方法,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建造成连绵一片的崭新厂房。

原先这里是用来铸造大钟等物件的,后世那举世瞩目的永乐大钟就是在这里诞生,耗费十年工夫,混合金银铜铁,浑身篆刻无数**的国之重宝早已被送去寺庙悬挂,而原先的所有工匠,都成了张灏的私人匠户。

这里完全属于私人领地,外头驻守着一千亲兵,就连东厂和锦衣卫都别想进来,在这北京城的一亩三分地里,没有人敢得罪灏二爷,谁也不想吃饱了撑的跑来招惹他。

纨绔子弟没事胡闹,闲来无事在作坊里大炼钢铁,自然引不起任何人的兴趣,话说监督匠人制作火统等武器,本就是少年将军最感兴趣的事,也是人家的份内之责。

古时制作火统非常繁琐麻烦,永乐朝时一些技术已经发展完善,多达十几万支的火统分发各地,为了保证质量,每支火统上都得刻有相关工匠和官吏的姓名和生产年月日。

张灏不关心最初期的火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此时蹲在一座四方木架前,木架顶端固定一具磨盘,用皮带嵌在磨盘的沟槽中,由几位汉子分别拉扯皮带,这就是古时的钻床,是用来钻出统膛的。

借助惯性使钢质钻头快速旋转,然后有老匠人一点点在精铁棒上钻磨,每日仅仅钻出一寸多深,已经是目前最快的速度了,而制成一根能喷发弹丸的火统管,得需要大量的熟练匠人和耗费很多时间。

一身脏兮兮的张灏,已经蹲在这里整整一个月了,心中不禁有些感慨,发展热武器需要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太多了,难怪明朝后期的皇帝和大臣们,一方面是认识不到火统的重要性,一方面是没有实力和不想去发展,就这么废弃了火统的制作工艺,要不然,满清焉能入主中原。

心中想着记忆中的火枪样式,张灏准备一口气吃个胖子,放弃类似火绳枪一类的武器,而是琢磨出燧发枪,那火绳枪就是后来戚继光使用的鸟统,仗着自己后世是军队参谋的专业素质,进行他以前曾经自我否定的研究工作。

“张老,这枪管的材质不行,发射几十次就得报废。”

拿着手中已经做好的熟铁管,尤其是一段段的焊接点,以这时期的工艺水平,要想焊接出质量极高,密封性和坚固性都不错的枪管实在是太难了,往往几次战斗下来,这昂贵的武器就得丢弃,不然就会炸膛。

“侯爷,采用精钢的话,就没法钻眼了。”一位神色精干的老者摇头道。

张灏想了想,说道:“那就继续改良钢铁吧,需要什么尽管提。”

张老含笑点头,老人家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而且侯爷说过,只要发明出他所需要的武器,那所有工匠都会成为平民,虽然并不相信对方真的能说到做到,但此时家中衣食无忧,足以让大家为侯爷尽心效力了。

早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张灏并没有气馁,当下出了作坊,又跑到邻近的弓弩作坊,寻到几十位正在屋中打造器具的匠人,这弩箭需要花费少则一年的时间,尤其是张灏提出用钢铁为骨架,对于工匠们是个非常大的考验。

传统方式的弓弩要用到木胶,往往下雨天就会溶解,也不利于长时间使用,张灏考虑到南洋一带多雨潮湿的气候,想用铁质零件替代木制弩箭。

看了半天,提出了很多建议,但大多是这时代没法做到的工艺,张灏感叹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整个北京城一万户工匠,几乎都被张灏征用,除了制作北方军队需要的武器盔甲外,几千位工匠都参与到改良武器的工作中,当然,最隐秘的关键地方,都是自家的匠人来研究。

一个多月没回家,张灏颇有些山中无知外面岁月的味道,背着手在一个院子里来回打转,努力回想着一些记忆。

“二爷,二爷。”

张栋的声音惊醒张灏,茫然的扭过头来,疑惑的道:“什么事?”

“二爷,奶奶命我寻你回家,再过三天就是春节了。”张栋小心翼翼的说道,这些日子,二爷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

“春节?”张灏终于回过神来,好似想起什么,急道:“快,让大家都回家团圆,挨家发些粮油米面,鸡鸭鱼肉。”

张栋含笑点头,笑道:“都已经发下去了,慕容夫人早就送来上千船的粮食等物,城里食物供应充足,绝不会饿着一个百姓的。”

“那就好,那就好。”

张灏满意的连连说道,不管这功劳会不会被那些官员占为己有,起码自己要做到问心无愧,再说公道自在人心,只要老百姓知道怎么回事就足够了。

早在年少时就非常爱护百姓,张灏也不怕被人举报什么居心叵测,此时京城有朱高炽皇帝夫妇和三杨等诸位贤臣,来自政治上的腥风血雨,几乎根本不存在。

宣抚使权大人是位难得刚正不阿的年轻官吏,其人最是孝顺和铁面无私,朱高炽刚刚登基,就把他升为阁臣,后来又封为河北宣抚使。

张灏虽然没有去拜见这位大人,但两人一直惺惺相惜,同是对北京城的百姓极为爱护,一个到处检查民居是否能安然度过寒冬,一个千方百计的运来过冬用的各项物资。

“我们回家吧。”张灏抬头望着天际,但见白色的雪花慢慢飘下。

赶回都督府,张灏匆匆更换一身新衣,就带着全家老少回老宅拜祭祖先,沿途自有都督府的两百名亲兵守卫,浩浩荡荡的祭拜完,一切都很顺利。

夜晚,张灏和女眷们守在晴香阁中,地下烧着火龙,屋里放置着各式各样的鲜花,望着冷落多日的姑娘们,张灏歉意的道:“对不住大家了,要操心的事情太多。”

姐妹们都知道自家老爷忙于正经事,哪还能口出埋怨?纷纷含笑表示无妨。

郑重的端起一杯酒,张灏看着沐怜雪,朗声道:“多谢夫人操劳家事,这杯酒敬你。”

沐怜雪嫣然一笑,素手举起一杯酒,轻笑道:“妾有诸位妹妹帮忙,哪有夫君劳累,该是我们大家敬您才是。”

“就别用什么敬语了,大家还是一如既往,我喜欢听沐姐姐自称我,称呼为我灏儿。”张灏不喜欢现在这种相敬如宾的样子,当即提出建议。

姑娘们不约而同的露出笑脸,对于自家夫君的善解人意感到欣喜,话说很多好友婚前受到百般宠爱,一等嫁人就得收敛自己的原本性情,成天克制自己,学着恭敬对待公公婆婆和丈夫,就连见到小叔子都得低三下四的。

沐怜霜笑嘻嘻的楼着姐姐,笑道:“不行,一杯酒岂能赔罪,我可不依着灏哥哥。”

知道一个月不回家,恐怕最不满的就是怜霜了,沐姐姐和萧氏姐妹需要打理家中琐事,秦晴筠和朱智真她们要管理学堂,大家都有事做,就属小丫头自己无事可做。

“那好,这个春节要在北京过,那我就为大家准备一系列好玩之事,包管令大家都感到满意。”张灏宠溺的摸摸怜霜小脑袋,还是把她当成一个孩子看待。

饮完赔罪酒,怜霜惊喜的追问有何好事,张灏哈哈一笑,故意隐瞒不说,闹得小美人不满的嘟着嘴。

秦晴筠和朱智真心中激动,她们这些日子才得知,张灏一直没有与沐姐姐圆房,这份深情厚谊可谓是太为难得了,当日一些幽怨多少有些开解。

“那就做出一首诗来,必须要哄得大姐开心。”

两位姑娘都是非常识大体之人,沐怜雪能一心体谅大家,无疑赢得姐妹们的尊重。

张灏失笑,自然不会大煞风景,稍微想了想,笑道:“罗浮仙子临凡世,月殿婵娟出画堂。”

女孩们纷纷叫好,整个屋中春意融融,其她丫鬟都坐在邻近的八仙桌上,张灏对待家人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只要用心做事,不太讲究尊卑,当然了,也只是对于身边最亲近的人来说如此。

朱智真巧笑倩兮,又恢复以往的温柔性格,她对于一家人亲亲热热的相处方式最是喜欢,几乎成了这位曾经的金枝玉叶想要永远守护的珍宝,盈盈站起,后背双手抬起俏脸,念道:

“倚床蜂媒传密意,难将萤火照离情,遥怜织女佳期近,时看银河几曲横。”

屋里几乎都是饱读诗书之人,立时神色暧昧的相互对视,细细琢磨这其中的深意,唯有沐姐姐脸色一红,神色显得有些羞涩。

几位姑娘脸色羞红,偷偷的盯着沐姐姐嬉笑,已然听出朱姑娘劝二爷和夫人玉成好事的含义,再说他俩要是不洞房花烛的话,那大家还不都得苦等?

“哈哈,好,这从大年三十开始,我就陪娘子夜夜*宵。”

灏二爷无耻的笑道,顿时闹得满室哄堂大笑,任凭沐姐姐就是在坚强,也受不了这份赤luo裸的道白,又羞又气的跑个没影。

不等姑娘们趁机取笑,张灏神色坏坏的盯着一个个美人玲珑身段,笑道:“你们也跑不了,师姐可教会我很神奇的功夫,包君满意”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274章 东北明珠

第274章 东北明珠

冬日的张家堡,即使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寒冷时节,依然一副生机勃勃的场面,高大看似简陋的城墙,比之中原地区的城池更加坚固厚实。

城内城外都是一片雪白,积雪使得春节来临之际,多了一份喜庆,经过一年的辛苦努力,无数红色的砖瓦房耸立在宽阔的街道周围,家家户户的烟囱冒出白烟。

来往的百姓显得很精神,即使物资供应匮乏,有时还要饿着肚皮,但是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因为这里有属于自己的大片农田和房屋牲畜,再不是没钱上缴赋税,而落得卖儿卖女的凄惨时候了。

陆续从山东迁徙而来的三万户流民,以非凡的适应性和吃苦耐劳的卓越品质,用最快的速度在传说中的蛮荒之地安身立命,原本绝望的老百姓,竟然发现这里的气候虽然寒冷,但并不是想象中的不可忍受。

每户人家都分有田产,就连房屋和家具等日用品都是免费发放,看似都属于张家的佃户,但土地却是自家的,并立有地契在官府备案,怎能不使视土地为命根子的百姓从此感恩戴德,不用何人催促,自己就千方百计的适应这里,为来年耕种田地做准备。

昔日的大蛎子弯,逐渐被人类再次占据,而这次再不是那些朝鲜人,而是早在几千年之前,就已征服过这里的华夏汉人。

春季时,陆续在周围一些刚开垦出来的田地里,撒播上小麦,土地,玉米等种子,一年下来,其结果自然有忧有喜,忧的是一些种植方式不得当,就算有些产量,也远远不足以养活大家,喜得是有了种子就有了希望,在仔细总结种植经验,不难在寒冷严酷的辽东活命,最令人惊喜的,就是这里土地肥沃程度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一些传统的粮食作物,勉强能保证最低限度的口粮,陆续从茫茫大海中运送过来的粮食,以及很多山东渔民在附近的海域中打渔,还有圈养在砖瓦农房中的大群牲畜,使得百姓无人饿死,都使之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去年从各地迁徙过来的十二万本地人,除了六万女真人被蒙古人屠戮殆尽之外,剩下的都被混居一起,仅剩的一些女真贵族都被秘秘密处死。

后金的所有习俗都被取消,包括那丑陋的金钱鼠尾辫和通古斯语,必须学说汉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