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销毁三角翼和无用的装备,准备撤离!”赵柽下令道,然后亲自护送父皇到了崖边,这里虽没有‘神鸟’,却有一个‘神筐’。在制定撤离计划时,考虑到太上皇和两位皇子没有经过滑索训练,专门预备了一个用树枝编织的大筐,让他们坐在里边滑过去
  
  一场腥风血雨后,赵柽救出了太上皇,这件足以改变当前形势的战斗硝烟未散,京城之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却已经揭开了帷幕。
  就在龙山突击战爆发的前日,赵构突然上奏,以秦王战败金军欲再次南下为名要求太后巡行江南离开汴京,并与金军议和。于此同时大元帅府发出训令,要求所属各军向开封府靠拢,大有一言不和即大打出手的意味。
  “臣以为敌可避,都不可迁。东京乃天下之根本,岂可拱手送给金人。以诸葛亮之才而不能胜曹操,以李克用之勇而不能抗朱温,皆是因为曹操、朱温先已占据中原。西蜀、晋阳以一隅之地,不能与强大的中原抗衡。中原之地决不可放弃,京都决不可迁,否则正中金人下怀。金人秋冬之际必然还会渡河南下,陛下当务之急不是议和,而是要赶快沿防布防,否则必有鸩毒之忧!”赵构的话音刚落,礼部员外郎,直秘阁学士喻汝砺便言辞激烈地抗辩道。
  喻汝砺这人很有骨气,他是政和年间的进士,金军撤离,张邦昌僭立,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不肯屈从,因此人送‘扪膝先生’,如今在大军云集,黄河防线稳固的情况下,赵构拥兵十万却不肯向河北派出一兵一卒,却妄言巡行江南,岂不是再弃京都,而其心也昭然若揭。
  “金人势大,防守黄河之兵多为新募,缺乏训练未经战阵,如何能守,若金人再临城下,何以为守?”面对诘责,黄潜善出列言道。
  “近来朝廷外则经营两河,内则修治政事,都已逐渐就绪。中原者,乃天下形势根本,一离中原,则人心摇、形势倾矣!天下之势渐定,而今外却劝说太后巡幸东南。果真如所言,臣恐中原非复我所有,还阕无期,而天下之势遂倾,难复振矣!”李纲也出言反驳道。
  “李相难道忘了正是你一心抗金,反对议和才导致金军数次南下,河北、河南兵祸连连,以致京城不守,二帝北行,才有今日之乱局!”黄潜善冷笑一声说道。
  “你”李纲一时语塞,自己的失败正是因为失去了皇帝赵桓的支持,以致被罢免流放,功亏一篑,可这过错又不能算在皇帝身上,虽然大家都明白,偏偏自己又无法拿来为自己辩护。
  “如今之计,应尽快遣使前往金营,按照协议与金军划黄河为界,河北之军全部撤回河南,将河东、河北交割给金国,待国事大定,新君即位再谋复国之策,而今应避敌锋芒,保存国脉!”汪伯彦附议道。
  “本官为枢密院之首官尚未接到秦王兵败之报,汪大人是如何知晓,不知是有意瞒报军情,还是谎报战况?”这时宗泽出列问道,枢密院以他为首,汪伯彦为副,现在他却事先得报,岂不让人觉得蹊跷。
  “这本官只是听闻,并未接到秦王军报,可是秦王所部已经多日未曾有信使来,想是不假,却不得不防啊!”当官儿的,一般都很稳重,儒家熏陶下的官场更是如此,但是事情一旦涉及利益,官员立刻就能变成泼皮。汪伯彦哪里知道前方的真实情况,追问之下,便以传闻搪塞,可谓不要脸之极!
  “据本官所知,秦王已设计将金军诱到五马山山中,现正调集各路军兵前往,准备一举将翰离不所部击败,救出二帝,把金军赶出河北,绝无战败之说!”宗泽冷笑着说道,“现在各军皆以接到秦王传书,共同破敌,难道大元帅府没有接到吗?”宗泽反问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做‘大事’

  赵构没有想到自己的副帅宗泽倒向秦王倒得这么彻底,居然当着众臣的面直截了当的质问自己,把他闹了个大红脸。他也知道就算自己接过所谓的江山社稷,也只不过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烂摊子。以自己的能力,想要重整河山、光复大宋,绝非易事。
  而且,在宋朝军民眼中,二帝尚在,即便即位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代理皇帝,要是自己在太后听政的情况下强行夺位,他也要顾及自己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现在秦王虽然不在京中,但众兄弟都已随太后回京,将太后惹急了,直接从兄弟中立一个人,自己到时哭都没地方哭去。
  “听闻秦王战败,本王一时心急,确实做得有些鲁莽了!”赵构连忙解释道,“本王只是想送两位太后、大内诸位娘娘前往东南巡幸而已。本王当与诸位同僚独留中原,训练将士,增兵聚马,力抗女真,保卫京师!”
  “康王大义,虽汉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不过如此也!”李纲见康王说得如此信誓旦旦,他也没有话说了,只能施礼赞道,可他也不是不明白赵构的心思,因此接着说道:“高祖、光武、太宗皆亲自带兵,披甲胄,冒矢石,天下于马上得之。今日当然也须如此,但大王车驾离开中原,则将士气丧,人心惶恐。现在经营两河,虽然劳苦,而后却可享安逸,倘若取一时之安,后患怎生了得。大王既有抗金之意。也应是朝野知道大王的意图,还请公告之!”
  “棒杀”与“捧杀”不仔细看的话。还真是太过相同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赵构招来的这些兵虽然没有救汴京。攻女真,但是却成了他的护己之私,他的个人护卫队。大家都能看明白,李纲心里自然也有数,他先捧后棒将赵构架在了火上烤,逼他表了态。
  “李相的话极是,本王绝不会离开汴京!”李纲的立论,无懈可击,而赵构也明白此时自己若不表现出是忠君卫国的贤臣良将。那么在群臣和太后面前不得不拿强拿调儿表明自己的立场,堵住天下人的嘴。
  “极好,此时金军大部正与秦王激战,而守卫州郡的军队,多者仅有数千人,少者不过百余人,其余武装都是驱使百姓,令其剪发充作军兵。张所受命招抚之后,已派谍报与之通气。被胁迫的宋人多愿为内应。若官军出击,里应外合,数州便可指日而下。大元帅应早派兵马前往收复!”李纲见赵构认了,再接再厉道。“大王应‘批亢捣虚’,先就近克服睿、卫、怀三州,而后乘胜北上。则诸郡之围必解,真定也可收复。河北从此无事矣!”
  “李相所说不错,只是军中缺少粮草。士气太弱,恐不可深入,难以出动!”赵构已经被逼到了墙角,也不得不虚以为蛇。
  “大王放心,下官正多方筹措,不日便可发放,还请早日动身,以解秦王之围!”李纲说道,可心中不住叹气。
  李纲可能很清楚,以今日之国事和二帝主政年间相比,相差无几,今日之事,须外御强寇,内消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宽民力、改弊法,省冗官。诚号令以感人心,信赏罚以振士气,择将帅以任方面,选监司、郡守以奉行新政。完成‘自治’,政事已修,然后才可以议大举,问罪金人,迎还二圣。
  然而赵构虽在太上皇诸位皇子中算得上比较出色的,但是比起真正的明主来,份量要弱得多,其即缺乏历练,又少了一颗勇敢坚强的心。现在非要有一个英主才有可能革新朝中多年形成的奢靡颓唐腐朽之风气,以图中兴,而仍在河北奋战的秦王在各个方面都比这康王强的多。
  秦王虽然在某些方面并不尽人意,他行为粗鲁,动辄拳脚相加,喜欢以军人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也要看到其军政方面的才干,而且其不声不响的在西北做出了许多大事,如今独自领军在河北抵抗金军,在这乱世正需要这样一个人。既然上天给了自己一个辅政的机会,就要尽人事,为国选一良主
  散朝之后,赵构回到衙门,越想越丧气,自己要太后巡行,准备关键时刻另立政府,可是苦心积虑的商量了半天,却被李纲和宗泽二人一通鸿篇大论给毁了,还险些使自己背上了拥兵不前,妄图夺位的罪名。
  “我就是要带兵进城逼宫,他们能奈我何?”赵构忽然顿足吼道。
  “大王,小点声,担心隔墙有耳!”他这一喊,把一边侍候的康履给吓了一跳,急忙上前劝道。
  “老天为何如此待我,给我一机会却又将他夺走,难道还看本王活的不够苦吗?”赵构失声痛哭道。
  “大王,千万不要丧气,大家都等着您登基那一日呢,如今大军云集汴京城下,该早作决断!”康履捧上一杯茶,小声说道。
  “呵呵呵呵!”赵构一阵苦笑,这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自己最初本无意皇位,只想保住小命,没想到在众人的劝说下一步步走到了现在。当自己准备登上巅峰时,却又被一巴掌给打了下来,诏书也不算数了,写劝进表的那些人死的死、关的关、贬得贬,都他娘的玩儿完了,可自己还被架在火上,上又上不去,下来又不甘心了,手里捧着传国玉玺就是无法踏出那一步。
  “大王,汴京城守卫皇城的就只有秦王的亲卫军不足三千人,里城也只有河中军万人,城外就剩下五六千骑军,其余皆是义勇,而我们却有大军十数万只要进的城,谁人可挡!”康履递上帕子让康王擦干眼泪道。
  “你去请黄、汪两位大人到府中叙话!”这个时候有兵就是草头王,赵构听了康履的分析,信心稍振道
  稍后,赵构的两位高参来到,三人经过一夜谋划,商定让元帅府所属兵丁以讨要饷银为名进入京城,趁机夺占城门,进入皇城,然后缴了守卫宫城的中兴军的械,逼太后下旨立赵构为帝。等到秦王赶回时,大事已定,他又能怎样,难道还敢冒天下大不韪造反?即使他领兵前来,也可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令各地郡县勤王,那时天下可定。
  这一个计划可以说是三个人拍脑门拍出来的,谁让他们没有造反的经验呢,这方面还没有宗泽有经验。根本没有考虑自己手中有几张王牌,会有多少人跟着他们走,朝中大臣会不会拥戴他,各州县会不会响应?完全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一旦失败如何收场都没有去想,完全是几个人的想当然,只要他有了诏书,挥手间天下就已经易主。
  他们发动政变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建立在秦王军战斗力比他们还不如,一见他们人数众多便举手投降的基础上,却没有想想赵柽的军队走得是精兵路线,打了这么多年仗往往都是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更为可怕是没有想想会有多少军队会听从帅府的号令
  从面上看,兵马大元帅府的实力真真的不弱,它集结了河北乃至河南,山东等地的兵卒十余万,相对来说对于聚集,保留宋朝地方部队起到了积极作用。纵观其军队构成,其主体为河北各府、州派遣的勤王部队,另外还有招徕的各地义军,山贼等。
  这些部队追随赵构一路南下,成为康王的亲随。但是就质量而言,大部分军马都是临时拼凑而成,右军都统制刘浩麾下的部队尽是民兵队伍;丁顺、孔彦舟麾下的部队则是由降盗、军贼等组成;即便是宗泽的队伍也多是在磁州招募的乡勇。
  由此可见帅府军成分复杂,吸收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武装力量,其中多为招安而来的军贼、盗匪,民兵队伍,溃兵以及地方上的原驻军,造成了元帅府武力兵源混杂的特点。纪律败坏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地方官员手下的勤王军、民兵、义军同样军纪不济,临阵逃脱,抢夺战利品,拒不受命等事件经常发生。
  但是这些还不是主要问题,致命的是大元帅府在组建之初就存在主战和主和两种意见,以宗泽为主战派的各军在大名府时期就被排挤出去,被派往开德府驻扎。而主和的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受到了赵构的重用,成为其心腹,统御元帅府的主力部队,可其却一直避战从没有和金军正面交锋。
  按说收复开封,太后听政后,以救援开封为使命的帅府军回到京畿地区,其任务就该结束了,可赵构不但没有解散帅府,还参与到与朝廷争夺伪楚军及各路勤王军的争夺中以增强其实力,但是效果似乎并不好。而这些不利条件却没有在其谋划的‘大事’考虑进去,便匆匆的定下了决策,准备付诸行动(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缺兵少将

  按说赵构一帮人选得时机不错,此刻中兴军主力都在河北与金军激战,和他们不合拍副帅宗泽的部队已经遵照秦王的命令从信德府开拔前往五马山地区参加会战,京畿地区的军队除了各地勤王军改编的河防军就是帅府的军队了,这也是赵构敢于孤注一掷的本钱。
  计议已定,赵构召帅府的几员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