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6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勤,因此只配备自卫的轻型火炮和机枪。
  “都统,敌军舰队以椴岛、身弥岛、大小和岛及盐州向海中的突出部为立足点,这里靠近本土便于补给,亦可躲避风暴,也可以此为链拒敌,而现在又是南风盛行,敌处于上风,不有利于我们攻击,是不是等待风向转换再行接战!”登州水军统制田洋说道,他以为我军远道而来,应避敌锋芒,待机而动。
  “不可,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敌军战舰多为小型战船,只配备弓弩,大船也不过是多了两架抛石机,仍然采用我们多年前就弃之的接舷战为主,难以对我们构成威胁!”程僖绶摆手说道,“再者女真人虽众,可成军日短,多不识水性,不足为虑!”
  “都统,我以为我军不应急于解身弥岛之围,而应从西北接敌。一来有利于我们控制队形便于战舰回转;二来可先抢占椴岛,控制金军退回鸭渌江的水道,将敌压制在海湾之中,待海州水师到达后再全歼敌军。”登州水师副统制郑海言道。
  “嗯,说得有理!”程僖绶赞许地点头道,众人一番商议后重新议定计策,立即挂满篷帆,全力划桨,趁着夜色的掩护朝金国船队停泊的朝鲜湾扑去
  清晨宋水军舰队出现在了朝鲜湾,在那个侦察手段落后的年代,只能凭借眼力发现对方,若想提早得知敌情只能派出哨船前出侦察。百余艘的宋军战船出现也渐渐的被金水军哨船发现,他们迅速回报。
  斜卯阿里接报后,立刻命令拔锚迎战,排出数道横阵拦截宋军,数百艘大小船只可谓樯桅如林,篷帆蔽日,绵延数里,军容强壮,与只有百余艘战舰的宋军相比可以说从兵力和出动舰船数量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这让金水军兵将信心爆棚,他们暗自发展多年,却是低头看路,坐井观天,没有看到大宋水军的变化,竟然妄自尊大自以为将智兵勇,只需全军压上,宋军必会自动退去,望风而逃,不敢接战,却忘了当日被宋军两艘战舰打得哭爹喊娘。
  金军浩浩荡荡的列阵向宋军压了过来,程僖绶站在旗舰上观阵,见敌军虽然势大,但是军旅不整,战线不明,蜂拥而至。他便指挥船队变换阵型,按照计划田洋领前锋舰船率先出击。前锋舰队以五艘大型战舰为首,二十五艘战舰艏艉相接,排成一线以左舷相对迎击敌舰群。金军舰队的战船是按照传统的战术冲向宋军船队,企图撞击并靠拢敌舰,然后手持刀剑的士兵们爬上敌船展开厮杀。
  可宋军舰上的大炮根本不给金军靠近的机会,在敌人距离自己约二百步,弓箭的射程之外时,调低炮口瞄准敌舰吃水线,然后各舰舷炮依次开火。这可不是当初威远和威震号两艘只装备了十几门炮的战舰形成的火力所能比的,他们是蒙,这是碰,他们一个齐射那就是五六百门炮开火,击中敌舰的概率是大大提高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章 完胜

  一阵弹雨飞过后,打头阵的金军十几艘战舰便被击沉,接着宋军各舰炮手迅速装填。而金军这边有数百艘战船,装载着两万多名士兵,包括二十多艘大船,他们自恃舰船众多,士兵数量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虽有损伤但根本不把宋军放在眼里。依靠小船速度快的优势拼命划水接近,以求登上敌舰。
  金水军未被击沉、击毁的战船依然按照传统战术冲向宋军舰队,企图撞击并靠拢敌舰,然后手持兵刃爬上敌人的战船展开厮杀,可宋军根本不给他们靠近的机会。在两轮射击后,宋军战舰开始重新布阵抢占战位,保持纵队队形不变,以大型战舰为首,插入金水军横列的间隙。
  宋朝水军的大型战舰设有三桅,上面挂着根据皇帝建议设计的三角帆和横帆,有足够动力使船速增快,既可以顺风也可以逆风航行。船上有专属的炮甲板和炮舱可以安放侧舷火炮,舰首和舰艉都配有火炮,四面都可以进行攻击,并配有熟练的炮手。中型战舰是帆桨双动力操作灵活,便于穿插行进,适于海上快速突击作战。
  在百步的距离上,宋军战舰上装备的速射炮抢先开始又一轮射击,再次击沉一批敌舰,而敌人的箭矢也纷纷射到到船上,可宋军战船是为了在大洋中航行而造,抗浪性能优良,船体坚固,可以抵抗住小型战船的攻击,弓箭射到船上就跟挠痒痒差不多,炮手和水手各有舱位隐蔽。除非是神射手能从炮窗中射入,否则根本伤不到人。
  金水军此次出战的是中军主力舰队。前军在攻击身弥岛受到重创不轻,战船损失较大。大部被斜卯阿里当做步军使用,用于配合后军夺取海岛,登陆本土,剩下的人也驻泊于海峡担任警戒任务。后军旗舰被击沉,士气大落,损失了几艘大船,但实力尚存,除了封锁身弥岛港口外,还担任着外海警戒任务。就是他们最新发现了宋军舰队的到来。
  这是宋金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水军会战,斜卯阿里不敢怠慢,他在旗舰上望着扬帆破浪快速插过来的宋军编队,急令后军快速上前,前锋掉头,企图以两队船队夹击插入的宋朝舰队,将他们困死在阵中。可金军缺乏大规模编组训练,经验不足的毛病再次暴露,得到命令后。前后两军急忙响应,蜂拥而上,快得快、慢的慢,一下乱了套。根本无法保持阵型。
  而成功插入金军两队之间的宋舰队趁乱开火,这一轮炮击更加猛烈,各舰左右两舷的火炮同时射击。顿时硝烟滚滚,爆炸声震天。金军两艘斗舰同时中招。桅杆被打断,船腹被洞穿。立时瘫痪在海面上,随后被跟进的宋舰命中送进了海底,谁让它们个大目标大呢!
  如雷的战鼓声数里可闻,宋军战舰在敌群中鱼贯而过,第二轮霰弹射出,甲板上的金兵被炸的死伤无数,纷纷往船舱中躲。只两个回合金军舰队便陷入了混乱当中,海面上漂满了落水的士兵,死者已矣,活着的在水中拼命挣扎,一些中弹失去了动力的战船不停的打着转。
  观战的程僖绶见敌军阵形乱象已生,命各舰割裂敌军,彻底冲散他们的队形,缠住金军主力舰队,同时命护航舰队掩护搭载陆战旅的运输船队向椴岛靠近,待金军溃败之时夺取岛屿。田洋接到命令后,以旗语传令前军,令五艘勇字战舰冲击敌中军,伺机打掉敌旗舰;威字号战舰两两编组缠住其它敌舰,择机歼灭!
  金军战船上人数众多的士兵只有弓箭和刀剑,可弓箭的射程和威力怎么能与火炮相比,冷兵器与火炮的对阵中只有挨打的份。尽管如此,金军舰队的战船还是冒着被击沉的危险发起一次次勇猛冲锋。有一些船靠拢了宋军战船,双方接舷后才发现,宋军战船船大舷高,金水军士兵根本爬不上去。而居高临下的宋军水兵在火炮无法开火的情况下,纷纷抄起了机枪、火枪向试图登船的金军射击,依靠这些火器把金军跳帮的士兵打得无法抬头,跌落海中
  斜卯阿里见自己的阵线被宋军冲的七零八落,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状态。他意识到由于宋军船高舰坚利于防守,日军船小不利于攻坚,双方战船一接触,金军立刻处于劣势,急令战船撤回本队,想收拢队伍恢复阵型,但是已无可能,反而引起更大的混乱,有的船得到命令后向中军靠拢,有的被宋军缠住根本无法脱身,更有的不管不顾的想远离宋舰免得被被击沉。
  此时风向突然转为北风,愈吹愈猛,数百艘金军战船被波涛推挤在朝鲜湾椴岛以东一隅之中,挤到一起船队在狭窄的海湾运转困难,前进不得,后退无路,自相碰撞,乱作一团,再难以冲出去迎战。不过也使宋军战船无法回旋,被挤出了战场,可田洋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指挥舰队撤出后向敌军发射燃烧弹,顿时金军刷满桐油的船帆便燃起了大火,燃烧弹破碎后溅落的火油让海面上都燃烧起来。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金军战船上百艘战船先后着起了火,变成了一片火海,烧的金兵纷纷跳海,淹死者是不计其数。斜卯阿里见状知道此战已败,他命令撤退,当先向东南方向逃去,穿过椴岛和身弥岛之间狭窄的海道,躲入了狭窄的海峡。
  金军大队败退,程僖绶令舰队转向椴岛和周边的几个小岛,此时正值海潮上涨,他们以十艘勇字号舰靠近海岸,以舰炮对着岛上就是一阵绵密的炮击。宋军一个炮兵旅装备火炮不过百门,可一艘大型军舰上的火炮就近百门,火力就等于一个炮兵旅。陆战旅随后转乘小船登岸,岛上一片静悄悄,驻岛的金军士兵已经死的七七八八,活着的也是目光呆滞,浑身战栗,他们已经被吓傻了。
  战斗在一个早晨便结束了,战斗的结果不言而喻,宋军以少胜多打败了金军舰队,而且自己几乎没有损失。金军舰队的失败是因为战船性能落后,作战武器落后,从此的海战将不再是两船互相撞击,发射弓箭,投掷标枪,石块,接舷短兵相接搏斗,而是远距离的火炮轰击,还要看谁的火炮威力大,射程远,这也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经此一战,金军水军被打的魂飞魄散,实力大损,而更严重的是他们宋军截断了退回鸭渌江的海道,只能龟缩在狭窄的海峡中,要想回去只能绕行整个朝鲜半岛,或是弃舟登岸,把水军变成陆军走回去了。
  反观宋军登陆椴岛等岛屿后,便可控制这一带的海面,取得了立足点,对守在身弥岛港外的金水军后军呈包围之势。赤盏晖听闻中军大败,周围岛屿被夺回,想着凭着自己的几艘小船也无力与宋水军争夺港口,干脆趁着宋军还找上门来,他趁着黑夜领着舰队也溜了,取道岛西与主力会合,身弥岛之围顿解。
  次日,程僖绶的旗舰开进港口与守军会合,各舰轮番进港补充给养和弹药。身弥岛上储存着足够万人食用一个月的粮食,并囤积着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备征战,这正是赵柽设立此基地的原因之一,一旦战事爆发,援军即便空手而来,也能迅速被武装起来,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时间准备物资(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一章 望眼欲穿

  西京被围接近一个月了,因为事起仓猝城中并没有充足的物资准备,又有大量从各地逃来的官兵百姓涌入城中加上金富轼带来的军士和召集的义勇,导致西京,一时间人口暴增,物资供应不免陷入紧张,以致守城的士兵军粮都发生短缺,而那些流民更是终日难得一餐。
  坐镇西京的金富轼此刻也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因为宋朝那么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众臣担心他守不住西京,朝中求和之声再起,让国主前往江华岛避难,遣使与金国和议,答应他们提出的条件。王楷在劝说中态度也变得暧昧起来,自己虽然没有离开开京,但将妃子、太子们转送的西华岛暂住,同时派人和兀术接触。
  金富轼知道如果西京不守,开京必失,高丽又会重新沦为金的属国,继续被其压榨,而现在金军围城日久,且不知何时才能解围。他十分明白现在城中看似缺粮,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其实那些地方豪强家中都囤积着大量的粮食,想趁国难之机待价而沽,发国难财,因此造成粮食短缺。
  金富轼曾考虑让西京的贵族豪强们献粮保证军饷供应,赈济灾民,但是却被他们联合起来拒绝了,前边说过西京作为高丽的陪都,其政治建制与京城几乎无异,地方上拥有很大的权力。每当京城贵族气焰高涨之际,高丽王室总是试图将重心转移到西京平壤、以消弭其政治的影响。
  正是由于陪都制度的建制,平壤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常常与京城贵族针锋相对,金富轼作为京城势力的代表人物当然是他们潜在的敌人。他空降至此虽有圣旨。可西京的豪强贵族们并不买账,而是与他对着干。金富轼有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却被这些政治对手搞得焦头烂额,徒叹奈何!
  西京中的另一股势力就是他金富轼的死敌。欲杀之而后快,别说见死不救,他们还想落井下石借此机会将他除掉,而这些人就是慈悲为怀,口中常念‘阿弥陀佛’的僧人们。可这些出家无家,本应是化外之人的特殊群体怎么就有能左右一个国家的实力呢?说起来这和高丽的王室皇朝开国之主王建有着莫大的关系。
  传说,曾有有一位高僧道诜对王建的父亲透露:王氏宅邸是风水宝地,将来必出圣人。这位和尚进一步建议,将来如果生育男孩。应该将他命名为“建”。王建的父亲对此深信不疑、一一照办,从此家运兴旺。附会之说不足采信,不过由此可知,王建有崇信佛教的家庭传统。
  当王建君临一方之后,这种对神佛的敬畏之心不再只是个人信仰,他为祈求王氏宗庙社稷的安泰,任用僧侣为国师、积极支持各种佛教活动。在官方的大力支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