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7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顽劣聪慧的小皇子已经成为了统驭万里江山,亿万子民的天下之主,创立不世之功的明君
  八月二十二日,这已经是放扑的最后一日,人们都在抓住机会试试运气,在京师最为繁华的马行街上突然出现了一伙人,一群小厮打扮的人大呼小叫的簇拥着一个中年员外,他们手里拎着大包小包,怀中也揣的满满的,几根长杆上高挑着迎来的利物,显然是运气十分的好。
  “这他娘的什么情况,难道今年京师流行找帮爷爷辈的人当小厮?”看着那伙兴高采烈的人,人们不免侧目充满疑惑地相询(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不能想当然

  热热闹闹的庆典结束了,而余波未平,大宋的反金情绪在蔓延,许多人上书要求北伐讨还血债。而这正是赵柽所需要的,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惨状已在新一代人的记忆中变得十分模糊,逐渐淡忘,仿佛已是离自己十分遥远的事情。‘旧事重提’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毋忘国耻,记住女真人曾经给大宋带来的灾难,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造势,提供舆论上的支持。
  而喧嚣过后,军事行动也从准备阶段进入实施阶段,赵柽召集众将和相关部门制定作战计划。而特战旅和部署在前沿的各军斥候也在军情司的统一调派下展开秘密侦察,对金国各段防线和城池进行详细的调查,搞清敌人兵力的驻防及武器配置情况,为作战计划的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
  “我以为应采用多路进攻的方式合击,我们大宋已经占据了金国四周的要地,我军兵力充足,可自大定府、燕京府和高丽及海上同时发起进攻,最终会兵于会宁城下,对敌发起最后一击!”枢密院中将星云集商讨北伐作战方案,枢密使赵勇发言道。
  “勇哥儿,多路进攻会导致兵力分散,进攻乏力,很容易打成持久战,一旦一路受阻就会对战事造成影响,这与我们制定的速战速决的原则不符!”副都虞侯赵廉提出了反对意见。
  “廉哥儿,金军现在四处设防导致兵力薄弱,只要我们一路突破便会引起金军整条外围防线的崩溃,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即设界壕防线退守城池。便会给其它各路军提供战机,得以深入!”赵勇解释道。依然坚持多路进攻。
  “若是集中兵力自一路攻击,两翼也需要大批兵力掩护。否则一旦进攻速度过快就要陷入重围的危险;可若是拉开战线一字平推,那必定要一路攻城拔寨,遇有坚城久攻不下就不得不全线停止进攻,导致进军速度缓慢给敌军构建第二道防线调兵遣将留下时间!”赵礼听着两人的争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家不要忘了,多路进攻必然需要进行多路补给,这将给后勤带来极大的压力,随着战线的拉长和深入,补给将更加困难。一线平推则可以缓解补给的压力。还能有效的阻止敌军的袭扰!”赵智插言道,提醒他们打仗不能光图打得痛快,也要考虑他们的困难。
  “嗯,战斗开始的初时,我们背靠国内可以不考虑补给的问题,深入敌境后,粮草可以靠缴获补充,但武器弹药却要靠长途运输,若是被切断则会影响战斗的进程。这个问题不能不重视!”赵勇立刻意识自己的方案存在缺陷,点点头说道。
  “我们在战斗开始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春季,那时草木发芽,可以解决马草的问题。减少后勤供应的压力!”赵耻想了想说道。
  “耻哥儿,你想过没有,马草问题是解决了。但是辽东、辽西河流纵横,春季一到冰河解冻。我们如何快速机动。而敌军只要控制了渡口,拆毁桥梁就能有效的迟滞我们的进攻。这得不偿失!”赵勇曾领兵进入过辽东,深知河流对军队进攻造成的阻碍,而当年兀术也是利用冰河逃出生天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顾此失彼,难啊、难啊!”赵耻使劲搔了两下头皮沮丧地说道,过去每逢大战往往都是皇帝制定作战计划,也没见他这么愁过。
  “我们制定作战计划虽然要从多方面考虑,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赵仁一直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听他们争论,见冷了场才说道。
  “当然是达到作战目标!”赵廉毫不犹豫地说道。
  “好,那我们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什么?”赵仁又问道。
  “我们此次北伐的目的是歼灭金军主力,攻陷会宁俘获敌酋,占领其全境!”赵勇马上答道,这是皇帝早就确定的。
  “嗯,那我们的作战行动就要围绕着这三个目标来完成,而这三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先与敌重创才能兵临会宁,敌酋就范才能顺利占领金国。因此我们的作战行动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战便定胜负,而是要逐步展开。那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能歼灭金军主力于外围,让他们无法回援会宁,为下一步作战打下基础!”赵仁言道,他不愧是皇帝从小培养起来的全才,而在枢密院和尚书省的任职经历,让其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和理性,做事有条不紊。
  “仁哥儿说得有理,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歼灭金军的大部力量,削弱其防守会宁的兵力。”赵勇首先点头称是道,“但要是达成这个目标不容易,金军现在重建左右元帅府,将大部兵力布置在西、南两个方向防御,以阻挡我们的进攻。可我们只要打破其一处,他们便可迅速收缩防线放弃已经失去了作用的界壕,建立二道防线全力防守都城。”
  “嗯,要想将金军主力歼灭于都城外围,就必须截断他们退回会宁的道路,将其分割开来,逐个歼灭,然后再全力进攻会宁!”高宠提出自己的见解道。
  “那我们可以采用两路进攻的方式,互为犄角。先击溃敌一路快速突进至会宁城,而另一路则由初时的佯攻转为主攻,而此路敌军因为后路被断,都城被围,必兵无战心,或是竭力回军救援都城,那我们可以借势发动总攻,在追击中歼敌!”赵礼言道。
  “礼哥儿,后一路敌军如果回援京师,肯定会留军断后,利用坚城、河流层层阻击,如果不能将其主力歼灭,敌人则会利用回援兵马和防御都城之兵里应外合夹击我军围城部队,而另一路在敌阻击下又难以快速增援,一旦兵败则全线崩溃!”赵勇想了想说道,还是认为不妥。
  “哼,既然我们能直扑会宁府城,何不就势将其攻下,然后两路夹击回防的敌军!”赵耻见大家争执不下,有些急躁地言道。
  “会宁府乃是金国都城,设防严密,恐怕短时间内无法攻下来,待他们四方勤王之军赶到,便成了一锅夹生饭,到时恐怕会噎死!”赵勇也不客气地说道。
  “唉,真是麻烦,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问题,也不知当年陛下是如何谋划的,每一仗都是算无遗策!”赵孝一时间也插不上话,而策划又非其所长,不禁感叹道。
  “当年陛下每逢大战之前,也是常常彻夜思考,难以入眠,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出了问题又如何补救,直到想通了,想透了,才会下定决心一战,所以咱们有争论也是正常,总比打起来的时候出现问题却无计可施要好的多!”赵仁看大家都有些急躁,安慰众人道
  大家在赵仁的劝慰下重新坐下再次商讨,经过多日的增补修改终于拟定出一份北伐金国的草案,递到皇帝的案头,征求他的意见。
  “赵勇,你们将战斗发起的日子定在四月是如何考虑的?”赵柽仔细研看了作战方案后,将众人召集到设置在艮园的指挥部中就有关疑问相询。
  “陛下,属下是从两方面考虑,四月正是春草发芽之时,我们此时发起进攻可以就地放牧,减轻后勤供应的压力;再者我们的士兵多来自中原不耐辽东苦寒,此时天气转暖,可以减少疫病,利于作战!”赵勇答道。
  “嗯,有些道理。你们准备是欲以西、南两路同时发起进攻?”赵柽又问道。
  “是的,陛下!两路同时发起攻击,让金军无法相互支援,可各个予以击破!”赵勇恭敬地回答道,可心中纳闷这些问题写的明明白白,皇帝为何还要再问。
  “嗯,你们两路进攻是想牵制金军左右两帅府的敌人,然后西路在突破边境后直扑会宁府,然后围城打援等待南路军前来会合,再发起总攻!”赵柽点点头再次向赵勇求证。
  “是的,金军左帅府得知我们西路军达到会宁府的时候,必然惊慌失措,急忙退军回援,我们可趁机掩杀于追击途中歼敌!陛下这有什么不妥吗?”赵勇被皇帝问得有些心虚,不安地说道。
  “你们看,金军西部边境的泰州距会宁府不到七百里,途中仅有长春州一座大城,难道金军是傻子不会料到我们在此处发起攻击,能轻易让你们一路跑到会宁府下耀武扬威?”赵柽笑笑说道。
  “好,就算你们轻易突破界壕进入金国腹地直逼会宁府了。可南边只有一条大路可达会宁府,而途中大小城池十余座,更有锦州府、辽阳府、通州、黄龙府数座坚城,我若是兀术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么多城池不守,而令他们回援会宁,他只要将我们南部一路堵住,便只需坚守城池从容调兵切断我们的补给线,然后再围歼西路之疲军。”赵柽脸色一变说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变

  “赵勇,你将进攻的开始时间定于四月,如果无法按预订时间发起进攻,提前或是滞后,可大军已经集结到位,你是强行发动进攻,还是取消取消计划啊?”赵柽又对枢密院的计划提出质疑。
  “陛下,属下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赵勇老实的承认道。
  “再有,你们在西路军到达会宁府后是打算采用围城打援之计,若是敌援军抢先到达,或是游离于战场之外不肯入毂,你有如何应对,难道无限期的等下去吗?”赵柽的话音高了起来。
  “陛下,根据过去的经验,帝国都城被围往往会迅速调兵解围,应该能够实现预定计划!”赵仁看到赵勇被陛下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赶紧为他解围道。
  “应该?!应该的事情多了,但你不是兀术,也不是完颜亶,又如何料定他们必定会调军解围,也许他们会凭城据守牵制西路军,也许就不相信你能攻破城池呢,战场变化无常,岂会又那么多的想当然。”赵柽也没给赵仁面子,连他一块卷入其中训斥道“而你作为百官之首,更应从战略着眼,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以求面面俱到,稳妥为上。”
  “陛下,属下等欠虑了!”赵仁也无法回答皇帝的反问,他也曾上过战场,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一场仗往往是不到最后是难以分出胜负的,谁也难料会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
  “经验是好东西,但是把过去的东西都奉为经典,不加改动的照搬。墨守陈规不懂得创新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赵柽看着两人说道,应该承认。他们制定的作战计划废了不少力气,参考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也清楚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最先想到的通常是已有经验、既定方案、成功或是失败的例证。
  但仅仅依据这些因素得出结论可能是省时省力,却往往不是最佳。经验提供的思维材料不论是如何宝贵,对未来的指导作用都是有限的。问题不会简单的重复,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这就是为什么刻板地依据历史经验制定的战略计划,往往难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陛下,我们曾利用这些经验打败了党项人、契丹人,也曾数败女真人。北伐是国之大事,还是应该稳妥为上。”赵仁被皇帝抢白了几句,想想说道。
  “呵呵,你的意思是我们今天的辉煌来之不易,还是保守些好,不要因为擅自改变而毁了朕一世英名?”赵柽笑笑道,见赵勇和赵仁两人齐齐点了下头接着道,“可秦、汉、唐,以及我们大宋都曾在开国之初取得过辉煌。可为啥短的不过两世,长的不过百年便辉煌不再了呢?”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摊子,不乱曾经多么辉煌,单单靠守时守不住的。所以不仅需要保存。更需要创新。不能是只求稳,更需要求变。这才是战略思维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恪守祖宗家法是无法保证一个国家永远昌盛的。而一味套用过去胜利的经验也是无法保证每次战斗都会取得胜利的。”赵柽不等两人回答,自问自答道。
  作为前世人赵柽比现代人知道更多的恪守旧制而在战争中失利的例子。其中一个他至今记得。在十九世纪,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兵败如山倒。在拿破仑的俘虏中有一个不起眼的下级军官——后来享誉世界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他对此作出了精辟的总结:普鲁士军队的失败,它不只是一个风格过时的例子,而且是墨守陈规的极端缺乏想象力的例子。
  克劳塞维茨把普军的失败归于中高层军官很少认识到战争的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