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万吨、青霉素200万支、水泥300万吨、工业三酸20万吨,发电3亿多度;而军工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全年一共生产子弹3亿发、枪榴弹20多万发、手榴弹100多万枚、地雷100多万个、步枪6万多支、冲锋枪10万多支、迫击炮1800多门、轻机枪2000多挺、炮弹近15万发。。。。。。
军工方面不光是产量大幅提高,大量的新式武器也相继研发成功,给抗战之中的将士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杀敌利器。其中首先完成的自然是40mm反坦克火箭筒,这种被胡卫东命名为“长缨1型40mm火箭筒”的反坦克利器在设计上参照了历史上后世经典的69Ⅲ型火箭筒,作战效能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其180mm65°的惊人穿甲深度足以轻松摧毁二战时期的任何一种坦克,即使是历史上后来纳粹德国号称坚不可摧的虎王式重型坦克也不例外。
如此巨大的威力拿来对付rì本的薄皮坦克怎么看都有些牛刀杀鸡的感觉,为此不少技术人员认为其过高的xìng能要求无谓地增加了生产成本,但胡卫东却指出“主席教导我们。世界是运动的、发展的,我们在进步,鬼子的坦克难道就不会进步了吗?如果只满足于可以摧毁rì军现役的坦克,等他们的新型坦克装备部队之后我们再研究更新型的火箭筒,在其间的空白期我们前线的指战员得要白白牺牲多少人?何况这么个小东西,再贵又能贵到哪儿去?飞机坦克什么的多考虑一点成本问题,倒还说得过去。。。。。。”
胡卫东的这番讲话打消了技术人员的顾虑。“超前研究”思想也因此深入人心,但此时或许只有太祖明白,这种无比犀利的单兵反坦克利器设计出来根本就不是为了对付rì本人。它真正的假想敌其实是北方的那位老大哥。。。。。。
也正因为胡卫东清楚在抗战中用不太到“长缨1型40mm火箭筒”的强大破甲能力,所以对其配套的软杀伤火箭弹也十分重视,其中最先研制成功的是杀伤榴弹、更准确地说。是钢珠杀伤弹,该弹借鉴了部分反步兵跳雷的设计思想,火箭弹着地后通过反抛装置跳到1米多高以后在空中爆炸,其密集杀伤半径达20m,威力相当于122毫米加农榴弹炮,shè程可达1500m,在野战中威力巨大。而其后研制成功的云爆火箭弹则是对付永固工事的大杀器,同时还可以兼作燃烧弹之用。这两种火箭弹研制成功后,之前历次战斗缴获到的不少九二式步兵炮就彻底成了鸡肋(直瞄炮击的效果不如火箭筒,而远程炮击又不如迫击炮。。。。。。)。不久就被胡卫东全部送给了八路军(由于火箭筒生产速度很快,没过一年八路军也全部装备上了,于是步兵炮又全部丢给了“rì纵”。。。。。。),又是一笔顺手人情。。。。。。
其实,一开始胡卫东曾经想过开发类似纳粹德国的“铁拳”和后世中国PF89系列单兵火箭筒那样的一次xìng使用的便携式反坦克火箭发shè系统。论火力密度肯定比占用编制的RPG系列火箭筒大得多,好在他很快就发现这种设计思想完全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军情而果断放弃。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次xìng单兵火箭筒原则上是要人手一支的,而打中高速移动的坦克并非易事,实战之前每个士兵怎么也得试shè几发吧?考虑到二战后期中**队数量超过一千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采用一次xìng单兵火箭筒。那得生产多少支才够?
胡卫东心里很清楚,即使边区工业化再顺利,也决计没有能力生产出那么多的一次xìng单兵火箭筒来,而历史上纳粹德国采用“铁拳”则是因为两点,首先德国的人口与军队规模相对于它的工业实力来说,是偏少的,其次德军官兵的文化素质普遍很高,使得他们普遍可以较快地掌握这种新武器,从而大大减少了训练消耗量。这些都是如今的中国和中**队并不具备的条件,因此胡卫东只得选择了占用编制的RPG系列火箭筒,这样每个步兵班只需要配备一个专门的火箭筒手就行了,火箭筒的需要量自然大大降低,而且专门的火箭筒手shè击jīng度肯定也比只是简单培训过的普通步兵高得多,这就又进一步节约了弹药,从而大幅度减轻了军工生产的压力。。。。。。
而影响更大的,则是107mm12管火箭炮的研制成功,除了在游击战与特种战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世界上的第一种火箭炮,它在大兵团作战中也完全可以打鬼子一个出其不意,为此胡卫东特别提高了保密等级,打算等数量攒够给鬼子一个惊喜。而shè程更远、威力更大的122mm40管车载火箭炮也在胡卫东归国后立即开始研制。。。。。。
此外,在胡卫东访苏期间,105mm轻榴弹炮(这是官方名称,但战士们还是习惯于叫它“105山炮”,以后也都用此称呼。)122mm加农榴弹炮、25mm高shè机关炮、37mm口径的高shè炮航炮与坦克炮等一大批超越时代的先进装备陆续研制成功,加上雷达、无线电近炸引信等辅助设备的持续改进和边区工业与军工产能的急速扩张,1938年注定要成为人民军工历史上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不过,要说胡卫东最重视的,还是后世被称为“亚核武器”的云爆弹,光是其低廉的价格与巨大的威力就已经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而它爆燃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与负氧窒息效应对于躲在要塞工事内的敌人更是有着任何一种其他常规武器所无法比拟的奇效,将来中**队迟早都要反攻东北的,如果没有这种大杀器,rì本关东军经营多年修筑起来的那么多坚固要塞还真是不好对付,大口径重炮和重型高爆航弹或许有效,但成本可比云爆弹高了不知多少倍。。。。。。(未完待续。。)
s
第二百一十六章 核裂变的发现
获得飞跃xìng发展的不仅仅是军工部门,苏区的民用工业、农业和交通也都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不但基干工业体系rì渐完整、产能也飞速增加,对河南这个水旱灾害高发省份来说至关重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更是一rì千里,照目前的进度来看,产粮区从39年开始就可以实现100%的耕地可灌溉,彻底告别收成好坏全看老天眼sè的历史,再加上边区化肥产能的飞速增加,中原边区的干部群众对于继续保持解放区最大粮仓的地位有着十足的信心。不过胡卫东却是心里有数,xīn jiāng地广人稀,建设兵团又通过普及老祖宗传下来的“土滴灌”(胡卫东访苏结束后归国途经迪化的时候,向王震提出了这个建议。),大大缓解了xīn jiāng水资源缺乏的弱项,令可耕荒地面积扩大了一倍还多。再加上潜力更大的东北地区迟早也要收复,河南与之相比,本省的人口太多,头号“粮仓”的地位迟早是保不住的。。。。。。
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就更是rì新月异,虽然由于钢材缺口较大,胡卫东被迫暂时放弃了大部分铁路的修建计划,但还是想法设法挤出人力和物资将洛阳——新安、洛阳——南阳这两条短程铁路先建了起来。而公路建设就更是迅速,在边区zhèng fǔ“想致富、先修路。”的宣传下,1938年中原边区就已经实现了村村通路和县级公路黑sè化。这对边区工农业的发展自然是大有裨益。。。。。。
在此期间,中原边区的科技人员也没有辜负胡卫东的希望,取得了一批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其中地质、医药与机电这三大领域成果最为丰硕。地质的成果光看苏援项目就能明白,要不是已经找到了那些大矿,也不会有相应的苏援项目了。而医药方面,首先是实现了所有维生素、激素类药物、常用医疗器械的100%国产和医用酒jīng、生理盐水等医用材料的大批量生产。然后是青霉素菌株的继续优选与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但意义更大的,则是1938年中黄鸣龙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在实验室合成出了第一种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并开始按照规程进行动物实验。这类化学合成抗生素的提前问世,严重干扰了西方医药学界的判断,令他们误以为生物类抗菌药物固然很有价值。但化学药物始终都是王道,以致于多走了不下十年的弯路,而中国的抗菌药研究则借此机会稳固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话说当初青霉素出来的时候胡卫东为了赚钱救急,让其不经过动物实验直接用到临床上,确实节省了大把的时间,可是如果这样乱来形成了传统,对于rì后新中国的药学发展将留下很大的隐患。因此胡卫东明知那些药物的大致特点禁忌,却还是让黄鸣龙按照正规严谨的新药试验流程走一遍,以尽量消除当初青霉素直接上临床和行政权力直接干预科学研究而留下的“遗毒”。。。。。。
不过要说成果最大的,其实还是机电方面的研究。包括发电机、电动机、输变电线路、无线电乃至电子技术,其中晶体管的研制成功使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为可能(晶体管计算机的耗电量比电子管计算机小得多,中原边区能够吃得消。),具有远超其本身的巨大价值。
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中国的机电工业赫然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固然得感谢特斯拉这个老妖怪的指导与胡卫东这个穿越者指明的正确方向,但以程明升、支秉彝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年轻机电专家的迅速成长更是必不可少,而在特斯拉来华后逐渐变得谦虚谨慎的老牌科学家束星北,也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作出了远比他此前的成果加起来都要大得多的杰出贡献。。。。。。
另外,令胡卫东意外和惊喜的是,吴健雄竟然在没有他提示的情况下抢在哈恩和迈特纳之前发现并确认了铀235的自分裂现象。随后已经发现铀235的原子弹在慢中子的轰击下会分裂的钱三强又由此生出了“链式反应”的设想,并很快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但这个时候两人之间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因为他们二人都意识到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用来制造一种威力难以想象的可怕炸弹,吴健雄不想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用于战争,因此打算暂不公开这个成果,而钱三强虽然同样主张暂不公开,但想法却与吴健雄大不相同,他只是担心包括rì本在内的列强如果知道了这个成果会比中国更早地造出这种可怕的武器,而吴健雄那种“天真的想法”他可是不会有的,“如果真能造出这种武器来,几颗就将鬼子炸回rì本,那才好呢!”
胡卫东回国后,对两人合格的保密意识进行了表扬,但两人的争论却引起了他的深思。本来胡卫东是打算让吴健雄主持核武器的研究的,但现在来看,他似乎是有些想当然了,且不论一个女人就算领导力强也很难服众,人家自己也未必愿意挑这副担子。而钱三强虽然来边区要晚一些,但态度却比吴健雄端正得多,而对于战略xìng科技项目的负责人来说,政治正确是至关重要的,毕竟边区可不比美国,能够单纯靠物质刺激就能令那些哪怕心底里其实很讨厌美国的科学家都乖乖为其干活。而且在了解到自己出国期间两人各自负责的科研小组的成绩后,胡卫东惊喜地发现钱三强虽然年龄还要稍小一些,但是大局观却比吴健雄更好一些,而组织领导能力却丝毫不差,至于科研的能力,那就更不用说了,人家历史上就是主要干这个的,而吴健雄则只是负责一些测试和验证工作,说难听点,其实只是为曼哈顿项目打下手,相比钱三强明显要偏了一些。。。。。。(未完待续。。)
s
第二百一十七章 装甲骑兵师
于是胡卫东最终决定破格提拔此时其实还只是本科生学历(而且原来的专业还不对口)的钱三强出任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并实际上主持各项研究工作,而德高望重的王淦昌则被请出来担任原子能所的所长,这样做也是对钱三强的保护,毕竟胡卫东可清楚得很,科学家里人品不好、妒贤嫉能的家伙也不比其他职业少多少。。。。。。
不过,由于事关重大,即使以胡卫东如今的地位也不能擅专,为此他特地亲自坐飞机以汇报中原边区37年工作为名前往兰州向伟人秘密汇报此事。( )(搜读窝 。souduwo。)太祖听说了原子能的事情之后,立即予以了高度重视,不但批准了胡卫东的全部安排,而且决定让地质(虽然买来的铀矿数量不少,但如果自己国内没有足够的铀矿储量作为保证,核武器的数量就是敌人可以预测的,威慑力必然大打折扣。)等一切有关的部门都向这个项目倾斜,以尽可能地加快研究进度。
为了保密和安全,无论是太祖还是胡卫东都认为原子能研究所应该设在较为偏僻的西北某地,而不应放在人多眼杂的洛阳等大城市。*虽然这样一来胡卫东两头难以兼顾(这么重大的项目不可能上面没有领导干部坐镇,而在赤sè党高层再没有必胡卫东更合适的人选了,钱三强只是技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