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字登基,大唐跟突利联姻还是第一次,婚礼场面一定隆重!你们要认真负责!”李世民命令道。
    “诺”房玄龄、李孝恭和李道宗三人领命退下。
    李恪的封赏算是告一段落,现在就是行军大总管李靖的封赏。
    可是,大家等了半天也没见王德再继续宣旨,众人正在疑惑的时候,李世民又开口说道,“自大唐开国,很多当初跟随朕南征北战的将领,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爵位的封赏,朕登基的时候国家不稳,外有突厥虎视眈眈,内有百姓穷困潦倒。所以,朕一直没有机会给你们封赏,而如今大唐打败了强敌突厥,百姓生活也过了好了很多,也该是对你们进行封赏的时候。”李世民话说道这里,对一旁的长孙无忌道,“辅机,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魏征还有萧爱情三人去办!”
    “诺”长孙无忌、魏征和萧禹出列道。
    而李世民的这道诏令就解释了暂时不封赏李靖军功的原因。
    今天,太极殿朝会主要的对立功将士的褒奖和封赏,既然封赏结束,李世民便散朝,众臣陆续离开了太极殿
    兄弟姐妹们,什么都不说,你们就红票支持!

第四百一十一章 还有后手
    李恪是最后一个离开太极殿的,他缓缓的走下太极殿的台阶,心中还是存在疑惑…李世民给自己这么大的权利,即便自己没有能力统帅全部北府的大军,就幽州、同州、并州和代州还有营州等兵马,那也有二十多万之众,二十多万边防军,这是何其强大的兵力,难道李世民就不觉得李恪会是今后李承乾皇位的最大威胁吗?既然他的皇位都是通过兄弟萧蔷才能得到,那他就不怕自己也会这么做吗?
    不过李恪随即想了玄武门政变的整个经过,心里倒是觉得自己的多虑了,就玄武门政变的经过说李世民当时取得胜利,那是一种巧合,是借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趁机在玄武门斩杀自己的机会,要他真和李建成拉开架势夺取太子之位,那估计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的话太过明显,李渊也不会答应。
    而假设李建成要真登了帝位,那李世民即便权利再强大,他也没有机会了,毕竟,他要是再跟李建成争皇位,那就是谋反,那个时候性质就不一样了,他肯定会得不到百姓和士族的支持。
    所以,经过李恪这么一分析,觉得自己是多虑了,只要李世民在位一天,自己敢跟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叫板吗?肯定不会,要真叫板了,那就是找死,而李世民要合理的安排李承乾登基,李承乾就是大唐的皇帝,那自己自然也不敢公然造反失去民心。
    想到这里,李恪突然觉得,当初他怀疑玄武门政变可能另有其因,现在再想想,还真觉得是这样,依照玄武门政变之前的情况,李建成再一无是处但也有不少人支持他,即便李世民一家独大,李建成还是有不少权利,就东宫六率也是一支强兵。但他怎么就想到要诛杀李世民这样的愚蠢的策略呢?而这样机密的计划怎么会泄露出去让李世民得知呢?
    所以,李恪肯定这其中肯定有秘辛!
    “殿下,皇让你到御房回话!”
    李恪信步走在太极殿到千秋殿的御道,心里一直在思考关于玄武门政变的真正原因,就听见耳边传来王德的声音。
    “父皇找本王?”李恪止步对眼前的王德问道。
    “对,除了皇还有北平郡王!”王德适时的给了李恪一点提示。
    “恩,那就有劳了王公公了!”李恪对王德客气的说道,听到说有突利,李恪就清楚李世民找自己肯定是为了跟阿史那云的婚事。
    收回自己是思绪,李恪跟随王德来到了甘泉宫的御房。
    给李世民行完跪礼,又对突利拱手施礼。
    礼毕,就听见李世民道,“你对自己婚事可有什么安排吗?”
    皇家婚礼一般都有礼部和宗正寺办理,所以,李世民在这里私下询问李恪,其实是想问李恪还有什么要求没有,这是对他宠爱的另一种体现。
    “儿臣敬遵父皇安排,没有任何建议!”李恪恭敬的说道。
    “恩——前段时间,朕跟李靖详谈漠北跟突厥的一战时他建议朕开始精兵简政,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专门用来四方征战和守卫大唐,全国各地除了边关重镇之外其他地方丢少量兵马就行,这样建议你怎么看?”李世民想李恪询问道。
    李恪自然知道李靖的这个建议,这个建议正是自己在漠北的时候建议李靖的,是将府兵制度改革到职业军对的计划,当时李靖就说回长安的时候要跟李世民谏言,没想到他的办事效率会这么高,这么就给了李世民建议。李恪心里清楚,李靖跟李世民谏言的时候可能提到了自己,李世民才会询问自己。
    “父皇,儿臣觉得李将军的建议甚好!”李恪简单的回答道。
    “那你觉得谁总合适统帅和组建这支兵马呢?”李世民继续询问道。
    当李世民这句话开口的时候,李恪顿时清楚了自己心里的疑惑。李世民为什么大胆的将北方的全部兵马大权交给自己,他要实行精兵简政的话,北方四道很多州县的兵马都会要裁撤,这样一来自己手里的军队数量也不会很多。而且,今天李世民向自己询问这支兵马统帅的人选问题,意思很明显,就是阻止自己插手这件事情,这样的话这支兵马的统帅肯定不是自己,只要朝廷有了这样的一支精兵,那自己还能够敢拥兵自重吗?
    果然,李世民不愧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啊!他看似简单的任命,其实都留有后手。
    李恪解除了自己心里的疑惑,对李世民道,“儿臣觉得李将军最为合适!”
    大唐现在军方除了李靖、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绩之外,还真没有再合适的人!侯君集也可以,不过李恪想到历史侯君集的不安分,他生怕现在举荐侯君集,倒时候侯君集真要造反的话,李世民可能会将原因怪罪到自己身。不过李孝恭和李道宗李恪也不敢提,李孝恭和李道宗两员大唐名将现在一个出任宗正寺卿,另一个出任礼部尚,这就足以说明李世民心思,至于李绩现在已经跟自己成了敌人,李恪自然不会大公无私的建议他担任这个职务,倒时候恐怕遭殃的可能就是自己了。所以,李恪才会提议李靖,即便李靖现在年事已高,即便李靖现在已经决定致仕。
    “恩”李世民见李恪举荐了李靖,他只是微微点头,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一旁的突利摸不清李世民和李恪之间到底在说什么,不敢开口说话。
    “那你就下去!等到婚礼完成再回并州,这段时间你要安分一点!”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诺,儿臣告退!”李恪道,他现在心里震惊不已,他不知道李世民话中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警告自己,但是又在警告自己什么呢?
    所以,退出御房,李恪匆匆来到千秋殿,给杨妃请安之后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直接回府,他觉得李世民最后说的这一句话不会无的放矢,肯定有原因,他想搞清楚李世民这是在警告自己什么。
    还有,李恪觉得有一个历史问题他必须搞清楚,那可是关系他的将来,那就是玄武门政变的真正原因。

第四百一十二章 岑文本的策略
    李恪回到府中,就将朱童召集到房,他跟朱童询问关于在长安城这段时间鹰卫情报系统的活动迹象,朱童给李恪做了详细的汇报,除了监视辩机和长孙无忌之外,鹰卫情报系统没有做什么,甚至连李泰的魏王府都现在都已经不在是鹰卫情报系统的侦查范围了!
    那究竟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呢?李恪心里疑惑道,为什么李世民会走最后说那么一句话呢?
    不过,就在李恪陷入沉思的时候朱童汇报道,“殿下,七杀今晚可能就会到长安!”
    “恩!”李恪被朱童的这句话点醒,他猜测李世民告诫自己安分一点,可能跟七杀在扬州是活动有关系。毕竟,根据七杀的汇报,他们已经发现了宝藏的位置,而既然七杀能够发现宝藏的位置,那李世民的暗卫“唐”怎么就不会发现七杀组织呢?
    所以,李恪肯定李世民告诫自己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他不要插手宝藏这件事情!
    不过,李世民越是重视扬州的隋炀帝宝藏,李恪心里就越惊讶,到底宝藏里藏有什么呢?为什么会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这么重视呢?但联想到大唐在最为困难的时刻李世民都没有动用扬州宝藏的钱财,这就说明里面藏的不光的金银这么简单,可能还有一个令很多忌惮的秘密。
    “本王知道了,你下去!”李恪想通了问题的关键,看朱童还在房,就对他吩咐道。
    “诺”朱童离开了房。
    朱童离开,李恪百无聊赖之际便翻看李靖送给自己的他著写的《卫公兵法辑本》,李靖的这本兵不但延续了孙子兵法十三篇框架,而且里面有很多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对战争的思考,确实是一部军事方面的大作,李恪在房中一看就看了一个下午。
    傍晚时分,杨恩来请李恪去用膳,李恪回到前厅用完晚膳,刚回到房,就听见杨恩汇报说岑文本来了汉王府,现在正在前厅,李恪让杨恩将岑文本请到房,岑文本来到房,跟李恪施礼。
    “老师不用多礼!请坐!”李恪现在已经是北境之王,身份显贵,地位尊崇,但对岑文本还是执弟子之礼。
    岑文本见李恪精神不错,没有像当时听到自己没有圣旨不能回长安是的沮丧之情,他的心里安慰了不少,他突然松了一口气说道,“看到殿下现在的样子,文本就没有什么担心的了!”
    “多谢老师关心,本王没事,只是不知道今后本王该如何行事?”李恪想岑文本问道。他清楚岑文本在这个时候找自己,他肯定已经想出了关于应对自己因为封赏而断送了入主东宫资格之后的对策。
    果然,见李恪这么问,岑文本酝酿了一下情绪,对李恪郑重其事的施礼道,“殿下,你还相信微臣吗?”
    “老师,你这是做什么?本王什么时候都相信你!”李恪看到岑文本的举动,立即前扶起岑文本。
    “那好,既然殿下相信微臣,请殿下放心,微臣一定会竭尽全力促使殿下入主东宫!”岑文本很严肃的说道。
    李恪听到这里,心里一惊,他突然想到了岑文本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策略到底是什么了!在岑文本看来李恪现在已经失去了入住东宫的机会,那剩下的两个有利的竞争者只有李承乾和李泰,只要两李承乾和李泰两败俱伤,李恪岂不就能顺利的入主东宫了吗?
    确实,岑文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这条策略,可见他的智谋不简单。只是即便如此,岑文本还是忘了一个人,那就是晋王李治,等到李承乾和李泰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李治就会趁势崛起。
    所以,李恪觉得岑文本的策略不错,但也不够完美!但是,现在自己有了先见之明,知道了李治这个异数存在,只要岑文本让李承乾和李泰两败俱伤,那李恪觉得自己就有能力搬到李治。
    所以,他对岑文本的策略还是相当的支持!
    “老师,恪心里清楚你是怎么想的,让他到李泰身边忍辱负重,本王于心不忍啊!”李恪真情流露,对于自己这样一生都致力于让自己入主东宫的老师,李恪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岑文本一惊,他没有想到李恪会这么快就想到自己的策略,不过他心里也高兴李恪的聪明才智,就见他认真的说道,“殿下,当年微臣受老师和娘娘的知遇之恩才有今天的成就,老师健在的时候就想让殿下入主东宫,可是事不如愿,让太子先一步入主了东宫。这让老师以为视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所以,老师在临终前就叮嘱微臣,让微臣继承他的愿望,务必让殿下入主东宫,微臣自当竭尽全力。再者,殿下和胸怀让微臣钦佩,值得微臣这么做。”
    岑文本口中的老师自然是封德彝,封德彝已经在去年去世!李恪远在并州,自然没有赶封德彝的丧礼,不清楚封德彝临终之前对岑文本说了什么。不过,现在听岑文本这么一说,他会是为封德彝的忠心感动不已。
    李恪觉得即便这个老臣在朝堂善于结党营私,善于惯用阴谋,善于揣摩圣意,但就他这份至死不渝的忠心,就不是一般臣子能够做到的!
    “老师,请受恪一拜!”李恪动容了,即便他清楚岑文本一生都致力于将自己坐到东宫的位置,可当李恪亲自经历,亲耳听到岑文本的一番话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岑文本的这一片赤诚之心,他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殿下,微臣不敢当啊!微臣不敢当啊!”岑文本立刻扶起李恪,不过李恪的举动让他很感动,他说话的时候语气哽咽道。
    随即,李恪和岑文本又聊了一会,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