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意见是,我们在学院召集学院的过程中,而已通过像州县的官府了解他们的为人处世还有品行问题,只要他们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再让他参加入院的考试不迟,要是他的品行出问题了,那么直接在入院考试的时候取消他的资格,这样就会杜绝一些品行不端,道德不良的学员混入学院。”李淳风说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可就是怕当地官府对这些人的品行也不了解,谎报或者瞒报,那到时候还是出问题啊!”王绩倒是很赞同李淳风的建议,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是啊!”谢偃也开口说道,“官府也不是事事都通啊!再说这么短的时间内也难免会出现漏洞啊!”
“为今之计也只能这么办!”李恪也觉得时间短促,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在学院里设立一个部分,专门负责管理学员的思想品行问题,只要发现问题,就必须教导学院改正,他要是不改正的话,我们学院就有权开除这样的学院,用不录取!”
“殿下的这个办法不错!就应该这样!”董伯仁支持道。
“我也认为殿下的办法可行!”李淳风道。
然后,众人都觉得李恪的建议不错。
所以,三所学院都认为建立这么一个机构很有必要。
然后,所以的院方高层继续讨论学院的人数和入院的要求等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很不一致。
而李恪也没有办法统一大家的意见。
所以,在这些问题上,众人讨论时的情绪很激昂,很亢奋!
最终,经过多方的讨论决定,三所学院从七月份开始向大唐所有的州县召集学员。所有的学员在太原集合,等到八月十五号开始进行入学考试,考试的成绩将会在八月二十五公布,九月初一开始正是开学。
三所学院的名额确定为,汉学院第一批学院招收八百人,北院四百,南院四百。中医学院招收三百名学院,陆军学院招收四百名学院。三所学院总共可招收学院一千五百名。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招收第一批就招收将近一千五百名,那要是到第三期和第四期呢?那绝对上六七千人,这数字可以说的达到了大唐读书人之中不少比例啊!要是学院真这么一直持续的开办下去,没准大唐一半的读书人都要出自这三所学院。
会议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才讨论完成,大家对讨论的结果很满意。而且,李恪也提出了三所学院综合成立一个学员招生处,这个建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大家都认为有一个统一的协调各学院学员问题的机构的话,会让学院的招生工作更加有利。
而李恪有建议这个结构将归于并州刺史府管辖,众人对李恪的这个提议也没有异议。
毕竟,要涉及管理和跟各州县打交道,这可是官场上的问题,不是一个他们能解决的问题。而将这个问题交给刺史府那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这一次的讨论对今后学院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等到所有的问题被确定了下来,众人离开之后,李恪便命令狄知逊开始筹备学员招生处,开始准备三所学院第一批学员的招生工作。
第四百五十七章学院建成
第四百五十七章学院建成,到网址
第四百五十八章 八方名动
太原府,皇家陆军学院、皇家中医学院和皇家汉学院开始面向大唐所有州县召集学院,年龄在限制在十三至十七岁之间。(。)
当这一消息通过并州刺史府传送到大唐各州县时,整个大唐一片哗然,所有的士子开始潮水一般的涌向了太原。
顿时间,形成了八方名动的局面。
而并州刺史府也趁机发出了三所学院招聘教员的榜单,这让不少隐居的学者和大儒们心动不已。
毕竟,这三所学院可是代表李氏皇族的学院,要在这里授课,那可是一种荣誉,在这里教出来的学生,那绝对是天子门生啊!
所以,一时之间,太原城成了大唐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整个大唐的士子和学者还有大儒都开始想太原府而来。
当从阿史那云和长孙冰凝的阁楼出来心情还很不错的李恪从鹰卫的口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自己也大吃了一惊,他实在是没有想到,三所学院的招生会造成这么大的轰动,会达到名动八方的效果。
“你立马将这个问题汇报给刺史府,让他们做好太原城的安全工作。还有,学员和教员的接待工作一定不能马虎大意。”李恪对身边的鹰卫命令道。
“诺”鹰卫离开。
李恪心里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没有想到效果会这么好,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了三所学院,让天下的读书人都为能够入这三所学院而荣。
忧的是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枪打出头的道理李恪自然清楚,即便李世民不怎么在意这个问题,但长孙无忌和李泰就会无动于衷吗?
所以,李恪觉得来太原的人数太多,要管理不慎,还真会出什么大问题不可。
这样损害的可是三所学院的名誉,太原府的声誉,还有他北王府的面子。
因此,李恪立即吩咐朱童密切注意这次招生的动向,不要漏掉一个可疑的人物。而且,李恪给刺史府下达了两个命令:第一,让刺史府全力以赴这次的招生工作;第二,让刺史府衙门管理好太原城的治安问题,不要因为太原城的招生工作,致使来到太原的人多就发生必要的麻烦和冲突。
对于李恪的这两个命令,刺史府自然会认真执行!
其实,以李恪并州大都督的职务,他根本就没有权限插手政务,根本不可能下令给刺史府和太原府。但是,李恪现在的身份是北府兵马大总管,管辖整个北府的兵马,在这里说的话,李恪依然没有权限插手政务。可就因为李恪的北府的统帅,北国之王。所以,即便是北府管辖范围的任何州县,只要李恪相管,没有敢说不字。
所以,李恪才会这么从容的下令而不用商量的口吻。
而对于李恪的命令,李言觉得很有必要。
作为世家大族出身的他,自然清楚这次招生,文人士子们和学者来太原。但他更加清楚,这些当中寒门到底有多少,豪门到底有多少人!
所以,当天下所以的豪门子弟都来太原府,而那些豪门子弟都是惹事的主,将他们齐聚到太原府,那不惹事才怪呢?
而且,他们惹事了,他们背后的就是各大世家,这才的最麻烦的事情。
因此,李言也不得不重视!
在下完命令之后,李恪开始召集三所学院的领导层,开始商讨具体的考试事宜。
毕竟,这是入院考试,必须要谨慎行事,不能让有心人抓住把柄。
但是问题很严重,那就是教员的奇缺,这会使得阅卷成为一个难题,即便算上了在座的几人和他们几人通过各种渠道召集的数十名教员,但相对于数以万计的考卷,这阅卷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董伯仁和李淳风等人已经被起初的欣喜之中回过神来开始商议该怎么解决眼前的这个问题。他们现在才清楚,有多少人来了太原府。根据鹰卫的汇报,大概有一万多人的大唐士子们来到了太原,这里面肯定有一些看热闹的,但即便是这样,他们要是凑热闹也要才加入院考试,那你也不能不让。所以,根据李恪的粗略计算,估计这次开始人数大概的七千左右,七千份卷子十天时间阅完,还要评出优秀的,适合入院的学院,这确实的有难度。
所以,当李恪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就连李淳风和袁天罡也是吃惊不已。
他们两个人很清楚,大唐字贞观年间开科举的时候有多少人参见,不过数百人而已。可现在呢?三所学院简单的入院考试就引来了上万人,有数千人参加考试,这是什么样的力量呢?两人在听到李恪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不由的相互注视了几眼。
但是,董伯仁和王绩还有谢偃他们心里倒是不怎么吃惊。作为读书人的他们,心里清楚这次三院考试,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的人的重视。那就是两个字“皇家”。在谢偃和王绩等的读书人眼中,士大夫精神依然在,而“皇家”就是士大夫最乐意效忠的人。所以,李恪给三所学院的名字加上“皇家”两个字,就是向世人在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自这三所学院的人都会受到重用。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你想皇家学院毕业的人都不能被重用,那这丢人的不就是李氏皇族吗?
所以,因为这些原因,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这么多士子们涌向了太原府。
“那现在该怎么处理呢?我们确实是人少啊!”董伯仁感叹道,涉及到阅卷问题,这个问题就开始变得比较很复杂,你只要一个不慎,别人就会借此发挥说你阅卷不公之类的话,这话说了没事,但要是在利用利用,可能在士子们之中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毁坏了学院的名誉不说,可能会让李恪声誉受损。所以,知道其中利害之处的董伯仁才会表现的这么愁苦不堪。
“恩,几位先生可否能够多召集一些有才学的人加入我们的学院呢?”李恪向众人询问道,他觉得以谢偃和王绩还有董伯仁的资历和威望,他们召集一些有才学,隐居乡间的学者,还是不成问题的。至于李淳风和袁天罡,李恪压根就想过指望他们,特别的袁天罡这个人,每天的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这让李恪很蛋疼。
“老夫倒是还可以再去请几个人出来到学院任职,只是恐怕需要殿下给一个保证啊!”董伯仁想李恪谏言道。
“微臣也可以请几个前来学院任职,但微臣也没有太多的把握!”谢偃也开口说道。
董伯仁和谢偃都开口说道,两人显然是在竭尽全力的想办法。
就在这之前,两人已经写信邀请了不少有才学的人到学院任职,现在又想亲自去请,可见他们觉得这次邀请的这批人,让他们来学院任职的难度很大。
至于王绩,则是没有说话,李恪也很清楚,以他的个性,还真没有几个认识的人。
但是,让李恪没有想到的是,李淳风突然开口说道,“经史子集方面我也没有什么好的人才可以推荐,但在天文历法和算术还有殿下所说的发明创造方面,淳风倒是也认识几个人,可以让他们来学院任职!”
“好啊!”李恪见李淳风举荐人才,心里欣喜不已。
这是因为他清楚李淳风的才学,他要是看的上的,还在发明创造、天文历法方面有才能人,那肯定是了不起的人物。
而李恪自己现在缺少是就是这样的人才,他想在数十年的时候发展科技,将大唐的科技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就必须需要这么一批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才能和成就的人。
“既然诸位先生还有人选想推荐,那你们现在就立刻出发,前去邀请所需要的东西,你们可以去刺史府或者北府领。”李恪向众人说道,时间不等人的道理他懂。
“还有——”李恪继续说道,“老师,你现在身体已经不好,但是这件事情干系很大,对我们三所学院的将来影响很大,本王现在也只能劳烦你,你就乘坐本王的马车去吧!”
“殿下,这可不敢当啊!”董伯仁急忙推辞道,李恪的马车,那是什么级别的?
就说这辆车吧,豪华其实只是一方面的问题,更重要是在于驾车的马匹和御手。
只要是马车,速度快来在路上都会出现颠簸的现象。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车辆的设计、马匹的选择和御手都是很重要的。而李恪贵为北王,他的车架在这方面做的自然很好。所以,他才会让董伯仁坐他的车架。
“老师,这是学生对你的一点孝心,你就别推辞来吧!”李恪诚恳的道。
看到李恪诚恳的态度,董伯仁感觉不已,热泪盈眶的接受来李恪的好意。而这一幕让一旁的袁天罡赞赏不已,就见他的目光中露出来对李恪的欣赏之意。
对于董伯仁的关切之情,谢偃一点都不妒忌。因为他自己心里清楚,即便李恪给他马车,他也不敢坐。他只是一个书生,敢做北王的马车,他没有那个胆子,他也没有那个权利。可是董伯仁就不一样,他是李恪的老师,李恪让他坐自己的马车,那是对老师的敬重,世人除来称道之外,不会有其他的想法。
“那老夫就多谢殿下的好意了!”董伯仁道,他是个很重礼数的人,君臣之间的礼数他很重视,即便是李恪的老师,他从来都没有以北王老师的身份自居过,而这也是大家最为敬佩他的为人的地方。
“还有,刺史府有不少才学之士,到时候本王可以跟狄刺史商量一下,将他们借调过来!”李恪向众人说道。
众人都觉得善!心里都在说,狄知逊都是你的人,你还用借调吗?
所以,经过来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