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庆皇帝 作者刘德贵-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苡拢巳说毕龋芸煸诹跽穸⒄糯竺鞫说囊煜拢吹搅四腔锖5敛厣淼谋芊绱Α=礁勰冢图腔锖5撩怯械脑诳褚蠼溃械脑谝枘潜宦勇暗呐印4蠹铱吹秸獠豢叭肽康囊荒唬龈雠豢啥簦认蚯埃毕蚰呛5粒芸煺馀谟婷瘛⑸倘嗣敲媲安豢梢皇赖暮5撩牵环追装芟抡罄矗徊糠指河缤缈沟谋簧保徊糠止虻厍笕牡谋环玻咏苫竦奈锲分校颐腔顾训搅苏庋患锲罚牖噬瞎俊!薄
  说着,那位军官把随身携带的一个黄布包裹递了上来。嘉庆帝打开一看,眉头不禁拧成了一团,原来,那包裹里包的正是安南国国王赐给这批海盗的印玺和文书,且文书中白纸黑字,说得清清楚楚,海盗的枪支弹药、船只补给由国家补充,抢得财物后四六分成,视财物的多少,功劳的大小,分别给予加官晋爵。这嘉庆帝怎能不气! 
  来人向御座上看了看嘉庆帝一眼,顾不得嘉庆帝正在气恼,又继续说道:“我等捉住了这批海盗回去以后,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不仅那些遇难的渔民和商人的家属齐聚在水师提督门前,哭天抢地,哀悼自己的亲人,其景象之惨实在令人目不忍睹,而且连其他的沿海居民也都自发地聚拢了来,他们纷纷要求严惩这批海盗,请求我皇帝兴发义师,征讨安南,以儆效尤。此时,不仅沿海的人民群众群情激愤,而且我大清水师的官兵也个个磨拳擦掌,纷纷慷慨表示愿作征讨安南的义师的前锋。卑职在此谨代表我北师官兵,向皇上表达我官兵的殷切心情,请求皇上快发义师,征讨安南,为我民复仇,扬我国威,安我社稷,固我海防!” 
  嘉庆帝听完了来人的叙述,示意下人把来者带下去安排食宿,殷勤招待,以示慰抚。嘉庆帝捻着其稀疏的胡须,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陷入了沉思。这安南国王,仰承圣恩,不思回报,却助纣为虐,扰我边民,掠我商人,着实可恨。“为民复仇,扬我国威,安我社稷,固我海防”,民心所向啊,名也正,言也顺,如果真的出兵那么一支义师,打它那么一仗,既灭了安南国海盗的威风,也长了我大清的志气,也能为我的皇帝生涯增光添彩,后来的史书也能大书特书,名垂青史!但这“打仗”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嘉庆帝作为一位三十多岁当上皇帝的人,虽然少了一些年轻皇帝的血气方刚,但他对国家的事务是相当了解的。其父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为圆其所谓“十全老人”的梦想,不管条件具备不具备,仗该打还是不该打,最后硬是打了那么多的仗,成全了其所谓的“十全武功”。虽然为尊者讳,为长者讳的古训,使得嘉庆帝对乃父的行动不能有半点非议和微辞,但他的心里是十分清楚,正是他的父亲乾隆皇帝几乎败光了其祖上的产业,使他接下了一个烂摊子。如今内顾尚且不暇,还能轻言对外开战吗?大清的国力还能经得起战争吗?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嘉庆帝的脑海之中,嘉庆帝一时无法做出决断,他决定把这一问题交给大臣们议一议。 
  “众位爱卿,”嘉庆皇帝向御座下扫了一眼,发现御座分两旁站立的大多数臣子可能是被刚才来人的陈述所感染,脸上出现了难抑的愤怒之情,说道:“刚才来人所述的情况,想必你们已经听到了,朕深为沿海居民遭此不不幸,深表惋惜,你们看,我大清该不该兴发义师,征讨安南,以示惩罚!” 
  “皇上,”伴随着一声宏亮的声音,一位两鬓染霜,须发皆白,脸上刻满雪雨风霜的皱纹的老臣从队列中走了出来。“臣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嘉庆定睛一看,走出来的大臣原来是其父亲的遗臣辜一铭,这些年来为巩固大清社稷没少出谋划策,忙谦和一笑,说道:“请讲,朕就是要你们各抒己见。”“臣下窃以为,陛下圣聪,德加四海,兼统万国,兆民悦服,这安南国本我大清朝藩属,理当是年年来朝,岁岁来贡,以报圣恩,然而安南国不识君臣之礼,非但不履行属国之责,反而不断纵容其官兵犯我沿海,劫我商人,掠我居民,如果不出兵征讨,以示惩罚,这势必有损我大清皇朝的尊严,此应出兵征讨理由之一;出兵征讨的理由之二,沿海居民屡遭海盗骚扰,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群情激愤,此时出征乃顺天理、得民心之举;出兵征讨的理由之三,我大清朝不仅只有一个安南属国,还有那朝鲜、缅甸、廓尔喀等国,如果任由其纵容海盗而受不到惩处,这样我大清朝的其它属国也可能纷纷效仿,因此我皇理应兴发义师,征讨安南,为我民复仇,壮我国威。” 
  “臣以为不可,出兵打仗乃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之大事,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又一位大臣急切地从队列中站了起来,走到嘉庆的御座前,“请慢慢讲来,朕愿听听你的高见,”嘉庆帝说道。“臣以为,出兵打仗最讲究的就是那‘天时、地利、人和’,从这三方面来说,我大清朝都不宜出兵打仗。第一,现在时值农历七月份,正乃天气炎热之时,而安南国更是酷暑之地,如我军劳师远征,这兵士首先不能克服的就是酷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可能相当一部分士兵,不会死于敌人的刀枪之下,而要倒毙于中暑;第二,要出兵征讨安南,遇到的又一个问题就是安南复杂的地形,特别是与我大清接壤之处,山高岭峻,坡陡沟深,林密草深,荆棘丛生,敌人易于隐藏,而我军处于明处,易受敌人袭击;第三,如若我出兵征讨安南,虽属义师,但是到了安南境内,也会引起安南民众的反感,同时,安南还会对其民众进行蛊惑和煽动,我大清义军必会遭到安南民众的袭击。基于此,臣以为万万不可出兵打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请我皇圣断。” 
  “不,这是一种懦弱的、惧敌的言论,”一位大臣怒气冲冲地从队列中站了出来,还未等嘉庆帝开口问他有何高见,他就急不可待地说道:“我大清建立一百多年来,兵多将广,威加八方,德惠四邻,外夷来朝,如今我皇屡出仁慈之念,而安南国不识大体,屡屡逞狂,理应征讨。首先,海盗的不断骚扰,已引起我沿海居民的极大愤怒,民心可用,师出有名,名也正,言亦顺;其次,安南国的阮氏政权并不巩固,其国家可谓是国破民穷,民不卿生,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虚弱,毫无抵抗力;第三,我大清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我大清的军队这多年也从未停止过战斗,士兵经历过战事考验,将领有指挥作战的经历。总之,我大清朝出兵安南,必获全胜,请皇上速下决心!” 
  “恕我直言,此仗万万打不得。”又一位大臣从队列中站了出来。“为什么?”嘉庆帝问道。“我皇圣明,臣以为这仗不可打的原因如下: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我双方的情况如何呢?臣以为,第一,我大清出师征讨,是劳师远征,天长日久,人困马乏,而敌方则以逸待劳;第二,出师征讨安南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军需补给,而我南方地区及安南北部皆为山区,山高岭崇,坡陡沟深,交通不便,运输不利,军需供给相当困难,如解决不了军需供应,军队势必会出现抢掠民众的现象,这必将弓愧人民的反抗、不满;第三,自从陛下即位以来,大清朝的统治受到川、楚一带白莲邪教的威胁,我朝费时九年,灭了这股贼众,但为此我大清花费白银不下亿两,造成国库亏空、财政吃紧;第四,这第四” 
  “第四怎么样?”嘉庆帝问道。“臣不敢直言。”“朕恕你无罪。”“谢皇上,臣以为这第四,就是我大清朝的军队在镇压川、楚白莲邪教的过程中表现不佳,并不是威武之师,而是纪律松懈,装备不良,战斗力虚弱,凭这样的兵力出师远征,臣以为取胜的把握实在渺茫。” 
  嘉庆帝听得这话虽然感到有点不自在,但也确实让这位大臣说到了实处,只是自己不便说出,想想确是实情。就那乌合之众的白莲教徒,起初势力并不十分强大,按说,大清军队一到,他们还不作鸟兽散,然而其势力却如燎原之火,最后整整烧了九年。 
  嘉庆帝理智、审慎且极为克制地处理了同安南的关系,谕示两广总督吉庆道:“海盗夷匪,得受该国王称号,其出洋行劫,其国王并非不知情,若令会合拏贼,彼绝不肯听众,但若出兵征之,则劳师苦民。且内地民人出洋为匪,尚不能官为禁止,何况外夷。尔等可与安南交涉,并于洋面严以会擒,遇有外洋驶入夷匪,无论何国何官,一体逮拿,当即正法,毋庸解京。” 
  后安南内乱,皇上谕令绝不干涉其内政。安南双方俱解海盗至大清,海疆于是平静。 

  
  

 01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嘉庆在京郊小店里,体会到一种优哉游哉的雅趣。而店主人那年方二八稚气未消的女儿,更是后宫那些妃嫔们无法比拟的,个中乐趣,也只有春风暗度玉门关的嘉庆才说得清的老太监火速奏报,钦差大臣广兴被两省巡抚急章参劾,嘉庆刚刚被怀中尤物惹动起来的勃勃兴致,一下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公元1809年,即嘉庆十四年,正月,某一天。点点的小雪花飘洒在偌大的北京城。 
  雪花很小,也不甚密,但许是飘得太久,圆明园内一片素白。天是灰濛濛的,地也是灰濛濛的,只有不停飘落的雪花,给天地之间罩上了一层冷清清的白光。 
  蓦地,从圆明园内,传出一阵虽不很整齐但却非常清脆的吆喝声:“安乐渡——”其声递相传呼,悠飏不绝。仔细看去,福海的四边岸上,挤满了千姿百态的宫女们。虽是雪天,虽是这个难以分辨朝朝暮暮的时候,但宫女们身上的红妆绿束,似乎也给这万物萧条的季节多少增添了一丝春意。 
  在宫女们的轻声漫呼中,一只彩舟缓缓地离了湖岸,慢慢地向中心岛驶去。彩舟虽小,但装饰得富丽堂皇,尤其是舟首的一条金龙,盘曲直指苍穹,似是在对灰濛濛的天空发问。金龙的旁边,笔挺挺地立有一人。此人双眉紧锁,目光迷离,像是蕴着满腹的忧愁。显然,能和金龙相依偎的,必是当今皇上嘉庆帝无疑了。 
  清例规定,若是皇上泛舟福海,宫女们必聚集四周,同呼“安乐渡”,直到圣上登临彼岸为止。往日,嘉庆帝在此乘船游玩时,听着宫女们此起彼伏的呼声,心中还是很高兴的,他会在有意无意中感到一种满足,感到一种高高在上的威严。然而现在,宫女们都一声接一声的吆喝,他感到异常地刺耳。他竭力想把那些声音从双耳里驱赶出去,可是,那些声音却顽强地从他的耳里钻到他的心坎里。他受不了,转身对恭立在后的鄂罗哩道:“鄂公公,传谕下去,朕不想再听她们叫喊了。” 
  “是,”鄂罗哩连忙答道,“奴才这就照办。” 
  鄂罗哩是宫中一名资深的大太监,自乾隆朝就近侍皇上,时年已近七十,亏得身体尚好,耳不聋眼不花。蒙皇上恩宠,叫他一声“公公”,他便越发对皇上尽心尽力了。因在皇宫日久,又常伴皇上左右,故他对皇上的心思往往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他知道皇上近来的心情不好,所以侍奉皇上就更加殷勤。昨夜皇上留宿万春园,他几乎一夜未合眼,随时听候皇上的差遣。今天一大早,皇上就带着他来到了福海的岸边。看着皇上冲着空寂寂的湖面有些发楞,他便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此时此刻,若乘一叶小舟在湖面上荡漾,确有一番诗情画意。只是,天气正寒,又飘着雪”嘉庆一挥手道:“鄂公公此言正合孤意。快去找一小舟来,朕要踏雪横渡。”鄂罗哩忙道:“陛下,奴才刚才说了,天寒,又下着雪”嘉庆突地大笑起来:“鄂公公有所不知,古人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朕虽没有蓑笠,也无心去垂钓,但此刻乘舟横渡,多少也能领略一些古人诗中的意趣。鄂公公,你以为如何?”鄂罗哩赶紧笑道:“陛下圣明,奴才这就去准备。”而实际上,鄂罗哩早已把彩舟和宫女们都安排妥当了。出乎他意料的是,皇上今日对宫女们的呼声突然厌烦起来了。 
  鄂罗哩不敢怠慢,双手在唇边撮成喇叭状,扯起太监们特有的又尖又细的嗓门叫道:“圣上有旨,从现在起,各种人等不许叫喊”这声音虽欠浑厚,但穿透力极强。叫了两遍之后,岸上顿时变得鸦雀无声。鄂罗哩禀道:“万岁,她们不再出声了。”嘉庆点点头,看了看四周,又道:“鄂公公,叫她们都走开,朕不想见到她们。”“喳!”鄂罗哩应喏一样,又扯开嗓门叫道:“大家听着,圣上有旨,从现在起,你们统统回去”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