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10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疆人在新政的制定和实施上也有严重问题。北疆人首先考虑的是边郡的稳定,是大漠的稳定,所以朝廷的很多财赋都用在了边郡的治理上,对胡族的政策也倾斜得非常过分。北疆人在最困难的时候能支撑下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贾的帮助,所以北疆人对营商一直保持着很大的兴趣,给予商贾的待遇很高。很多商贾不但成为士族,还入朝为官。当然了,这和他们尊崇大儒王符的《潜夫论》有很大关系,认为营商可以增加财赋收入。但营商获利便捷,收益大,人皆向往,对农耕和财赋会产生很大影响,时间久了,对社稷的危害显而易见。
  北疆人中很多出身黄巾军,他们对土地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挚爱和恐惧,他们想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土地,但又担心每一个人会失去土地,所以对新田制的推广非常狂热,实施起来的时候一丝不苟,近乎苛刻,不愿意做任何变通。其实任何一种制度要想成功,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北疆很成功的办法,照搬到中原未必成功。但北疆人在这一点上的做法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他们遇到阻力的时候不是及时做出调整,而是利用严刑酷法予以镇压,手段极为血腥。很多矛盾和纠纷就是这样产生的。
  今年,赵岐老大人突然提出定都长安,而北疆人几乎无一例外鼎力支持。定都何处,关系汉祚命运,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但北疆人把它想得太简单了。
  荀攸说了很多,最后归结为一句话,北疆人的权柄要受到制约。如果增兵,北疆人权势更大,将来无法控制,中兴大业可能失败,大汉可能倾覆。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节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将作大匠孔融等大臣借着荀攸的话,对制约北疆权势提出了几点建议。
  北疆人主要集中在尚书台和外朝诸府。尚书台自从搬到皇宫外面后,不但依旧控制着一部分决策权,还掌握着相当一部分执行权。很多时候尚书台在做出决策后自己就下令执行了,有些决策如果在商议过程中遇到阻力,尚书台也常常利用自己的权势联合外朝中的北疆大臣先执行。虽然张范、崔琰、司马朗等大臣都在尚书台,但相比强势的李玮和在尚书台中占据大多数的北疆人,他们势单力薄几乎没有说话的份量。
  本朝国政大事由“四府合议”后再做最终决策,一般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和太尉府、大司马府发生争论的时候,长公主都要征询尚书台的意见,但尚书台肯定站在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的对立面,迫使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做出妥协和让步。因此,要想制约北疆人的权势,首先就要削弱尚书台的权力,但大司马大将军李弘督领尚书台,不能公开削权。另外尚书令李玮在前段时间主持重订了诸府权责,已经主动让出了一部分权力,不好再步步紧逼。
  蔡邕等人认为,为了进一步限制北疆人对朝政的控制,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外朝权柄。太尉徐荣主动请辞,其实就有以太尉一职换取外朝同意增兵的意思。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老大臣杨彪取而代之。这样我们既可以把关、洛士人拉进朝堂,迅速稳定关中,同时又能加强外朝权柄。
  外朝权柄强大了,“四府合议”的时候我们就能占据优势,让尚书台在无形中失去一部分决策权。尚书台的决策权少了,执行权的使用就要大打折扣,对朝政的影响就越来越小,继而可以把它重新迁回皇宫,和中书监并列。这样一来,北疆人无论在外朝还是内朝,都无法形成干涉朝政的力量,制约北疆权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时候,外朝拥有了比较完整的相权,而中朝和内朝也拥有了绝对的皇权和一部分核心相权,官制上更为合理。几年后,殿下可以让中书监掌控决策权,让尚书台掌控执行权,进一步削弱尚书台的权力。尚书台的权力越小,督领尚书台的大将军的权力也就越小,大将军手上的兵事决策权也会受到极大限制,这可以逐渐削弱和制衡大将军的权势。待天下平定了,陛下开始亲政的时候,大将军就可以把手上最后一部分兵权交出来了。
  这种办法,无论对大汉社稷,对中兴大业,还是对大将军和北疆人,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长公主面带笑容,目光从蔡邕、刘和、钟繇、孔融、张邈、荀攸、张范、崔琰等大臣脸上一一扫过,但心里的火气却越来越大,她愤怒得几乎无法听下去了。
  说来说去,外朝的大臣们还是要权柄,利用各种机会攫取权柄,甚至不惜以牺牲中兴大业为代价。
  正如几位大臣所说,削弱尚书台的权力,不但可以制约北疆人的权势,还能稳妥地非常安全的削弱大将军手中的权柄,但结果是外朝权重,朝政将被外朝控制,新政的制定和实施都将被外朝所左右。
  外朝能全心全意地遵从天子的旨意推动和实现中兴大业吗?
  外朝派系林立,权势斗争纷繁复杂,各方为了争夺利益,常常以牺牲社稷为代价。就从眼前这件事来说,要想迅速平定天下,增兵是唯一的办法,但外朝为了遏制大将军和北疆人的权势,无论如何不答应。说什么大将军和北疆人可能危害社稷,其实说白了就是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这么多年了,大将军和北疆人为了拯救社稷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何曾危害了社稷?如果没有北疆,如果没有大将军和北疆人,社稷也许早已败亡了。
  但更严酷的现实是,重振大汉,中兴社稷,仅靠北疆人和强悍的北疆军的确不行。收复的疆域扩大了,形势更复杂了,新政的实施难度更大了,朝廷迫切需要更多的士人进入朝堂,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帮助朝廷推动中兴大业的前进。
  长公主突然想到了孝武皇帝,想到了光武皇帝,她现在深刻理解了两位先皇当时倚重尚书'被屏蔽词语'揽权柄的原因。要想完成振兴社稷的大业,只能把决策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依靠一帮忠心耿耿的臣僚牢牢地把握住大业推进的方向。随着大业的推进,随着完成大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治国策略之争,各方权势之争也越来越激烈,而解决的办法不是妥协,不是退让,而是应该坚决地稳稳地抓住权柄,丝毫不能放松。否则不但中兴大业可能失败,社稷更有可能倾覆。
  现在,自己要完全彻底的控制权柄,同时,又要得到各方势力的信任,在不损害朝中大臣和各方权势的利益的前提下,让他们为中兴大业继续奋斗。
  我该怎么办呢?
  长公主抬头望着窗外美丽的夜空,眼里露出了深深的忧郁。父皇、列祖列宗,你们在天之灵要帮帮我,帮帮我啊……
  ****
  七月中,兖州,定陶,大将军行辕。
  长公主的书信和尚书令李玮的书信都摆在案几上。
  李弘、鲜于辅、张燕。玉石、赵云、颜良、左彦、田畴、傅干、陈好十个人围坐在案几四周,一个个神情凝重,沉思不语。
  “公定(朱穆)和伯翰(余鹏)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鲜于辅突然问道。
  “最快也要到下个月底。”李弘说道,“他们回到晋阳后,可以及时进入内朝,帮助殿下迅速巩固内朝权柄。”
  “殿下在信中说,现在重要的是稳定,在我们没有拿下洛阳之前,保持朝堂的稳定非常重要。打洛阳需要动用朝廷所有的力量,而且目前我们正在做打洛阳的准备,粮食、军械、兵力、民夫的筹措和征调都需要一个稳定和齐心协力的朝堂。因此,有些事我们必须非常慎重,千万不要激化矛盾。如果明年攻打洛阳功败垂成,未来三到五年内,我们很难卷土重来了。”鲜于辅叹道,“此刻,北疆人进入内朝,外朝的反应会不会非常激烈?”
  “现在关键是增兵。没有足够的兵力,我们无法攻克洛阳。”张燕说道,“但目前殿下的处境很艰难,她要想稳定朝堂,只能在我们和各方势力之间求平衡。不过朝堂上的权势平衡无助于解决问题,必须寻找一个突破口,以便朝廷能迅速增兵。殿下的意思是从巩固内朝权柄开始,也就是说,尚书台也罢,外朝也罢,都有可能失去决策权。”
  “大将军手上还有兵事决策权,殿下这个办法对我们的影响似乎并不大。”玉石说道。
  “兵事决策权受制太多。没有财赋权,大将军就无法调动钱粮,没有节度地方权,大将军就无法征调民夫。外朝如果在大战关键时刻刁难我们一下,这仗就无法打了。”张燕摇头道,“如果仲渊(李玮)做丞相,子泰(田畴)出任尚书令,彦才(傅干)做中书监,我们就能完全控制朝政,但长公主不会同意,外朝大臣更不会同意。北疆人完全控制权柄,权柄等于失去制约,这对中兴大业威胁太大,所以长公主才想了个巩固内朝权柄的办法。看样子她要效仿当年的孝武皇帝和光武皇帝,把权柄完全集于一身了。”
  “什么意思?”颜良浓眉紧皱,冷声问道,“殿下要卸磨杀驴吗?”
  颜杰阵亡的消息传来后,颜良情绪消沉,话也越来越少了。
  “你不要这么理解。”田畴解释道,“从目前形势来看,集权于一身确是稳定朝堂保持中兴策略持续不变的唯一办法。当年孝武皇帝能成就一番伟业,光武皇帝能中兴大汉,都是得益于集权。号令所指,天下莫不遵从,这样才能做好事情。象现在这样,为了增兵平定天下,朝堂上竟然吵成一片,那还能干什么?为了定都长安,长公主竟然被铺天盖地的反对大潮淹没了,皇权的威仪在哪?”
  “殿下集权,尚书台和外朝的决策权肯定要被收回去。我们主动放权了,外朝没有办法,也只有放权。尚书台的权力被削弱了,大将军的权势受到了限制,外朝也就没有可以攻击北疆人的借口了。这时朝堂上出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情况,外朝利益受损,相权不但没有增大反而减小了。”
  “外朝为什么屡屡攻击尚书台?还不是为了争夺相权。此刻皇权在我们的拥护下,骤然增大,殿下独揽权柄,外朝倍受打压。”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外朝只能改弦易辙,再度和北疆人联手对抗殿下。外朝要想拉拢北疆人,首要之务就是增兵,用增兵的办法换取北疆人的信任,增大北疆人的权势。北疆人权势大了,殿下反过来就要拉拢外朝压制北疆人。外朝则乘机利用殿下和北疆人之间的对抗,把失去的权柄从殿下手中再次夺回去。“
  颜良恍然大悟,忿忿不平地骂了一句,“一帮狗屁东西,整天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权柄斗来斗去,没完没了。”
  “如此说来,此事受益最大的不就是殿下了?”玉石问道。
  “的确,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左彦苦笑,“我们要想确保北疆人的利益,首先就要增兵,否则这样打下去,几年后我们的军队越来越少,北疆人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另外,我们必须尽快打洛阳,平定天下。只有中兴大业成功了,北疆人才会得到最大的利益,才能确保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才能确保北疆世世代代的稳定。”
  “这件事对我们北疆人的影响会有多大?”赵云问道,“如果殿下的决策明显对北疆人不利,我们有何对策?”
  “影响的确很大。”傅干说道,“过去,我们在很多事上有决策权,殿下很倚重我们。尚书台把权力交出去后,北疆人要想影响殿下的决策,只能靠大将军了。但大将军常年在外征战,所以……”傅干想了一下,又说道,“外朝和尚书台的权力被削弱后,中书监的权力会膨胀,而中书监是在殿下的直接控制下。中书监内的大臣们无论怎么争吵,都影响不了殿下的决策,但各方势力会想尽一切办法干涉中书监的决策,所以殿下将来可能会更倚重长公主府。”
  “有筱岚主掌长公主府,北疆人的利益暂时还不会受损。”李弘笑道,“殿下和仲渊的书信,诸位大人都看了,刚才我们也商讨了很多。如果诸位大人同意仲渊的意见,那我就立刻回复殿下和仲渊,同意他们对官制的修改,以便朝廷尽快下旨增兵。”
  “打下洛阳之后呢?”鲜于辅问道,“打下洛阳后,朝堂上的势力更多,如果殿下和外朝联手对付我们北疆人,我们怎么办?如果中兴策略完全背离了我们最初的设想,我们如何应对?毕竟官制一旦修改,决策权就被殿下完全控制了,再想让殿下修改官制,把权力下放给尚书台和外朝,根本不可能。”
  李弘沉默不语。
  张燕、左彦、田畴、傅干等人脸显忧色。
  “北疆人必须控制朝政,控制军队,为此北疆的武人要倚仗军功更多更快地进入朝堂,要利用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