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亡清兴六十年-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破大凌河城。先是大凌河明人筑城时,骑步兵及工役商贾共3万余人,因相继阵亡、或饿死、或互相食。至是存者止11682人,马32匹。

  初二日,后金军听到从锦州方向传来的炮声。至于初三、初四两日,皇太极没有再听到从锦州城发出的信炮声。初四日,祖大寿自锦州派人到后金大营传话:“我前日仓卒起行,携带人少。锦州兵甚众,未及举事,将从容图之。”初九日,祖大寿又派人致书皇太极,解释不能举事的原因,并期望:“皇上悯恤归顺士卒,善加抚养,众心既服,大事易成。至我子侄等,尤望皇上垂盼。俟来年相会,再图此事。”(《清太宗实录》卷十)祖大寿至锦州后,佯为后金作内应,而实与明军守锦州。皇太极则答书云:“将军子弟,我自爱养,不必忧虑。”(《清太宗实录》卷十)后皇太极向诸贝勒解释说:“朕思与其留大寿于我国,不如纵入锦州,令其献城,为我效力。即彼叛而不来,亦非我等意料不及,而误遣也。彼一身耳,叛亦听之。”(《清太宗实录》卷十)

  十一月初九日,皇太极下令将大凌河城摧毁,降人剃发,并派军拆毁大凌河至广宁一路墩台,携大小火炮3500位,并鸟枪、火药、铅子等战利品班师。二十四日,皇太极率师回到沈阳。皇太极熟悉《三国演义》中“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他对祖大寿才“一擒一纵”呢!

  孙承宗以年迈抱病之躯,奔赴锦州,协调战守,但他遭到户科给事中吕黄钟的疏劾。承宗后上疏引疾。寻得请,辞归里。

  皇太极一改努尔哈赤杀降、阿敏屠城的错误,由屠城变为降城,对剃发降顺的官兵商民,不予杀害。对尔后明军献城投降,产生深远影响。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祖大寿是真降,还是假降?一种意见认为是假降,证据是他到锦州后没有作内应;另一种意见认为是真降,理由是他到锦州后本想作内应,但由于巡抚丘禾嘉等防范甚严而没有得逞。究竟是真降还是假降,史料不足,难以论定。

  祖大寿回锦州后,继续守锦州。崇祯十三年即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派军包围锦州城。崇祯帝派洪承畴统率8总兵、13万大军、8万匹马,前往救援。结果洪承畴大败。翌年,明朝在辽西丢失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等城。祖大寿锦州被围,矢尽粮绝,剃发降清。

  大寿降清,影响重大。祖大寿是自有辽事以来,第一个降清的总兵。从此,明军在山海关外,再没有一员像样的、敢于同清军拼搏的总兵。





  第三十八讲

  林丹大汗

  讲明亡清兴,不能不讲蒙古;而讲蒙古,又不能不讲林丹汗。因为在明末政治舞台上,主要有四股政治势力:明朝、后金—清、蒙古和农民军。林丹汗在明清争战的格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讲来讲林丹可汗(kèhán),也就是林丹大汗。了解林丹大汗必须从他的黄金家族说起。一、黄金家族

  林丹汗(1592~1634年),名林丹,又作陵丹、灵丹,号为呼图克图汗,《明史?靼鞑传》谐音作“虎墩兔憨”,带有轻蔑的意思。《蒙古源流》(康熙内府蒙古文抄本)林丹汗是蒙古察哈尔部首领,也是蒙古最后一位大汗,出身于蒙古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二世孙。黄金家族指的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说林丹汗,要从他的先祖达延汗说起。

  达延汗(1464~1543年),名巴图蒙克,为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他6岁即汗位,称大元可汗,就是达延汗。一说他在位74年,享年80岁(《蒙古源流》卷六)。他的父亲巴延蒙克,和其叔满都鲁,结成联盟。本来要拥立巴延蒙克为大汗,但巴延蒙克主张拥立满都鲁为大汗。不久,满都鲁即大汗位,巴延蒙克为济农(相当于辅政、副汗)。后来,因部族之间的纷争,二人同败,相继而死。

  满都鲁汗死后,他的遗孀满都海福晋,执掌汗廷大权,统辖蒙古各部。她在寡居期间,拒绝非黄金家族贵族的求婚,精心抚育巴延蒙克之子巴图蒙克(达延汗),两部联合,加强实力。巴图蒙克6岁时,满都海福晋扶立他即汗位,尊称达延汗,并同他结婚。这年,一说满都海福晋33岁。她辅佐年幼的达延汗,执掌政事,发誓报仇,维护黄金家族统治。在明代蒙古史上,有两位杰出的女性:一位是满都海福晋,另一位是三娘子(忠顺夫人)。满都海福晋率军出征,驰骋大漠,打败枭雄,消灭仇敌,巩固统治。达延汗为人“贤智卓越”(《李朝成宗大王实录》卷一七五),控弦10万骑。达延汗年长后,亲自执政,厉行改革,废除太师,恢复济农,强化汗权,重分领地。

  第三十八讲林丹大汗|达延汗分封诸子,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万户、兀良哈万户和喀尔喀万户;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万户、土默特万户和永谢布(哈喇慎、阿苏特)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大汗直接统辖,大汗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右翼三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济农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这成为后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重划蒙古各部政治地图,影响极为广泛而深远。

  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统领蒙古察哈尔部。图鲁博罗特死后子博迪(卜赤)嗣为汗。博迪汗死,子打来孙立,是为打来孙汗(达赉逊库登汗)。打来孙汗继位后,举部东迁,驻牧于蓟、辽地域(大体相当于现在的辽宁、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北部地区),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辽左始有虏患”(冯瑗《开原图说》)。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率领所部十万东迁,移牧于兴安岭东南半部,不仅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罕有事件;由于移动的结果,在蒙古内部引起了重大变化,并使明廷辽东大为疲敝,不久便形成了清朝兴起的基础。”(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察哈尔部东迁后,与明朝长期反复、激烈地厮杀,损失惨重,两败俱伤。前面讲到的李成梁守辽,重点就是针对着蒙古的察哈尔部。满洲努尔哈赤则隐藏于赫图阿拉地区,暗自发展,形成气候。所以,辽东地区明朝与蒙古的厮杀,为满洲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

  打来孙汗的四世孙就是林丹汗。林丹汗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即大汗位,年13岁,后驻帐广宁(今辽宁北宁市)以北。12年后,比林丹汗年长33岁的努尔哈赤登上后金汗位。而后来继承汗位的天聪汗皇太极与林丹汗同岁,他成了蒙古林丹汗的克星。

  时察哈尔部实力雄厚,其势力范围,东起辽东,西至洮河,拥有八大部、二十四营,号称四十万蒙古。林丹汗有“帐房千余”(《明神宗实录》卷三七三),牧地辽阔,部众繁衍,牧畜孳盛,兵强马壮,自称全蒙古大汗。林丹汗尝称:“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崇祯长编》卷十一)因之,林丹汗冀图继承大元可汗的事业,南讨明朝抚赏,东与后金争雄,号令漠南蒙古。

  林丹汗即位后,进行全面调整。他争取黄教僧侣封建主的支持,接受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林丹呼图克图汗”。又下令将108函的《甘珠尔》经典译成蒙古文,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编纂蒙古文《大藏经》,并兴建了著名的寺院“察干召”(白寺)。在林丹汗的倡导下,黄教在蒙古左翼诸部传播开来,寺宇林立,僧众遍地,每个家庭都派一子出家为僧。喇嘛教迅速为蒙古贵族和民众所接受。喇嘛们用千金铸造嘛哈噶喇金佛。传国玉玺、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经被视为三大法宝。改奉红教后,信奉黄教的漠北喀尔喀和右翼三万户的各部汗、济农、诺延、台吉,与林丹汗逐渐有所疏远。





  由于漠南蒙古东介于明朝与后金之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成为后金与明朝的争夺对象。在明朝、后金与察哈尔部之间鼎立的矛盾中,明廷与后金的矛盾是主要的。明朝主要采取“以西虏制东夷”的策略,联合林丹汗,共同抵御后金。林丹汗向明廷提出“助明朝、邀封赏”。明廷每年给林丹汗赏银先为4000两,后增至4万两,再增至8万两,尔后增至14万两。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崇祯帝命王象乾与袁崇焕共商对策。《明史?鞑靼传》记载:“象乾至边,与崇焕议合,皆言西靖而东自宁,虎不款,而东西并急。因定岁予插(察哈尔林丹汗)金八万一千两,以示羁糜。”(《明史?鞑靼传》)就是明廷以牛羊、茶果、米谷、布匹、金银为抚金,换取察哈尔林丹汗不犯边,而求得西边安靖;明廷得以集中力量,对付后金。

  林丹汗接受明朝抚赏,又妨碍后金攻明,后金为着对抗明朝,必须先征抚察哈尔林丹汗。因此,天聪汗与林丹汗之间的争战已不可避免。皇太极先后三次出兵攻打蒙古。结果,林丹汗势穷力竭,死在青海。二、走死青海

  林丹汗对明朝索要抚赏,忽即忽离。而对待后金由轻慢而转为畏惧。

  万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年)十月,林丹汗遣使后金,狂称“统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云云。诸贝勒大臣见林丹汗来书大怒,要将其来使一半斩杀、另一半劓(yì)鼻馘(ɡuó)耳放归。努尔哈赤说使者无罪,暂加扣留,待派使臣返回后再做处理。后天命汗努尔哈赤遣使赍书报林丹汗。林丹汗把后金的使者关了起来,对努尔哈赤来书做出回答。努尔哈赤误闻使臣被林丹汗所杀,而怒斩来使,但后金使臣却买通看守者逃了回来。

  在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后,后金同察哈尔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林丹汗实行错误政策,加速了察哈尔内部的分崩离析。他掠土地,劫牛羊,穷奢极欲,暴虐无道,“炰休悖慢,耳目不忍睹闻”。他自恃士马强盛,横行漠南,破喀喇沁,灭土默特,逼喀尔喀,袭科尔沁。史载察哈尔部属五路头目的妻子,被林丹汗重臣贵英强占,受害头目含愤投巴林部首领炒花,“炒花不能养,投奴酋。奴酋用之守广宁”。察哈尔的许多部落,因对林丹汗不满,逐渐依附于后金,与后金盟誓。科尔沁等部在后金等援助下,打退了林丹汗的军事进攻。天命汗凭借有利的形势,向漠南蒙古发动军事攻势。此役,后金军扫击巴林、巴岳特、乌济业特三部牧地,俘获5。6万多人畜。这是后金军大规模进攻蒙古的开始。此后,又有许多蒙古部落依附后金。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开始进攻蒙古诸部,并威逼到察哈尔部。据《崇祯实录》记载:天聪二年即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察哈尔“拔帐而西,骚动宣、云,已逾半载”(《崇祯实录》卷十)。林丹汗率察哈尔部开始西迁,到宣府、大同塞外。

  林丹汗西迁之后,明朝中断抚赏,其内部困难增加,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在这种情况下,天聪汗皇太极对察哈尔部林丹汗发动了三次军事进攻。

  第一次。崇祯元年即天聪二年(1628年)九月初三日,天聪汗皇太极决定亲率大军,会同蒙古诸部,征讨察哈尔部。皇太极第一次以“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统率蒙古诸部军队向察哈尔林丹汗发起进攻。初六日,皇太极率领大军离开沈阳,西征林丹汗。初八日,大军经都尔鼻(今辽宁彰武)地方,敖汉、奈曼等部兵来会。尔后,喀尔喀、科尔沁、扎鲁特部、喀喇沁各部兵来会。随后,天聪汗皇太极指挥满洲、蒙古大军,乘胜前进,追捕败军,直至兴安岭。《清太宗实录》记载:“遣精骑追捕败军,至兴安岭,获人畜无算。”(《清太宗实录》卷四)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大军,于十月十五日回到沈阳。是役,为后金第一次由天聪汗亲自统率,会集蒙古诸部兵马,共同进击察哈尔部林丹汗。皇太极通过对察哈尔部的第一次进兵,确立了对漠南蒙古东面诸部的盟主地位,建立了蒙古归附各部对后金的臣属关系。林丹汗受到皇太极的威逼开始西迁,于是,皇太极对察哈尔部发动了第二次征伐。





  第二次。崇祯六年即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初一日,皇太极发动了第二次对察哈尔部的进军。初九日,大军到西拉木伦河时,沿途蒙古各贝勒率所部兵来会,共同大举进攻察哈尔部。这次满洲、蒙古大军出征的目的:“一欲为我藩国报仇,一欲除却心腹大患。”(《天聪朝臣工奏议》)林丹汗闻警大惊,“遍谕部众,弃本土西奔,遣人赴归化城,驱富民及牲畜尽渡黄河。察哈尔国人,仓卒逃遁,一切辎重,皆委之而去”(《清太宗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