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真的不难,而且制作的时间也不长,真正是消耗人力的活计。
    “最后一步,这汁水其实就是糖了。但殿下要求再煮,最后就变成原糖的纯糖块了,殿下说这个也会坏,但全部过程上干净,煮的好了可以保存一年,或者十八个月。各种糖食,也是用这个原糖制作的。”
    听起来,倒真的不复杂,房玄齡听完之后,品尝了一块后说了一句:“这个倒象是饴糖。只是这原料有所不同,饴糖并没有这么甜。只是略有甜味罢了,想必是五郎改进了原料以及制作方式,
    混合材料,特别是用了高淀粉、高糖份的玉米与红薯为原料的麦芽糖的历史并不算久,李元兴知道可以查到的史料也是在十七世纪才有的。
    因为这两种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久。
    也正因为如此,古代的饴糖在汉代的时候就几乎消失,因为饴糖消耗的是粮食。在粮食不足的朝代里,不可能粮食大量的粮食作这些并不算甜的糖。
    在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前三百年,战国时代就有了甘蔗糖,原料来自交州,就是现在的广西、广东一带。最初用的方法是晒糖,在贞观二十六年,才有了精加工的霜糖。在现在贞观元年,粮食还不够吃的时候,有甜味就不错了。
    饴糖这种并不算甜的糖,可以说是暂时失传,也只有一些书中还有一些古时的记载。
    “五郎有计算过价格吗?”李靖又问了一句。
    “人工太高了。一斤二十五文怎么样?”李元兴笑着问道。
    李靖拿起了那粒原糖:“五郎是说这个?”
    “自然是说这个,加上核桃的或者是其他果仁的,二十五文我就赔死了,最近核桃挺贵的,长安城都卖到一斤核桃仁八十文钱了。”李元兴报怨着。
    元春在旁边小声的嘟囔了一句:“如果不是殿下把长安城的核桃仁买光,一斤最多不过三十文钱!”
    元春的声音不大,但所有人都听到了,可众人却没有一个发笑的。
    “二十五文一斤!”李靖非常严肃的又反问了一遍。
    在后世,没有包装的麦芽糖卖到一斤十五元就是极贵了,换成大唐的钱,应该是三文钱一斤才对。可大唐没有工业化量产的能量,那复杂的机器根本就制作不出来,所以还是要纯手工制作的。
    但是,李元兴的麦芽糖成本真的不高。
    事实上,是十斤料出三斤糖还多些。其余的七斤废料也不是没用。
    按大唐现在的粮价,十斤还不到一斗,一斗长安城也不过十文钱。更何况李元兴用的是自己仓库的粮食,绝对可以按五文钱一斗来计算,加上水,煤,工具,人工等成本,一斤粮李元兴的实际成本,两文钱顶破天了。
    更何况,他制作完麦芽糖的废料也值钱呢。
    (注:中国西周就是原始的麦芽糖,但原料不是麦子。麦子是在汉代才传入中国的,但成为主要的粮食又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玉米更晚,红薯等作物到了明代才传入中国,所以古代的古饴糖,就是古麦芽糖非但不甜,而且消耗巨大的粮食。仅为贵族食用,百姓是很难见到的。大唐的糖还是蔗糖,甜菜糖是在十七世纪才被人发现!)
    “五郎可知,长安的糖价是多少?”
    “一斤一百四十文,好一些的二百六十文吧!”李元兴倒是知道物价的。
    甘蔗从广西运过来,广西还没有加工糖的能力,那里还是比较原始的。
    加上运费,人工,以及大唐的工艺,一百斤甘蔗也出不了一斤糖,糖在唐朝来说绝对是食物中的奢侈品,而且是顶级的奢侈品了。
    李靖突然心念一动,转过头问元春:“元春,你说这糖的用料是多少。”
    对元春说完,李靖笑呵呵的看着李元兴:“五郎,这次你不许开口,不许打眼色。”
    李元兴无奈的耸了耸肩膀,表示自己一定会保持沉默的。
    元春知道这里坐的都是大人物,而且她还没有说学会说假话,只好如实的说道:“一斤麦、三斤玉米、七斤红薯。出三斤糖!还有七斤的残料,殿下说那东西可以不要了,或者去喂猪吃,可我们试过,那个用饼子极是好吃。又松又软!”
    “又松又软?”李靖笑了。
    众人也都笑了。
    李靖又对元春说道:“去给我们作一些饼子,就用那个制作。”
    李元兴点了点头,元春立即小跑着就出去吩咐了。李元兴却是知道,放在现代那就是作饲料的东西,绝对不会再给人吃的。
    因为营养成份已经去了大半。
    要说松软,经过发酵,又去了淀粉与糖,烤出来的自然是松软的。但吃到嘴里,却是干巴巴,自己是绝对不会喜欢的。
    可秦王庄的农户,军士们经历无无数次饥饿了,他看来那是好东西。
    李靖又问陆毛锋:“你吃过吗,感觉如何?”
    “回将军您的话,那东西自然是不如纯面饼子好吃。但如果加上一点油,来点葱花弄成饼子却是极美味的。以前打仗的时候,要是能吃到这东西怕是会作梦都能笑醒了,殿下说这些只能喂猪,某斗胆说一句,殿下错了。”
    “喂马行不?”李元兴冷着脸反问了一句。
    “喂马行,殿下英明!”陆毛锋赶紧回了一句。
    在当兵的心中,马就是宝贝,都能拿上好的豆子喂马,这个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李靖挥了挥手示意陆毛锋退到一旁,然后对李元兴说道:“某还是了解五郎的,五郎敢开价二十五文一斤,那么他就敢挣对半的利。现在想来,五郎这次真正是太贪心了,麦子在长安近来是十文钱一斗,面粉才十四文钱。”
    崔君肃是户部的,他也紧接着说道:“玉米的价高一些,干玉米粒一斗十二文,玉米粉也才不过十八文。红薯一亩地出上万斤,那东西长安卖的真心是贵呀,一文钱才两个。可秦王殿下没有当粮食卖过,长安城没市价!”
    崔君肃在李元兴桌上拿过一个算盘。
    啪啪的一打。
    “秦王殿下,一个人三天制作一百斤糖算不算多?”崔君肃又问道。
    “行了,你们别在这里套话了。二文钱成本,你们信不?”
    “不信!”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李元兴只是摇头苦笑着:“那秦王钱一文钱一斤的成本,你们信不?”
    信了,一文钱再不信,就是不给秦王殿下面子了。(未完待续。)


第486节 本王还有霜糖【第六更】
    李元兴无奈的苦笑着:“这要是让小财迷明月那丫头知道了,回来还不闹死我。”
    众人又一是阵大笑。
    武曌财迷已经不是秘密,大唐上层谁不知道。
    武曌在大唐人称小财神,都说武曌是天庭的财神**。
    “也罢,趁着明月这丫头不在,我在败一回家。霜糖四十文一斤,这回不算贵了吧。”李元兴从元春拿来的那个木盒中拿掉木板,下面是一排竹筒。
    每个竹筒里都装的是白砂糖。
    真正在大唐制作的白砂糖,虽然比现代的差一些,但在大唐却是在极好的糖了。李元兴用的是石灰澄清法,这个是宋代就是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了。而在大唐,历史上记载是在贞观二十七年之后,才开始慢慢开始规模化使用的。
    “上等霜糖!”
    “本王这个产量还算可以。”李元兴轻声说着。
    仅这一句还算可以,众人已经听出味道了,李元兴这个已经工业化量产了。
    同时,这一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李元兴这个霜糖一出来等于是绝是大唐所有的制糖坊的生路,量大,价格低。
    但李元兴从来没有把事情作绝过,能在这里说出来,也就等于是准备扶持几个,甚至几十个有实力的糖业商会了。
    另一边,元春在厨房一边让厨子快些作饼,一边翻着手上的纸片。
    这个纸片的内容就是她今天要讲的话,这是李元兴事先安排好的,她在看还有那几句关键的话没的讲过,没有把信息传递出去。
    元春还记得李元兴有过交待。
    放弃一些小的,原本就留不住的。就可以保住更大的,而且可以抓在手上的利益。
    比如,放弃麦芽糖,保住霜糖。
    最重要的是,要保住霜糖的来源,就是甜菜。来年李元兴准备在秦王庄种上几万亩甜菜的,到时候李元兴准备把糖卖到周围各个国家去,那才是真正的大挣。反正大唐的百姓们一定会喜欢麦芽糖。
    而霜糖,本就是贵族消费品。
    元春拿来的松饼,事实上那榨过糖的残料只用了一半左右,其余的部分用的还是白面。毕竟这是给大人们吃的,不是给工匠们。
    品尝过一口松酥的饼之后,李靖问:“现在,还在制作吗?”
    “还有一个小工坊一直在制作,有百十人。”元春低着头回答着。
    “某想去看看!”
    李靖想去看,李元兴自然是不会拒绝了,示意元春带去工坊看看。
    崔君肃没有去,反倒是提意去李元兴的花园走一走,今曰是晴天,又到了月圆之夜,前厅花园之中景色极佳。
    不过,李元兴与崔君肃都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来。
    “殿下,汉书之中有过记载,贾谊曾论“歼钱曰繁,正钱曰亡”。某曾经读过历史的铸钱史,汉朝曾以劣钱代替良钱,这却是无奈的事实。殿下却想用良钱代替劣钱,殿下虽然在许多货物必须用良钱支付,但却不治根本!某实为担心。”
    崔君肃这番话算是金玉良言了。
    但李元兴相信科学,相信经济学的研究。
    而且劣钱理论在十六世界西方世界有所研究,名为格雷欣法则。而且在古罗马时代,罗马帝国用的金币,总是被人割去一角,金币却是越来越轻,这也是最早的劣币。
    “劣驱良法则,良驱劣法则。这两个法则是并存的,只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会发生变化,甚至会交错。”
    武曌的原话是,正格雷欣,与反格雷欣。
    当然,李元兴是不会把格雷欣这个字叫出口的。
    “劣驱良法则,必须在一个大前提下才会产生。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大唐户部规定的法定货币;两种钱币有一定法定比率;两种钱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崔尚书认为,大唐的钱币足够了吗?”
    崔君肃笑着摇了摇头:“以帛、米、羊、牛、代替钱来交易,就是因为钱币不足。”
    “还有一点,大秦的商人来我大唐,会以什么方式交易呢?”
    “以货易货与以钱易货。”崔君肃如实的回答。
    李元兴从口袋摸出一枚样子古怪的金币,然后说道:“先说以货易货,如果他们的货差,我大唐商人是不是会杀价,或者减少交换的数量。再换一句话说,他们用自己的金币,完整的好金币大唐商人接受,那么被剪过的不完整金币,他们当大唐的商人傻呀!”
    李元兴那个金币,就是奥雷!
    然后李元兴又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各种古罗马钱币。
    自然是有被剪过的奥雷,还有完整的,与不完整的第纳尔(银币!)
    “良驱劣法则!在市场的交易之中,商人们更愿意接受本身价值有保障的钱币。本王称为硬通货,而劣钱则是软通货。等大唐会出现不可回避的劣驱良之中,那个时候,本王亦有办法解决,而且那个时候大唐也有实力去控制。”
    崔君肃点了点头:“户部的态度是,眼下装上几年的糊涂,并不规定什么时大唐的官方钱币。帛亦可,粮亦可,牛亦可!”
    “正是,百姓们会看喜欢硬通货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其中肯定会有一些人受到伤害,也会有一些人借机得利。比如有人私下用秦王钱去换金、银、铜,挣那少许的差价,或者是跑腿钱,崔尚书以为如何?”
    崔君肃没有立即回答。
    这时,崔君肃也意识到了,一种改变会带来大大小小许多的问题。
    良钱真正能够成为大唐的官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眼下似乎真的如同李元兴所说,有些货品只有良钱可以买到,那么就变相的推动了秦王钱的流通。
    至于说存钱,人都品相好的存起来。
    李元兴心里也明白,凡事有个度。就比如他,就喜欢把新钱装在钱包里,旧的破的钱先花掉一样。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种反应。
    “还有一点,崔尚书要早拿一个主意。金币与银币的兑换,必须要有一个调控。一两金币换几两银币,这个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银币对铜钱,一两银币一贯铜钱,这是本王定下的规矩,这在铸钱的时候,银币的重量与含银量上,本王就作了些手脚的。”
    崔君肃清楚的知道,银与钱币的兑换因为银价的波动,而有着波动。
    李元兴的秦王钱,绝对不可能改变配方,否则就是秦王钱的劣币对良币的恶姓斗争了。
    “本王,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