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渠清泽说的很对,考虑到自身存在的困难,同时也看看看对手存在的麻烦,不能够过低的估计了自身,也不能够太高的估计了对手,后金从努尔哈赤的手里开始发展,也不是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根基并不是很牢固,真的想要强大起来,还需要时间,只要自己按照既定的方针办事,就不会存在多大的困难,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的。

第六百九十章远没有结束

沈阳。

皇太极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济尔哈朗、豪格、阿济格等人,脸上出现了愤愤不平的神情,范文程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争论已经持续了好一会了,皇太极做事情,有着这样的习惯,大家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尽管说出来,不需要憋在心里,说出来了,心里总是舒畅一些的,这个时候,皇太极就在听大家的意见,准确的说,是听众人发脾气。

他已经下旨,命令多尔衮和代善都回到沈阳,这表示大清国的这次进攻,彻底结束了,虽说多尔衮在登州和莱州,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可就这样撤回来,还是不舒服的,多尔衮完全可以进入北直隶,甚至是未必大明朝的京师,劫掠更多的财富,更令大家不能够理解的是,为什么不死守黑山,令明军轻易就突破了黑山,这是不能够忍受的,后金的勇士,什么时候在明军的面前示弱过的。

皇太极有着充足的准备,听众人发牢骚,脸上是微笑的神情,看样子就是胸有成竹的。

时间过去了一个时辰了,众人终于说完了,也提出来建议了,不过,这些建议,顶多就是发发牢骚罢了,皇上的圣旨已经下去了,代善和多尔衮也是要撤兵回来的,黑山那边,八旗军没有做什么抵抗,也就是人员方面,没有多少的损失,关键是多尔衮那边传来了消息,劫掠的白银折合达到了三百万两以上,粮食超过三十万石,这是巨大的收获了,以至于济尔哈朗都感觉到有些眼红了。

不管怎么说,这一次出兵登州和莱州。大清国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至少教训了大明,劫掠了粮草和白银,有了这样的成绩,大家还能够多说什么呢,以至于争论到后面。有些人承认这次的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收兵也是可以的。

皇太极一直都没有说话,其实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很压迫人的,想到前不久,皇太极才刚刚说出来,要求某些人要担心,不要在外面乱说。所以大家伙也是有些后怕的,尽管说你的身份不一般了,但若是惹恼了皇上,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大清国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了,或者是有些什么不同的看法了,可以在大殿之上提出来,可以摆出来观点。甚至可以争论,这些皇上都是允许的。甚至有些时候,鼓励这样做,这也是能够正确决策的重要一步。

看见众人都不说话了,皇太极终于开口了。

“你们的意见,朕都知道了,朕也清楚你们想到的是什么。你们想到的是我大清国的颜面,想要的是我大清国必须要所向披靡,尽管是血流满面,但依旧是不能够后退和屈服的,你们有这样的想法。朕不怪你们,但朕还是要提醒你们,朕不管你们内心有着什么样的算盘,但时时刻刻要把我大清国放在第一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简单的道理,你们必须要明白,不管是父皇,还是朕,每一次的征伐和厮杀,都是为着我大清国的未来考虑的,辽东的情况,朕不想多说,你们都是知道的,此等情况下,需要做些什么事情,想必你们偶尔也是考虑过的,这一次,朕已经做出来决定了,二哥和十四弟必须要马上撤回沈阳,这是不容置疑的,也不需要讨论的,至于说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你们大可提出自己的看法。”

散朝之后,范文程留下来了。

这一次范文程出的主意,皇太极非常的满意,而且在朝廷上面辩论的过程中,不少人都承认,这一次的战斗,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清国的战船开始发挥作用,得到了第一次的训练,劫掠了大批的粮食和钱财,基本毁掉了登州和莱州,这样的成绩说说不掉的,至于说主动撤出黑山城池,没有造成军士的损失,这是一种战术上面的安排,并非是害怕明军,有一点大家慢慢的明白了,厮杀的目的在于,获得实质性的好处,为了面子去厮杀,不是明智的行为。

这样的观念,范文程是一直坚持的,每次说到征伐的时候,都要考虑最终的目的,不会盲目的提出来作战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支撑下,大清国每次的征伐,基本都得到了好处,崇德元年的失败,皇太极实际上也是在思考的,那个时候,大清国刚刚建立,从炫耀的角度出发,给予大明一定的教训,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文程啊,朕这两天仔细思索了,觉得你提出来的建议是可行的,日后你还是多多提出来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啊。”

“皇上,奴才一定尽心竭力,绝不敢藏私的。”

“对了,上次你没有说完,好像还有什么后续的动作,朕想着听一听。”

“奴才正想着给皇上禀报的,奴才以为,这一局的棋,还没有走完,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步,若是能够发挥出来作用,就是皇上的福气,我大清国的福气了。”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知道,范文程的心思缜密,这样说,肯定是有很好的想法了,步步为营是范文程擅长的东西。

“皇上,苏天成攻击黑山,这件事情,不可能隐瞒的,如今,苏天成轻易就攻下了城池,接下来的行动,他会非常的为难,若是继续进攻,不是他的初衷,加之睿亲王和礼亲王分别退兵了,苏天成没有继续进攻的理由了,占据黑山,明军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是做不到的,可就这样撤走,需要理由,明明是大好形势下,为什么无缘无故就撤走了。”

皇太极频频点头,同样想到了一些什么。

“若是大明朝廷知晓了这样的事情,一定是催促苏天成继续进攻的,最好是能够攻打沈阳,可惜苏天成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奴才早就分析过了,苏天成攻打黑山,确实是非常明智的,他传递给皇上一个信号,那就是睿亲王若是继续进攻,明军将不惜一切代价,攻打黑山,进而攻打沈阳,双方鱼死网破。”

“可苏天成的这种想法,是不能够透露出去的,也是无法和众人商议的,大明朝廷里面的那些官员,奴才是知道的,他们都是读书人,想到的都是气节,他们不熟悉边关的事物,不知道征伐的艰难,评论起来却头头是道,似乎自己带兵征战,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别人都是蠢货和草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是我大清国的机会。”

“大明朝廷里面,羡慕嫉妒苏天成的人,一定是不少的,可苏天成拿下黑山城池之后,却不发动进攻了,这必然会引发那些大臣的质疑,甚至会说苏天成怀有异心,此等的情况下,皇上不妨点一把火,专门写出来书信,故意让大明朝廷发现。”

“书信的内容也是很简单的,不要说其他的,就说和苏天成议和的事情,只要这份书信到了大明朝廷,一定会掀起轩然大波的,苏天成是有苦难言,根本不好做出来解释的,只要大明朝廷里面,反对的人多了,那个崇祯皇帝,怕也难以护住苏天成的。”

皇太极听了范文程的计谋,抬头哈哈大笑了。

“好啊,这个计谋不错,可惜大明朝廷啊,养了一大帮的废物,这些就知道嫉妒贤能,时时刻刻想到自身的利益,朕看苏天成如此的年轻,肯定是遭遇众人猜忌的,不管这次的计谋是否成功,朕都要给你记功啊。”

“皇上,奴才不敢,奴才还是有些担忧的。”

“有什么担忧的地方,尽管说出来。”

“奴才斗胆了,奴才估计,礼亲王和睿亲王回来之后,肯定是不满的,礼亲王带领大军,深入蒙古,结果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睿亲王在登州和莱州的势头正盛,还能够取得更多的胜利,偏偏这个时候,皇上下旨了。。。”

“你的想法,朕清楚,商议大军作战的事宜,郑亲王不知道,你却是清楚的,二哥和十四弟回来之后,恐怕政亲王会有所牢骚的,这些事情不算什么,有朕给你做主,哼,你不要以为二哥到蒙古去了,没有能够厮杀,会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他在蒙古获得的财富,恐怕不差于十四弟的,这些情况,朕都是知晓的,他们回来之后,朕会专门和他们交谈的。”

停顿了一下,皇太极再次开口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大清国和大明,恐怕鲜有厮杀了,你要重点考虑,如何让我大清国的汉人才俊,为我大清效力,若是有可能,能够吸收到大明的才俊,也是好的,接下来的较量,就在于实力上面的比对了,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不过崇祯需要考虑的事情也是更多的,至少有那么多的人需要养活啊。”

“朕考虑过了,如有必要,继续进行科举考试,吸纳人才,这是今后最为关键的任务,朕的身边,多一些文程这样的才俊,我大清国将更加的强盛啊。”

第六百九十一章脑残的审讯

(感谢三台真人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jesonshers的打赏,谢谢了。)

多尔衮从登州和莱州撤军了,代善也从蒙古撤军了,进攻黑山的明军,同样撤回了大凌河城,一切都暂时告一段落了,除开遍地哀嚎的登州和莱州,没有谁会记得发生的这些事情,朝廷没有宣扬,作为普通的老百姓,也是不可能知晓的。

但这件事情,给予了苏天成很大的打击,他感觉到,自己虽然是穿越人士,但也不是全能的,这个时代还是有着英雄豪杰的,皇太极就是了不起的人物,远远强于李自成、紫金梁、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而且皇太极的手下,有着不少的能人,加之皇太极能够放下身段,耐心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如果说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假以时日,后金必然会大发展的,不过渠清泽说的也不错,皇太极身边的能人多了,并非是那么完美的事情,这些能人,个个都有想法,一旦皇太极驾崩了,谁来控制这些能人。

从黑山撤军,很多人不能够理解,这里面的原因,苏天成不可能大肆宣扬,参与作战的边军不能够理解,更不用说朝廷里面的那些大臣了,一时间,苏天成很是担忧,总觉得事情还没有结束,恐怕还有一些波折。

京城。

内阁次辅唐世济亲自参与了一起审讯,当然了,这一次的审讯,到目前来说,还是很秘密的,后金有人投奔到京城来了,也就是反水了,带来了一份皇太极写的亲笔信,这份信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和苏天成两人议和,双方互不侵犯。皇太极还在信里面说了,苏天成攻下了大凌河城,实在令他敬佩,大家都是英雄,不要互相伤害。

信里面说到了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那就多尔衮从登州和莱州撤军,包括代善从蒙古撤军。都是皇太极和苏天成之间的一个协议,换来的是苏天成从黑山撤军,从此以后,皇太极暂时不会入侵大明,苏天成也要保证,不越过大凌河城。

这件事情。与实际的发展是相符的,很奇怪的是,在这个后金鞑子反水之后,交出来了皇太极的亲笔信,事实果然如同信函里面说到的一样,多尔衮和代善撤军了,苏天成也从黑山撤军了。双方真的有默契。

反水的人还说了,宁远戒备森严,自己不敢到那里去送信,以前皇太极和苏天成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通过京城,或者是带口信到苏天成的府邸里面,通过苏平阳等人转达,或者是通过在辽东往来的商贾。传递一切的消息,但写信这是第一次,以前苏天成给皇太极写过一封信,皇太极并没有回信。

按说这样的告密,里面值得怀疑的东西太多了,可以说是幼稚的、脑残的告密,但偏偏引起了唐世济的注意。要求大理寺展开审讯,一定要弄清楚详细情况,若是苏天成和皇太极私下里接触了,那还了得。岂不是要祸害整个大明吗。

就连大理寺审讯的官吏,都不相信这件事情,反水的人,身份一般,不过是后金一个普通的官员,按说是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的秘密的,就算是皇太极想着和苏天成接触,也不会派出这样不靠谱的人做事情,所以说,在审讯的过程中,大理寺根本就没有上心。

但这一切,随着唐世济的重视,开始变得扑朔迷离了。

几天的审讯之后,唐世济拿到了大量的材料,直接找到了皇上。

一次非常秘密的讨论,在四人之间展开了。

朱由检的面前,站着孙承宗、唐世济,两人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内阁次辅,站在朱由检身后的,是大太监王承恩。

这次的讨论是绝密的,不管说什么,都不能够外泄。

唐世济拿出来了审讯的材料,上面反映的情况很是详尽,经过几天的审讯,所有的细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