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的事情,就要翻出来算算账了。
读书人都是有着自身的骨气的,也可以说是书生意气。
书生意气这东西,不知道是好是坏,不好怎么界定。曾经有人专门总结了书生意气,为什么说到意气。总是点到了书生,说来说去,大概也只有书生才有可能意气用事的,政治家不能够意气用事,如果这样做了,要不然就是天下大乱,要不然就是自取灭亡,商人不能够意气用事,否则有可能陪个精光。农民没有办法意气用事,为了温饱苦苦挣扎,老老实实种地,没有办法一起用事,至于说到军人,军令如山倒,更不能够由着自己的意气来,军官要是意气用事了。那就是血流成河,甚至毁灭了自己的国家。
如此说来。书生意气似乎不是好东西了,但也不一定,书生意气里面,有最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真实,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世故所困,不会为世俗的议论所左右,依然保持着本性,哪怕是碰的头破血流,哪怕是身首异处。也不会在乎的。
在朝廷里面,给事中和御史被视为比较典型的书生意气,他们有着自身独立的认识,对谁不满意了,对谁做的事情不满意了,不管你是什么地位,不管你是不是大权在握,也是要弹劾的,正是因为给事中和御史的这种作用,皇上总是非常看重的,也是努力保护给事中和御史的,让他们敢于大胆的说话。
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可惜的是,书生意气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不谙世事。
所谓世事洞明皆文章,人情练达即文章,世道是复杂的,绝不会由着意气来的,书生意气,一旦被权贵所绑架,所造成的破坏也是巨大的。
朝廷里面,就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些给事中和御史,不管遇见什么事情,都是要争论一番的,有些时候,政策是需要越辩越明的,可惜他们钻进某个牛角尖里面,一味的争执,一叶障目,因为很小的一点弊端,就否定了整个的政策。
这就是书生意气的可悲之处,追求完美,可惜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
给事中和御史弹劾苏天成,主要还是针对陈年旧事了,也就是苏天成在陕西裁撤卫所军队,在江宁县和河南府限制权贵的利益,盘剥士绅富户的利益,当然,他们不会明说,只是提出来苏天成侵占了百姓的利益,至于说苏天成做出来的那么多成绩,在他们看来,不算什么的,他们必须要坚持真理,必要要坚持祖制,不能够破坏,他们是站在卫道士的高度,集体讨伐苏天成的。
杨嗣昌很清楚,这些御史和给事中,完全是一派胡言,若是要求这些给事中或者是御史到江宁县、河南府或者是陕西省去了,恐怕是弄得一团糟,更不用是剿灭流寇和抵御后金鞑子侵袭的事情了。
杨嗣昌虽然是读书人出身,但多年的磨练,他的身上,早没有了书生意气了,要不然也不会出任内阁首辅了。
接到这些弹劾奏折的时候,杨嗣昌很是为难。
苏天成对于大明的作用,那是不用多说的,不管是如今的辽东、边关,还是正在重建之中的登州和莱州,苏天成都是举足轻重的,不客气的说,若是苏天成出现什么问题了,辽东和边关的优势,很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化为乌有,大明朝也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陷入到困境之中,遗憾的这些给事中和御史,根本不管苏天成的重要作用,在他们看来,尽到自身的职责,反正你苏天成做错了事情,就要受到责罚,甚至杀头也不过分。
对于这样的书生意气,杨嗣昌是非常反感的,若是朝廷被书生意气左右了,那是自取灭亡的事情,那等于是自断经脉,任由敌人来进攻的。
可杨嗣昌非常的聪明,他不会轻易否定这些弹劾。
原因也是很简单的,为什么在孙承宗病逝之后,或者说是在自己出任内阁首辅之后,这些弹劾的奏折,纷纷都出现了,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进入内阁之后,杨嗣昌注意到了,内阁里面,并非是铁板一块,首辅和次辅之间的观念,就有些不一样的,而且皇上的态度很是奇怪,在讨论到苏天成的事情的时候,都没有明确的表态,时间长了,杨嗣昌自然知晓了,功高震主啊,不管是谁,不管为朝廷建立了多大的功劳,但你的权力太大了,就是问题了。
如今的苏天成,就遇见这样的问题了。
苏天成就任蓟辽督师,手里掌握的军队,超过六十万人了,虽说进行了一些裁撤,但现在还是有四十万左右的,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随时可以威胁到皇权的队伍,特别是江宁营,骁勇异常,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朝廷里面,没有哪支军队能够和江宁营抗衡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皇上有着一些担忧,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一面是苏天成的重要作用,一面是皇上的担忧,面对这样的局势,皇上的内心都是很煎熬的,出任内阁首辅的杨嗣昌,当然要看一看风向了。
和苏天成接触这么长时间了,杨嗣昌感觉到,苏天成有着不一般的睿智,看透了很多的事情,最为关键的是,苏天成没有造反的意思,自始至终都没有体现出来这样的意思,而且还在想办法维护皇权,打压臣权,从这个方面来说,只要皇上稍微思考一下,就不会疑心了。
可惜的是,总是有些想法,会左右皇上的。
所以,刚刚上任的杨嗣昌,很快明白了,自己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必须要做出来选择,是按照孙承宗大人以前的做法,还是慢慢的转变方向,开始限制苏天成的权势,这是他必须要决定的,也是皇上等候的。
出任内阁首辅之后,杨嗣昌也是怀着一片雄心的,想着大明更加的强大,能够灭掉后金政权,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这样自己也能够名垂青史了,如同孙承宗大人一样,受到后人的敬仰,所以,在如何对待苏天成的问题上面,他是偏向于孙承宗的做法的。
但自己的这种选择,是不是可以得到皇上的赏识,自己是不是能够施展胸中抱负,还是说不清楚的事情。
突然出现的这些弹劾奏折,就说明了问题,皇上不可能不知道,孙承宗大人的尸骨未寒,朝廷里面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想必孙承宗大人是不甘心的,这明明是自毁长城的做法啊,若是按照那些给事中和御史的弹劾奏折做了,罢免苏天成的官职,甚至是投入到监狱里面,可以想象,后金马上会趁着动乱之际,大肆进攻,关宁锦防线、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登州和莱州的建设,都将陷入到混乱之中,甚至出现毁灭性的后果。
难道那些给事中和御史都是那么幼稚,看不懂这里面的缘由吗,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来弹劾的奏折。
分析了诸多的情况之后,杨嗣昌感觉到,这恐怕都是皇上处于矛盾的心里,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的应对,也可能是大明出现了暂时安宁的局面,皇上有些犹豫了,想着要转变方向了。接下来就是自己的选择了。
思考了几天之后,杨嗣昌做出来了重要的选择,不管怎么说,他是内阁首辅,若是也意气用事了,导致大明朝遭遇到毁灭性的结局了,那他就是千古罪人,那些给事中和御史,拍拍屁股,转而开始弹劾他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必须维持
带着内阁大臣,进入到养心殿的时候,杨嗣昌心情是有些复杂的,皇上突然要讨论皇太极的来信,其实这份来信,内阁早就讨论过了,当时孙承宗是极力反对的,认为不能够和后金皇太极握手言和,不能够有明确的态度,这样做,岂不是承认了后金的政权了,再说了,后金是异族,不一定会遵守诺言,若是突然违背诺言,大明是不好应对的。
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还是牵涉到辽东和边关的局势的。
孙承宗刚刚去世,皇上突然提出来,再次讨论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心思,杨嗣昌想到了,孙承宗曾经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专门说到了皇太极的来信,毫不留情的指出其中的险恶用心,杨嗣昌是完全赞同的,孙承宗这样的老人,见多识广,完全能够看出来皇太极的目的,不会令皇太极得逞的。
其实杨嗣昌也是赞成握手言和的,但那是站在真正和平的基础上面,一旦离开了这个基础,杨嗣昌不会坚持自身的观点,父亲杨鹤的遭遇,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初父亲担任三边总督,负责剿灭流寇,结果采取了以安抚为主的思路,却被流寇戏耍了,导致局势越来越恶劣,被罢免了官职不说,还被投入到大狱里面,从此一蹶不振,这是血淋淋的教训,杨嗣昌不会走老路的。
原则问题,他必须坚持,要不然也不用担任这个内阁首辅了。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你们,商议与后金言和的事宜,朕仔细思考过了,这件事情,还是需要慎重对待的。朕想着听听你们的意见,诸位爱卿畅所欲言,不管说到了什么,哪怕是对阵不利的话语,都是可以的,朕赦你们无罪。”
朱由检看着杨嗣昌。杨嗣昌是内阁首辅,当然要表态。
杨嗣昌出列了,他还年轻,没有孙承宗那样的待遇,不可能有专门的椅子坐着的。
“皇上,臣以为,还是请诸位大臣先说,臣认真思虑一下。”
朱由检满意的点头,杨嗣昌不首先发表意见。这有利于其他人发表意见,孙承宗以前就不是很明白,总是首先表态了,弄得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了,要不是自己多次鼓励唐世济,恐怕不会有什么反对的声音了。
杨嗣昌刚刚说完,唐世济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皇太极提出来议和的事情,的确是可以考虑的。我大明遭遇了多年的波折,战乱连连,百姓遭遇了巨大的痛楚,如今需要稳定,朝廷也需要一心改变百姓的窘况,令百姓过上好日子。若是总是处于战乱之中,肯定是有着很大影响的,攘外必先安内,只要我大明朝强盛起来了,剿灭后金指日可待。。。”
唐世济依旧是老观点。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人质问他了,以前唐世济常常被孙承宗问的无话可说,每次都是呐呐而退。
杨嗣昌低下头,心里渐渐有了怒气,你唐世济也太不将我看在眼里了,以为孙承宗老大人故去了,内阁里面,你就可以畅所欲言了,皇上所谓的畅所欲言,不过是这么说,作为内阁大臣,说话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全局,不能够有着想象来的。
唐世济足足说了一刻钟时间,摆出来了很多的观点,提出来的几个具体的意见,就是和后金言和之后,可以削减辽东的军饷开支,可以暂缓建设登州、莱州、青州以及天津等地,可以暂时不发展水师,这些节约下来的银子,可以用到其他的方面,朝廷也能够大大的减轻负担。
杨嗣昌认为,这些建议,表面上看,很是不错的,其实是一派胡言。
大明放松辽东、大同、宁夏的防御,暂时不建设登州、莱州、青州以及天津,甚至暂时不组建水师,这正是皇太极的目的,稍微长点脑子,就应该知道皇太极的目的,人家为什么不说不建设水师了,人家是不会放松八旗军和汉军的建设的,劫掠了登州和莱州,彻底毁掉了这两个地方,获取了大量的财富,这个时候要言和了,好比说我打你一顿,你用刀子低着我的胸口,于是我们俩坐下来,喝一杯酒,嘴上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你在背后暗暗磨刀子,准备结果我的性命,我却还在沾沾自喜,准备放下刀子了,以为天下太平了。
唐世济说完之后,其余的内阁大臣,暂时都没有发言。
杨嗣昌一一看过去,刘宇亮和傅冠低着头,薛国光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刘宗周的脸上,有着不服气的表情。
杨嗣昌知道,刘宗周肯定要发言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刘宗周一直都是追随孙承宗的,这个时候发言,必然是激烈的反对,这反而会引发皇上的不满。
没有等到刘宗周开口,杨嗣昌开口了。
“傅大人,你是什么看法啊。”
傅冠抬起头,看了看杨嗣昌,面无表情的开口了。
“皇上召臣等来,商议皇太极言和之事,臣以为,我大明不能够与后金言和,后金鞑子的骁勇,众所周知,如今又在组建水师,若是皇太极真正的想着言和,为何还在努力组建水师,臣不赞成唐大人的意见,若是我大明放松防御,突然遭遇后金鞑子哦的进攻,造成了重大损失,甚至危及到关宁锦防线了,这个责任,唐大人是否敢于承担。”
傅冠以耿直出名,提倡维护老百姓的利益,限制权贵的利益,这方面,和苏天成的认识有些合拍的地方,但傅冠的思想,没有达到苏天成那样的境地,傅冠提出来的维护百姓的利益,这里面是包括士绅富户的。
唐世济看了看傅冠,再次开口了。
“傅大人,本官的意思,也非是要放弃防御,只是辽东和边关,不需要集聚那么多的军队,登州、莱州、青州的天津的建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