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对大权在握的苏天成产生怀疑的心理,要知道苏天成的权力太大了,肯定是威胁到皇权了,只要崇祯皇帝感觉没有什么威胁存在了,就有可能动手清理内部了。
可惜这两件事情,目前都没有看见迹象。
苏天成每次行动,都能够抓住关键的地方,譬如说征伐草原,草原部落是大清国重要的依靠,要是草原出现变故,大清国的实力将会被极大的削弱,在接到皇太极的密函之后,济尔哈朗曾经就明军进攻草原的事宜,提出来了抗议,可惜的是,大明朝廷根本就没有承认大清国,也就不会承认草原归属于大清国。
济尔哈朗不知道,皇太极还在做着什么样的准备,虽然皇太极的密函之中,没有点名态度,可他明白,自己必须要马上离开大明京城了,要是大清国立下皇太极的消息传来,自己无法解释,大明朝廷也会怀疑谈判的诚意。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济尔哈朗有些心灰意冷了,谈判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因为苏天成征伐草原,让这一次的谈判,被看做是笑话了。
到了三月底,济尔哈朗主动提出来,谈判的事宜,可以结束了,签下文书之后,自己会回到沈阳去,开始执行这些决定。
负责谈判事宜的大明官员,当然高兴了,可以说这次的谈判,比预期的效果好很多,虽然说谈判的时间很长,为了很多的问题,双方发生过不少的争执,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济尔哈朗代表后金,几乎答应了所有的要求,特别是恢复建州卫的提议,要知道,恢复建州卫之后,卫所的驻地就是沈阳。
大明负责谈判事宜的官员,从来就没有提到过大清国,这不属于谈判的内容,大明朝廷压根没有承认什么大清国。
济尔哈朗还必须要考虑到回到沈阳的态度问题。
前些天,他收到了多尔衮的密函,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情,多尔衮在密函里面,虽没有明说豪格的事情,以及皇太子的事情,但语气是不满意的,认为豪格的缺陷是不少的,认为自己建立的功劳是很大的。
多尔衮的这种态度,让济尔哈朗担心,他数次听说了,皇太极的身体不是很好,甚至在上朝的时候,偶尔都不能够坚持下去了,要知道皇太极是非常要强的人,不是真正的挺不住,是绝对不会哦表现出来软弱的。
其实济尔哈朗早就向皇太极表明了态度,一定要支持豪格的,也就是支持皇太极做出来的决定,相信,如此表态的不止他一人。
皇太极的态度,尽管身在大明京城,但济尔哈朗能够体会到,豪格率领大军,出征草原,对付苏天成和江宁营,这就是非常明确的态度,草原部落对于大清国来说,太重要了,让豪格到草原去,与草原部落的首领熟悉,建立起来不一般的关系,也就是在取得支持,从实际的作战能力来说,这样的征伐,应该是多尔衮领军的。
在大清国掌握满八旗的,才是真正的权贵之中的顶尖者。
皇太极亲自掌管正黄旗和镶黄旗,代善掌握正红旗和镶红旗,多尔衮掌握正白旗,多铎掌握镶白旗,豪格掌握正蓝旗,自己掌握镶蓝旗。
这六个人,是大清国站在最上面的权贵。
豪格出任皇太子,能够直接掌握的,有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力量是不弱的,但正白旗和镶白旗,恐怕不会彻底服从的。
到了这个时候,代善与他济尔哈朗,就是非常关键的人物了。
代善的态度,一定是支持皇太极的,自从正红旗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代善从大明的京城回到沈阳之后,济尔哈朗就感觉到,代善的态度完全变化了,以前那种超脱的态度,不存在了,皇太极对代善的担心,也明显减弱了,皇太极确定豪格为皇太子,代善肯定是赞成,而且是完全支持的,可惜这里面还是有些奥妙,那就是代善的权势,也比不上以前了。
这种情况下,济尔哈朗的态度就显得很是关键了。
济尔哈朗当然是支持皇太极的,从自身的遭遇之中,济尔哈朗有着太多的体会了,大清国顶层的斗争,一样是激烈的,不容小觑的,稍微不注意,也会落得身败名裂,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济尔哈朗历来都是能够把握住自己的。
因为时间的紧迫性,到了三月底,济尔哈朗结束了所有的谈判,代表大清国,签署了文书,将文书送到沈阳,等候皇太极签署,自己则开始准备离开了。
等待的过程之中,济尔哈朗已经做好了选择,回到沈阳之后,他会马上表态,表示对皇太极和豪格的支持。
第九百八十七章朝廷的动态
谈判虽然艰难,但最终签署的协议,还是令朱由检非常的高兴,恢复了建州卫的建制,大清国将不复存在,而且皇太极还将在签署协议之后,亲自到京城来拜见,俯首称臣,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明已经安稳了,内忧外患都不复存在了。
尽管说谈判的过程之中,遭遇了诸多的波折,但朱由检认为,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皇太极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愿意俯首称臣,愿意设立建州卫,就算是很大的进步了,在朱由检的内心深处,是不想过多的杀戮的。
养心殿,朱由检的脸上带着笑容,红光满面。
杨嗣昌、朱审烜等内阁大臣,六部的尚书,脸上的神情不一,但总体来说,还是高兴的,一方面朝廷与后金签署了协议,皇太极俯首称臣,还将到京城来拜见皇上,另外一方面,苏天成带领江宁营,在草原上掀起了大波澜,令草原不能够平静了,而且还收复了台湾,赶走了荷兰人,这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朱由检看着众多的大臣,面带微笑的开口了。
“诸位爱卿,后金鞑子俯首称臣,我大明免去了兵戈,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啊,朕一直都盼望着这一日啊,虽说谈判的过程,显得有些繁琐,可好事多磨啊,诸位爱卿都立下了大功劳,朕看明日早朝,京城六品以上官员,悉数都参加,礼部设宴,好好庆贺。”
分管礼部的朱审烜,马上开口了。
“臣遵旨,即刻安排礼部做好一应准备。”
朱由检点点头,继续开口了。
“苏爱卿带领我大明将士,远征草原。剿灭了察哈尔部落,重创科尔沁部落,之后更是奔赴台湾,赶走了荷兰人,收复了台湾,这亦是值得庆贺的事宜。朕看,拟一道旨意,表示嘉奖,苏爱卿多年奔波,家人都难以团聚,也该好好歇息一下了。”
朱由检说出来这些话之后,养心殿里面,迅速安静下来了。
杨嗣昌和朱审烜不是很明白意思,没有立即开口说话。两人不说话,其余的人是不会开口的,为什么这个时候,皇上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要说朝廷与后金签署了协议,的确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协议还需要时间落实,不知道后金鞑子会不会背信弃义。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一次谈判。内阁本来就有着不同的认识,要不是皇上的坚持,恐怕这样的谈判,早就无法坚持下去了。
协议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皇上就想到刀剑入库、放马南山了,这是不是显得过于的急切了。虽说众人都知晓,皇上肯定对苏天成是担心的,可也没有必要如此的着急啊。
看见众人都没有说话,朱由检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诸位爱卿,你们是不是认为。朕过于着急了。”
朱由检站起身来了。
“朕自登基以来,几乎每年都要遭遇到动荡,先是流寇作乱,继而是后金鞑子骚扰,延绵数年,我大明的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兵锋过处,民不聊生,征伐不是好事情啊,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平和的局面,朕为老百姓考虑,也不愿意继续厮杀了,朕也清楚,如今很多的事情,还没有确定下来,朕只是想着,若是能够平静下来,是最好的事情了。”
皇上的话说到了这个程度,作为内阁首辅,杨嗣昌必须要开口了。
“皇上的一片苦心,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臣钦佩之至,臣以为,后金的皇太极一日不到京城,朝廷就一日不能够放松,后金鞑子历来都是背信弃义的,蛮夷的话语,不是很可信,故而臣的建议,苏大人暂时不要回到京城,若是辽东彻底安稳下来了,皇上可召苏大人回到京城。”
杨嗣昌身为内阁首辅,想到的还是大明的天下,若是后金鞑子不愿意执行协议,出尔反尔,恐怕征伐在短时间之内,就会展开的,真要苏天成回到京城,放松警惕,遭遇了后金鞑子的突然袭击,出现不可预料的败局,责任还是内阁来承担。
杨嗣昌开口之后,其余人都没有说话,谁都明白,杨嗣昌没有同意皇上的建议,这是在养心殿,如此明目张胆的反对皇上的建议,不是什么明智的事情。
朱由检的神色不是很好看了。
大力提高了皇权之后,朱由检的脾气也见长了,对于那些不符合自身意见的建议,不是很耐心的接受,而且内心不安宁的感觉,也愈发的浓厚了。
见到其余大臣都没有开口说话,朱由检明显不高兴了。
“好了,朕知道了,今日就这样吧,内阁议一下,看看如何的督促后金履行协议。”
离开养心殿,杨嗣昌马上找到了朱审烜。
“晋王殿下,本官今日的话语,说的有些直接,还请晋王殿下劝说皇上,如今还不是放松的时刻啊,谈判历时大半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之内,后金完全可以做出来一些姿态,表示谈判的诚意,可本官没有看见,相反,江宁营征伐草原的时候,皇太极派出了重兵,到草原去厮杀,本官不敢完全断定,可感觉到,后金是没有诚意的。”
朱审烜非常的为难,感觉被夹在了中间,他不好直接反对皇上的建议,也的确感觉到,皇上的认识过于的乐观了,仅仅凭着谈判签署的协议,就能够要求停止兵戈,若是这样,后金鞑子的骚扰,岂不是早就被平息下来了。
“大人,下官也是这样的认识啊,只不过这签署了协议,皇上是讲信义的,由此认为后金也一定会按照协议办事情的,皇上只不过是提出来了建议,如何的实施,大人与下官还是可以坐下来商讨的。”
“晋王殿下,本官可不是这样看的,这样的风声,丝毫不能够表现出来,朝中有些大人,一直都认为,后金鞑子臣服了,皇太极俯首称臣了,从此我大明就安宁了,如今皇上亦有这等的认识了,岂不是会有很多人,上奏折,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对辽东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些话,本官不好说啊。”
朱审烜看了看杨嗣昌,欲言又止,他何尝不明白,要是后金的皇太极通过这次的谈判,让大明放松了警惕,那就说明皇太极预测到了大明朝廷内部的矛盾,巧妙的利用了这样的矛盾,谈判是最为高明的计谋了,士气可鼓不可泄,一旦朝廷上下都放松了警惕,说不定就是大祸临头的时候了。
看见朱审烜没有马上开口说话,杨嗣昌叹了一口气。
“本官的意见是不会改变的,不管怎么说,就算是皇太极来到了京城,满八旗没有什么动作,不能够解散,本官还是不放心,满八旗的骁勇,晋王殿下是知晓的,本官对这次的谈判,根本就没有抱什么希望的。”
朱审烜不好评论,很快转移了话题。
“大人,还是去见见济尔哈朗吧,该说的话语需要说,济尔哈朗明日就要离开了,是否执行协议,具体的日期,朝廷还需要强调一下。”
说到济尔哈朗,杨嗣昌更加的郁闷。
“晋王殿下,本官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自去年以来的谈判,一直都是非常艰难的,济尔哈朗提出来这样那样的要求,原则问题上面,根本就不愿意让步,本官可以理解,后金的实力还在,没有遭遇到什么重大的打击,有谈判的本钱,可今年开年之后,不长的时间,济尔哈朗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急不可耐的要求签署协议了,对朝廷提出来的诸多条件,都是毫不犹豫的应承下来了,济尔哈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里面是不是存在蹊跷啊。”
“大人,谈判都是一步步磨下来的,也不必过于的担忧了。”
杨嗣昌的担心是正确的,朝廷里面很快就有了反应。
一部分的御史和给事中,开始上奏折,认为朝廷每年用于征伐的开销巨大,直接影响到了民生方面,如今后金鞑子俯首称臣了,大明安定下来了,征伐方面的开销,应该要大幅度的削减了,更有人直接建议,让内阁大臣苏天成回到京城来,大明开国以来,内阁大臣,都没有出现过领军作战的先例。
看见了这些奏折,杨嗣昌气的骂娘,朝廷里面的有些大人,想到的不是大明的未来,出于各方面的目的,揣摩和迎合皇上的思想,也不管这些事情是不是能够做。
绝大部分的奏折,杨嗣昌都直接压下来了,可还是有奏折直接到了皇上的手里。
皇上没有表态,也没有提出来讨论这样的事情,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