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说苏天成的做法,站在杨嗣昌的角度来说,有些地方是可以理解的,人家在前方杀敌流血,后面遭受暗算,谁能够忍受这等的事情。

皇上若是想着再次与后金鞑子媾和,恐怕后金的皇太极是巴不得的,况且就算是与后金鞑子媾和了,就能够保证内部不出现问题吗,谁也不能够保证。

当然,杨嗣昌是内阁首辅,一切还是要为皇上和朝廷考虑。

“皇上,臣以为后金鞑子背信弃义,根本就不值得相信,以前的谈判也不过是缓兵之计,如今我大明剿灭后金鞑子,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种势头是不能够阻止的,臣明白皇上的担忧,不过臣以为,江宁营与后金鞑子厮杀,也并非是那么轻松的事情,盖州之战,臣从战报上看,江宁营损失接近万人,臣建议,皇上不妨让苏大人继续领军征伐,至于说我大明的其余军队,除开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其余不参与到这次的征伐之中。”

杨嗣昌的意思很明确了,让江宁营与后金鞑子两败俱伤,最终就算是剿灭了后金鞑子,江宁营的损失也是惨重的,根本无力做其他的事情了,到了那个时候,皇上和朝廷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顺理成章了。

朱由检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杨嗣昌说出来的这个办法,曾经是他主要应对的办法,从如今的情况看来,恐怕还是要采用这个办法。

辽东的战斗可以继续,但朝廷里面的调整,朱由检不愿意耽误了。

“杨爱卿说的是,征伐后金鞑子的战斗,不能够停下来,只不过朝廷内部需要调整了,朕看晋王身体不适,暂时就不要任事了,朕提议周延儒出任内阁次辅,右都御使黄道周,兵部尚书鹿善继,吏部侍郎徐尔一等人,年纪都大了,朕不忍他们继续辛苦,也都致仕吧,周延儒兼任兵部尚书,吏部侍郎方逢年,出任吏部侍郎。。。”

皇上还是忍不住动手了,这是杨嗣昌的感觉,若是准许他多说,他一定要阻止皇上这样做,越是到这样的时候,越是不能够着急,必须要沉住气,朝廷内部的调整,是什么原因,所有人都能够看得很清楚,黄道周、鹿善继和徐尔一,都是与苏天成关系最为密切的,以前还有刘宗周,已经致仕了,皇上突出做出来这样的调整,将矛盾摆在了明处。

可杨嗣昌不能够多说,皇上这样做,已经是很给面子了,若是真的按照前面的计划,大明朝廷继续与后金鞑子媾和,从来来清算苏天成,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朱由检吩咐完毕之后,直接离开了养心殿,到后宫去了,这也是很少见的情况,甚至没有等到杨嗣昌等人跪安,这说明了朱由检内心是很愤怒的。

杨嗣昌退出养心殿的时候,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以前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再次回到内阁来了,成为了内阁次辅,如何共事是一个难题,同时,朝廷这边的调整,对于前方征伐的苏天成,肯定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会产生什么后果,还不得而知。

杨嗣昌突然觉得,皇上这些做法,会不会为朝廷留下巨大的祸患。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辽东决战(4)

与京城情况完全不一样的是沈阳,也是在皇宫里面。

皇太极已经明确知道,明军进攻的重点就是辽东,而且是江宁营和辽东边军共同发起的进攻,消息完全被证实了,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皇太极首先想到的是范文程和贾吉涵。

其实范文程也做过如此的分析,那是在范文程为了挽回失误,曾经和豪格说过这样的可能,只不过那个时候,豪格已经清楚范文程将要遭受到清洗,故而没有注意范文程的意见,范文程之后,贾吉涵再次提出来这样的可能性,得到了重视,辽东的防御及时加强了。

这令皇太极很是感慨,看来汉人的智慧是不能够被磨灭的,必须要承认,某种程度上面,汉人的团结是不如满人,这也是大明王朝逐渐衰败的原因之一,但更大的或者说更加重要的原因不在这里,在于大明皇帝如何的利用汉人的智慧和力量,扬长避短。

皇太极不知道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险些不顾一切的对苏天成动手,要是知道这样的绝密消息,肯定会马上罢兵,派人到大明京城,表示臣服,这样就能够让崇祯腾出手来对付苏天成,这对于大清国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情。

苏天成率领明军进攻辽东,准备拿下广宁和西平堡,接下来就能够直接威胁到沈阳了,就算是苏天成夺取了广宁和西平堡,暂时不发动进攻,大清国也遭遇到了重大的威胁,沈阳几乎处于最前沿了,大量的兵力必须部署在周围,随时防备明军的进攻。

皇太极很清楚这一点,他必须要想办法守住广宁和西平堡。但仅仅凭嘴上说是不行的,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居然有了御驾亲征的打算。

皇太极的这个打算,遭遇了豪格坚决的反对。

一场辩论在崇政殿进行了,没有其他人,偌大的崇政殿里面。就是皇太极与豪格两人。

皇太极刚刚说完打断,豪格马上就开口了。

“儿臣不同意父皇御驾亲征,儿臣知道父皇的心愿,父皇征战无数,统领大军是没有问题的,儿臣以为,此次辽东打战,儿臣可以去督战,不需要父皇出面。”

“豪格。你是不是为朕的身体担心啊。”

“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但也不是全部的原因。”

“哦,还有什么原因,全部都说出来。”

“父皇,儿臣斗胆了,若是明军攻下了宁远城和西平堡,将直接威胁到沈阳,沈阳是我大清国的京师。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有父皇坐镇沈阳。一定安然无事的,至于说父皇的身体,如此的条件下,万不能够冲锋陷阵,儿臣恳请父皇不要有亲征的计划。”

“豪格,辽东之战。意义非凡啊,朕就是因为担心失败,故而决定亲征的,至于说沈阳的事宜,你可以直接负责的。朕很放心。”

豪格瞪着眼睛,其实有些话,他不好说出来,皇太极的身体极度虚弱,他从太医那里都知道了,这个时候,皇太极若是亲自出征,身体肯定是不能够承受的,从大清国的利益考虑,皇太极若是在亲征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将是重大的打击,甚至比丢掉宁远和西平堡还要严重很多。

换做以前,豪格不会有这样的顾虑,认为皇太极亲自出征,是理所当然的,大清国遭遇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皇太极一生戎马倥偬,岂能坐视不理,可称为了皇太极,豪格考虑问题全面很多了。

“父皇身体不允许亲征,儿臣是不会同意父皇决定的,不仅仅是儿臣,诸多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朝中大臣,一样不会同意皇太极亲征的,儿臣可以替代父皇,领军亲征,一定打败明军的。”

皇太极轻轻叹了一口气,他只是内心有些不忍和不服气,大清国遭遇到危险的时候,身为皇上的他,是不能够回避矛盾的,必须要第一个迎上去,这是大清国的规矩,父皇努尔哈赤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可皇太极更加清楚,自己的身体不允许亲征,马革裹尸是军人的归宿,但不是皇帝的归宿。

“豪格,朕知道你的担忧,朕不坚持亲征了,你也不要去督战,济尔哈朗是能够应付的,朕担忧的是辽东的局势啊。”

皇太极这话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认为济尔哈朗能够应付,一方面担忧辽东的局势,这充分说明了,皇太极对于辽东的防御没有自信。换做以前,这样的担忧是不可能出现的,毕竟大清国的将士骁勇,这么多年来,就算是在极度危险的时候,以少对多的时候,也是取得了胜利的,但在面对苏天成和江宁营的时候,大清国的确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反而是失败的时候居多。

豪格的想法,与皇太极差不多,只不过他更加的自信一些,辽东有十余万的大军,应付明军的进攻是绰绰有余的,何况明军进攻的重点是辽东,海州方向,完全是能够做文章的。

“父皇,儿臣以为没有什么问题的,儿臣刚刚知晓了,日本人已经做好了准备,下月初就要向朝鲜发动进攻了,如此一来,复州和宣州等地,一定是受到影响的,睿亲王可以趁势发动进攻,直接威胁到复州和宣州,进而威胁登州、莱州和青州,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苏天成和江宁营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皇太极微微点头,豪格考虑颇为全面,如今最好的办法,是让济尔哈朗坚决顶住明军的进攻,拖延时间,等待复州和宣州的变故出现。

不过对日本人,皇太极也有自身的看法。

“豪格,日本人只是为我大清国所利用,你要记住,任何的对象,只能够依旧情况利用,绝不能够产生依赖的心理,那样自身的利益会受到莫大的侵害,有些话朕本不想说的,十余年之前,满八旗一样和蒙古草原部落作战,后来还是归附我大清国了,你也要有如此的认识,满人是最能够依靠的,除此之外,皆是利用。”

“儿臣记住了。”

“辽东打战即将开始,朕看,为了预防万一,驻扎在辽阳的正蓝旗,离开辽阳,驻扎到辽河边,留下镶黄旗驻扎在辽阳,如此能够给予济尔哈朗更大的信心,若是战局出现变故,正蓝旗可直接加入作战。”

“此外,朕还有一件事情,要特别嘱托你,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此关键时刻,你不要轻易插手辽东战事,免得济尔哈朗不知道如何的选择,济尔哈朗采取的一系列防御措施,朕看是考虑异常周全的,就算是朕驻守辽东,也未必能够想到这些,朕与你切不可如同那大明的皇帝一样,直接指挥作战。”

豪格点点头,这方面他有着切身的体会,多次领军作战,对于不切合实际的干预,是非常反感的,不轻易插手辽东和海州的作战,并非是不管不问,在重大的决定方面,包括应该坚持的,还是要做出来强调的,至于说具体如何去作战,那是指挥官自身的事情,不需要包办,也不能够管的太细了。

皇太极的圣旨,很快到了宁远城。

接到圣旨的时候,济尔哈朗是有些担心的,他的全部心思都在辽东的防御上面了,所思所想也全部都是如何应对明军的进攻,至于说如何的禀报皇太极等等事宜,反而有些疏忽了,只是将辽东的诸多部署禀报了,没有牵涉到具体的作战。

皇太极的圣旨,让济尔哈朗放心了,圣旨对济尔哈朗所做的一切部署,表述了肯定,要求济尔哈朗带领大军,一定要守住宁远和西平堡,不能够有闪失,正蓝旗驻扎到辽河边,这是给予济尔哈朗的一颗定心丸,万一辽东的战局出现问题了,自己还有一支大军可以调动,可以用来对付明军,这可谓是最大的支持了。

有了圣旨,济尔哈朗对于固守广宁和西平堡的任务,有了更大的信心了。

身在海州的多尔衮,也接到了皇太极的圣旨,明军进攻的重点在辽东方向,这令多尔衮有些郁闷,他带领大军来到海州,就是要和苏天成决一死战的,谁知道苏天成带领大军到辽东去了,不过多尔衮也清楚,海州方向的进攻,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大军能够威胁到宣州和复州,同样影响到辽东的决战。

接到圣旨之后,多尔衮没有耽误时间,迅速开始部署进攻事宜了,他的重点目光,放到了驻扎在宣州的三万明军,复州和宣州的明军还是不少的,进攻同样需要契机,需要把握好时机,只不过皇太极的圣旨之中,建议暂时不要展开进攻,等待最佳的实际,这令多尔衮有些不明白,什么时间才是最佳时机。

大明与后金,在这场生死攸关的辽东决战之中,态度是明显不同的,后金是全力的支持,大明是完全的不放心,甚至期盼通过厮杀,削弱苏天成和江宁营的实力,这种情况的存在,有着太大的讽刺意味了。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辽东决战(5)

进攻的大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攻打广宁,一部分攻打西平堡,这都是在卢象升的预料之中的,包括确定进攻的重点等等,也就是说宁远和西平堡,有一处地方作为重点来进攻,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十二万进攻的大军分为了两部分,苏天成和卢象升各自率领六万人,其中卢象升率领的是辽东边军和榆林营,苏天成率领的则是江宁营将士。

可在确定重点的时候,卢象升有些难以理解了,苏天成决定将西平堡作为进攻的重点,而且进攻西平堡的是苏天成率领的江宁营。

卢象升率领辽东边军和榆林营,主要的任务就是围困广宁城,尽量不让济尔哈朗率领的六万多后金鞑子增援西平堡,苏天成率领的江宁营将士,将对西平堡发动强势的攻击,争取在最短时间之内,拿下西平堡,接下来两军会和,共同攻打广宁。

其实这个战术布置,让辽东边军和榆林营,在战役进行的初期,成为了预备部队。

不过随着战役的发展,后面的厮杀会异常残酷,恐怕谁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