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7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距离进攻南直隶的时间,还有接近两个月,这段时间之内,苏天成可不会闲着,他重点关注了相关措施的落实,也就是他心目中的新政,必须要开始逐步的贯彻落实下去了。

福建和浙江完全按照山东的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变动,卫所被全部裁撤了,土地收归官府所有,军户制度被彻底废除,包括匠户制度也不存在了,赋税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发展商贸成为各地官府的一大重要职责,至于说士绅富户的特权,开始受到限制。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官吏的俸禄有了很大的改变。

当然,随着俸禄的提高,官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裁撤,南方的各级官府,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官吏的人数是比较多的,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数百人,官员是固定的,可吏员非常的多,还有一些没有俸禄的衙役等等,这本身就是官本位思想的体现,官员需要众多人来服侍,需要体现自身的尊严,可这一次的裁撤,一律按照总体的要求进行。

府州县的巡检司保留下来了,力量得到了增强,巡检司的主要职能,也就是维护治安,缉拿盗贼等等事宜,而且这些事宜成为了巡检司的主要职能,若是地方上面的治安不好,巡检司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按说对官府进行大规模的改变是有些难度的,可这一次进行的很是顺畅,因为各级的官吏都清楚,这个决定是苏天成做出来的,而且苏天成带头执行了,苏天成已经自立为德王,朱审馨也成为了王妃。但居住的地方依旧是在登州的蓟辽督师府,家里的人员没有增加,更没有按照以往的规矩,大规模的扩充督师府的房屋,据说有人提出来了这样的建议,但遭遇到苏天成的反对。而且还警告了众人,不准扩建督师府。

上行下效,既然苏天成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了,下面还有什么好说的。

官员是基本赞成此举的,他们的俸禄得到了大规模的提升,养活家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就算是讨上几房的小妾,也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再说官场上的清明。也让那些愿意做事情的官员,能够有用武之地了。

至于说都察院、刑部以及大理寺分支机构的设立,对于诸多的官员来说,是巨大的震动,所有的官员都知道都察院是干什么的,和朝廷的那个都察院有着很大不同了,都察院可以直接处置三品一下的官吏,若是被发现玩忽职守了。或者是贪腐了,下场肯定是很惨的。

另外的一个改变。就是大明律的修改,这一点也是苏天成坚持的,主要就是对死刑的修改,以前的死刑多种多样,最为厉害的就是凌迟处死了,可苏天成直接要求了。非常诸多死刑的方式,一律改为斩首示众或者是悬梁自尽,不存在其余的死刑了,包括喝毒酒的方式都被去掉了,也就是有身份或者功名的人。悬梁自尽,寻常的百姓大多斩首示众。

此外牵连家人的做法,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限制,除非是谋反,余下的罪行一律都不牵涉到家人,也不准牵涉到家人,明成祖朱棣那种将官宦家眷送到青楼去的做法,被完全废止,苏天成明确指出来,这是对官宦家眷的侮辱,是不人道的做法。

士农工商所谓的等级限制,开始得到松动,当然这个松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转变过来的,老百姓需要时间去适应,可这里面的改变,老百姓完全能够体验到的。

所有的变动,几乎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有关,其中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朝中为官的官员,包括部分重要的吏员,不准拥有土地,而且朝廷和官府将严厉打击囤积土地的行为,这对于老百姓来说,等同于爆炸性的消息,很多的老百姓刚开始是不敢相信的,如今这世上,最为值钱的就是土地了,官吏身份尊贵,居然不准拥有土地,太稀奇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开始相信了,因为官吏真的没有土地了。

新政体现出来的总体要求,就是对老百姓的管理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宽松,对官吏的要求更加的严格,官府在鼓励老百姓耕种等方面,必须不遗余力,而且官府还要注重发展商贸,促使一些老百姓从土地上面走出来,能够有其他的挣钱方式。

老百姓还有一点不是很适应,那就是知县大人、知州大人和知府大人不直接审理案件了,以前的放告制度,出现了一些改变,刑部和大理寺设在府州县的分支机构,直接负责放告和审理案件的事宜,巡检司基本都是服从这些分支机构的领导了。

不过不适应也不行,必须要慢慢的适应。

跟随这些新政的实施,是大规模的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土地重新丈量登记造册,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短时间之内是不大可能完成的,好在有以前的档案可以查询。

山东进行这些方面的动作的时候,朝廷没有特别的注意,毕竟最开始进行的是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这些地方几乎成为了一片废墟,不管推行什么样的政策,朝廷都不是很在意的,之后这些改变扩充到了山东其余的府州县,也是因为张溥没有专门的宣传,故而还是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

但这一次的情况不一样了,福建和浙江等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变,这引发了巨大的震动,首先感触到的就是南直隶。

仅仅从一个方面来说,就足够引起众人的关注了,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的知县,每年能够拿到手的俸禄,平均下来是一千五百两银子,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朝廷管辖的知县,每年的俸禄也就是一百两银子左右,还要算上所有的收入,当然了,贪腐的银子是不能够算的,可诸多的读书人为官,首先想到的还是做事情,并非是贪腐,拿着朝廷给的那点可怜的俸禄,官吏要是不贪腐了,就真的有些活不下去了。

浙江和福建的新政正在大规模的推行,两地还算是平静的,但在南直隶等地方,却引发了巨大的震动,这种震动,就连苏天成都没有想到。

很多激烈的争论开始出现了,特别是在政治气氛相对宽松的南京,很多的读书人开始激烈的辩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的人认为这样的官府才是真正能够做事情的官府,反对的人主要源于对士绅富户的限制,以及新政的不少举措,违背了儒家思想。

这种表面上的争论,其实体现出来了官吏内心的想法。

苏天成的有一番话,在南京城内早就传开了,苏天成这番话的大意就是一个人生下来,不管你是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也不管你的身份如何的尊贵,很多的东西都是要自己去争取的,世上的好处不能够让你一个人占尽了,又想着过上奢华的生活,又想着不做出来贡献,还想着不受任何的约束,那世上岂不是乱套了,任何的事情发展,都必须有着自身的规律,活着世上就要遵守规矩,就要自我约束,特别是各级的官吏,掌握权力的同时,就要想到为老百姓做事情,为朝廷效力,若是时时刻刻都想着自身的利益,那还是不要做官的好。

苏天成的这番话,几乎得到了一边倒的支持,有趣的是,在南京的东林书院,对于这番话是顶礼膜拜的,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新政开始促使了南直隶官吏的分裂,这种分裂是体现在内心的,有很多的官吏是赞同苏天成的这番做法的,从内心里面倾向于这样的。

从南直隶到浙江和福建,道路没有封锁,苏天成表现出来了大度,根本就没有做出来任何的限制,反而是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在大军驻扎在徽州府等地之后,开始封锁官道了,不准两边的百姓往来,不过这难不住诸多的读书人个商贾,他们想方设法的到浙江去,感受新政带来的变化,更多的人到山东去,体会山东的繁华,体会那里的老百姓富足的生活。

有一件事情,苏天成还是做出了限制,那就是人口迁徙的问题,山东的人口基本上饱和了,不能够进入更多的人了,如今有不少的农户,开始朝着浙江和福建迁徙,故土难离,要知道老百姓做出来这样的选择,是有些无奈的,刚开始苏天成没有过分的限制,但后来也开始考虑限制了,毕竟他的目标是整个的大明王朝,若是人口都朝着某几个地方倾斜了,将来统一了中原之后,岂不是要再次进行人口迁移了。

朱审烜、杨嗣昌、范景文以及徐尔一等人,完全赞同苏天成的决定,他们认为这种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不能够无限制的蔓延下去,否则今后的事情,还是要他们来操心的。

南直隶出现的这些变化,朱由菘和秦三德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们主要关心的还是军队的事宜,左良玉被秘密的处决了,但二十万大军的总兵大人,还是左良玉,只不过副总兵、副将、参将等全部都调整了,包括部分的游击将军和守备都军官,也进行了调整,二十万大军还处于磨合期,他们需要关心大军的磨合事宜,其他的根本顾不上。

等到他们明白这里面的影响的时候,早就没有机会扭转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秋收的态度

(感谢舟一、帝国斜阳天下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魔盗团的打赏,谢谢了。)

秋收季节很快到来了,这一次的秋收,两边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朝廷包括驻扎在南直隶的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根本就没有关心这次的秋收,他们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如何的应对苏天成的进攻,或者是在力量足够之后,如何的进攻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当然朱由检还有起码的清醒,知道这个时候督促大军进攻苏天成,恐怕是自找麻烦的,所以也就没有督促朱由菘和秦三德等人,至于说朱由菘和秦三德在南直隶的一切部署和行动,朱由检是非常清楚的。

对于两人毅然斩杀了左良玉,朱由检表示出来了高度的赞赏态度,这个时候,朱由检忘记了毛文龙的教训了,他不会知道,这一次直接的斩杀,对于诸多的武官来说,影响该是多大,左良玉一样是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从一品的武官,直接就被身为二品的兵部尚书朱由菘和监军的秦三德直接斩杀了,尽管说左良玉有着保存实力的心思,甚至有着借机敛财的想法,可哪一个武将在这个时候没有此等的想法啊,左良玉的确是做错了,但罪不至死,顶多就是囚禁起来,将来有机会戴罪立功的。

而且朱由菘和秦三德做的非常的过分,将左良玉手下的五十余名高级军官,全部都斩杀了,可以想象,那是多么惨烈的场景,那些在战场上面拼命厮杀的军官,凭着军功升到了高位。只不过因为心思不一样,就被无情的斩杀,无情的抛弃。

就连内阁之中,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内阁首辅周延儒和次辅陈新甲,对于朱由菘和秦三德的做法。微微不满,可惜皇上的态度坚决,他们不能够发表不同的意见,至于说在浙江和福建的新政,因为朝廷的严厉封锁,没有谁敢于议论,而且锦衣卫和东厂时时刻刻都在盯着,谁不小心发表意见,被锦衣卫抓住了。投进大牢里面去了,那就太冤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气氛,朝廷上下都没有注意到这次的秋收,甚至比平时更加的漠视,不过朝廷还是要求各地要足额的上缴赋税,和苏天成的对决厮杀,那是需要银子的。

其实还是有一些地方遭遇到灾祸了,譬如说陕西和山西等地。就遭遇到了旱灾,陕西原来的底子还不错。能够撑过去,山西就惨一些了,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存粮,但是官府不仅不救济百姓,反而加大了征收赋税的力度。

可以预见,秋收之后不久。北方就会再次出现流民了。

苏天成非常重视这次的秋收,就在占领了福建和浙江之后,苏天成就高度重视农耕的事宜,各地的官府第一件关心的大事情,就是陆续回到本地的农民。必须要有土地耕种,而且福建和浙江不准看见有抛荒的土地。

要知道浙江的湖州等地,去岁曾经遭遇到大规模的蝗灾,浙江很多地方也遭遇到了旱灾,包括福建一些地方,因为去岁的灾害,很多的农民流落到了山东,开年之后才陆续返回来,这就表明了浙江和福建等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是非常脆弱的,要是不能够抓住这次春耕和秋收的机会,粮食再次不足了,苏天成也实在是难以拿出来那么多的粮食救济了,毕竟后面还有很多征伐的事宜,还有大量需要粮草的地方。

为了救济诸多的灾民,朱审烜可谓是耗费太多的精力,从吕宋和东南亚等地,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尽管说山东各地的存粮不少,但消耗也大,随着江宁营的扩充,随着征伐事宜的增多,不知道需要多少的粮草,若是没有灾民救济的事宜,本地收购的粮食,基本是能够保证的。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朱审烜比苏天成还要重视春耕生产和秋收,秋收季节快要来临的时候,他甚至亲自到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