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承恩所言之事,应该是有关辽东边军的调动事宜,可皇上为什么没有直接说到这件事情,难道是知道府库没有银子了,难以维系几十万辽东边军的开销吗,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事情,按说辽东边军暂时是能够维系的,辽饷至少还能够维持几个月的时间,今后的事情就不要考虑了,失去了京城,什么都没有了,还考虑辽东边军的今后干什么。
周延儒虽然有了脚踏两只船的做法,可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想着大明王朝兴旺起来的,不管怎么说,两度成为内阁首辅,这等的荣耀,其他人是没有享受过的,拿了俸禄就要做事情,在能够想到办法的基础之上,还是要为朝廷的生存考虑的。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辽东危局
史可法万万没有想到,他就任辽东巡抚,竟然会遭遇到如此的局面,尽管说是以兵部尚书衔就任的,说来完全是重用了,但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刚刚来到辽东的时候,局面非常的平静,那个时候,尽管说苏天成造反的迹象已经很是明确了,但后金鞑子的臣服,还是让辽东有了一丝兴旺的局面,多年紧绷的情绪得到了舒缓,不管是身居辽东的汉人,还是内地迁过去的老百姓,都认为能够安安心心过日子了,史可法也乐的放松。
可局面很快就出现变化了,首先是皇上对苏天成的猜忌公开化了,接着就是苏天成的放抗,一旦这种情势开始恶化,最终导致的就是苏天成造反,皇上开始在京城大规模的清洗与苏天成有关系的官吏。
就算是在这段时间之内,史可法也没有多少值得担心的,毕竟他和苏天成之间没有任何的交集,甚至都没有见过面,这类的清洗,自然与他没有关系,但没有关系不代表史可法不关心这些事情,辽东距离京城不远,零零碎碎的情况传到辽东,史可法感觉到这样的做法,最终会出现大问题,这是在毁掉大明王朝的基础,可惜这个时候,无数上奏提出异议的文武大臣,都遭遇了惩戒,身在辽东的史可法,更是不可能提出来什么反对的意见。
苏天成开始出兵浙江和福建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大量朝廷的军队被剿灭,不长的时间之内,南方全部被苏天成占据了,特别是在大晋王朝成立、苏天成称帝之后,局面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了。朝廷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向了辽东,因为这里有近三十万的辽东边军。
史可法是有苦自己知,朝廷拨付的军饷根本不充足,以前是考虑到江宁营的骁勇、朝廷预防苏天成会造反,故而大规模的扩充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可惜财力上面的支撑没有能够及时的跟上。好在靖边、安宁堡和广宁的互市,所有的收入都归辽东边军支配,此外还有辽饷,这样算起来也差不多,缺口不是太大,但随着朝廷与苏天成战事的扩大,户部渐渐无法拨付军饷和粮草了,辽东边军开始感受到空前的困难。
朝廷之中曾经有过争论,认为后金鞑子既然臣服了。就可以大规模调动辽东边军,参与到与江宁营的厮杀,毕竟辽东边军还是有着不错战斗力的,可这样的观点,不仅仅是很多的文武大臣不同意,就连到辽东时间不长的史可法都不同意,后金鞑子的野心是非常明确的,一旦辽东空虚。后金鞑子一定会有动作,失去了赖以支撑的关宁锦防线。京城就危险了,说不定不需要苏天成攻打京城,后金鞑子就会直接包围京城了。
在这种观点的支撑之下,辽东边军最终还是没有调动。
沧州之战前,朝廷再一次议论到辽东边军,这一次是因为后金鞑子与朝廷大军联合作战。有人建议调动辽东边军,既然后金鞑子与明军都联合作战了,辽东也没有多少的大事情了,放着强悍的辽东边军,这是一种损失。但那个时候,要求派遣大同边军的意见占据上风,故而辽东边军还是没有动作。
沧州之战和天津之战惨败之后,朝廷能够调动的军队,也就剩下京营和辽东边军了,这个时候,史可法做好了准备,他很清楚,辽东边军恐怕要赶赴京城作战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辽东的局面开始恶化了,首先是多尔衮在联合作战的时候,擅自撤离,而且沿着保定、真定府和山西一带劫掠,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痛苦,接着后金鞑子派出了重兵,屯聚在辽河一带,广宁一带的小规模冲突慢慢开始出现,最后是代善和济尔哈朗率领后金鞑子,越过了辽河,在多尔衮以前驻扎的地方开始安营扎寨了。
这样的动作,意思非常明确了,那就是准备在辽东动手了。
辽东边军大规模的撤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史可法是非常清楚的,实实在在的说,辽东边军的战斗力是比不上后金鞑子的,依靠着城池能够固守,加之后金鞑子在前些年与江宁营的作战之中,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一时间也难以恢复元气,所以双方能够相安无事,但如今的局面出现变化了,后金鞑子认为机会来了,以前大明最为强悍的江宁营,如今也在调转枪头,开始对付朝廷了,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后金鞑子岂会错过。
如何的做出来选择,;令史可法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
史可法这人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的明显,清廉正直是他说不掉的优点,但优柔寡断也是他最为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在遭遇原则性的大事情的时候,往往难以拍板,瞻前顾后,以至于丧失了最好的时机。
放弃辽东,意味着承担巨大的罪责,万一京城被后金鞑子攻陷,史可法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永远留下污点,无法抹去,但若是坚守在辽东,任由苏天成进攻京城,大明王朝覆灭的罪责,一样会令他痛不欲生。
历史和选择往往就是这样的残酷,史可法没有办法回避。
尽管临近春节了,但史可法感觉到度日如年。
辽东边军的两个主要的将领祖大寿与祖大乐,在军队之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这两人在苏天成开始造反之后,从来不评论江宁营,尽管说他们与江宁营有着非同一般的交集。
从这件事情里面,史可法也感觉到了危机,江宁营的骁勇,史可法是清楚的,他在南直隶率领的京营军士,就时常议论江宁营,谓江宁营是不可战胜的,苏天成曾经担任蓟辽督师,亲自坐镇辽东,对付后金鞑子,而且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和辽东边军,一举收复了大凌河城,彻底稳固了关宁锦防线,辽东边军对苏天成的信仰和崇拜,也是短时间之内抹不掉的。
这等的情况之下,就算是拉着辽东边军去抵抗江宁营,谁知道会不会出现哗变的局面,而且因为军饷的缺乏,下面的军士已经有着不小的意见了。
史可法来到辽东之后,发现了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辽东边军当年骨干的军官和军士,其实都是想着进入江宁营的,江宁营优厚的待遇是最大的吸引力,受到了江宁营的影响,辽东边军在对付后金鞑子方面,是义不容辞的,将这件事情视为自身的责任,可在对付江宁营方面,那就说不清楚了。
史可法曾经征求祖大寿与祖大乐的意见,想着看看他们究竟是什么态度,若是在固守关宁锦防线的前提之下,适当的调集部分江宁营的将士,前去保卫京城,两人是不是同意,没有想到两人不反对这样的安排,但就是不同意由自己来领兵。
调动辽东边军,就意味着可能要失去广宁、西平堡、义州等城池,意味着辽东边军与后金鞑子的对峙,主要在黑山、大凌河城一带,辽东边军依托着关宁锦防线,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这等于是恢复到了崇祯十年左右的局面,但如今的局面不同了,也许后金鞑子会直接绕过关宁锦防线,进攻北直隶。
多尔衮驻扎在大同一带,迟迟没有进入草原回到沈阳,就是最好的证明。
朝廷所能够控制的地方不多了,若是后金鞑子突然发动进攻,直接围困京城,朝廷已经没有能够勤王的军队,这令后金鞑子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这样的局面,不要说后金鞑子能够察觉到,就算是寻常的百姓,也基本清楚了。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广宁和西平堡等地,必须要守住,如此情况之下,后金鞑子千里奔袭围攻京城,还是存在巨大危险的。
就在史可法犹豫的时候,他收到了苏天成的亲笔信。
接到信函的时候,史可法目瞪口呆,他想不到苏天成会给自己写信,这都是什么时间了,本来史可法是不屑一顾的,他认定苏天成是反贼,他甚至想着将信函直接交给朝廷,但思考之后,他还是打开了信函。
看完了信函之后,史可法不得不陷入到更深的思考之中,苏天成在信中分析了辽东的重要性,明确的告诉了史可法,若是彻底放弃整个的辽东,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后金鞑子的残暴,早就是闻名的,而且后金鞑子因为在以前与明军的交战之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内心有着不小的怨气,这股怨气是暴戾的,若是让后金鞑子占据了整个的辽东,那种千里无人烟的局面,肯定会再次的出现,后金鞑子在难以守住辽东的局面之下,会大规模的劫掠与屠杀,或者了财富和人口之后,撤离辽东。
史可法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不得不服气,千里之外的苏天成,居然能够分析到这些局面,能够做出来准确的预测。
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史可法不敢轻易撤离辽东,他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阎应元的机智
费尽千辛万苦,阎应元终于来到了辽东。
在阎应元的眼里,辽东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着太多的金戈铁马,无数的将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无数的将领在这里建功立业,当然,来到辽东,他可不是缅怀这里的功绩和厮杀,他肩负的使命不一般,而且是被皇上寄予厚望的。
大晋王朝的建立,在阎应元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他并非是什么正宗的读书人,也没有科举的名誉,曾经被大明朝廷委派为典史,这是一个不入流的官职,是大明最底层的官职,但皇上没有看重这些,大胆的启用他,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士为知己者死,阎应元感觉到了,皇上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胆魄,体现在治国方面,一定能够开创出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内心里面,阎应元对大明朝廷还是有着一丝眷恋的,他也曾经将大晋王朝与大明朝廷进行过仔细的比对,但事实高度他,大晋王朝的兴盛是不可阻挡的,大明朝廷的衰落是必然的,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之下,阎应元很快彻底改变内心的认识,忠心耿耿效忠朝廷。
在凤阳成功的劝说了马士英归顺大晋朝廷,令阎应元有了巨大的信心,这次赶赴辽东,他也是信心满满,一定要完成皇上赋予的重任。
辽东位置的重要,皇上曾经多次说过,辽东绝不能够被后金鞑子所占据,否则北方将要陷入到大规模的战乱之中,届时蒙古草原也无法安定下来,大晋朝廷就是统一了中原,也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来稳定和收复辽东。需要花费的代价,是无法估算的。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肩负重任的阎应元,风餐露宿,不顾春节临近,想方设法赶到了辽东。沿路经过北直隶的诸多地方,他的心被刺痛了,大明朝廷统治之下的北直隶,按说应该是条件不错的,可惜老百姓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甚至能够见到流离失所的农民,在经过家乡通州的时候,阎应元忍住了思念之情,没有回家。
越是有了这些比对和感触。阎应元越是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若是能够向拿下南京那样,用最小的代价拿下京城,不仅仅能够避免江宁营将士的伤亡,也能够令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至于遭受到无辜的伤害。
进入宁远城的时候,阎应元开始冷静下来了,他必须要首先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将皇上的意思告知两人,接下来才能够想办法去拜访辽东巡抚史可法。这个次序不能够弄错,否则可能一事无成,还会影响到皇上的整体计划。
宁远城不大,因为春节临近了,这里的商贾还是不少的,大街上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尽管说在广宁城有了辽东最大的互市,可辽东的中心还是在宁远,不少的商贾都在这里设立有商铺,或者在这里设立了联系点。随时能够掌控在辽东的生意。
想要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也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这倒不是说祖大寿和祖大乐深居简出,祖大乐如今驻扎在山海关,担任山海关总兵,祖大寿驻扎在宁远,跟随在史可法的身边,全面协调辽东边军的事宜,故而在宁远城,有可能在大街上就能够远远的看见祖大寿,但阎应元的身份特殊了,如何在不引起他人警觉的情况之下见到祖大寿,就是不是容易的事情了,至少不能够让史可法知道。
阎应元有些着急,他清楚时间不多了,不能够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