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赫鲁晓夫传-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在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苏联的人造卫星对美国的科学界、政界和军界产生
了特别强烈的影响。美国因此对教育体制以及中学和大学的课程进行了修改。
    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太空计划的成功是对十月革命最好的献礼,反党集团被铲除,朱可夫下台,这一年对他来说是
有惊无险,好事成双。
    十月革命庆祝活动后,在莫斯科又召开了 12 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会议,此后 60 多个国家的共
产党和工人党又召开了一次通过《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的会议。
    毛泽东同志应苏联共产党中央和苏联政府的邀请,于 11 月 2日率中国代表团飞往苏联。
    飞机中途在伊尔库茨克稍事停留,赫鲁晓夫派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波斯别洛夫、副外长费德林专程从莫斯科飞
往那里迎候。此前,毛泽东主席已让杨尚昆给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打过招呼,让苏联方面免除一切仪式。“接的人不要
多,也不要搞仪仗队,最好是一下飞机就走”。
    赫鲁晓夫心中明白,在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意见是相当有分量的,丝毫怠慢不得。而且毛泽东所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在某些方面与苏联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当天下午 3点多钟,毛泽东走出机舱,赫鲁晓夫率苏联中央委员会及兄弟党领袖胡志明等大约 500多人前来迎接,
仪仗队整整齐齐。
    礼宾仪式过后,赫鲁晓夫与毛泽东同车前往下榻的克里姆林宫。在车里,毛主席开口说道:“我不是请你们不要搞
什么仪式,少来人接吗?怎么还这么隆重?”
    赫鲁晓夫解释道:“是啊,我们收到了尤金的报告,说您有这样的请求。我们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不行。其他国
家的领导人来了都是照惯例办的,您来了,像毛泽东这样的客人,礼遇是不能简化的。”
    毛主席说:“谢谢你们的盛情,我看共产主义实现了,这一套也就都没有用了。”
    毛泽东第一次到苏联是在 1949 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毛泽东为庆祝斯大林 70 岁寿辰,乘火车穿越
西伯利亚到了莫斯科。
    火车到达莫斯科是半夜 12 点钟,列车在克里姆林宫自呜钟的敲击声中徐徐驶进车站。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以
及军政领导几乎无一例外地在雅罗斯拉夫车站顶着凛冽的寒风迎候。不过,真正的主人斯大林却没有到。他从来不到车
站迎客。
    毛泽东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月台上受了凉,所以莫洛托夫领导的欢迎仪式不得不简化,毛泽东匆匆检阅了仪仗
队便驱车前往住地。
    祝寿是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世界各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主席团就座,以便轮流登台发表词藻华丽的祝词。
几乎所有的发言都是用俄语来宣读事先准备好的讲稿。
    “他们干吗用俄文演讲,难道没有本国的语言吗?”斯大林不满地问庆典的主持人。嗓门相当高。
    “请问,斯大林说了什么?”坐在一边的毛泽东转过脸来问当时还只是翻译的费德林教授。
    听完费德林的翻译后,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话说:“哦,知识多了也害死人。我就不必担心啰,反正一个俄文字
也不懂。”
    主持人结结巴巴地对斯大林说:“我们的来宾事先准备的都是俄文槁,现在不好改了。”
    轮到毛泽东发言时,他请费德林同他一起走上讲台,以便他讲完后可以立刻翻译成俄文。
    剧场里发出热烈欢呼。听众对来自中国的领袖表示欢迎,对他这种不同于别人的发言方式表示赞赏和敬佩——它象
征着友好和尊严。
    会谈是在莫斯科近郊的孔采沃别墅进行的,而且常常是在深夜。会谈时,斯大林坐在大桌子的顶头,接下去是严格
按名单次序排列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的位置紧挨着斯大林,只有翻译坐在中间。中国代表团按名单依次坐在
毛主席旁边。一会谈话题广泛,没有严格议程,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双方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就军事、政治、经济和
意识形态问题交换看法。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基本条款便是在这种气氛中达成的。1950年 2月 14 日,苏中双方的外交部长维辛斯
基和周恩来签署了条约,斯大林、毛泽东、苏共中央和中共中央的政治局委员都出席了签字仪式。
    在军事战略方面,条约规定,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制止日本帝国主义复活,制止日本以及在
直接或间接的侵略行为中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就是说,如果其中一国遭到日本及其盟友的
侵犯,另一国将立刻提供军事援助或其他物质援助。根据条约,两个邻国愿根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
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双方还表示,愿本着真诚合作的精神参加一切保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行动,为加速其
实现而贡献全部力量。双方相信,加强苏中两国的睦邻关系和友谊,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同意本着巩固和平
和普遍安全的原则,在涉及苏中双方共同利益的一切重要国际问题上互相磋商。
    缔约双方承诺,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来发
展和巩固苏中两国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相互提供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实现必要的经济合作。
    除中苏条约之外,毛泽东和斯大林还就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内容达成协议。
    苏联政府同意将共同管理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签订对日和约后,苏军将撤出双方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并将该地区的工程建筑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最
晚不得迟于 1952 年末。中国政府则偿付苏联自 1945 年起为恢复和建设上述工程所支出的费用。
    双方还决定,一俟对日和约缔结,立即研究大连港问题。不久,大连就移交给中国。
    苏联政府还同意向中国提供贷款,以支付苏联给中国提供设备和其他物资的费用。双方协议贷款额为三亿美元,年
利优惠毛主席在苏联待了近两个月,办成了很多事,双方都很满意。第一次苏联之行给主客双方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毛主席临别前在莫斯科车站讲话时表示,中苏两大国人民在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充分了解与深厚友谊,是难以
用言语来形容的。通过条约固定下来的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是牢不可破的。这种团结,不但必然要对中苏两大国的繁荣
产生影响,而且必然要对人类的未来、对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产生影响。
    签约是中苏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晤谈的顶峰。所签协议无论就其意义还是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签约实现了列宁的
预见,也实现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理想。
    毛泽东的第一次访苏在中苏友好的历史上,在中国历史上,在苏联历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一次出访苏联,与第一次不同,具有更为鲜明的国际性,数十个国家的共产党人聚集一堂。
    在离开北京之前,毛泽东已经了解到苏共中央六月全会上所发生的事情。赫鲁晓夫上台以来,苏联一直不太平。真
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赫鲁晓夫有胆量,敢去碰斯大林,尽管他们采取的万法不好,可是
“揭了盖子,搬掉了多年来压在人们头上的大石头”。他同时还认为赫鲁晓夫这个人也能捅娄子,在内外的某些事情上
可能日子不太好过,“多灾多难”。
    就在苏共 20 大之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以《论十大关系》为题作了讲话。讲话中多次提出以苏
联的经验为借鉴,千万不能盲目跟着苏联跑。他在讲话中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
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
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
里是不存在的。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在谈到同农民的关系时,毛泽东指出了斯大林时期的问题所在,他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
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对
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在苏共 20 大后,虽然没有从正面对苏共中央提出批评,但从他的谈话中,已经可以看出他对赫鲁晓夫的一
些做法是不赞成的,中苏的分歧,实际上,从这时已露端倪。毛主席这样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
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
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
采取这样的态度。过去我们一些人不清楚,人家的短处也去学??比如,过去有人因为苏联是设电影部、文化局,我们
是设文化部、电影局,就说我们犯了原则错误。他们没有料到,苏联不久也改设文化部,和我们一样??苏联过去把斯
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
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斯大林对中国作了一些错事。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后期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
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
胜利,1949、1950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
    “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
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
    从毛泽东的这些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赫鲁晓夫政策措施,正在观其行,见其效,为了维持中苏友好关系而没有公
开点名批评。但他提醒全党同志注意苏联人的做法,要多加分析,不能盲从。
    毛泽东向苏联打招呼,不希望有隆重的接待仪式,也是从中苏关系不同于 50 年代初这一角度出发的。毛泽东已经
预感到赫鲁晓夫一系列的自作主张、贸然行动定会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中苏关系带来危害。毛泽东希望两国关系降降
温,以便在必要时向赫鲁晓夫进一言。
    在 60 多个国家党的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做了即席演说。他在讲话中说,“赫鲁晓夫这朵花比我毛泽东好看”,可
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荷花虽好,也得绿叶扶,我看赫鲁晓夫这朵花是需要绿叶扶的”。“一个和尚两个帮,一个
篱笆三个桩”。毛泽东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会议代表阐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要团结,要有一个领导中心的思想。
    哥穆尔卡对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在波兰十月事件中的表现仍耿耿于怀,不赞成提“以苏联为首”的口号,毛泽东对
他讲道:“要不要有人为首,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事。帝国主义有个头,我们也要有个头,一旦有了事,总得有个人召
集一下。就拿这次开会来说吧,苏联不出来,我们怎么办?苏联有多少力量?你我有多少力量??”在毛泽东的劝说下,
哥穆尔卡等东欧一些国家的兄弟党消除了一些怨气。
    毛主席在这次会上,为赫鲁晓夫解决了不少难题。毛主席也已看出,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已十分勉强。
赫鲁晓夫执政以来在国内国际上的所作所为,并未树立起较高的威望,今后共产党国家之间,党与党之间的关系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