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卷 大军云集 第五章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9…5…7 15:33:43 本章字数:3354
一听要那么长的时间,与自己的预计三两年相差太远,刘天宇感到有些失望,开口再问到:“将军还有其他良策?”
“陛下,倭寇为患时日已久,各国采用了许多方法来平寇,都收效甚微,实在是倭寇太难对付,即使有时一时获胜,倭寇也如春韭,割之不尽。所以除恶务尽,只有直捣倭寇发源之地,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石东辉依然声如洪钟,似乎对皇帝的语气变化毫无察觉。
“陛下,大将军的计策固然是万全之计,然代价太高,光是让沿海三百万户居民迁居所需的安家费就需要上千万的金币。更不要说在沿海广建城镇,大肆屯兵,还有重建水师,大造战船,所费经费、军饷、米粮无数,每一项都不会少于一千万这个数。而且东海郡历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一旦禁海,渔、盐、商业都将大受影响,国家收入就会锐减,如此不要说是七八年,就是一两年,国库就入不敷出了。”久不发言的宰相,果然不言则罢,一言惊人。不过他提出反对意见,到并非是完全反对石东辉的计划,而是提出计划的漏洞,看石东辉是否能够弥补。
一听需要如此多的费用,即使心里早有准备的皇帝都吓了一跳,如果说刚才只是有些犹豫,那么现在则是彻底打退堂鼓了。
石东辉X有成竹,当下就回答道:“陛下,东海居民受倭寇之害久已,只要陛下一道诏书,动员百姓募捐,支援平寇大业,万民必定踊跃相从,且如宰相所言,东海郡是富饶之地,千万财物立即可就。”
曹周锋急欲将功折罪,急忙说道:“是啊,是啊,平寇是功在社稷,利在万代的事,如果陛下能根据所捐财物的多寡赏以爵位,帝国百姓必定欢欣支持,慷慨解囊,所需巨资,顷刻可就。”
对曹周锋这个跳梁小丑早就不满的信王刘文涛也忍不住发话了:“曹大人实在可笑,从古至今,尚无以财货换官爵的先例,此风一开,帝国的贵贱不分,天下不就大乱了吗。”
“不错,皇叔所言甚是,赏爵确实不妥,不过向民捐资到是一个好方法,可以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但是我大夏帝国有南、北两患,既然一时无法把倭寇消灭,又不能两线作战,不如先逐匈奴如何?”刘天宇放弃了先平倭寇的计划。
唐宗林认为一动不如一静,劝阻道:“陛下,大草原地广人稀,资源匮缺,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敛其财不足以为富,实在是意义不大。而且远征匈奴,必定要糜费巨额的财富,所失远大于所得,微臣以为,不可轻易北征。”
在大夏历代皇帝之中,刘天宇最为佩服的就是武帝刘禹。在他之前,匈奴掌控着远东平原,经常南下,大肆掠夺财物、粮食和人口。大夏对其是防不胜防,帝国的军队碰到这些来去如风,剽悍勇猛的草原骑士,常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只能采用绥靖政策,一方面消极防守,一方面通过馈之以财帛、妇女,或通过与他们和亲来抚慰他们,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这样做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主动权全在匈奴那边,所以成效还是很有限。匈奴人时不时就大举南下“狩猎”一番。匈奴的每次入侵,总是造成大批的百姓死亡,大片的田地荒芜,大量的财货和人口被掠取。给大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武帝登基后,在军事方面的进行重大的改革,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幅度的扩大了骑兵的比例,尤其增加了重骑兵这一兵种。等到时机成熟,他御驾亲征,率领四十万精兵,在远东平原大破匈奴骑兵,歼敌十七万,取得了大夏对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胜利,并一举夺回素有远东第一关之称的天门关,扼住了匈奴南下的脚步。使得大夏的声威达到了颠峰时期。
在刘天宇心里,早就立下了要做武帝一样的中兴之主。而现在帝国的情形又和武帝刚登基时那么相似,一样是外敌入侵。要是自己能够出征匈奴汗国,挫败匈奴,完成这前所未有的壮举,那么一来可以解除匈奴这一外患,二来可以震慑三藩,三来自己就能够和武帝相提并论了,成为大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君了。
一想到这里,刘天宇雄心顿起,目光不由自主的投向以往深得己心的宰相。
“陛下英明,微臣以为先征匈奴为好,一旦平定了匈奴,一则可以集中全力对付倭寇,二则可以挟胜利之余势,既可震慑倭寇,又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使平倭寇大业事半功倍。”宰相尽管明白皇帝的意图,对皇帝以战争的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觉得太过于冒险,认为这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平和的手段,恩威并施。但是明白皇帝本身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常常自恃其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旦下了决心就是用九牛之力也难拉回。鉴于皇帝的暗示,又觉得北征匈奴,也有很多的有利条件,并不一定是坏事,因此只得表态支持北征。
刘天宇突然向三藩的世子发问:“三位世子,不知你们有何看法?”
“陛下,家父曾言,匈奴,倭寇屡犯我边,如果帝国要征讨他们,那是大义所在,匹夫有责,虽然我郡兵少将微,也定要出兵出粮,以壮声威。”本来作为人质留在京都的三藩世子恪守着万言不如一默的规则,但见皇帝发问,却丝毫不敢怠慢,慌忙回答,竟是异口同声。
“三位爱卿,真是忠君爱国,不愧为帝国重臣。”对于三个世子的回答,刘天宇对于意外得到三藩援助的回答感到十分高兴。
明白了皇帝的心意,接下去的议题就容易讨论了。
御使葛齐以前看过一些兵书,觉得颇有心得,且对于匈奴的问题早有研究,因此一见机会难道,就把自己思考已久的论点提了出来,以求获得皇帝的赞赏:“陛下,微臣亦以为北征可行,微臣以为我军有六个胜利的优势:第一,在道义上我们是得道多助,匈奴是失道寡助。我军北征是为了反击侵略,上顺天意,下率民心,而匈奴却屡犯我边,倒行逆施,民愤极大;第二,在兵力、补给上是我占优势,我兵精粮多,以众克寡,可匈奴却是兵力明显少于我军,是自不量力;第三,在智谋上我军占优势,我大将军用兵如神,攻无不克,而匈奴不习兵法,不知兵要;第四,在武器装备上是我军占优势,我弓强弩劲,甲坚盔硬,而匈奴器械十分简陋,身上只着皮甲;第五,在士气上是我军占优势,我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而匈奴由于分属多部,各怀私心,政令必定不和谐;第六,在治军上是我军占优势,我军纪严明,阵法俨然,能坚战不退,而匈奴兵各自为战,胜则蜂拥,不利即溃,不以为耻;所以匈奴虽然强悍,亦不足惧。我军必定可以大获全胜。”
刘天宇听闻此言,果然十分高兴,连声赞扬道:“葛爱卿,见解精湛,分析透彻,听你一席话,朕好象吃了定心丸,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匈奴的单于就要跪在朕面前苦苦求饶了。”
“陛下,不可轻举妄动,俗话说‘要知道农事,先问农夫,要晓江河,须问渔夫。’葛大人不过是一介文人,没有上过战场,不知战争往往不是单纯的力量对比和强弱决定的,还有许多不可测的因数决定。所以说战争没有必胜之道,如果我军深入大草原,匈奴百姓视我为入侵者,必定同仇敌忾,人和在彼。我军是骑兵少,步兵多,而匈奴全是骑兵,大草原上无山川险阻,乘隙蹈瑕,不利于步兵减兵设伏,是有利于骑兵驰骋的旷野之地,况且匈奴生于斯,长于斯,熟知地形气候,因此天时地利均在彼。此外我军劳师远征,补给困难,不利久战,而匈奴就地补给,没有这方面的困难。到时,鹿死谁手还是言之过早。”石东辉随口道来,一一驳斥葛奇的论点。
刘天宇对石东辉的军事才能还是很有信心的,故而对他的反对毫不介意,反而欲委以重任。“石将军,果然心思慎密,考虑周全。但我军的有利条件也很多,相当年,将军三万铁骑深入敌后,大破匈奴,威镇大草原,如今朕还的假助老将军虎威呢。”
“竟然如此,臣愿为陛下分忧。”帝国年轻的将领之中虽然不泛勇将,不过还的确没有独挡一面的帅才,石东辉见北征已成定局,无法挽回无奈之下只得答应。
其他大臣们不论心里理解还是不理解,当然不会在这兴头上煞风景,都纷纷附合。
一场要改变帝国命运的战争就这样被决定下来了。接着,大臣们开始讨论有关征兵征粮的有关事宜
最后,一道道征兵、征粮的告示被发到了全国各地,于是一个个新兵加入了军营,马上就投入紧张的训练之中;大批大批的物资被征集起来,运往远南平原。山雨欲来之势已急。
第一卷 大军云集 第六章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9…5…7 15:33:43 本章字数:3208
远东平原位于大夏帝国的最北方,是匈奴和大夏帝国的交界地带,平原以北是游牧民族生息的大草原,而其南方就是一马平川的中原了,因此远东平原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谁拥有远东平原,谁就掌握了开启中原或大草原的钥匙。也因为如此,远东平原成了多事之地。远东人常遭到北方的游牧骑兵的袭击。在和游牧民族的频繁的“接火”中,远东人也养成了尚武好战的习气,皆弓马娴熟,成了帝国天然的征兵所。
远东平原西倚南北走向的祈连山脉,东临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祈连山脉的尽头之处,是另一座南北走向的天山山脉的开头之地,这两座连绵不绝,高耸入云。飞鸟难过的山脉和辽阔的大海就构成了远东平原天然的屏障,使的远东平原只在北边留下一道极为狭小的口子。平原的南面地势却是一马平川,毫无遮屏,与中原接壤,整个地形就象是一个一口扎紧的套子。在套子的出口出,分布着三座坚城,他们就象是三只雄鹰扼守着富饶的平原。
南边一东一西两座坚城便是云中和山海关。尽管云中,山海关易守难攻,但是当远东平原还在蛮族控制下的时候,他们常常可以绕过那两座坚城,劫掠中愿,因而大夏百姓不胜其苦。坚城的作用也聊胜于无,对蛮族的入侵毫无办法。
北边的要塞就是天门关,它雄踞处群峰挺拔、地势险要之处,砌石为垒,背靠高山,城高池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素有远东第一关的美称。大夏帝国在攻占了天门关后,对它进行了大幅度的修建,在祈连山脉和天山山脉的险要之处新建了两座坚城,它们构成天门关的两翼,如此一来,天门关一大两小三座坚城互为援助,成犄角之势,天门关更是固如金汤。至此,蛮族大规模入侵的咽喉便被扼住了。帝国挨打受辱的岁月也就一去不返。虽然时常还有小股的蛮族从小道绕过天门关,骚扰一番,但终究无碍大局。
纵观远东平原的地形和位置,可以看出,它是进入中原的缓冲地带,而天门关则是大草原和远东平原之间的咽喉要地;是掌控远东平原的钥匙,其天门二字就是取其“天隔两地,唯留一门”的意思。因此被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两地锁钥第一关。”一点也不过分。
因此对于天门关的丢失和加固,蛮族大为沮丧,常常叹息到:“失我大远东,使我六蓄不善息,失我天门关,使我妇女无颜色。”也正因为如此,蛮族不甘心失败,发动了好几次大规模的战争,企图重新夺回天门关,以图再次占有远东平原。但是面对更为坚固的天门关,最后只能怏怏而归,除了留下大量的尸体,一无所获。
春暖乍开,北风依然强劲。远东的许多人今晚是彻夜难眠,帝国的征兵令已经发了下来,许多的远东青年明天就要奔赴战场,这些从小就崇尚英雄的热血青年在兴奋了一天后已沉沉入睡,可他们的父母呢,又有几个能安然入睡。古来征战几人回,也许不久的将来,得到的就是儿子的噩耗。梁雄夫妇也不例外,看着儿子还有些稚嫩的脸,想着才十五岁的儿子就要面临着残酷的战争,与敌人进行厮杀。(帝国征兵年龄是从十五岁到三十岁的健壮青年。)王钰颜把儿子的包裹拆了又看,反复检查,看看有什么遗漏。回头看着熟睡中的儿子,不由潸然泪下。梁雄索性走出房子,拿出就不使用的铁枪,来到院子里,抚摸着熟悉的铁枪的感觉,自己又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岁月中。
自己十三岁就获的吊羊比赛少年组的冠军,闻名于外。十八岁便成为一名帝国的士兵。而后十三年的军旅生涯,十三年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