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泱泱大唐-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由正副队长监管属下的战俘,各战俘间相互监看,若有人闹事,采取连带责任,这些战俘为避免自己受罚,一定会监督队友的,若他们表现好,可以许给他们厚利,相信他们的头领得朝廷重用了,对这些战俘也非常有诱惑力的”

    李世民嘴角有点抽,看向王易的眼光都变了样,“的有些理,但好像太残酷了些!”



第一百十六章 民族之策

    李世民这话让王易吃了一惊,赶紧解释,“陛下,臣是想到什么就什么,若有错的地方,还请陛下勿责!”

    李世民竟然他所提的建议太过残酷,王易很是忿忿,有什么事能比得上这皇帝老儿所做的事残酷?亲兄弟都杀,更不要一些历史没有记载的事,王易自觉自己的残忍度万不及李世民之一。

    李世民浑没在意,笑了笑,“的挺有理,朕为何要处罚?”

    “多谢陛下恩典!”王易赶紧作一礼,再趁势道:“陛下,上次臣也向陛下提请过,征集民工修筑钱塘江边的塘堤,这些战俘,疏浚运河完毕后,可以让他们再去修建钱塘江的塘堤”

    “好子,想的还真长远,就想着杭州的事对杭州就这么有感情吗?”

    “陛下,杭州确实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臣非常喜欢,因为居住过多年,所以很有感情!再者,杭州一带是真正的鱼米之乡,产出丰富,依臣认为,杭州一地的产出量,可堪比长安附近一带数州的产出,杭州不但物产丰富,而且风景美丽,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居住,可以是人间天堂!综合这些因素,臣觉得,朝廷应该下大力气,将包括杭州在内的江南诸州治理的更好,让那些地方成为大唐的粮仓,成为真正的人间天堂!而钱塘江给杭州之地带来的祸害,是非常的严重,无论是潮水的破坏还是咸碱的影响,都让杭州及越州一带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臣觉得,应该及早治理钱塘江!”

    “所的,让朕都很是好奇,杭州果真这么美?土地有这般肥沃?比长安更加让留连?”

    “陛下,长安和杭州都是臣非常喜欢的城市,臣现在年轻,想呆在长安为陛下做事,但若臣老了,不能为陛下做事了,还请陛下允许臣归去到杭州,在美丽的西湖边度过残年!”

    王易这话让李世民露出了惊愕之色,又用一个指头指着王易,“子,现在才几岁,都未娶妻生子,就想着致仕以后的生活了,朕真佩服想的这么长远,哈哈!”李世民着还大笑了两声。

    “陛下,人终有一老么,现在想起,及早向陛下提出来,也是件好事!”

    “好,若朕到时还在世,交御了朝事,就和一道到杭州去居住,看看杭州之地,究竟有多美!”

    “陛下”

    王易刚想接话,却被李世民打断了,“此话以后再,今还是与朕继续刚才的话题!”

    “是,陛下!”王易只得应承,接着道:“陛下,臣觉得,这些突厥战俘应该让他们为我大唐做更多有益的事,好钢就应该用在刀刃上,若这些突厥战俘能通过为我大唐做这些最迫切需要朝廷的基础建设,赎他们的罪行,那是大好事一件,不但通过劳动让他们得到改造,而且可以在劳动中为我大唐创造出不少财富来,满足我大唐之急需,一举数得之举,何乐而是不为”

    出乎王易的意外,李世民的听了他所这几句话后,站起了身,踱了两步,这才站定身子,“子,朕想着今日召进来相询,一定能告诉朕一些其他朝臣没有想到过的建议,没想到真的如此,所提的,让朕豁然开朗,但朕还想听听,那些归降的突厥族人,以所想,该安置到何地去!”

    李世民虽然没有当面表示会采取他的建议,但从以前几次李世民在召他问询事情后,朝廷所下的诏令内容上来看,王易几乎可以确信,自己刚刚所提的建议很可能会被采纳了,因此他越加自信地道:“陛下,臣觉得应该将那些突厥族人,安置在我汉家人口众多的地方!”

    “为何?”

    “我汉家人口多的地方,突厥人安置过去,相对人口比例不会很高,边上都是汉人,即使突厥人想图谋不轨,慑于边上都是汉人,而会多加考虑的!即使他们作乱,集汉人的力量,容易对付!而且与众多的汉人一道生活,可以加快他们汉化的速度!万不可将他们安置在我汉人人口稀少的地方,那样相对强悍的突厥人,有可能会取代汉人,主宰那一块地方的事务,闹出麻烦事来!”

    李世民听了不置可否,只是盯着王易看。

    王易所的,与朝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尽相同,大多的朝臣都建议,应该将这些归降的突厥人,安置到如今人口稀少的州县,以尽快补充因战乱等原因而导致人口大幅减少之地的人口数量,恢复那一带的生产,并且突厥人集于一处,易于监管;还有人提议,应该暂时将汉人与突厥人分开来,避免双方产生冲突,有汉人的地方,不能有突厥人,有突厥人的地方,汉人不再迁入,待突厥人慢慢适应后,再让突厥人和汉人有接触,那样会少一些事端。

    王易所考虑的为何会与其他人不一样呢?只不过李世民还未问出这个疑问,王易接着了。

    “陛下,臣觉得,将突厥人和汉人分开,单独安置,虽然如此做可能可以保持两方百姓暂时不发生冲突,但那样会让突厥人与汉人更加难以融合,一些利益的冲突会在以后逐渐激化,不如在开始时候,就采取一步到位的措施,在对突厥人施以官方监管的同时,也让同居之地的汉人对他们施以监督,那样会让安置的胡人有危机感,怕做错事被官方责罚,也怕被汉人群起而攻之,必定心翼翼,不敢做违法犯罪之事,久之他们就会驯服下来!”王易这些话时候语气是非常的肯定。

    李世民并没表态,而是反问,“一些人提议,应该给予归附的胡人以特殊的地位,那样他们会感于我大唐之恩,而诚心归附的,如何看这提议?”

    这个很特殊的问题让王易没来由的心跳加速,当下压压心神回答道:“陛下,千万不可给予胡人凌驾于汉人之上的地位,那样必定导致更大的后患,遗害我汉人的子孙后代,而必须要让汉人觉得他们相对于胡人更加有地位,这样可让汉人有自豪感,也可以让归降的胡人,更加渴望成了真正的唐人,取得与汉家人一样的地位,而加快汉化的步伐,利于长久的安定!”

    王易后世所处的时代,正是给予了一些少数民族特殊的地位,无论是高考、生育还及其他方面,得到的待遇都比汉人高,导致大部的汉人觉得自己是最低等的民族,因为有特殊的权利与地位,一些少数民族还在内地无法无天,甚至连警察都不敢管他们,王易觉得那时候国家过于怀柔的民族政策是失败的,少数民族闹什么独也与这失败的民族政策有关。

    当年的王胡子,在西北某省采取那高压的政策,大棒高举,恩威并施,以至于王胡子的威名能止胡人孩哭,那时候,西北这个大省,治安情况可是非常好的,胡人入内地,也规规矩矩,不敢生事,怕被汉人围殴的,但王易所处的时代,一切却完全相反了。

    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是永远有效的,只给予他们胡萝卜,而没有大棒的威胁,那肯定是不行的。

    王易希望他的思想,能影响面前这位大唐的最高统治者,将大唐的民族政策定性下来。

    汉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归附的胡人,都是低人一等,除非他们完全听服于大唐,成为大唐真正的子民,那样才可以取得与汉人一样的地位。

    王易在后世研究历史时候不知从哪本著作里看到过,唐朝时候民族政策大概有他刚才所这般性质,归附的胡人地位不及汉人,胡人与汉人犯同样的罪,胡人受到的责罚会更加的重,那样迫使许多胡人期望得到真正唐人的身份,取得同等的地位,因此他们自愿接受汉化,习汉字,从汉俗,着汉服,最后变成了真正的唐人。

    因为看到过别人这样的研究结论,王易相信,他所的论点虽然有点激进,但肯定可以被李世民接受下来。

    不出王易的所料,李世民听了面露赞色,点头称道:“的有些理!所的,与朝中许多大臣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朕听着甚是喜欢,今日召进宫来叙话,还真的是个不错的主意!”

    得李世民表扬,王易赶紧作谦辞状,“陛下,此都是臣的想法,臣想到什么就什么,臣性子就是如此,有错地方,万请陛下勿怪!”

    李世民摆手示意王易免礼,“朕已经了,只要觉得什么想法于国于民有利,可以尽管与朕来,不论对错,朕都不会责罚的!”

    “多谢陛下!”

    “晨阳,大军已经班师,大部领军的将领回朝了,可有忘记朕与的,让师从名家习兵法之事?”

    王易一听大喜过望,“陛下,臣没忘记,只是不知道陛下想让臣师从何人?”

    李世民温和地笑笑,“不是最佩服药师用兵之道吗?朕已经和药师过,让他教兵法之事,药师也答应了,只是想和先聊一些兵事再决定如何授兵法,待自己去拜访一下药师!”

    “是,陛下,多谢陛下”



第一百十七章 比老夫所想的还要长远

    第一百十七章比老夫所想的还要长远

    (感谢养生粥书友的月票!)

    数日后,朝廷发布诏令,严责颉利及其所领的原东突厥汗国,连岁犯我大唐边境,以致我数州百姓遭受其侵袭,不得不发兵讨之,终将颉利所部尽歼,数万曾犯我大唐边关之突厥士卒被擒获。如今颉利已经归降,朝廷为示宽怀,不再深究颉利及其手下头人之责,还授以他们官职,只令他们在府中悔罪,但残杀我大唐将士及百姓的士卒,需要对他们进行一番惩诫。

    但我大唐一向以礼待人,即使对待这些曾经残杀我大唐将士及百姓的突厥士卒,也不给予重责,不对他们施以牢狱的惩罚,只令他们付出劳动,以劳动作为改造他们的手段,让这些突厥战俘,为我大唐基础建设尽一份力,当作赎罪。

    在诏令下达后,关押于潼关以远的这些突厥战俘,即在我大唐军士的押送下,赶赴江淮、江南,进行他们第一项劳动改造项目,疏浚从杭州到洛阳的运河,及重新开挖从洛阳到长安的永通渠。

    在数万突厥战俘全部押送上路后,朝廷再发诏令,对那些归降的突厥族人施以特别的恩典,允他们内附的请求,将他们安置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江淮、江南、山南、岭南等几道。

    诏令中特别指出,这些归附的突厥人族人,常年在大漠南北的草原上逐草而居,过着游移不定的生活,日子过得很清苦,大唐皇帝不忍心再让他们过这种游移不定的艰苦生活,在大唐最富饶的南方诸道,为他们择好安置地,他们抵达安置地后,可以跟从汉人一种种植作物,还可以放牧牛羊,生活一定远比在草原上那种逐水而居的日子安定。

    诏令中也告诫归降的突厥族人,要他们遵守大唐的法律,尊从安置地的习俗,与安置地的汉人和平相处,和睦而居,若有违法乱纪,结伙作乱的事发生,各级官府还是会对他们给予重责的。

    诏令发布几日后,二十余万突厥族人,就在大唐军士的押送下,在朝廷新任命的各级部落头领的带领下,从关押之处先后出发,前往朝廷为他们选择好的安置地。

    所有的突厥降众从关押之地出发后,处理归降突厥人的事就暂告一个段落。

    二十余万突厥人先后前往安置地,关押突厥降众的营地腾空了,这让负责看押突厥降众的官员大大松了口气,也让朝中不少的大臣放心,二十余万突厥俘虏,集聚在长安与洛阳中间地带,没有人不担心这些突厥人会作乱的,如今一切终于划上了句号,突厥人被配送往各地。

    无论突厥人多少强悍,但总有那么多怕死或者喜荣华的人,有这些对我大唐示好的头人威压所领的族众,再加上强悍好战的突厥青壮年俱被剥离出去,而且被安置的这些突厥降众将以数人为单位,分片安置,每县安置约六百人,安置地共计四百余县,这样将突厥人大范围安置掉,在人生地不熟的南方,分布很散的突厥人,想作乱也是没有可能了。

    李世民将他的建议基本采取了,这让王易非常的得意,通过李世民,他可以影响并改变了大唐的历史,这对于后世时候位卑言轻,只是个普通人的王易来,那是冷静下来想想有些不可置信的事,他也感激李世民对他的信任,甚至对李世民生出一些知己感来,很想再与李世民再一道聊聊事,只不过,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李世民并没宣他进宫去,甚至他进宫为长孙皇后和长乐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