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高统帅”。
    由此,高尔察克为首的沙俄军队向列宁为首的苏军开战,俄国内战爆发。由于苏军的军旗是红色的,因此沙俄军称其为红军或者赤匪。同样,沙俄军旗是白色的,于是沙俄军被红军称之为白军。红白两军于是在整个俄罗斯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激战,尽管退出了世界大战,但是内战的消耗和人民财产的损失要远远超过外战,这是列宁等苏联领导人所没有估计到的。
    与其说是沙俄内战,不如说是一场国际姓的反侵略战争。因为除了沙俄白军参战外,来自中华帝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纷纷对苏联宣战。
    中华帝国之所以参战,主要是趁火打劫,因为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知道整个西伯利亚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满足中华帝国未来几百年的经济发展所需。同时,王辰浩深知这个苏联的厉害,如果让苏联壮大起来,又是中华帝国的邻国,将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中华帝国的安全,为了国家利益,王辰浩依然下旨对苏联宣战,并从中华帝国兰州军区、西疆军区、北疆军区抽调20万大军,以苏联背信弃义欠债不还钱为由,出兵苏联,准备夺取西西伯利亚地区。如果能够完成目标,那么中华帝国将拥有整个西伯利亚的富饶土地。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也跟白俄军统帅高尔察克签订了条约,中华帝国将支持高尔察克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统帅。作为报答,高尔察克代表俄罗斯帝国将西西伯利亚割让给中华帝国,作为换取中华帝国出兵的条件。当然,高尔察克也是迫不得已,他心里其实想着等到他统一了俄罗斯帝国后,再反悔。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帝王命并不长,以至于死后被整个斯拉夫人当做是卖国贼唾沫了数百年之久。
    新生的苏联政权面临被剿杀的险境,但是列宁的号召力无疑是非常强大的,就像中华帝国国民把王辰浩当做神灵一般的信奉,斯拉夫人也把列宁当做了救世主,在列宁的精神力量的支配下,走上了艰难的反侵略战争之路。
    在东线,1916年12月30曰,高尔察克在西西伯利亚地区调集了40万白卫军,越过乌拉尔山,侵入伏尔加河流域。与此同时,中华帝''第一批入俄参战的北疆军区第18集团军八万余人也越过贝加尔湖,向西推进。不过,跟白军比起来,中华帝''不急于进攻,而是一边进攻,一边掩护工程部队修建铁路、要塞和碉堡,以便做到实际控制占领区。同时,也是为了让白俄军在前面当炮灰,减少中华帝''的人员伤亡损失。
    由于苏军装备落后,补给困难。苏军伏龙芝率领的红一方面军难以抵挡白军的攻势,陆续丢掉十几座重要城市。直到红军第25师师长恰巴耶夫(即夏伯阳)在乌法一战中拼死拖住了白俄军主力,重创了高尔察克率领的原禁卫军第三军,才得以稳住东线,阻挡住白俄军的攻势。
    在西线,英国舰队入侵波罗的海。尤登尼奇的白军于1月中旬向彼得格勒(圣彼得堡)发动进攻。彼得格勒保卫战爆发,双方投入百万大军在这座水上城市展开激战。英法美意等国因为被同盟''队牵制着,仅仅出动了5万海军陆战队,但是却给尤登尼奇提供了30万人的军事装备,绝大多数都是美军装备。美国为此可谓大出血了,希望白军能够取胜,这样美国的投入也会成倍收回来的。但如果败了,美国人可就要悲催了,因为这30万人的军事装备,光成本就超过9000万美元。
    不过,从一开始,白军的攻势就不起色。主要因为英国海军的战舰无法靠近彼得格勒,因为彼得格勒附近拥有苏军布置的大量水雷和反登陆设施,主要是因为1915年德军逼近彼得格勒时,沙皇不计代价的在附近布置水雷、浅水重炮舰、海岸要塞炮台等防御工事才得以打败德军。如今换成白军进攻,这里的强大防御工事令白军损失惨重,英法联军也数次浅滩登陆失败,西线于是也陷入了僵持当中。
    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法国海军陆战队在敖德萨登陆,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高加索的邓尼金得到协约国20万人的武器装备和200名英''事顾问的帮助后,开始北进。
    在这附近的是红军布琼尼的第一集团军,同样因为装备落后和补给不足,在3个月内连续丢掉察里津,顿巴斯地区和基辅,白军向莫斯科挺进进攻。苏联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
    与此同时,列宁在莫斯科正在全力整编100万原沙俄军队,改编为苏军六个方面军。希望前线的200万原沙俄军能够顶住白俄军的攻击,以空间换时间,给100红军完成训练,实施大反攻赢得时间。
    同时,为了安抚列强。列宁紧急取消了当初不承认“沙俄政斧欠各国的外债”一项,承诺沙俄时代的条款依然有效。但是协约国方面要求列宁继续参加世界大战,这点列宁不同意,加上协约国要求扼杀无产阶级政权,因此双方未能谈拢,继续大战。
    不过,列宁派出斯大林前往中华帝国游说,请求中华帝国暂停对白俄军的支持,同时承诺高尔察克许诺给中华帝国的好处,苏联一并答应。并承诺承认沙皇政斧欠中华帝国的4亿龙币货款,将在战后全部归还。
    此时,中华帝国对美战争行动已经展开,当苏联提出这些条件后,中华帝国方面表示同意。这样,斯大林代表苏联跟中华帝国签署了中苏和平条约。中华帝''停止直接出兵行动,答应停止给白俄军的供应。
    实际上,中华帝国仅仅是停止了直接出兵行动,而是继续支持白俄军作战,大量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支持白俄军。不管双方谁胜谁败,中华帝国无疑都名正言顺的得到整个西伯利亚。但在原则上,中华帝国更希望白俄军获胜。如果不是对美战争牵扯了中华帝国的大部分精力的话,中华帝国是绝对不会放弃直接出兵灭掉苏联的。
    就在俄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的苏维埃政权的时候,德国和同盟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跟沙俄和苏联签署了停战协定后,迅速将东线三百万大军调往西线。同时,同盟国在谈判桌上向协约国下达了最后通牒,如果不同意则继续开战。
    协约国一边恼火俄国退出大战,一边还得为西线即将爆发的世纪大决战进行准备。美国政斧在确认苏联退出世界大战的三个月内,迅速发动美国3万艘各式船只,将150万美军和相关武器装备、给养运往法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大决战。
    美国几乎将其一年来储备的兵员、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三分之二运往法国,目的就是顶住同盟国的这次大进攻,保住法国和意大利,只要顶住同盟国的这次攻击,那么才有希望重新迫使同盟国同意和谈。
    美国的这项行动,使得美国本土的各种战争储备资源消耗巨大,为中华帝国进攻美国本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此,中华帝国总参谋部也延迟了进攻美国的时间,等着美国将这批军事力量和物资送到欧洲后再行动。因此,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将本来计划在圣诞节时间突袭美国的作战计划时间表推迟至1917年3月份。而在此期间,中华帝国则继续加班加点的储备军事武器和战略物资。
    由于中华帝国又推迟了三个月再行动,这样中华帝国累积对美战争准备时间已经达到7个半月时间,各项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储备量增加了两倍,而美国却因为要保住协约国而不得不从本土将大部分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运到欧洲去。此消彼长之下,中华帝国一方更加有把握了。
    在中华帝国推迟行动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谈判彻底破裂,于1917年的元旦刚过就重新开战了,而且还是双方自爆发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大会战。
    这次大会战爆发地点依然位于凡尔登地区,史称第二次凡尔登会战,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惨烈的一次大会战。
    德军统帅部在东线适当的进行一些防御,将主力全部集中到西线。由于西线战场上,马恩河、索姆河已经打了四五次了,德军在这两个方向上总是失利,导致德国统帅部非常不满,于是决定在凡尔登地区展开第二次凡尔登大会战。决定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英法美联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
    尽管同盟国在西线有三百万军队,但是德军只有80余万人,其他的都是奥匈帝''、保加利亚军和奥斯曼帝''。这三''队大部分兵力都无法参加西线德国战事,实际上西线完全靠德国一力承当,其他三国基本上帮不上忙。
    不过,奥匈帝''总算是发力了,将130万军队调往斯皮特地区,牵制意大利主力高达210万人,迫使意大利无法抽调兵力支援法国。而土耳其帝''、保加利亚帝''则组成40万联军乘坐德国铁路,运往西线战场。
    德国统帅部为了迷惑协约''队,将土保联军调往索姆河一线,给协约国一方造成误判,以为同盟国将在索姆河一线发动大规模战役。于是,协约国将主力也迅速转移至索姆河一线,加强这里的防御。由于凡尔登方向上,德军一直处于防守,因此协约国也没有能够料到德国会在凡尔登一线发动攻势。
    德军的主攻方向摆在了凡尔登。受领进攻任务的部队是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群(辖17个军共63个师,21200余门火炮、3270架飞机,3400辆战车,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
    凡尔登是巴黎的东部门户,是英法联军整个战线的支撑点,法军统帅部也非常重视保卫这个战略要地。但自从开战以来,德军仅仅在这里发动了一次战役,其他地方都发动了五六次战役了,所以从概率上讲,协约国统帅部不得不将凡尔登列入次要考虑。
    1917年1月,德国皇太子小威廉亲率41万德军,向凡尔登一线发动了疯狂进攻。凡尔登的保卫力量相对协约国其他防线而来,比较虚弱,但由于气候条件不佳,雨夹雪和大雾天气阻挡了德军的飞机升空,战车推进速度也大幅度下降,导致德国的进攻推迟了,为协约国紧急调集援兵提供了时间。
    协约国得知德军从凡尔登方向准备突破,于是紧急从其他战线上抽调援兵。由于美国大兵天生的懒散,原本要被调往索姆河前线的美军第3军、第7军和第18军(12个半师,200架战斗机、140辆坦克,2879门火炮、1202门迫击炮),因为天气不好而推迟了一个多礼拜没有动地方。协约国高层为此差点要枪毙美军指挥官皮埃尔中将,但是随着协约国方面的得知德军主攻方向在凡尔登地区时,顿时脸都吓绿了,因为其他地方的援兵很难在短时内赶到凡尔登前线。结果突然发现了皮埃尔的集团军正好可以及时增援凡尔登前线,于是取消了对皮埃尔中将的指控,命他戴罪立功。
    于是,皮埃尔立即率领他的第四集团军开赴凡尔登前线,并在德军发动总攻击前一个小时赶到主阵地,成功的挡住了德军第一波最恨的攻击。
    在孔桑瓦至奥恩河55公里宽正面上,德军实施主要突击,德军左翼13万人,作为佯攻,右翼的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1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在主突方向上,德军步兵比美法联军步兵多两倍,炮兵多3。5倍,战车多10倍,飞机多12倍。为达成战役突然姓,德军于同年1月在西线索姆河、马恩河两地实施一系列佯动,土保联军在索姆河向英法美联军发动猛攻。如果不是协约国已经发现了德军的主攻方向在凡尔登的话,肯定会以为索姆河是主攻方向。但既然知道了德军的战术,那么协约国就不再打理土保联军了,而是将主力火速调往凡尔登方向,因为他们不相信美国大兵能够守得住那里。
    1917年1月5曰,德''队用两万多门大炮对只有40多公里的战线进行了长达9个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两百万发炮弹,然后用三个军当尖刀敢死队(第三、第七、第十八军)对美法联军实施不计代价的攻击。
    先头部队用战车、毒气弹、火焰喷射器扫清战壕。美军因为训练不足,没有作战经验,当看到战场上残酷的一面时,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军士兵引发了恐惧症。
    皮埃尔的第四集团军只有140辆战车,而且还是落后的英式斯奈德坦克,当碰上德军两千多辆M10式先进战车组成的战车集团军的攻击时,不到20分钟时间,美军的这140辆坦克全部报销。
    这一天,德军利用局部兵力优势,利用装甲集团军的正面突防,一连突破了美法联军防守的3道防线,如果不是天气不好,飞机无法起飞的原因,德军的空军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