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伟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久之原是上海总工会秘书处工作人员,曾在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汪寿华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陆暂避香港。叶剑英十分同情并支持他,让他寄宿在自己的住处。后来,叶剑英通过关系介绍陆回到上海,继续从事有益革命的工作。陆曾组织轮船招商局海员工会,酝酿发动罢工,未有成功。抗战胜利以后,陆久之同蒋瑶光(蒋介石与陈洁如所领养的女儿)结合,成为蒋介石的女婿。
  共产党员秦元邦是叶剑英的同乡,梅县东山中学的学友,他参加南昌起义后,随起义部队南下失败后只身到达香港,贫病交加,生活无着。一天,叶剑英在九龙码头上与秦元邦巧遇,得知他的困境,即邀他到九龙大埔墟家中暂住。此时,秦元邦正周身生疮。叶剑英尽管住不宽敞,生活拮据,且不便在公共场所露面,还是想方设法为他求医治病。二十多天以后,秦元邦身上的疮被治好了。叶剑英又派人秘密将他送回广东梅县老家,使他继续参加革命斗争。解放后,秦元邦一直念念不忘此事。他感激地说:“当年如果没有剑英同志的帮助,我可能再次被捕,早就没有今天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

  在香港期间,叶剑英还与中共香港九龙区委负责人梁广以及地下党员柯麟等同志取得联系,进行秘密活动。接待和保护一些进步同学和战友。
  1928年秋,党组织决定派叶剑英去苏联学习。叶剑英为实现这个多年的夙愿异常高兴。他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母亲和家人。到了上海,周恩来、恽代英等同志安排叶剑英带领七人小组于12月20日从上海出发,经哈尔滨、满洲里,到达莫斯科,进入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从上海到中央苏区,参与指挥 反“围剿”战争
  1930年,叶剑英从苏联回国。在上海受到中央军委常委周恩来接待并安排他与留学苏联归来的刘伯承、傅钟、李卓然等人一起,翻译苏军条令条例。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项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9人组成苏区中央局,并组成了25人的苏区军委,叶剑英与彭德怀、贺龙、黄公略、邓小平、刘伯承、邓中夏、恽代英、李富春等为军委委员。
  1931年1月7日,叶剑英列席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会上,王明等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党内目前主要危险”的“右倾”,提出一系列比李立三的冒险主义还要“左”的错误观点。会议决定“改造充实各级领导机关”。瞿秋白、周恩来在会上受到严厉指责。原来不是中央委员,通过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等人实际上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从这时起,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4年的统治。
  不久,党中央决定派叶剑英去江西苏区工作。1931年4月,叶剑英由上海经香港,绕道广东到达中央苏区。
  当时,中央苏区正面临着蒋介石调动数十万大军进行“围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本来中央苏区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军民奋战,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但是,上海的中共中央却作出决定,在江西宁都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指定周恩来任书记。在周恩来未到职以前,由中央派来的项英代理书记。同时撤销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项英任主席,毛泽东任副主席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叶剑英到达苏区正赶上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二次大规模“围剿”。他被委派负责军委参谋部的工作,处在反“围剿”斗争的第一线。他拜毛泽东为师,边学习边参与指挥作战。不久,红军以三万兵力,在十五天内,由西向东横扫七百里,连打五个胜仗,歼灭国民党军三万余人。叶剑英在总司令部里,认真学习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作战的艺术,同时注意调查研究,掌握敌情我情,逐步取得了运筹指挥的发言权。第二次反“围剿”战役胜利之后,中央苏区军民在毛泽东指挥下,从7月至9月又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从这两次反“围剿”作战中,叶剑英亲身感受到,毛泽东对敌情了如指掌,能够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毛泽东待人诚恳,作风民主,既有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又有科学的求实精神,因而能团结同志在极其困难复杂的条件下战胜敌人,赢得广大军民的信任,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为中国革命有这样一位好领导人,感到自豪,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1931年11月,在红都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叶剑英任中革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部长(即总参谋长)。
  叶剑英担任总参谋长以后,一方面继续协助朱德等人指挥作战,同时,以大量精力,抓紧进行司令部机关的建设。
  当时,红军正处在创建发展时期,因战斗频繁,来不及进行休整,各级统率机关也刚刚建立起来,缺乏明确的分工和严密的制度。尤其司令部的参谋工作缺乏经验,还不能完全适应战争的需要。叶剑英担任参谋部长以后,对这个问题感触很深,经过调查研究,他向军委提出,要建设精干的统率机关,统率部各机关部门应当坚持短小精干和办事效率高的原则。朱德等同志支持他的建议,决定对统率部机关进行整编。在总参谋部内成立了作战、侦察、交通、动员、教育和管理等部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

  叶剑英非常注重培养提高参谋人员的素质。他亲自办参训队(班),召开师以上参谋长会议,言传身教。当年担任过师参谋长职务的耿飚,多年后回首往事,仍津津乐道:“叶参座那时开会给我们讲苏联红军、中国红军作战经验、战略战术,还讲孙子兵法,听起来,特别新鲜,他不愧是一位军事家。”同志们习惯沿袭他在国民党军队时的称呼,仍然亲昵地喊他“参座”。但这“参座”,与白崇禧等国民党著名高参有所不同,不是“白色”的,而是“红色”的。
  这期间,叶剑英还参与了宁都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
  起义前,他听取研究起义方案,秘密转送起义部署图。12月14日,赵博生(共产党员)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领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江西宁都举行了起义。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叶剑英多次亲临视察,给部队讲红军传统,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他与赵博生、董振堂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后,他在《怀战烈》组诗中写道:
  宁都霹雳响天晴,赤帜高擎赵博生,
  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
  英雄战死错路上,令我深怀董振堂,
  猿鹤沙虫经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1932年5月,蒋介石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大批军队向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他下令组成以何应钦为首的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指挥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的国民党军牵制中央根据地红军的主力,准备大举进攻中央根据地。叶剑英积极协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组织指挥苏区军民,积极进行反击敌人第四次“围剿”的作战。7月初,他参与部署红军发起南雄、水口战役,打击了向江西“进剿”的国民党军粤军部队的气焰,稳定了中央根据地的南翼。8月,他根据苏区中央局确定红军向北作战行动决定,领导参谋人员制定了先打乐安、再攻宜黄的作战计划。在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的直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攻克乐安、宜黄,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异常残酷紧张的反“围剿”作战期间,叶剑英始终保持紧张乐观的情绪,勤于侦察,精于运筹,不避艰险,深入前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高度赞扬。
  办好红校,开展东南战区游击战
  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发展,并没有平息党内的矛盾斗争。
  1932年10月上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临时中央的有关决议和指示,开展了中央局从未有过的所谓“反倾向的斗争”,激烈地批评和指责毛泽东过去坚持的正确方针政策,提出“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冒险主义的军事方针。会后,时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制造借口,以要毛泽东主持中央政府工作为名,把他调回后方,随即撤销了他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由周恩来兼任。因为叶剑英支持毛泽东的路线和主张,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与刘伯承对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叶剑英同毛泽东一起回到后方,途中两人边走边谈,抒发心中不平之气。
  红军学校始创于1931年秋,建校之初,毛泽东曾说过:新旧军阀都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有校。国民党办了个“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一定要把红校办成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中革军委先后任命肖劲光、刘伯承任校长兼政委,选派左权、欧阳钦、黄火青、伍修权、吴亮平、郭化若等担任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军政教员,经过前二任校领导和全体教员们的艰苦创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办过三期的红校初具规模。
  叶剑英到红军学校,了解情况后,适应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首先扩大学校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第四期招生2110人(比第三期多一倍以上)。他根据黄埔军校和苏联劳动大学的经验,在办校中发扬古田会议精神,抵制“左”倾路线的干扰,继续贯彻毛泽东倡导的从实际需要出发的训练方针。组织红军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员,学习红军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观点,还定期组织讨论“中国革命的问题”、“如何开展游击战”等,以提高教员的政治、军事理论水平。叶剑英提倡学习古今中外的军事知识,注意总结红军建设和作战经验。他亲自编写教材,给学员讲课,指导操练,现场示范,深受学员欢迎。在教学中,叶剑英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主张直观现象教学,少讲多练,组织实战性的野外实习,解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使学员学到了真本领,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4)

  在红军和红校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叶剑英非常关心部属和学员,与大家和睦相处,亲如手足。他像师长对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教秘书处理文电,看书学习。他看到身边同志病了,亲自找医生治疗,督促用药。有一次何长工发疟疾,叶剑英搞到狗肉,给他驱寒,他不吃狗肉。当时药不好买。叶剑英说:“长工,你这个病我给你吃点腊肉补一补就好了。”他自做的腊肉味道很好,又补血,何吃了几次果然好了。叶剑英不但对红校的校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关心备至,体贴入微,还尽最大努力保护遭受“左”倾路线打击的郭化若等许多好同志。
  为了彻底粉碎蒋介石第四次“围剿”,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央苏区划分为东北、东南和赣江三个战区。各区设立总指挥部,统一指挥该区内红军和地方武装的作战行动。1932年11月10日,叶剑英又受命兼任东南战区的总指挥兼政委。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挑起两副重担:在领导红校教育训练的同时,指挥东南战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反击敌人的“围剿”。11月中旬,叶剑英亲赴闽西,与福建军区纵队研究迎击敌人“围剿”的战略部署,决定在闽西、赣南广泛建立有武装、有阵地、有群众的红色据点,争取把漳坪、永安、建宁、泰宁等小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还决定,抽调部分工农干部骨干,经过军区训练后,派往白区,加强白区游击队和白军中士兵工作。他根据军委部署,指挥东南战区军民,积极开展袭敌、扰敌活动,向进犯清流、连城、龙岩之敌发起进攻,给敌以沉重打击。叶剑英率部在东南前线开展防御作战并在兵员、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主力红军,对于取得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敌人的“围剿”固然对中央根据地是个极大的威胁,但是更大的困难和危机却来自革命内部。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因在上海无法立足,被迫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洛甫等先后到达瑞金。其后,共产国际派来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李德亦到达中央苏区,实际上掌握了中革军委领导权。
  蒋介石从1933年5月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