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编纂方法上看,先秦兵书多为问答体,形式比较单一,后世兵书编纂方法多样,体裁比较丰富,有论文体,如《苏洵论将帅心术篇》等;有注释体,如《曹操注孙子》等;有传记体,如《百将传》等;有类书体,如《金汤借箸十二筹》等;有语录体,如《曾胡治兵语录》等;有辑评体,如《医时六言》等;有丛书体,如《武经七书》等;有综合体,如《武经总要》等。兵书体裁的增多,也是兵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书写材料、书写方法、装帧形式等方面也都可看出兵书的发展。兵书产生之初和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用竹、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东汉发明了纸,唐宋先后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使兵书的生产由手写逐渐过渡到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装帧形式也逐渐由卷轴发展到册叶装,大大方便了兵书的生产、保存、流传和使用。
  总之,兵书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是不断发展的。但是,每个历史时期兵书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有快慢之分,盛衰之别。
  兵书有其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这个规律又受中国历史发展总规律制约,尤其受战争实践、政治、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总括兵书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萌芽与产生时期、成熟与发展时期、兴盛与衰落时期。

  第二节兵书从萌芽、产生到成熟、发展(殷商至隋唐)

  兵书的萌芽和产生时期--殷商至西周的兵书。
  我们在前边第一章第二节〃兵书的起源〃中已讨论过,兵书萌芽于殷商,产生于西周。商代出现记载战争和军事实践活动的甲骨文,标志着兵书开始萌芽;西周《军政》、《军志》的问世,则是兵书产生的标志。兵书的产生时期是向成熟时期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兵书对战争和军事问题尚缺乏系统完整地论述,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一时期没有流传下来一部完整的兵书。
  兵书的成熟和发展时期--春秋至隋唐的兵书。
  春秋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兵书的奠基时期,其兵书最有代表性,具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一)同处于冷兵器时代。

  尽管唐代发明了火药,但尚未广泛应用于战争,因此这个时期的兵书所反映的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思想。(二)理论色彩浓的兵书较多,这些兵书一般都对战争与军事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述,能从哲理的高度论兵,被封建王朝官定为〃武经〃的七部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均产生于这一时期。(三)全部是写本书。西汉之前写在竹、木简和缣帛上,东汉以后逐渐由纸代替了竹木和缣帛。唐代虽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多用来印制当时社会大量需要的日历、佛经等书籍,还没有发现用来印制兵书。(四)发展趋势由高及低。春秋兵书成熟,伴随而来的是第一次发展高潮,接着西汉又出现整理兵书的高潮,东汉以后进入发展低潮,到唐代时李靖对这一发展时期作了总结,标志这一时期的结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到隋唐几个发展阶段。
  一、兵书成熟和第一次发展高潮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兵书《孙子兵法》是兵书高度成熟的标志,而吴起、孙膑、尉缭等一大批兵学家及其军事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兵书发展高潮的到来。兵书在这一时期成熟和得到高度发展不是偶然的。

  西周为兵书成熟奠定了基础。西周兵书《军政》、《军志》和其他史籍如《周易》、《尚书》、《诗经》等对战争和军事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积累了军事史料,为春秋时期的兵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孙武顺应历史潮流,广泛吸取前人的优秀军事成果,结合研究春秋时期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才写出了不朽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不仅直接引用了《军政》、《军志》的论述,而且吸收了《周易》中的哲理思想和《尚书》、《周礼》、《诗经》等先秦典籍中的军事思想养料。
  春秋战国为兵书的成熟和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恩格斯说:〃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62页)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代表新兴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阶级展开激烈斗争。春秋以降,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战争频繁,规模日益扩大。以往传统的战争模式,如〃闻丧不伐〃(遇到敌人的国君新死,停止征伐),〃君子不重伤〃(对受伤之敌不再伤害),〃不擒二毛〃(不俘虏有白发之敌),〃不鼓不成列〃(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之敌)等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战争要求,一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代表人物首先对落后的军事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军事思想。曹刿、子鱼、伍员、魏舒、子元、孙叔敖、孙武、吴起等都是当时杰出的代表。诸侯列国或为了生存,或为了争霸,或为了统一、广揽军事贤才,鼓励创立军事新说,为当时的兵学家们提供了活动的广阔的舞台。一方面,新兴地主阶级以及战争的客观要求,强烈地刺激着兵书的发展;另一方面,频繁战争积累的经验和新兴地主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则为兵书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春秋战国时代又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为兵书的发展提供了活跃的学术环境。各种军事学术观点互相争鸣,各种兵学流派竞相著书立说,使兵书得到长足的发展,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兵书时就得到一百八十二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书数量多,而且流传下来的数量也多,说明这一时期的兵书质量普遍比较高,揭示了一些战争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的长远的意义。〃武经〃七部书,这个时期就占了五部。这个时期的兵书大都经后学整理成书,并以某个学派最有名之人的名字命名,因此书中常有作者身后之事。在体例上多为问答体。
  二、兵书的整理高潮时期--西汉时期的兵书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战争减少,兵书著述也相对减少,流传下来的更少,有价值的只有《黄石公三略》一种。但官府对兵书的整理却出现了高潮。西汉政府为了适应政治上统一的需要,发展文化事业,开展了收集和整理图书的活动,其中对兵书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整理。汉初命张良、韩信序次兵法。汉武帝时,命军政官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汉成帝时,又命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编出兵书分类目录--《兵书略》,共著录兵书六十三①家,一千一百九十一篇,图四十三卷。这一时期产生的兵书虽然少,但政府多次组织搜集、整理兵书,实际上是对先秦兵书的一次普查和总结,对兵书的发展、流传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①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统计,凡兵书53家,790篇,图43卷,加上班固省去的10家271篇和归入别类的1家155篇,减去增加的1家25篇计算得出的数字。今计《汉志》著录兵书56家,806篇,图50卷,所以任宏《兵书略》实际著录兵书应是66家,1207篇,图50卷。

  三、兵书发展的低潮时期--东汉至隋唐时期的兵书封建王朝为巩固统一的国家,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要求统一,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这种统一要求的反映。这种大一统思想对于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必要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却窒息了学术争鸣空气。从西汉初张良、韩信到东汉班固整理兵书活动,有促进兵书流传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使兵书开始为官府所垄断,限制了私人对兵书的学习和撰写。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战乱频仍,旧有兵书遭到很大破坏,新撰兵书不多。唐代文学得到大发展,但由于这时重文轻武的风气开始萌发,兵书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上述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一时期兵书发展缓慢,但是并没有停滞。
  在内容方面,随着军事学术的发展,出现了专门论述战略问题、并以〃战略〃一词命名的兵书,如晋司马彪的《战略》、南北朝赵煚《战略》二十六卷。唐李筌的《阃外春秋》也属于此类兵书。还出现了专论阵法的兵书《握奇经》。
  在体裁方面,出现了注释兵书的兵书,如许慎的《六韬注》、沈友的《孙子兵法注》、曹操的《注孙子》、《司马法注》、贾诩的《吴起兵法注》、刘的《黄石公三略注》等,隋唐时代出现了一大批注释《孙子》的学者,如萧吉、张子尚、李筌、子镐、杜牧、陈皞、贾林、纪燮等。
  自南北朝开始,在人们的观念中,开始尊称兵书为〃兵经〃,如南朝梁沈约所撰的《宋书·周朗传》中有〃授以兵经战略军部舟骑之容。〃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中说:〃孙武兵经,辞如珠玉。〃《隋书经籍志·兵书类》还著录有张子尚的《孙子兵经注》。唐杜牧在一首诗中写道:〃周礼传文教,萧曹授武经。〃说明这时人们象称儒家经典一样称呼兵书中经典著作了。
  唐代《李卫公问对》不仅纵论古今王朝兴废、用兵得失,而且对冷兵器时代的兵书进行了评论、考辩和总结。它认为冷兵器时代的兵书从流派上分有两大流派:〃张良所学,太公《六韬》、《三略》是也;韩信所学,穰苴、孙武是也。〃(《李卫公问对》卷上)从类别上分〃大体不出三门四种而已〃(《李卫公问对》卷上)。所谓三门是指《太公谋》八十一篇,《太公言》七十一篇,《太公兵》八十五篇。所谓四种是指西汉步兵校尉任宏对兵书的分类,即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对于上述分类的根据《李卫公问对》中没有展开讨论,我们很难了解这些分法是否科学,但是,它对于深入研究冷兵器时代的兵书和古代军事思想,无疑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是值得重视的。
  东汉至隋唐比较有价值的兵书主要有《魏武帝注孙子》、司马彪《战略》、《握奇经》、《李卫公兵法》、《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等。

  第三节兵书从兴盛到衰落(宋元至明清)

  北宋至明清,中国封建经济和科学文化得到高度发展,民族矛盾扩大,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外族入侵不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争非常频繁。物质、文化条件的提高和战争的客观要求,使这一时期的兵书出现复兴和第二次发展高潮。
  其特点是:
  (1)反映了冷、热兵器并用时代的军事思想。
  中国自宋代开始,火药广泛运用于实战,火器大量装备军队,战争样式和战略、战术等发生很大变化,使记录这一时期战争经验的兵书内容焕然一新。但在这一时期,冷兵器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形成冷、热兵器并用的局面。因此,这一时期的兵书所反映的是冷、热兵器并用时代的军事思想。
  (2)兵书数量多,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但是,理论色彩减弱。
  随着雕版印刷的推广和活字印刷的发明,以及造纸术的提高,为兵书的印制提供了日益优越的条件,使印制大部头的兵书成为可能,因此产生了一些百万言以上的兵学巨著,以及军事丛书、军事类书等。也产生了一些守城、海边防、火器、训练等类专书。有些兵书内容庞杂,有些兵书侧重实用知识,因此,理论色彩不浓。
  (3)确定了兵书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宋元丰年间,为适应武学教学、武举试士的需要,宋神宗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颁定为武学经书,即《武经七书》,作为武学和武举试士的基本教材,自此以后,武学成为官学,兵家有了经书。
  (4)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低而高。
  宋代开始复兴,明清出现第二次发展高潮,达到顶峰,随之彻底衰落,兵书为近代军事著作所代替。这一时期具体又可分为两宋时期、明清时期、清朝末期几个发展阶段。
  一、兵书的复兴时期--两宋时期的兵书
  五代至北宋初年可以说是兵书发展的最低潮。五代十国,分裂割据,互相掠夺争战,王朝更迭频繁,几乎没有著述什么兵书,从历代书目中只检索到《契神经》、《六壬军法鉴式》、《兵论》三种,但没有流传下来一部。北宋王朝建立以后,为了防止军人拥兵自重,宋太祖和宰相赵普等人采取一系列措施,收夺将领的兵权。在编制方面,取消殿前都检点和副都检点,次一级的军官则用一些资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