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赶了个干干净净,其中不少部堂侍郎级别的,更多的还有给事中和御史级别的小官。
    这些官员加起过有过百人,和张居正仇深似海,现在放在地方上当县丞驿使一类的杂职小官,这些文官,如果不是在这种境遇,拉拢起来十分困难,现在么,会事半功倍的。
    “从何开始呢?”
    “大人,”宋尧愈叹息一声,“我想请从宗沐始。”
    “此人是何人?”
    “隆庆年间高大胡子的心腹之一,主持海漕一事,后来到万历年间,江陵相国对改河漕为海漕不赞同,尽废海漕,将王宗沐先转为南京刑部侍郎,后叫他巡视三边,现在还在南京的闲职上无所事事。”
    “这人是个漕运专家?”
    “造船,漕运,海运,无不精通。”
    宋尧愈道:“将海漕废弃掉,重归河漕,这绝对是元辅秉政以来的最大的一件错事。”
    漕运在元朝是海漕,也就是从上海出海,将江南的粮米一路沿海流送到北方,自明一统之后,因为倭寇和种种原因,朱元璋开始禁海,海运自然停止,大运河又成为连接南北中国的大血脉。
    其实从经济角度也好,人力,对海洋的控制,经济的发展来说,无论如何,从内陆跨出海洋都是必须之举,而明初的禁海对国家的经济和民间的进取精神,开放程度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南宋以那么小的国土,财政收入却远在明朝之上,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是对外贸易而来,明朝伊始就自断一臂,实在是愚不可及的行为。
    到隆万年间,社会风气已经从保守到开放,民间的经济也十分活跃,加上嘉靖年间沉重打击了海商和海匪,朝堂中也不乏明白人,诺大的海洋你不去贸易,不开展漕运,就是将空间拱手让人,于其如此,不如朝廷先行布子,将海洋控制在手中,当时的声音,就是源于南中国海日渐兴盛的海贸,民间都有这样的能力,漂洋过海,远到日本和吕宋等国,官府所制漕运大船,反不及民间?
    内阁由此多次廷议,改河漕为海漕成为定议,王宗沐,也就是主持海漕的官员,能主持这样的朝野瞩目的大事,其能力当然没有话说,而海漕经过定议,已经在王宗沐的主持下北运过几次,高拱和隆庆皇帝大力嘉奖,张居正一上台就把海运给停了,把王宗沐撵去闲职,这人的怨气,一定不会小。
    “就是他了。”听完之后,惟功点头,将这个人选定了下来。

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
    时光安静,缓慢,而坚定的流淌着。
    一转眼,就又是到了冬至日了。
    冬至头几天的时候飘起了冬雪,雪断断续续下了好几天,一直到冬至前一天老天爷才止了雪,一抹残阳在铁灰色的云霭之后探出了头。
    到冬至这一天时,清早天色就放了晴,冬日难得一见的热烈光线洒向了积雪覆盖的京城,大街小巷里头又传来孩子们出来嬉笑玩耍的声响前几天的那种恶劣天下可把这些小家伙们给憋坏了。
    孩子们在街头巷尾打闹着,大人们在巷子口喝着热气腾腾的羊杂汤,吃着炊饼,吆喝着不准小孩子掰檐下的冰棱吃,就算这样,也断不了他们要议论着国家大事,说着与他们生活关系不大的那些云端里头的厮杀。
    其实也不能完全算是和他们无关,最少,有一件事情不仅是有关系,而且关系极为重大最少,很多人已经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它的好处,已经享受在其中了。
    这一段日子,朝野间最为瞩目的三大提督一事终于紧锣密鼓的摆上了朝廷的日程。
    拖了蛮久的时间,不过对朝廷来说,京师三提督的事虽然是戏剧化的一幕,但实质上的关系却还不及对山西一个省的秋粮入库和检视冬季储备一事来的更重要京营再没用,好歹还有近一百万边军顶在长城九边防线上,鞑子入不得边墙,也就做不出什么了不得的事出来,所以对朝廷来说,秋漕入库,各地的备冬情形如何,今年的宫中应用的各种物资是不是齐备了,年赏节赏各种用度和物资是不是在库这些可远比轰动一时的三提督一事要重要的多了。
    三提督一事,经过张居正一番调整归划,甚至有了一点闹剧的感觉,在少英国公张惟功折腾整顿京营的那一段时间里,京城街头巷尾的议论也是感觉这一次朝廷是真下了决心,要把那些百无一用的废物点心们好好折腾一番,不能再叫他们白吃俸禄,真要打仗的时候却顶不上去,嘉靖和隆庆年间,俺答汗两次寇边,一路打到北京城下,朝廷上下慌了神,京营那些老油条扛着破旧不堪的长枪大刀上城头的时候,看到的百姓心里是什么感觉就可想而知了朝廷也知道京营百无一用,严阁老和兵部尚书带着头要议和,虽说后来嘉靖把兵部尚书砍了泄恨,不过这大明兵备是什么德性,也就是可想而知。
    张惟功倡议改革的时候,民间也不是没有一点儿风声,京营之事,人尽关心。
    到换了张惟贤和定国公赵孔昭三人这个组合时,先是勋贵圈和将门松了口气,再就是民间的舆论泄了口气谁都知道,那三人也就只能是走走过场了。
    另外一个提督就是李如松了,相比较张惟贤一伙儿,李如松的事情很顺利,上任先接印,然后就是在中城兵马司衙门安顿下来,李大公子是不能受委屈的,中城兵马司的小小衙署哪够他用的,当下就找工部要了一笔银子和工匠,将原本的衙门扩建了一倍有余,同时每日在中城点卯阅将,四处巡视,经过一番整治以后,京城的治安确实是大有长进,这也使得提督巡捕营这个主意被受赞赏,李如松本人也获得了朝野之间的交口赞颂。
    至于惟功,他获得的就更多了
    吱呀一声,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推门出来,仰面朝天,先是深深长吸了口气,将清洌的空气,尽情的吸入身体之中。
    他身量瘦长,面容清癯,下巴上留着一缕有点儿可笑的山羊胡子,身上是一袭棉袍,用的是普通的染蓝的布面,用的棉花应该是上等松江棉,棉袄看着并不累赘,主人却并不显得冷,腰间只系了一根布带,脚上却是趿的拖鞋,棉袄的胸前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染的全是油污。这人在推门的时候抖落了房门上的积雪,积雪大半落在石阶之上,几日的大风雪,使得这座有廊檐的房子也挡不住挥洒而下的大雪,廊下的石阶和抄手游廊的栏杆上全都是雪,房门上也是压了半扇门的雪,这么一推就全落了下来。
    这人看了看脚底青砖地面上的落雪,也不在意,只嚷嚷道:“来福,狗日的来福你跑哪儿去了,赶紧把老子的木屐拿来,老子要出去逛逛赏雪去!”
    “老爷你一大清早又喝酒啦,这么大脾气。”
    这主人的脾气不好,不过小厮的脾气也大,叫喊声里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厮,虽是一路小跑过来,嘴里犹自是嘀嘀咕咕的。
    “你小子讨打是吧。”
    男子也不发火,太阳光渐渐明亮起来,可以看的出来,他的眼角遍布皱纹,因为还没有戴头巾或是帽子,头顶上的髻发也有点散乱,这样就能看的出来,这人的头发也有将近一半花白了。
    “唉,一晃又是多年不到京师,这雪,倒还是和以前记忆中的一样呢”
    刚刚骂小厮时那个粗野狂放的老人不见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和凄怆的感觉在这个老人的身上和四周弥漫开来,熟知老人的小厮来福也是停住了脚步,没有继续上前来打扰这个沉浸在过往记忆中的老者。
    在这一刻,时间仿佛都放慢了,天地之间,似乎也是一切都静止了。
    这个老人有这种魔力,使天地都为他所配合!
    他就是徐渭,中国历史上能排前十的著名的民间名人之一,徐渭这个名字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一提徐文长,在后世真的是鼎鼎大名,几乎是家喻户晓!
    和诸葛亮司马光一系列的名人一样,徐文长也是智慧的化身,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他少而聪慧,几百年后吴越一带乃至全国都传颂着他少慧多智的故事,到二十来岁就已经是越中名人,和一大伙兄弟一起,赋诗作文,成为浙江一省乃至江南一带的著名的诗词作者,他的文章也是做的奇巧瑰丽,令人拍案称奇,他的游戏之作后来还被送到御前,被嘉靖皇帝用御笔圈点,文章被传颂一时,是嘉靖到隆庆,再到万历这几十年间最好的诗词和文章作者之一,一流的文豪。
    如果光是这样,他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聪明一点的文人,这样的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头并不缺乏,以中国向来不重视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科学理论的传承来说,真正的聪明人全在弄这些东西,弄的出类拔萃了也不稀奇,而徐文长的特殊之处就是在于他不仅文章一流,书画也一流,论政和出谋划策也是一流。此人不及而立之年进入了抗倭名臣胡宗宪的幕府,胡宗宪则是重用戚继光等著名抗倭武将的第一线的文官指挥官,在胡宗宪的提调之下,江南诸省的倭乱才渐渐平息下去,他的幕府之中肯定有很多最杰出的人才,而最为被人肯定功劳和作用的,毫无疑底的就是徐渭为首。
    这已经是足够的传奇,但到此还没有停止,严嵩倒台后,胡宗宪也跟着倒霉,他的抗倭大功也被全盘否定,徐渭由此受了严重的刺激,后来因故下狱,在监狱中被关了七年,从此绝迹功名,并且对当时的当政者深恶痛绝,算是结下了大仇。在万历元年他出狱之后,徐渭开始游历北方,在辽镇,他教导了一群最为重要的学生,其中最为得意的就是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他的这个学生并没有叫他失望,在其后的万历三大征中的两大征里,李如松担任提督,有勇有谋,获得了上佳的战绩,这自然也是徐渭的骄傲与功劳。他还曾深入草原,与俺答汗的夫人三娘子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交情,三娘子这样的传奇女性,所结识的这个男子,身上也确实有更强的传奇性
    万历五年之后,徐渭回到了浙江居住,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他没有再出浙省,最后穷困潦倒,死时身下只有一草席,别无他物。
    在如今,因为李如松在京城并非担任闲职,而是切切实实的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而京城之中,需要的并不是勇力,是智慧和谋划,在这种关头,李如松迫切需要老师的指点,在他的强烈要求之下,已经对世情绝望,不再复想干涉世事的徐渭徐文长,终于又一次登上乌篷船,一路北上,终于在这个时节,赶到了北京城中。
    李如松的一些布置,果决睿智,也是这师徒两人一路上快马书信彼此沟通,徐渭虽然已经是局外人多年,但对朝局人心的把握还是很精到的李如松的任命下来,说明朝中大佬是要借重他将五城兵马司这一股子力量整合在手中,至于整合起来要做什么,是不是还要加强力量,这就是要仔细参谋了历来在京城之中,掌握力量是好事也是风险很大的事情,京中的那些地头蛇老油条,各家勋贵公侯能提督京营,掌握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的各一部份,视为禁脔,那是因为各家的根基厚实,不怕被人忌惮,也不怕被人在御前上眼药自英宗南宫惊变,曹氏叔侄反叛攻打宫门一事之后,朝中勋贵严禁交通鞑官,私养家丁,就算掌握提督京营,没有兵部的符文军令也不能调兵,一切都是虚的,只有禁中的皇城禁军,也就是亲军指挥使司的兵马,还有五城兵马司的兵马整合一下,还算是实打实的力量。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
    如果光是李如松富贵了,徐文长不会走这么一趟他的脾气在胡宗宪倒台之后已经很扭曲了,加上他满腹文章,惊才艳艳,结果一生只是一个秀才,连举人也不曾得中,在乡下的那些村夫愚妇眼里,他的文才和名头全是假的,都是虚的,连个举人都不曾中,还有什么可吹嘘的?人家瞧不起,自己又确实考不上,徐文长的心理确实出现问题,加上胡宗宪一事的刺激,如果当时他不是北上散心,教导李如松和与三娘子眉来眼去,恐怕也早就彻底疯迷了。
    这样的人,性格毫无疑问是十分偏激的,如果不是瞧着这事不那么地道,有点儿提心李如松会吃亏,徐文长是打死也不会走这么一遭的
    “木屐呢?”
    半响过后,徐渭才回过神来,看着来福小心翼翼的在一边等着,不由笑骂道:“老子说话你也不听了?”
    “听是听到了,不过要木屐做什么?”
    “刚化雪,京城的街道你不知道一场小雨下来泥水都能没过脚脖子,这样的雪天,这路上还不知道怎么个难走法呢。”
    “巷子头的张猪儿可是打了包票,说是他们修的路肯定管用。”
    “戚!”
    徐渭从鼻孔里头喷出白气来,冷笑着道:“张猪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