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苏公探案全集-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张睢心中牵挂湖州百姓,闻听得接任者乃是苏轼,甚是欢喜,意欲等候苏轼上任。有心腹颇为不解,问道:大人与那苏轼政见不一,其来接任,大人为何不忧反喜?张睢叹道:苏轼虽极力反对新法,但为官廉洁奉公,为人襟怀坦荡,不可一概而论!此番与苏公细谈,张睢便将湖州民风民俗、地理名胜、户籍氏族、行当税赋、土产特品、军务防守,如此等等,一一细细告之。又将其在任三年治理之心得,对湖州治理之构想全盘托出。直听得苏公心悦诚服:张睢果是国之栋梁。身为一州父母官员,对黎民百姓如此牵肠挂肚,对社稷如此呕心沥血,真千古忠臣也!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无私心,不因与苏公政见各异而以百姓生计为重。苏公为官多年,却从未见过有如此慎重卸任、肝胆相待之官吏。张睢可谓第一人也。
  言罢,张睢长叹一声,幽幽道:“张某还有一言相告,古语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古往今来,有忠臣,便有小人,而天下之大,往往小人得势。学士大人须小心谨慎则个”苏公淡然笑道:“天理昭昭。”一侧长班苏仁见夜已深寒,目视苏公。那厢张睢看得真切,道:“张某还有一事相烦。”苏公问“何事?”张睢道:“张某因明珠一案焦头烂额,事后耿耿于怀,原以为此番离别湖州,此事将成张某今生一大憾事。却不料竟被学士大人破了奇案,寻回明珠。张某意欲一见血光之珠,不知可否?”苏公笑道:“此案本属大人料理,苏某这就回房取来,交付大人。”张睢摇头道:“张某已卸肩任,此事还得烦劳学士大人处置。张某只求一见,足矣。”
  苏公起身,意欲回房取来。张睢执意相随,苏公无奈,只得任其跟随。苏仁提灯在前引路。回得西厢书房,苏仁开了门锁,引二人进来,而后掩上房门。书房早已布置整洁,此番布置乃夫人亲手指点。书案临窗,其上有纸砚笔台。书架有古籍诗抄。苏仁自去端茶水,余下苏公、张睢二人。张睢见书架诗抄,抽一卷展开,却是一词,曰:《水调歌头》。细细一阅,张睢大惊失色,感叹道:“此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可谓千古绝唱也。”苏公道:“去年中秋,痛饮之余,念起吾弟子由,随手之作。承蒙张大人抬爱。”
  张睢叹道:“此词若用在张某身上,再合适不过。学士大人书法绝妙,乃当世第一名家。不知肯否复书此卷赐赠与张某?”苏公字卷轻易不与他人,今与张睢相处不过一日,竟似遇多年知交,爽口答应,铺开纸卷。张睢意欲研磨,苏公忙道:“不可,不可。”并将砚台移过。张睢奇怪,只见那砚台形状奇异,竟比寻常砚台高了许些,莫非张睢正疑惑间,却见苏公将二指头伸入砚台间,从中拈出一黑乎乎圆珠来。张睢一愣,惊道:“莫非此即是那明珠不成?”苏公点头,道:“正是。”
  张睢惊愕,用软布包住明珠,擦去墨汁,果是明晃晃一颗明珠!微弱蜡光下,那明珠闪着幽幽蓝光,奇艳无比。张睢看罢,叹息道:“虽是宝珠,却是害人之物。可惜可惜。”
  正当张睢叹息间,苏公忽然一惊,转头冲门高声问道:“门外可是苏仁?”未有回应,苏公急身向门口而去,开得房门,探身出去,左右细看,并不见甚么人物,心中疑惑,扭身回得房来。张睢诧异,询问其故。苏公疑道:“方才闻听窗外似有声响,出门去看,却无有甚么。端的蹊跷。”张睢疑道:“想必是风声吧。”苏公思忖道:“兴许听错了。”不时,苏仁端茶进来。苏公令苏仁研磨,随后提笔,将《水调歌头》一挥而就,而后取出篆章印款,以作馈赠。张睢站立一旁,叹为观之,心中暗道:常人只道这夜明珠珍贵,却不知苏轼字卷乃无价之宝也。
  一夜无话。此日大早,苏公起得床来,见夫人尚在梦乡,悄然披衣出来。户外寒气袭人,苏公不觉一颤,将衣裳裹紧。抬眼望去,却见廊中忽然闪来一人,苏公一惊,待看清楚,却是苏仁。苏仁自幼习武,起身甚早,到得苏公面前,惊道:“老爷,大事不好。”苏公又一惊,苏仁行为举止向来稳重老到,从未有过如此慌张情形。所谓大事必是非常之事。苏公奇道:“何事如此惊慌?”苏仁道:“老爷,书房昨夜失盗了。”苏公大吃一惊,道:“书房失盗?那明珠便在书房之内!”
  苏公急与苏仁往书房而去。到得书房门前,却见铜锁仍在。苏公一愣,苏仁道:“那贼从窗格而入。且看那窗格,兀自开着呢。”开得房门,苏公急入书房,扫视室内,满地狼籍,书籍札记散落在地。苏仁立在苏公身后,目瞪口呆。苏公急去寻那砚台,却见地上一摊墨汁,砚台落在案桌下,那明珠早已不见踪影!苏公不死心,在室内仔细寻查,依旧一无所获。苏仁恨恨道:“可恶的贼寇,好利索手脚。”
  苏公压着一腔怒火,细细思索,道:“此门既未开启,盗贼从窗格而入,必定又从窗格而出。可细细察看窗格内外,可有可疑踪迹?”苏仁点头,急至窗格旁,那窗栓似被甚物拨开,必是盗贼所为。
  二人出了书房,到得窗格前,细看周围。苏仁忽道:“老爷,这窗纸有一小洞,显是盗贼为窥视房内所破。”苏公悟道:“如此说来,昨夜我闻得异常声响,竟果是有人在外。”苏仁看那纸洞,比试高下,道:“依此处小洞推想,那盗贼身高约五尺余。”苏公疑惑,道:“何以知之?”苏仁道:“老爷请看,那贼透过此洞窥视房内,其眼之位置便是此洞所在,估量高下,约五尺余。”苏公摇头,道:“想那盗贼半夜行窃,立于窗下,怎敢直腰而立?这纸洞在窗格下方,定是猫身而视,足见那厮做贼心虚。怎可依此高下推断盗贼身高?”苏仁不语。
  苏公察看那窗台边沿,指点一处,道:“此乃盗贼落脚之处,有少许泥土。这泥土略显黑色,乃肥沃之土。昨日我进府中,惟见花丛之土如此。那盗贼定是从花丛经过,或曾藏匿于花丛中。”苏仁闻听,觉得有理。苏公又细细看那窗台、窗格,一一指出各处痕迹,宛如亲见,又令苏仁仿盗贼上手支撑、缩腿上台、悄然入室之情形。
  苏仁惊叹不已,这盗贼竟如此胆大妄为,敢入府衙行窃。苏公抵达不足一日便将明珠丢失,又起波澜,如若传将出去,岂不让湖州百姓笑话?那盗贼竟如此厉害,来去自由,耳目有如此灵通,真可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苏公脸色铁青,令苏仁去园庭中细细搜寻。不一刻,苏仁果然发现一株松柏下有可疑足迹,急唤苏公。苏公来得树下,见那土面果有数个足迹,遂蹲身细细辨别。苏仁又四处寻查,无有线索。
  正查寻间,庭园东厢传来声响。苏公奇怪,穿过月牙门,到得东厢,却见张睢正立台阶之上,指令仆人搬运物什,打点行装。望见苏公过去,张睢急下台阶相迎。苏公疑惑道:“莫非张大人今日便要启程离湖州赴襄州?”张睢点头,叹道:“张某心愿已了,不便久留。多住一日,便多一分苦楚。不如早日离去的好。”苏公沉默不语。张睢疑道:“观学士大人面相,似有心事,怎的如此愁闷?”
  苏公环视左右,见无人,低声道:“实不相瞒,昨日夜间,有盗贼入得府衙。”张睢惊道:“有这等事?可有遗失?”苏公道:“那夜明珠不见矣。”张睢闻听,惊讶万分,思索片刻,忙令家仆将行装搬回房去。苏公奇道:“此是为何?”张睢道:“瓜田李下。张某如若离去,恐会招惹他人闲话。不如等待些时日,待破获此案再行不迟。”苏公无语。
  回到书房,苏公急人去唤李龙、赵虎、吴江、郑海四人。不多时,四人一齐进来,见书房一片混乱,甚为惊讶。施礼之后,李龙问道:“大人如此着急唤属下等前来,不知有何吩咐?”苏公一一打量四人,道:“张大人与本府说及,你等四人皆是忠心可信之人。本府亦不避外,昨日夜间,钱家庄一案所查获之夜明珠被人盗走。”四人闻听,大惊失色,皆骂道这贼好胆大猖狂。苏公又道:“现将你等召来,乃令诸位追查此案。本府细细思索,那盗贼消息如此灵通,且对府衙情形如此熟悉,非一般盗贼也。”
  苏公语罢,停顿下来。李龙疑道:“大人之意,那盗贼乃是府衙中人?”苏公道:“此其一也。那盗贼如何出入府衙高墙?兴许是里应外合,有人为之接应,开门而入?或是身怀绝技,跳墙而过。此案可分里、外两路追查,李龙、赵虎,你等乔装改扮,引人在城中暗访,寻那以盗为生者,或线上之人。吴江、郑海,你二人暗中细查府内可疑人等。”四人领命而去。第二卷《明珠奇案》 第二章 红颜多祸
  早膳过后,苏公上得公堂。众官吏衙役早闻苏轼大名,如雷灌耳,再者,又得知苏公破了奇案,追回明珠,更是敬仰,早已齐齐到来。苏公点卯之后,细细询问地方事务民情,众人一一回答。苏公又言明诸规矩、严正各职责。众人唯喏。
  退下堂来,已近晌午,苏公正欲回后院,有人来报:秦大人求见。苏公道声准入,不多时,秦聪碧躬身而入,其后跟随二人。三人施礼见过苏公,苏公准坐,那二人中一胖者走上前来,递上一柬帖。苏仁接过帖子,交与苏公。苏公一看,原来是一请柬,湖州富绅商贾于“太湖春”酒楼宴请苏公。秦聪碧过来,指胖者道:“苏大人,此乃湖州丝绸业主朱山月。”又指另一人,道:“此是湖州大户许悫,大理寺丞王大人之妻表弟。”二人满面笑容。
  苏公早闻张睢言及此等人物,皆是湖州名流,客套道:“久仰久仰。”朱山月笑道:“苏大人之名,普天之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我等只恨无缘以见。今日,学士大人到我湖州,我湖州百姓无不欢天喜地,夹道相迎。我等草民,无以相见,只求苏大人赏脸,与我湖州百姓同乐。”秦聪碧、许悫连声附和。苏公本欲推脱,转念一想,初来湖州,不甚了解民情,何不乘机访查一番?便笑道:“朱爷、许爷,客气了。苏某初到湖州,于湖州百姓无功无劳,怎敢劳动诸位如此?苏某若不前往,定然冷了湖州百姓之心。诸位且先行,苏某随后便至。”朱山月闻听,满面堆笑。秦聪碧急忙起身,道:“卑职等先行告退。”引朱山月、许悫退身出去。
  苏公回到后庭厢房,见过夫人。王氏夫人正与二个丫鬟看那湖州刺绣,赞不绝口。苏公询问夫人身体,夫人道:“已舒畅许多,方才郎中来过,只道再服几剂便可全愈。”苏公取过药方,看罢,方才放下心来,又嘱咐丫鬟细心照看。遂入室换去官服,着上青巾蓝袍,与苏仁自后院出了府衙。
  但见市井之间,店铺林立,来往之人,五花八门,三教九流,甚是热闹喧哗。苏公细细察看,心中暗道:昨日进城,未曾细看,今日一见,才知湖州果是繁华宝地。惊叹之余,苏公不免想到张睢:其在任三年,兢兢业业,刿目鉥心,湖州今日之繁华,岂非张睢之功?如此看来,那变革新法,却是有利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否否否!此情此状,定非真相,其间必有缘故。否则,张睢怎的无端谪迁?
  苏仁于路人问明“太湖春”所在,须过一市三街。过得两街,苏公益发惊叹,只见两侧青砖碧瓦,木楼高阁,古朴风雅,甚有特色。苏仁左右观望,甚是好奇。忽然,苏公“哦”的一声,惊呼出口。苏仁一愣,上前询问究竟,却见苏公立住,满面惊奇,正抬眼望上。苏仁循向看去,前方乃是一客栈,旗幌上有四字:“如归客栈”。取宾至如归之意。那如归客栈上下两楼,楼上一间窗扇开启,前挑一帘。苏公正望着那窗发愣。
  苏仁诧异,询问道:“老爷,何事?”苏公道:“你且看那客栈楼上窗扇,便是那前挑布帘者。”苏仁看去,并无异常之处,疑惑道:“小人早已见到。”苏公道:“你并未见到。方才那窗格边站立一人,正临街观望。”苏仁道:“客栈中自有人住宿,有何奇怪?”苏公道:“那人一晃便不见了。”苏仁笑道:“定是离了窗口。他自住他的店,与我等何干?”苏公紧皱眉头,思忖道:“那人只是一闪,可惜未曾看得清楚。恍恍惚惚识得那人,细细回想,却怎的也想不起来。”苏仁奇道:“老爷方来湖州一日,无有亲朋旧交,怎的有相识之人?定是老爷眼花,错瞧他人。”
  苏公摇头,手拈胡须,疑道:“决计不曾认错。但湖州一地,确无相交好友。究竟何人?似就在脑中,呼之欲出。”苏公苦苦思索,不得其解。苏仁忙道:“老爷何必多想,过去瞧个清楚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